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

苏厨 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杨乐道像一个老书生更超过一个官僚,还在为苏油删去的句子惋惜:“……有质难高,因无形以为用;虚怀若下,似任曲而常恒……这句怎么能删掉呢,不应该,真不应该……”

苏油只好躬身:“是苏油智短了,当时已过午时心里着急,变成了急就章,是我没做好。”

说完又对赵祯施了一礼:“多谢陛下当日提醒。”

赵祯这下好开心:“哟,这还有我的功劳了。”

苏油正色道:“苏油自幼孤贫,要没有大宋文华昌盛,百姓安业,民风醇睦,怎么可能活到今日?”

“仁德恩布海内,使老得养,使幼有依。我家八公虽乡里老农,衣食尚自不足,却也知道怜孤惜幼,知道慈爱为怀。这是教化达于乡里,未文亦知向善。眉山境内,风气仁和,这才是陛下最大的功劳。”

赵祯都被苏油说得有些被自己感动了:“江山岁月,代有才人。诸位都是我大宋的栋梁,今日脱颖而出,接下来便要尽展长才。看看你们的前辈楷模,韩相公,王制诰,杨翰林,但有优长,朝廷何吝高爵厚禄!诸君,勉力吧!”

新科进士们被鼓动得热血沸腾,齐齐躬身:“敢不效命!”

接下来便是诗词酬唱了。

韩琦知道王俊民双亲俱在,诗中便有了一句“青云一第人恒易,白发双亲事每难”,引来一片赞誉之声。

苏油藏拙,探花已经到手,名次远远高于预期,早已心满意足。

文章对他来说,打门锤而已。

如今已经登堂入室,今后就是陶冶性情的东西,注意力要转到理工上面。

接下来,还有一套朝廷的正式手续,将进士们纳入大宋的行政体系中来。

制下,中书省同贡院关黄覆奏之,通过正式公文流程,告知中枢。

之后正敕下,关报南曹、都省、御史台,然后贡院写春关散给,通过正式公文流程,告知各部委。

登科之人,例纳朱胶绫纸之直,赴吏部南曹试判三道,谓之关试。

关试三道题,就是看新科进士们处理政事的能力,之后便开始引官了。

上次苏轼苏辙就是因为忙着回家探望母亲,没有去南曹参加关试,导致御史弹劾。

到了这里,朝廷又开始了疯狂撕逼,原因还是因为苏油。

大宋如今的官职复杂得很,就文官来说,分了散官体系,正官体系,差遣体系,军功体系,还有个荣誉体系。

比如司马光后来的官职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臣。

朝散大夫,是文散官,表示官位,从五品下。

右谏议大夫,正官街,正四品下。

这两套官职,第一套叫官,和正式工资挂钩。

第二套叫职,用来提高威望,资序,有是也有些补贴。

权御史中丞,叫差遣,这才是实际职务,有个“权”字,表示是超阶试用,资历还不够老。

充理检使,是兼差遣,也是实务,能力强的人可以一身多差,充字表示资历比带权字的人强。

上护军,是军功,军功最高共有十二转。

为什么文官会有军功呢?这个叫策勋,为军事出谋划策,调运军需,部署方面,都是军功。

木兰辞里的“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说得就是军功都到顶了。

上护军是九转策勋,视同正三品,但是这个是荣誉,不是什么职务品级。

最后赐紫金鱼袋,则是皇家给的,司马光职务没有到三品,却已经服紫袍,加金鱼袋了,前边就要加上一个‘赐’字,表示这是特殊荣誉。

大宋的事情,就是这么复杂。

状元王俊民,初入官场,朝廷授承务郎,大理评事、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

承务郎,文散官,从八品下。

大理评事,正官街,从八品下,阶官,不任其事。

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才是差遣,叫“职官”,即实际担任的职务,又叫通判,大致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委办公厅主任。

王俊民其实就是徐州通判。

相比其余同科,这就已经有了十年的优势。

榜眼陈睦,授儒林郎,东京留守军事判官,应天府发解官。

到了探花苏油这里,争议难下这娃实在是年纪太小了。

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就是王:“朝廷授职,岂同儿戏,听闻此子年方十四,如何牧民任事?臣试举之时,取为十一名,就是考虑到了这点,却不料陛下擢为第三,此事不妥!”

王安石是这次科举的祥定官,只得出来替皇帝背锅,苦笑道:“此子文章,并无瑕疵,如果不拔擢高等,实在是不公。”

欧阳修也为苏油争取:“正是如此。朝廷科举,行弥封誊录,所为者何?便是为了取士公正。不能因为苏油年纪尚小,便随意黜落。这样会伤了士人进取之心。苏油为臣保举,臣敢保其文章策论,均是上等。”

王冷笑道:“今则如何?按等授官?”

韩琦说道:“诸位无须争执,出外牧民肯定是不行的,就在京里考虑吧。”

赵祯面无表情:“苏油是蜀中出来的,赵卿,宋卿,你们在益州任过职,你们也说说吧。”

赵这才出列:“陛下,我倒是认为,苏油年纪虽小,但沉稳端凝,思虑周全。我觉得授其正职,也没什么。”

宋祁说道:“此子虽少,在蜀中颇有奇名。不过为了培养他,留在京中,担任个监丞之类的职务,应该问题不大的。”

王一甩衣袖:“荒谬!十四岁的监丞?”

赵祯小心地提了一句:“要不,效当年童子科晏殊,授馆阁读书?”

这回轮到欧阳修反对了:“不可,此子在眉山学宫,多受龙昌期影响,‘世无周公,则亦无莽’,这不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那一套吗?馆阁读书,需要奉陪皇室宗子。苏油学术不纯,未可!”

韩琦想了半天:“要不这样,散官给他定高一些,给个承务郎,与状元等。差遣嘛,给低一些,将作监主簿?抄抄写写总是会的嘛!”

众人齐齐翻着白眼,大宋重差遣而轻官职,这与其说是和稀泥,不如说是欺负小孩子!

韩琦的理由很充分:“各位,想想他的年纪,就算两三年后迁转,也才十六岁啊!”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十六岁做到今日状元才有的级别,在仕途起步上已经算是了不得了。

韩琦为自己的点子有些洋洋得意:“陛下,那便如此议定?”

赵祯内心里其实还有些不满,不过脸上却什么也看不出来,心想好在你们没有丧心病狂到将这小孩子打入外官序列,要不然他真的要提意见了。

想到这点,也只好妥协:“便如韩卿所议办理吧。”

任命下来,苏油还没有怎样,苏轼先怒不可遏:“朝廷待士如此不公?!将作监主簿?!亏他们想得出来!明润,我陪你去击登闻鼓!”

苏油将书告折了起来:“蹬你的屁股!历朝历代,岂有官员击登闻鼓的?你小幺叔我如今可是官身!”

苏轼着急道:“那便任他们如此作践你?你可是堂堂探花!”

苏油轻轻一笑:“那怎么行?不给他们找点麻烦,还真当我人小就好欺负。这事情,我自有主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