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

苏厨 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昭陵修好,韩琦从陵下回来,太后派了中使,交给韩琦一封信。

韩琦打开一看,全是记录的赵曙所写的轻慢歌词和他在宫中的一些过失。

韩琦当着使者把信烧了,然后跑去劝太后。

太后一见韩琦就呜咽流涕:“老身都没有容身之处了,相公要给我作主啊!”

韩琦劝解道:“这不是官家生病吗?病好了自然就不会这样了。儿子病了,当妈的能不容忍吗?”

太后很不开心。

欧阳修也劝:“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圣之德,着于天下。妇人之性,鲜不妬忌。当年温成皇后那么骄恣,太后你都能安然相处,什么都包容。怎么如今母子之间,反而不能忍了呢?”

太后见得不到支持,只好改口:“得诸君如此,不错。”

欧阳修说道:“太后放心,此事何独臣等知之,外边没人知道。”

太后的态度才开始缓和。

欧阳修又说道:“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所以他去世后,天下都听从他的遗命,奉戴嗣君,没人敢有不同意见。”

“如今太后深居房帷,外边就我们几个措大而已。我们的所为,要不是因为仁宗遗意,天下谁肯听从?!”

太后终于沉默了。

这边勉强安顿好,韩琦又跑去见赵曙,赵曙开口就是:“太后待我无恩。”

就这一句,苏油觉得赵曙再也洗不白了。

养父母把天下都交给了你,皇帝大行时那样维护你,现在你说养母无恩?

韩琦心里估计又在日狗,自己立的皇帝,含着泪也要维护下去,只好劝道:“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难道其他人就不孝了吗?并不是。”

“如果父母慈爱而子孝,这是常事,不足道也;只有象舜这样,父母不慈爱而做儿子的还不失孝道,那才值得称道啊。”

“因此我们只怕陛下你孝顺太后还不到位,而天下岂有不慈爱的父母!”

赵曙大悟,也不知道他悟了什么,总之从此才不再说太后的不好了。

不过这些高层的撕逼,对苏油来说,就是寻常八卦,还不如为百姓带盐重要。

郁山,一股手臂粗的白色山泉从数米高的岩隙中飞出,跌落在清澈平静的河面上。

初到此地的人,乍一看,都会以为这是一眼清澈的山泉。

捧一捧清泉送入口中,没有山泉的甘甜,而是满口咸涩。

这口卤泉的找到,为夔州盐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剩下的,就是人力。

从“隶籍于井者,以小舟泊飞水”的运水方式,改变为了输卤笕道运输方式。

斑驳的崖壁上,如今被打出一个个紧密相连的柱洞。

源源不绝的卤水,正是顺着这些柱洞上搭建起的输卤笕道,被引入数里之外的作坊之中,那里地势开阔,交通方便,附近还有煤。

竹笕一头连着盐井,另一头则直通作坊里的蓄卤池。

制盐卤水含盐度比海水还要低,如果直接烧制,将浪费大量燃料,

因此还是泼炉印灶法。

“灶以黄泥筑砌,一灶五锅,井水入锅不能成盐,以之浸渍于灶,咸水皆入灶泥之内,次日则掘此灶土,浸水煎熬五日,而灶掘尽。又另行作灶,浸之掘之亦如前法。”

这法子有些粗糙,还是如眉山那般,改用烧过的蜂窝煤球。

简单来说,就是当炉田被火烧到一定程度后,盐工们便不断地将制盐的卤水印入炉田,淋泼在煤球渣上。卤水蒸发水分,使炉渣变成盐土。

如今这里已经半自动化了,有移动的导水竹筒,摇动水车汲水,卤水会顺着管道提升流进导水竹筒,四人人控制皮管,就可以给八口大灶印卤,而免了挑担之劳。

之后就和陵井操作一样了。

一个灶,一天一夜可以产盐三百多斤。这个盐坊,一共八口龙灶,四十口直径逾米的大锅,一天可以产盐近三千斤。

这是可以持续千年的事业,后世八十年代,这里都还在往外出盐。

除去成本,一年三万贯收益。

不过这是苏油主持开发的,不是招募的商人,如今他是官身,因此此处产业属于朝廷。

苏油无所谓,他需要的是盐,不是钱。

夔盐外运,那是大宁监的事情,飞水井用来满足内需就可以了。

再说用仙井盐钞结算,三万贯也不算少了,足足以前两个夔州的赋税。

如今的夔州抖起来了,光商税一年就高达十多万贯。

在苏油卖力推荐奉送之下,著名文人们赞美夔州米酒的诗词陆续到来,于是夔州酒一下成为紧俏商品,酒税又捞了十多万贯。

加上苎麻数万贯,和原木叶蛮的黄金,白银,朱砂,已经是一个中上州的赋税收入。

不过这赋税夔州路得不到,因为答应了四年优惠政策的,这才过去两年。

于是就被苏油拿来给夔州城铺砖石路面,整修各处危房,补贴福田院,招聘学宫和军中识字班的讲授,操练军士演习,置办军器军粮军装,补贴农人稻种禽畜农具,开发山池梯田麻田果林……

挣钱不容易,花钱还不容易?

眼看着就要秋收,加上粮食这一波,一个上州稳稳的了。

当然上州的州格,除了经济水平之外,还得有田地,人户,丁口来支撑。

这个对别人来说困难而缓慢,对苏油那就太轻松了。

周边熟蛮,成为大宋编户齐民的意愿非常强烈。

是大宋政府不愿意,地方官员也不敢承担这个风险。

他们是夷人啊!一言不合就叛的夷人啊!

可以说整个西南夷羁縻州,只有苏油能做到第一天还在打战,第二天就能将俘虏变为自己的手下。

既有恩,又有威,将部落拆散成一户户有田有猪的小农经济家庭单位后,部落组织一下子就变得非常松散,不再有凝聚力。

再过十年,让天天读着“人之初,性本善”长大的娃子们,再聚在一起攻城夺县,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所以别人不敢,苏油敢,加上大量的工人,耕种官田的官户,人口问题,也将不是问题。

……

苏轼又来信了,很得意,得意到都忘记了哭穷。

因为他终于小小的报复了陈希亮一下。

老头建了个台子,叫凌虚台,要他写一篇《凌虚台记》。

这下苏轼可算是抓住了机会了,在文章里大放厥词——你这小小凌虚台算什么玩意儿?此地东边,曾经有秦穆公祈年的橐泉台;南边,也曾有汉武帝长杨五祚台;唐代,还有九成宫台,哪个不是一时之胜华丽精美,百倍于你这个破台子?

现在它们在哪里呢?

所以啊老陈,你这台子,迟早也会木有滴,干嘛非得修这么一个台子来夸世自足,过了啊……

章惇的来信写得比较客观,包括了此事的后续。

据说老陈看了文章哈哈大笑:“我待苏明允就好像儿子,对子瞻就好像亲孙子。因他年少暴得大名,这才对他不假辞色。这是害怕他满而不胜,这小子对我有意见了?”

一字不易,将这篇文章刻碑立于台边。

苏轼对老陈的态度由是而改,所以明润你别听子瞻瞎吹,这娃现在正老老实实的当孙子呢。

苏油笑了,对张麒说道:“既然子瞻不哭穷,那我们这次就不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