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

苏厨 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傻了:“啊?”

要不要这么倒霉,走到哪里时疫到哪里?

又听李舜举言道:“昨日,陈留县有三位乞丐身亡,今日增到五人,汴州州桥外也发现了倒毙的一家三口,太医验看之后,确定都是温症。京中时疫,眼看就要暴发!”

苏油拱手,皱眉道:“眉山时疫防治条陈,不是早就呈上朝廷了吗?相信能够控制下来的。不知押班招我何为?”

李舜举摇头:“这是京城,封锁隔离那一套是行不通的,只能从施药,还有条陈上那……卫生入手。”

“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三方,已多年不用,这次召你过来,是想问问效验,还有就是……你是否记得方子?写出来供内中前后参详一番如何?”

苏油说道:“效用那是没的说,病入营血,都拉得回来。我听元德公说过,紫雪一方来自《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其中两方,一为紫雪,一为玄霜。紫雪比眉山紫雪散,只少了滑石一味……”

李舜举大喜:“知道丹方?当真没有找错人!”

苏油说道:“丹方我不知道,不过方歌朗朗上口,我倒是记得。嗯紫雪羚牛朱朴硝,硝磁寒水滑石膏,丁沉木麝升玄草,不用赤金法亦超。”

李舜举赶紧指着几案:“写下来!”

苏油也不迟疑,赶紧前去写下丹方,顺便将至宝丹和安宫牛黄丸的方歌也写了下来。

李舜举拿起单子:“至宝朱砂麝息香,雄黄犀角与牛黄,金银二箔兼龙脑,琥珀还同玳瑁良。”

又看另一张:“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苏油拱手:“押班,分量我不清楚,如此能配出方子吗?”

李舜举将单子交给王中正,王中正接过,转入了锦幕之后。

李舜举拍着苏油的肩膀:“小郎君放心,太医局多的是高人,应该能推算出配伍用量,你济世度人,肯定会有福报的。”

苏油摆手:“何至于,想来与宫中的方子,是一样的,这算不得济世度人。”

李舜举微微一笑:“关键是宫中经过几次火灾,这三个方子,竟然找不到了!”

苏油翻起白眼,难怪历史书上说你们不是好东西,死太监还会骗人!

不过正事要紧,赶紧说道:“这三方以安宫牛黄丸为上,紫雪散次之,至宝丹再次之。元德公说后两方,还要结合附药行军散,方为合用。”

“三方实在是精贵,能保宫中贵人不失,但是却保不了市井百姓。”

“他在眉山还研制出三道方子,一道是板蓝根为饮剂,一道是熏药,还有一道很好记,黄芪三,白术一,防风一。”

“元德公说,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得白术以固里。欲散风邪者,当倚之如屏,珍之如玉也。故名玉屏风散。”

“这三方贵贱皆宜,我也写下来吧。”

说完便又将三方写了下来,交给李舜举:“有了这三个方子,结合条陈中的其它举措……押班,苏油力尽于此,剩下的,就有赖朝廷了。”

李舜举看了方子:“医家得方,多秘不示人,以为传家之技……”

说完对苏油躬身一礼:“咱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明润这般济世为怀的,当得起一躬。方才失计,这厢赔礼了!”

苏油赶紧闪过,托住李舜举的手臂:“不敢当,之前三方,乃官家仁德,许元德公得知,今日方才能神奇地流转回来。”

“后面三方,那也是玉局观医界同仁的功德,与苏油实在是无甚关系。”

“不过我大宋,如今的确需要留意搜求各地验方,绘制本草,集成医书,以遗惠兆民……哎哟我这是多嘴了。”

李舜举脸上露出了一丝轻松之色:“这不是多嘴,这是切谏。事不宜迟,就不留郎君絮叨了。出去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明润是聪明人,自该知晓。李宪,且送明润回去!”

从宫门出来上马,骑出了一段,苏油才松了一口气:“皇城威严,让人气不敢出啊。”

李宪笑道:“倒是没看出来,郎君应对,得体从容,我觉得好些大员都不如你。”

苏油默然不语,心道比你那上司得体是真的,高兴得切谏都说出来了。

皇城里这话能乱说?他当自己是官家吗?!

次日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发张藻张麒去药铺购药。

温病三宝自己有备,如今就需要玉屏风散和熏药而已。

然后通知明允堂哥服药预防,闭门谢客,梅都官那里能少去就少去,等这一波过了再说,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呢。

章前几天得到消息,他的父亲章访被下狱了,正在河北魏县对质。

于是章只得放弃这次考试,急急忙忙赶赴魏县辩冤。

章也被苏油劝走,偷偷告诉他京中可能会有事,君子不立围墙之下,正好有任命,那就赶紧滚去商洛上任吧。

想了想,又给大相国寺道隆大和尚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一千贯盐钞这事情,依靠宗教人士,恐怕比官府还要可靠得多。

很快,尼姑和尚们,开始在汴京各处施药,熏药,慈善措施被搞成了宗教仪式。

四月,时疫大盛。汴京风声鹤唳,街市萧条,几如鬼蜮。

四月二十五日,梅尧臣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此次时疫防控,官方民间措施得当,官家下拨内币五万贯,出犀角,龙脑香,黄金等名贵药物配药,慈济坊发放了数万份名贵药丸,大相国寺,每天熬制几十缸药剂。

家家闭门,各种偏方一起上。

比如往井里丢豆子的……

在墙角烧纸马送瘟神的……

草灰撒几处屋角的……

瘟神似乎真的怕了,祸祸了两百多号人,到七月五日,时疫似乎总算控制住了。

官家下召,从内藏库再拨千贯,在大相国寺修筑仁怀殿,并给道隆大和尚赐紫衣,金钵,感谢他在这次救灾里边的巨大贡献。

《新唐书》其实已修成,只是还未来得及奏呈官家,梅尧臣就死了。

欧阳修在朝堂奉上大部头著作,然后大哭一场,要求官家酬答梅尧臣的功绩,将他的一个儿子起用为官。

七月九日,梅尧臣公祭,欧阳修,刘敞,苏洵等大文化人各自撰有祭文。

汴阳坊。

苏洵,苏油,苏轼,苏辙,下得车来,步行进入公祭场所。

一路全是衫文士,朱紫大夫,人挤人地前往灵堂祭奠。

“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邪?何致客之多也!’”

“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恤其家。”

苏洵在梅尧臣灵前,泪下阑珊。

他不但是痛惜挚友,还有对各自身世的感怀。

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

少年时乡试不第,随叔父至洛阳,为洛阳主簿。后历任州县小官。

五十岁后,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后任授国子监直讲,迁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

两人诗文之丰雅,仕途之不遇,何其相似!

汴京城的官员们忙坏了,大灾刚刚过去,大比又要来了。

八月十五,秋闱。

张麒张藻苏小妹,按照风俗,给苏油做了鸡,其实就是风鸡,皮用姜黄抹过,这叫“黄甲头魁鸡”。

“以德物称之,是为佳谶。”

苏油撇着嘴:“都端黄甲鸡,只得独头魁。”

至于为什么不做黄甲头魁鸭子你别问我呀!

这次考试是进士预科,对于苏家人来说,不算是特别重视。

从考官的级别也能够看得出来,解试由州府通判主试进士科士子,录事参军主试其余各科士子。

如果考官不懂经义,可选次一级的官员充任,但要经判官监考。

每一份试卷上要加盖官印,考官和监考官还要在试卷后面签名。

如发现作弊考生,当场驱逐;考官受贿舞弊,要受严厉处分。

宋代的举人试难度比明代科举之法大成之后轻松很多,因为每次科举都要重考,并没有实际的太多好处,因此难度差不多在明代的秀才和举人之间,含金量不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