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钊的背景

苏厨 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钊的背景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巢谷该死!”

一个山谷里,一位汉人装束,头发完整的年轻人,看着身边零落的队伍,受伤的同伴,眼中喷着愤怒的火焰。

不过这位年轻人却不是汉人,他是正儿八经的党项人,甚至身负西夏王室的血统,论辈分,谅祚应该叫他族兄。

李文钊。

元昊凶暴,但是也曾经有过重用文臣的时候,最经典的就是任用了汉人张元吴昊。

这两位,历史上评价,正是他们的叛逃,使西夏完成了从一个游牧部落,到半农耕半游牧的王朝政治体制的成功转型。

其实这完全是汉人在给自己脸上贴金,西夏转型的整个过程,都是党项精英的掌控和参与,李文钊的家族,便是这些精英的代表。

李文钊的父亲,是李元昊的族弟,西夏人中少有的精通汉学的人才,但是更厉害的,却是他的母族。

野利家族。

野利氏,是李元昊的第一任皇后。

当年的野利氏,是多么的风光。

家族当中,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都是西夏大将,堪称西夏的双壁。

多权谋,善用兵,所率山界士兵素以善战著称,纵横横山,让宋兵心惊胆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两人分统左、右厢军,号大王,官至宁令。对宋作战的方案,多是两人与元昊的共同谋划。

更加厉害的,是野利仁荣,以多学识,谙典故著称,当年元昊亲口称他为股肱之臣。

李文钊就是野利仁荣的外孙。

在野利氏嫁给李元昊的最初二十年中,真是一帆风顺:哥哥是国家重臣手握兵权、自己母仪天下且深受宠爱,还给李元昊生了三个儿子。

野利氏喜欢戴一种用金丝编制的“起云冠”,李元昊便下令,除了皇后,任何人不准再戴。

只可惜,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小儿子李锡狸夭折。

大儿子、太子李宁明知礼好学、深明大义。但他生性仁慈、不喜荣华富贵,笃信道教并幻想以此成仙。

当时作为伴读的李文钊,曾苦劝太子,不过用处不大。

汉人的道家思想明显不符合李元昊称霸的野心和政治主张,慢慢的,太子被大王冷落了,很不喜欢他,甚至下令不许入见。

几年后的一天,李文钊再次前往东宫的时候,却被告知李宁明因练气功走火入魔、不能进食而死。

作为政治家族成员,李文钊自然知道,太子的死有蹊跷。

李文钊自有受外公的教育,立刻回去告诉外公,野利家族的危机,从今日始。

不过外公告诉他不必忧虑,说自己只是野利氏的疏族,而且与党项人千年伟业相比,个人的盛衰,无足轻重。

外公正在为党项人推广自己创立的文字。

大王当时对外公的看重,是无疑的。

景宗正式称帝,外公和大臣杨守素实为谋主。

西夏建国前后创制的典章制度,多出外公之手。

而且他头脑非常清醒,虽然创造了党项文字,并且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翻译成藩语,但是他的政治主张,却与汉儒大相径庭。

他对张元吴昊照搬宋人制度的建议,同样嗤之以鼻,

他的政治宗旨是——“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坚决反对“用夏变夷”,即用汉文化取代党项民族文化的全盘汉化方针。

他提出:“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

“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义可敌哉。”

李文钊对外公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的心中,一人兴邦,说的就是外公这样的人,可比齐之管仲,蜀之诸葛。

立国后,外公就更忙了,元昊让他担任谟宁令之职,意思是天大王,是元昊身旁的主要谋士,主持政务不说,同时也是夏国的精神领袖。

大庆元年,西夏文字造立,成十二卷,字形方整,笔画繁复。

群臣上表称颂,元昊遂下令改元,将之尊为“国字”,强行在国内推广使用,规定“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

在外交文书中,凡与宋朝的文书交往,采用汉蕃文并列,而与其它少数民族政权交往,则采用双方蕃文并列。

之后外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教育上。搜罗人才,教授蕃汉官僚子弟,使学成后量授官职。

还督促各州设置蕃学,教育子民,外公也因此被西夏人亲切地称为“圣贤师”。

这是堪比汉人孔子的功绩。

可惜建国才五年,外公便因心力交瘁去世了。元昊“三临其丧”,痛哭不已:“何夺我股肱之速也!”

赠富平侯。

然后,政治风向慢慢开始转变。

虽然野利氏的最后一个儿子、次子宁令哥继立为太子,但是大王为了巩固皇权,开始有意识的削弱野利家族等党项贵族的势力。

很快,李元昊假借宋将种世衡的反间计,处决了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及全家,皇后失去了她在朝廷中最重要的支持者。

野利兄弟被杀后,野利皇后不时向李元昊哭诉两人死得冤枉,李元昊也表示对自己轻率处死野利兄弟有些后悔,于是竭力寻访那次屠杀的幸存者。

在大家的努力下,野利遇乞之妻子没藏氏被元昊找回,并接进宫中。

然而没藏氏的出现,成为野利家族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是救命的稻草,而是压垮骆驼脊梁的稻草。

作为野利家族的后代,作为前后太子的谋臣,李文钊的命运是注定了的。

因此他逃了,逃入了野利家族颇有影响力的横山,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造起了西夏李家的反。

没藏氏覆灭,谅祚上台,不但没有赦免李文钊,反而敦促边军加紧缉拿。

李文钊因此被迫离开横山,来到更加混乱的六谷蕃势力范围。

谅祚也知道,李文钊是野利家族的人,前后二太子的忠臣,自己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无道昏君和背夫之妇所生的野种。

谅祚的存在,本身就是野利家族的耻辱。

政治主张也不一样,李文钊继承外公的遗志,主张学习各族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保持党项民族的独立性。

谅祚的作为,在李文钊眼里,却是在狼性和奴性间反复,不是一个极端,就是另一个极端。

完全丧失了一个独立民族应有的尊严,也因此丧失了与其它民族对话的资格,还有其它民族对党项人的信任。

两人都不可能容忍对方。

渭州秋收开始,那个探花小知州突然一改作风,开始整军肃边行动,缉拿间谍,侦骑四出。

渭州周边诸番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显倒向了渭州。

不过苏明润对自己的威胁并不大,小苏探花自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生意归生意。

然而最可恨的,是另一个宋人,一个宋朝的叛徒,西夏的幸进。

他的出现,让自己在六谷蕃中的地利一下子便完全丧失——过去的巢谷,如今的家梁。

这是一条阴险狡诈的走狗,更是一个无耻之徒。

图干死后,其部落被梁屹多埋吞并,并将之赏赐给了家梁。

家梁以正妻之礼接纳了图干的老婆,并且也以图干部落代言人自居,给妻家谋取了不少的好处。

当然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同宋人的代理贸易,实际上就是这个家梁在主导。

然而这些只是表象,这头恶狼的目光,其实早就盯上了自己。

经过周密的侦查和部署,家梁掌握了李文钊的活动情况,然后带着图干部落和步跋子,发动了一次长途奔袭,一下子杀进了李文钊的秘密驻地。

这是李文钊横行宋夏边境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打击,手下五百勇士,在战斗中损失殆尽,自己带着几十名忠心耿耿的部下突出重围,十几年心血凝聚,一旦化为乌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