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会

苏厨 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会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尤其是苏油才刚过而立,没有做过参政,副相之职,就能得到这个职衔,也是大宋有史以来第一份。

主要还是因为有王韶这个被特殊提拔过的人在交趾,这才让赵顼有了提拔苏油的理由,朝中也不以为异。

苏油让大宋捡了个漏,赵顼也让苏油捡了个漏。

对于朝中来说,交趾路如今还是属于边缘事务,真正的大事还多的是。

辛巳,以翰林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吕公著兼端明殿学士。

吕公著得到赵顼赏识,脾气好是一个加分项。

赵顼有时候和吕公著谈论学问,吕公著总能缓缓诱导。

一次赵顼和吕公著与论治道,渐渐就谈到释、老。

吕公著问赵顼:“陛下,你说尧舜他们知道这些道理吗?”

尧舜是所有中国皇帝的偶像,赵顼说道:“尧、舜岂能不知!”

吕公著笑道:“那尧舜既然知此,为何远在释老之前,而从不听他们提及这些,只以知人、安民为要务呢?”

“陛下,这就是尧舜之所以是尧舜啊。”

又有一次,有官员提议欲复肉刑,建议取死囚先以劓、刖之刑试之。吕公著及时劝谏赵顼:“要是试之真不死,那肉刑就没有理由阻止了。”

赵顼恍然大悟,下诏停止讨论。不久就下达任命,让吕公著成为侍从之臣,其实就是王安石之后的半个老师。

与他一起任命的,还有枢密直学士孙固,升同知枢密院事。

孙老头当年是顽固守旧派,数言王安石不可为相,现在王安石走了,赵顼又想起老头,先召知开封,后又有了这样的任命,这是赵顼开始进行思路转换的标志。

这个月还有件大事,河东路的经济政策,也开始有了松动。

权发遣户部副使陈安石,到太原考察边境存粮的问题,发现问题很多。

和转运使知太原韩绛商讨边境储粮的利弊时,韩绛认为应当请减和籴数目,至少需要减百分之三十。

和籴,就是官府强制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明目张胆地剥削耍流氓。

陈安石则经过考察,认为完全可以走得更远。

河东路边境十三州之地政府,两税收入总共才只有三十九万余石,而政府和籴粮食的总数,高达足足八十二万余石!

这里边就有个大问题,河东路民间,百姓的负担主要在和籴,而不是在两税。

所以河东路连续遭遇水灾,朝廷一再免税,结果老百姓还是活不下去,症结就在这里!

但是边储又理不可缺,因此一直依靠地方政府执行和籴政策,名义上支付给百姓钱布相半,而实际上多是发给盐钞。

是的,河北路,还有盐钞。

数目畸零,百姓麻烦,只能半价卖给盐商,导致公家支费实钱,而百姓没有好处。

于是陈安石建议,干脆跳过地方州府,将买粮的钱,委托皇宋银行,直接拨给边境地区州军,由各州军自行负责买粮草储备,以备军用。

如此一来,河东老百姓的负担立刻就能减轻十之六七。

朝廷认为陈安石的建议合情合理,因而任命他为河东路转运使,将他的主张首先在河东路地区推广开来。

紧跟着,陈安石下发命令,欢迎各地商贾踊跃来河东卖粮。

最有优势的,当然两浙路,有粮有海船,不像漕运还要受沿途官府盘剥,立即源源不绝地北上,河东路地区边境储粮大大增加,满足了军需,河东百姓负担一下子减轻三分之二,欢声载道,歌功颂德。

五月,交趾路,蕴州。

李舜举将市舶司从宁海军迁到了这里,将宁海军衙门腾出来给了王韶。

为了缓解苏油和王韶的尴尬,李舜举借口自己过生日,将交州的高官士子们都拉到了蕴州,开了个生日会。

其实王韶和苏油之间的吵吵闹闹是亲热的表现,但是李舜举是老成人,他不知道啊,害怕两人这样闹真闹掰了,准备给他们来一出将相和。

同时朝廷的奖掖下来了,允许交趾路自谋资金,给有功之臣三倍赏给,有功之臣以苏油为首,加官进爵。

大家都很开心,正好也顺便庆祝一下。

朝廷新的邸报和时报也到了,于是大家在飞鱼号上一边开宴会,一边闲聊新闻。

邸报上登载了消息,太傅兼侍中曾公亮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

本来最初是拟谥忠献的,结果被礼官刘挚反驳:“公亮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为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为献!”

好尴尬,但是偏偏“众莫能夺”,只好改谥宣靖。

曾公亮性子吝啬,又善经营,殖货至巨万,然而“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这其实也是老曾的一种为臣之道,不跟任何人有瓜葛,这叫“孤臣”,皇帝挺喜欢的一个类型。

最关键是他曾力荐王安石以间韩琦,后来又和王安石发生政见冲突。既不是坚定的改革派,又不是坚定的保守派。这才是遭到诋毁的原因。

当年赵抃和张方平一起反对王安石的时候,曾公亮也同意了的,结果赵抃想依法办事,导致王安石去相的诏书没能立即起草。

曾公亮算计之后,认为王安石赢面更大,于是又派儿子连夜给王安石通风报信,王安石立即入宫面见赵顼,导致老张和老赵错失了机会。

王安石很感激曾公亮,提拔其子曾孝宽入枢密院就职。

苏轼曾经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曾公亮的解释是:“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

世人以此讥讽曾公亮,认为他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与宠幸,不是正人。

不过曾公亮对赵顼来说,的确有定策之功,仅次于韩琦。

韩琦得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的碑文,赵顼给了曾公亮同样的待遇,御篆其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并配享英宗庙庭。

王韶对曾公亮很感兴趣,不过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好想看看那部《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分前、后两集,每集二十卷。

前集二十卷,详述了宋朝军制。包括选将用兵、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法、通信侦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战、武器装备等。

特别是在营阵、兵器、器械部分,每样都配有详细的插图,当然插图比较粗糙,离理工制图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也算是极宝贵的资料。

后集二十卷,则辑录有历代用兵故事,保存了不少古代战例资料,分析品评了历代战役战例和用兵得失。

前集王韶不感兴趣,他自己比曾公亮还清楚,他感兴趣的是后集,那是曾公亮从内府图书中整理出来的,很多连王韶都不知道。

苏油笑道:“从仁宗朝就开始编写,到现在二十来年,直到曾公去世前才完稿,堪称巨著。只可惜啊,从问世的第一天开始,《武经总要》就已经落后,只剩下文献价值了。”

言语当中,颇有些自得。

王韶翻着白眼:“得意吧你就!”

李舜举见两人又要开闹,赶紧打岔:“邸报上说,权发遣提点开封府界公事蔡承禧,言提举义仓事,我们交趾路是不是也可以搞起来?眼看着就要进入雨季,编查以往史料,交趾也是有灾的,主要是大风,大雨,大水。”

李道成过来拱手:“多谢都监垂爱我交趾百姓,如今交趾路格局已然不一样了,义仓,学校,慈济院,已然行有余力,我准备行文州县,让各地都置办起来。”

苏油说道:“对,这些也可以列入地方官员考绩之内。其实最好的考绩方法,是统计出治下百姓的幸福指数。不过这个太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