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产

苏厨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产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因此石薇的神机铳与别人的不同,能进行八百步内的精准射击。

同样,装潢那是少不了的,铳管上金线缠绕,枪柄用的象牙雕花贴片,准星被一枚如同牡丹镂空顶针的圆环罩着,扳机处是一只镀金的象头,鼻子巧妙地圈回,保护真象牙套着的扳机。

照门倒是没变,总不能为了好看连实用性都不要了。

苏油说照门上方还可以加装个带十字的单筒望远镜,石薇却说不用,那样跟打两百步还有什么区别?没一点意思了。

但是为了调整重心和减少重量,枪管还是被特意车制过,变得前细后粗。

孙能如今就是石薇的小跟班,成天保养这支神机铳,苏油偶尔看见,都吓了一跳,宝光内敛,这特么都给整出包浆来了。

狄咏现在成天缠着石富,他也想来这样的一支,相比制式的六角枪管神机铳,这种手工精制的上品,拿出去明显满满都是逼格。

三千贯啊!而且钱还不是问题,关键是得看大师的心情。

大马士革是库罗和艾尔普的老家,见识过石富打造的花纹钢骑刀之后,也禁不住大为赞叹。

尤其是开刃,石富的手工骑刀和大马士革刀的最大区别,就是刀身酸洗后花纹突出,而那窄窄的刃线被处理成镜面一样光洁,除了防锈,切割力也倍增,在狄咏的手中,能够一次劈断六根灌装有铁砂的竹筒。

石薇来了,苏油的好日子就算是到了头。

每天早上,苏油都要被石薇拉起来锻炼身体,先来两里地长跑,然后被石薇拉筋,拉完后操练五禽戏,于是每天早上孙能从食堂打来的猪肉大包子,苏油能吃三个。

还有马术,箭术,尤其是箭术,这是士大夫的必修课,苏油会,但是不精,这时候也被逼着练习。

嵩阳书院有自己的射箭场,苏元贞是书院的弓箭教师,陈昭明也是常客。

不过射箭在基地如今成了纯运动项目,苏油和陈昭明闲暇时便琢磨如何提高这玩意儿的精度。

手艺不行,装备来凑。

于是弓箭在两人手里,被改造得越来越类似后世的运动比赛用的玩意儿。

上、下弓片顶端固定位置上,安装了不同形状的偏心轮和定滑轮,定位长度缆索和弓弦固定在滑轮定位销上。

通过滑轮槽安装适当长度的弓弦,从而借助偏心轮的杠杆原理,可以把拉力较重的弓拉开。

拉开后的弓则根据不同形状的偏心轮,最终减轻了百分之七十五的拉力,拉开后的弓,其对称力大大减小,便于开弓之后手臂肌肉稳定,方便瞄准。

而且弓档最长拉距,靠滑轮定位销和缆索,与弓弦相互制约,永远不改变。

因此同一张弓,其弓档确定后,每次开弓理论上拉力永远一致,射出每一箭的力道距离,理论上也永远相等。

其它的杂碎比如瞄准镜架,弓弦上的瞄准孔,减小振动的主杆,侧杆,防止箭羽刷过手指导致偏移的猪鬃箭台,手上用的弹簧撒放器等,都被两人一一弄了出来。

于是两人都成了百步穿杨的好手,唯一的坏处就是那弓太夸张,零碎太多,不可能作战时携带,不能左右互换,只能是靶场上装逼用的神器,毫无实战功能。

不光狄咏,就连苏元贞都看不下去,文弱的科学家,通过这种方式秒杀训练精良的战士,实在是太无耻太不要脸!

苏油却振振有辞,真要到了战场上还要三品大员亲自开弓放箭,被俘虏是铁定的了,老子还不如直接自尽来得爽快。

练一趟箭,或者骑一圈马,日常工作就开始了。

如今基地各种事务已经上了正轨,苏油也放松下来,就是督促一下进度,抓一下生产纪律而已。

尤其是炸药司,明代火药库大爆炸的威力在历史书上的记载那是吓死人,因此安全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基地三产也非常重要。

工业基地最不缺的就是热水,所以军器监的澡堂子和菜园子,是两大特色。

澡堂分了普通用的淋浴和高级管理者用的池子。作为军器监第一大佬,苏油的特权,就是每次澡堂清洗完重新放水后,有资格第一个进去享受。

热水还要给菜园提供加温保障,郑州绿菜,无疑是冬日里汴京城的抢手货。

这也是苏油和石薇喜欢呆在郑州而不愿意回汴京的重要原因。

朝堂上,王安石还在怒怼各方,一片乌烟瘴气,而郑州,基地内却是一派祥和。

任务多,规矩大,要求细,收入贼高,吃得,贼贼好!

这是大家对军器监的完美总结。

眼看快要过节了,苏油在视察猪场。

看着栏里边一头头肚子快要拖到地上的大肥猪,每头都不下两百斤,苏油对主管后勤司的张勾管相当不满。

“小七哥,这也太肥了不……”

张麒表示不服:“基地最受欢迎的就是油渣炒白菜和油渣芽菜臊子面,不肥那怎么行。”

陪同参观的一群人都一致点头,表示没毛病,拥护张勾管的英明决策,猪嘛,当然是越肥越好!

苏油只好投降:“现在有了大猪场,粪肥足够,沼气可好使?”

猪场下方有两个大沼气池,张麒说道:“用处不是太大,煮一煮猪食,菜棚里烧烧,升温和提供二氧化碳后就没剩了。”

有了玻璃瓶,光合作用试验很简单,一试就明白,化学也发展到了能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程度。

张麒继续说道:“不过沼液,还有沼渣倒是好东西,作为叶面肥,基肥,还有养鱼都很有效。”

“我们的白菜和萝卜绝对是满汴京最大个的,比官皇庄的还大!”

苏油制止张麒继续说下去:“瞎说什么呢,记住以后供给宫内的白菜,把外边的叶子剥掉,每棵不得超过三斤。”

“还有萝卜,每个不能超过一斤半!超过的就说有裂口卖相不好,水多没什么萝卜味儿,没法跟官皇庄的比,知道不?”

看着圈里哼哼的肥猪,苏油不由有些腻得慌,好在薇儿手底下祸祸的猎物不少。

如今的大宋,野生动物是肉类的必要补充来源,后世保护那一套照搬过来那就是笑话。

董员外和李老栓来信说,荆湖地区开发的最大障碍,除了疟疾,就是老虎豹子猪婆龙,都成灾了!

养鱼在眉山已经是传统,基地也有鱼,渔场得去瞧瞧。

渔场同样有调温措施,甚至还有增氧设备。

鱼塘边上是水渠,不过水渠的水和鱼塘的水在冬天是分离的,换水时才打通。

水渠上架有桨叶,鱼塘上也架有桨叶,两边桨叶有轴承相连,水渠里的水一冲,两边桨叶转得哗哗的,现在主要用于给鱼池增氧。

因此基地渔场,鱼池里鱼的密度比一般的鱼池大得多。

基地主要饲养草鱼,也套养了部分鲤鱼和大量鲫鱼。

鱼类繁殖力强,生长迅速,是短期培养得到肉类的最佳途径。

现在的鱼苗都来自野采,因此抗病力很强,鱼池里的鱼都非常的健康。

苏油点头:“今年过节,可以人人领几条鱼了。”

张麒笑道:“那还得配发酸菜或者豆瓣才行,还有酱油和糖,醋。”

说起这个苏油就是行家:“油才是重点好不好。”

张麒说道:“没问题,跟四通商号那边说好的,一斤绿菜换一斤油。”

苏油不由得摸了摸鼻子,这个交换率,实在是有点丧良心。

巡视了一圈,问题不大,苏油对张麒说道:“小七哥,今年过节的福利,就看你后勤司的了,一定要搞好,好处都落到实际上,要是基地缺乏的,就同外面换。我这里还要回去给陛下写报告,你就多辛苦了。”

张麒笑道:“少爷你就瞧好吧,还有今年过节怕是来郑州打秋风的多,你看……”

苏油说道:“对哟,那你看着办,留点余量出来,京城中的大佬们也得预备一份,尤其枢密院,那是战略合作伙伴,军器监可离不开他们这些大伞罩着。”

回到书院办公室,苏油翻开苏元贞交过来的统计报告查阅数据,心里琢磨怎么给赵顼措辞。

今年挣得其实有点多,军器,被服,印刷坊,香精,光这几样利润就已经填平了赵顼拨给的六十万贯。

剩下的肥皂香皂青菜成药汴京城大佬们室内装修花园设计之类,那就是净利。

不过苏油不准备把赵顼惯着,想了想,六十万贯分三年偿还,每年再加上五万贯的利息,已经可以让这被搬空仓库的倒霉孩子乐得找不到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