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

苏厨 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这东西涉及到有毒的氯气,还容易爆炸,因此密封,残余气体分解,物质转化过程的监控都是必要措施,玻璃器皿没有出来之前,是在作死的事情。

生产时要戴上猪嘴面具,保持通风;存储和运输也要特别的小心,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接下来,红磷。

红磷的生产相对简单,用磷矿石,硅石,焦炭粉碎混合,封闭焙烧,将蒸汽送入冷凝锅,就得到粗磷。

粗磷用蒸汽加热搅拌,底部便可以得到纯磷,除杂后倒入冷凝槽,得到的纯磷叫黄磷。

黄磷放入密闭铸铁焖锅,放入油锅加热,温度低于四百度,数个时辰后后,黄磷便成为红磷。

用稀薄的烧碱溶液将残余黄磷除去,再经过过滤洗涤,得到纯净的红磷制品。

这东西还不能直接用,和甘油一样,需要加入稳定剂。

红磷的稳定剂就是氧化镁。

氧化镁就不劳苏油操心了,张天师对井盐卤素和金属的研究是最早着手的,到如今已经经过了十多年。

这东西在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叫做苦土。小天师的研究重要之处在于,他用纯碱溶液从盐卤中提取出了氯化镁,再转化成氢氧化镁,焙烧后成为氧化镁,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苦卤中的氧化镁和苦土焙烧后的物质是同一成分。

而且这东西用途极广,苏油目前正需要。

它是分馏原油的添加剂,润滑油的重要补充成分,还可以做除硫剂,高温炉砖,金属成品热处理的隔离剂,玻璃陶瓷燃料的颜色稳定剂,皮革鞣制的退矾剂,面粉和糖的防结块剂……

禽畜饲料中添加这个,可以保证减少禽畜肌肉抽搐,提高产奶量产蛋量,提高禽畜幼体的成活率。

可以说和渭州种种产业息息相关,最关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从盐卤中得到。

所以说,高士林拿去讨好宫中的火柴,其实只是巨大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下边才是以三酸两碱为基础的化工体系支撑。

……

龙首村的麦子丰收了,追了几轮肥,这里的麦子亩产达到了五百斤。

老冯家是苏油亲抓的农事,三十亩麦子,足足收了一万七千斤。

蔡确听闻后,亲自来到龙首村,指了一块田,从收割到过称全程监督,最后称出数字一下就跪了。

疯了一般打马回衙,上奏祥瑞。

今年朝廷免了渭州的钱粮,和往年不一样,这些实打实全都是家里边的收成。

冯里正对眉山人种地的本事儿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他是真有给苏油立生祠的心。

看着新妇在院子里一边拿拿耙子耙晒麦子,一边喜滋滋地和妯娌商量下次工作队来要扯点花布,就对边上一起喝茶的李老栓说道:“老哥你看,家里女人就是上不得台面,这才一好过点,立马就想着花钱,须知存财有如针挑土,花钱好比水冲沙啊。”

李老栓一身细麻短打,穿得比冯里正还要埋汰:“这才哪儿到哪儿?我家那俩忤逆,连种地都瞧不上了……再说了,一万多斤麦子打底,扯几尺布换身衣裳,有什么打紧的?”

冯里正摸着家中唯一值钱的大石头碾子:“郎君怎么还不来?他不是说喜欢吃面?快来啊,来了我给他做碾子新麦细面!”

李老栓笑道:“前两天见你洗刷这碾子来着,现在村里不是有磨坊了吗?这玩意儿也就是摆设。”

冯里正也笑:“村里家家收成都不错,如今磨坊可不得闲。过两天麦子干了,家里有碾子的,就先凑合着用,把磨坊给没碾子的人家使!”

李老栓就对着冯里正拱手:“无怪少爷高看龙首村一眼,为的就是这份厚人情!”

冯里正满意地看着坝子上一地的金黄麦粒:“几十头羊,四头猪,三头牛,万多斤麦子……这好日子过得,怎么心里边有些害怕呢?”

“老哥,你是探花郎的长辈,能不能给打听个实话?听闻环庆那边,干仗干得厉害?”

说起这个李老栓也皱眉:“是啊……少爷不来,多半也是为了这个。对了,叫村里郎君赶紧学会用风车簸子,这精面紧着队伍后生们先用,我们这些人,就吃粗一些的,麸皮喂牲口。这打仗打的就是肚子,还有,面条作坊也得弄起来,陕西军多,这些可都是好买卖。”

冯里正噗嗤一笑:“你们蜀中人真是精贵,老哥我跟你说,这在探花郎治下,方才算得上好买卖,要是换别的官,我宁愿吃麦饭!”

李老栓讶异道:“随什么?发面馒头跟面条,不比麦饭好吃?”

冯里正喟然道:“好吃是好吃,就是怕课务下来,要了老命啊……”

李老栓也反应了过来:“唉……这蜀中的制度,朝廷怎么就不知道学学呢?明明可以吃白面,愣生生被逼着吃麦饭……”

冯里正摆着手:“可不敢不知足,有麦饭饱腹,这就已经是几十年难见的好光景了……就怕西夏人又打过来啊……”

土著的农人们,都在忙着收麦打麦,搞商屯的蜀中豪商们,则在忙着搭棚挖坑。

搭棚是为了储备干草,挖坑是准备弄青储饲料。

好在渭州以前没有酒榷,小苏探花说了,这是新产业,不知道曲子消耗量,因此就不限定各坊产出,加上酵母这东西,除了酿酒,军队和老百姓家中做面也缺不得,实在是没办法统计,因此干脆比照蜀中,以税代榷。

他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保证明年的渭州,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下,税收比往年翻一番。

韩琦收到奏报,将之在朝堂上一说,司马光立刻提出反对。

怎么着?苏明润是要在明年一年收两年的赋税?朝堂今年免了渭州钱粮,原来是玩朝三暮四耍猴子那一套呢?

韩琦只好将苏油拟定的渭州明年的发展纲要在朝堂上进行宣读,等到大佬们都听明白了,不由得面面相觑。

税收翻番,是建立在各产业翻两番的基础上的,苏明润的意思,是让之前因黄河泛滥吸收进军伍的那些壮丁,移一部分到陕西安置,还给了个名目,叫寄食厢军。

富弼立刻出列大加赞赏,官家你不是要派内官去陕西嘛?厢军的事务也是军务啊,这事情就交给内官们去办好不好?

司马光也立刻明白了过来,苏明润这套下得可真精致!

重振陕西,需要人口进行建设,让厢军寄食屯田,既解决了陕西人丁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部分朝廷冗军的问题,还堵住了官家派内官插手军队的路子。

士大夫和皇家对核心权力的争夺,这就是贯穿整个大宋历史的朝堂生态。

司马光,欧阳修,富弼等人,在内官和皇权插手陕西军队,与改厢军为屯田军的二选一题目中,天然地和苏油站在一起。

然而这时候赵顼笑眯眯地站了出来,可以是可以,不过大宋缺马,缺牛,也是无奈的现状。

因此诸位相公,内使负责的这几支厢军,产业得均衡,不能光种地,是不是还需要配套畜牧业。

养马养牛技术难度有些高,一来就搞可能不行,要不,先从种草养羊这种简单的开始,练练手?

韩琦和司马光你看我我看你,颖王爷长大了!学会将计就计给人反下套了!

于是朝堂上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至于内使们愿不愿意从正军监军变成建设兵团首领——我们管他们去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