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

苏厨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0:21:34 来源:笔趣阁

当然苏油也完全没有想到,这短短两日里的经历,彻底激发了韩琦幼子对考古证史的浓厚兴趣,为大宋启迪出了一个未来的金石大家,历史大家。

抛开两个小破孩,一路和韩纯彦谈笑着,来到了韩家庄子上。

管事的早就在庄上候着了,苏油看着水力还算充沛的洹水:“开水力工坊的好地方啊……”

韩纯彦早就顾不上这头了,将发现这块骨头的庄户叫过来,然后带着几人去地里考察。

这一带时常挖出兽骨,龟甲,甚至人骨,甚至淘井挖窑是还偶然会发现铜器。

庄户们早都不以为意了,龟甲变成了小孩子的玩具,或者刮痧压鞋垫的工具,兽骨铲盐挺好使,至于铜器,一般被庄户们随手变卖,或者留在家中当做容器。

苏油看着韩纯彦,满脸的讥笑之色:“你家庄子是块宝地,可惜庄主不姓刘。”

言中指的是墨庄三刘,刘敞已然去世,但是刘颁和刘奉世还在,苏油的意思是要这庄子是墨庄的话,以三刘的见识,定然一眼就能认识到这些东西的文化价值。

韩纯彦羞得满脸通红:“少保就别取笑了,这要真是殷墟文字,我都不知道该向陛下请功还是请罪呢。”

亡羊补牢,知耻后勇,韩纯彦就是这里的天,一声令下,很快,各家户主就拿着从田间地头里搜检来的东西过来。

有些斑驳的铜器上甚至还有铭文,但是看起来韩家庄子上的庄户们日子过得还不错,主家照顾得算是周道,他们和外界接触得很少。

要是脑筋灵活之徒,将这东西带到汴京城可贞堂外,起码三五十贯是卖得出去的。

除了这里,附近还有几处庄子,一天时间里,几人淘到了五件铜器,三十多片带文字的甲骨。

谷雨刚过,地里才下了粟苗,也不好重新再翻地,几人只好就此作罢。

苏油放眼看了看庄子周围,发现了一处低矮方正的土丘,对韩纯彦说道:“四路囚犯里边,有没有盗墓贼,他们找地方才是专家。”

韩纯彦说道:“盗掘乃是重罪。”

苏油说道:“也不一定是墓葬,还可能是宫殿遗址之类,先这样吧,如果这些东西是三代旧物,这是我朝文华鼎盛之兆,陛下一定会降旨的。”

韩纯彦拱手道:“还要拜托少保美言几句。”

苏油笑道:“是,只说你发现的就是。”

便在这时,前方一道快马飞来:“学士原来在这里,让小的好找!”

问询之后,却是蔡京的仆役,送来一封书信。

苏油将信打开看了,对韩纯彦说道:“京中有事,我得回去了,师茂是跟我一道还是过一段时间再进京?”

韩嘉彦立刻将两个哥哥抛弃了:“我随少保一道!”

……

回程路上,苏油闭着眼睛养神,但是心中思绪翻涌。

能搞定韩家人,自己这边的力量又大了一分。

朝堂里边,如今能话事的人,首相王珪,参政蔡确,章惇,枢密冯京,薛向,开封府尹吕公著,三司李肃之,大宋说起来人才济济,其实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些。

现在,还要加上自己。

好多人都是自己当年的老战友,老朋友,甚至可以说除了王珪交情不深,剩下的都与自己发生过交集。

这里边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其实并不重要。

比如蔡确,对自己一直礼敬有加,大苏案发之前,是他一力压制,之后上任参政,也一直在朝中不轻不重地说好话,但是他一定就是朋友吗?

比如王珪,一直对苏家搞着小动作,但是,他一定就是敌人吗?

《元丰寄禄新格》,看起来,吃亏的是王珪,得利的是老臣和自己,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如非自己早有留手,外加性格恬淡,换做其他人如章惇,薛向,只怕是明知道是陷阱也要朝里猛冲,拼一个鱼死网破。

没一个省油的灯啊……

商税收到皇家产业头上的事情被高滔滔阻止,这一条早在苏油意料当中。

苏油要的,也不是什么结果,他要的,是高滔滔拒绝的理由。

脑子里将近期政局进行了一次复盘,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就得和这一堆人在这口锅里搅马勺,最多心累点罢了。

……

偏殿当中,蔡确正在与赵顼汇报近日的工作。

韩琦如今的工作重心在整理官制,日常政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蔡确也很上心,将朝政整理得不错。

不过赵顼对蔡确的态度,和对苏油的态度有些不同,苏油奏对的时候,赵顼是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一边听取汇报,一边还在阅读大臣们送上来的章奏条陈。

蔡确说道:“陛下,因圣慈光献太后之故,今年的大朝会取消。”

“如今诸国使臣集聚汴京,从稳定藩国之心出发,需要陛下加以慰恤。”

“夏至就快要到了,先王顺阴阳之义,以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圆丘,夏至日祭地于泽中之方丘,既然有此礼,不如就利用这次机会,让藩国观礼,使知我大宋礼仪文华之盛。”

赵顼翻着各方信件:“朝中礼仪之争,定下了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大宋的祭祀制度,到今天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天地合祭就是其中之一,而朝臣里边支持的和反对的,差不多五五开。

主要是几个原因,一是经济能力限制,能少搞一次就少搞一次。二是……夏天太热。

群臣出于“爱君”的缘故,认为“当今万乘仪卫倍加于古,方盛夏之时,不可以躬行。”

大夏天里几万人顶着太阳晒一天,很容易出事儿。

除此以外,牲币、器服、诗歌、乐舞、形色、度数……方方面面都有争议。

判太常寺李清臣上书:“天地之祀,万国观法,未易轻言。”

“今夏至已近,而乐舞未修,乐章未制,八变之音未及习,斋祭之服未及成,斋宫未及立,坛遗未及广,牲犊未尝在涤。”

“窃虑有司速于应办,或致灭裂,有失严恭。伏乞更加详酌。”

时间不等人,陛下,该准备了。

于是赵顼下诏,让礼院赶紧筹措,结果礼院吵成一团乱麻,将事情上移到中书。

中书下群臣合议,这下更好了,谁不是六经三礼读出来的,人人都有发言权,吵得更加热闹。

最后王珪发话,先定大事,首先,搞不搞?

搞,必须搞!

好,那么,是皇帝亲祭还是宰执代劳?

必须是皇帝亲祭。

好,那么接下来,礼院分出班子各自负责,牲币、器服、诗歌、乐舞、形色、度数分别成立攻关小组,对了,还有配神,大家各自取办吧。

这才算是把事情定了下来。

蔡确说道:“王相公主持决意,事情大体已经定了下来,相比五月不该耽误。”

赵顼点头:“那便抓紧办理。”

蔡确又拱手:“还有一件事儿,如今理工之学日盛,我大宋通数算的人日多,新式教材里边,有诸多关于天文之学的介绍。”

“我大宋有天文之禁,其目的是在于防止大奸利用天象蔑辱人君,煽动乱民,行大不忍言之事。”

“如今数算普及,导致民间研究天文之学的人越来越多,持禁逾难。”

“不少臣工认为,当稍禁天文之学,减少学宫数算的内容,使民风敦厚和睦,而不是锱铢必较,或者诱乱人心……”

却见赵顼捧着一页信笺突然大惊,然后抬头对蔡确说道:“立即宣见王相公,韩忠彦,还有苏颂,刘攽,朝中还有哪些文字大家?对了,还有欧阳发……蔡京和几位知制诰书法也不错,宣他们齐来入见!”

蔡确大讶:“陛下,这是为何?”

赵顼将手里的甲骨画片交给他观看,说道:“苏明润和韩纯彦,在相州发现了商朝记录卜辞的龟甲兽骨,其上文字,乃在金文,大篆以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