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六十五章 理工

苏厨 第六十五章 理工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回到土地庙,孩子们也正在吃东西,苏油让张麒将钱箱搬过来放到桌子上。

箱子打开,所有人都“哇……”了出来。

张麒捡起一枚,拿袖子擦了擦:“少爷,好些铜的!”

苏油笑道:“铜的又怎么了,铜的一当二,十五铜钱文换一份豆花饭,什么便宜都没占到,这么大惊小怪做啥?过来点数,顺便复习复习数学。”

一个孩子分了一把钱,数清楚数目后,开始练习加法。

数是数得开心,算出的结果却五花八门,只有两个人正确,张藻,苏小妹。共计九贯零三百三十二文。

苏油说道:“那就这么定了,糟娃哥以后就是我们的会计,小妹以后就是我们的出纳,没办法,谁叫他俩算术最好呢?大家继续加油啊!”

所有人都喊起来:“加油!”

豆花饭利润很高,一上午下来,毛利四贯,内务组一下子超过了铁沙组和渔业组。

苏油召集几个组长过来开会:“今天卖豆花饭生意不错,加上铁沙和打鱼,如今一天下来有九贯钱的收入,人均过了一百五十钱,算是解决温饱了。”

几个组长都是过十岁的大孩子,知道这事情是多么不易,便有眼里开始含泪的。

苏油说道:“感谢哥哥们信任和管理,才有了这样的成绩,不过这才是刚刚开始。”

“大家认为我有本事,其实不是,我只是摸到了一门学问的门槛而已。”

“这门学问,以数学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格物证理,与工艺相结合,可以用来指导百工。”

“几位大哥,苏油想请你们和我一起学习,掌握这门学问,拴住哥以后可以炼冶矿,锻造;小七哥可以烧瓷,烧砖;三哥可以织网,造船;四哥可以修建屋宇;狗剩哥可以做出美食,化腥膻为美味……”

张藻问道:“我呢?”

苏油说道:“糟娃哥你就更厉害了,我们所有人挣来的钱都归你调度,你能发现商机,调整生产,让我们永远赚下去。”

李栓柱说道:“小少爷这是抬举大伙,城里史大老爷都管小少爷叫着师父,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以后便管小少爷叫师父了!”

苏油赶紧摆手:“这个不行,大家还是就现在这样称呼比较好,我想的是几位哥哥既要照顾弟弟妹妹,又要操持生计,还要抽空读书学习,实在辛苦,但是希望大家能熬一熬。”

“有位圣贤说过,老天爷要将大任放到你肩上之前,要先打熬你一番。熬得过的,方才合格,成为英雄;熬不过的,那就只能流于平庸,得过且过。”

“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过年之后,小弟可能要入县学读书了,到时候无法监督大家,只能靠大家自己努力,相互鼓励。”

“学得慢不要紧,关键是坚持,不要停滞,不要以劳累为借口,日精日进,总有一天能掌握精髓。”

李栓柱说道:“今日我们便撮土为香,敬告天地。小少爷把话都说道这份上了,再有不从,不当人子,天人共弃!”

苏油说道:“好!总还有好几个月时间,我便将我利用细碎时间学习的方法传与你们,讲授实践加自习揣摩,相互启发,不信学不出个样子来!”

“这门学问,是以数理纠百工,便叫理工了!”

将几个大的鼓动得嗷嗷叫后,苏油便解散,让内务组泡发豆子的时候,将干豌豆也泡发了一些,然后拉着张麒烧陶去了。

陶窑很小,一窑四层,每层四个,一次只能烧出十几个来。

不过陶窑经过苏油多次改进,用上了稻草保温,管道空气加热,燃煤技术,脚踏鼓风技术后,窑温能达到烧瓷的程度,加上煤粉几乎不花钱,便宜得一塌糊涂,那就不用节省,可劲烧。

再加上浇水冷却,烧到下午一共烧了三窑。

因为是极冷,所以得到的陶锅是瓦灰色,质地比红锅更加坚硬。

张麒拿着小砂锅爱不释手:“少爷,这是干啥用?”

苏油笑道:“不是嫌弃饭食没卖够吗?我们就给你们加点工作量!明天多去几个人,将蜂窝煤炉都搬到义棚去。”

张藻回来了,还带来了半副猪骨架:“小少爷这是又要搞好吃食了吧?别的事情也没见着这么开心……”

苏油笑道:“说你们能耐大,多少吃食都不够卖的!鸡杂带来了吗?”

张藻笑道:“带来了,淘洗得干干净净的,又拿来了两口大锅。”

苏油说道:“债多不愁跳蚤多了不痒,我们欠铁匠铺多少钱了?”

张藻立马笑不出来了:“三十贯是有的。”

苏油说道:“没事儿,叫大家过来休息,顺便听课。”

半个时辰识字,半个时辰算术,讲完课,在黑板上留了些习题,苏油开始洗手准备演示明日那道新菜。

新菜就是酸菜香芹炒鸡杂,主要是爆炒这种方式女孩子们没有接触过,得苏油演示一番。

大缸熬上猪骨,演示完毕,苏油说道:“今后大家就这么炒,每天轮班,一荤两素。”

一个时辰后,猪骨汤吊好,苏油让女孩子们将豌豆加进去。

一直快到晚间的时候,豌豆已经烂熟了,苏油让女孩子们将豌豆捞了一些出来,放盆里捣成泥。

然后敲云板,通知大家吃饭。

因为明日要卖饭,所以干脆一起蒸了沥米饭。

那就正好了,将蜂窝煤炉搬过来,苏油开始演示明日的另一道饭食如何操作。

砂锅加豌豆汤,然后加豌豆泥调稀,接着丢入黄瓜片,黄花,笋片熬煮,差不多了加盐,再倒一碗饭进去煮一会儿,埋上两片挂浆的生肉片进去,舀上一勺炒鸡杂,洒点葱花便完成了。

演示完毕,就由女孩子操作,顺便给大家做饭。

苏油则将骨架捞起来,剃下骨边肉剁碎,让女孩子们加到饭里,更香!

两个老军今天没来,苏油感觉他们是不好意思,便用瓦罐装了两份,叫一个娃子给他们送去。

连菜带饭一顿,三十文,妥妥的。

要是有客人问起,就说这叫砂锅豆汤饭。

临走的时候,提醒他们猪肉汤要继续小火熬着,里边的豆子也不要捞出来,留着明天再处理,不然一晚上下来豌豆会馊,这才离去。

晚间见到程夫人的时候,程夫人开心地取出一条长围巾来。

经程夫人指点,苏油才知道它的真正名字叫‘帔帛’。

宋代沿袭唐服,唐代妇女在外出行走时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风暖背。在室内或宫中则披上比帔子更长的带子——“帔帛”。绕肩拽地,花色各异。所谓“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到了宋代,女子“帔帛”日盛,从皇家贵妇的“霞帔”到平民女子的“直帔”都有。

这条帔帛是青麻纱制成,上面出现了自然浸染的三角形格子,格子是边缘是深蓝色,逐渐过渡到中心的浅蓝色,两者之间还有一些放射状的深蓝色冰裂纹,显得非常漂亮。

苏油笑道:“嫂子真是聪明,一学就会。”

程夫人笑道:“嫂子算什么,倒是你,连女人的织物印染都懂,我都好奇你肚子里还有多少?”

苏油道:“其实世间万物,均可以理格之,我肚子里的东西,用八娘的话说就三个字,精,细,纯而已。”

程夫人摇头道:“知易行难,哪有这么容易。”

说完又叹息:“要是小油你的文字学问也如你格物这般的悟性,三鼎甲当如探囊取物一般。”

苏油摇头道:“也是嫂子那句话,知易行难,哪有这么容易。就如这织染,谁都知道双面有花更好,但是偏却只能单面,不能双面。”

程夫人不禁莞尔,将帔帛对折,从宽变细,没有印染的一面便被折进内层,这问题便解决了,嘴上却道:“说得也是,那也未免太小看天下人了。”

话虽如此,可神色之间却颇为自傲。

苏油也没法不服,文字学问,八大家大宋一共六个,三个就出在这院儿里,你敢不服?你敢不敢不服?

老老实实坐下来,打开韵学,开始念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