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场

苏厨 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场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汴京城,举试考场外,无数学子正在等待入场。

王彦弼和漏勺、椅子也在队列里,还有才从杭州赶来的苏过,王晦还在给四人交代考场注意事项。

其实王彦弼在大名府拿到举试名额,再入京赴明年的进士试也是没问题的,以他的身份,谁也不会跟他较真这个。

但是王晦不同意,汴京举人试有不是什么难关,这么做完全没有必要,以两位小公子如今的水平,实在是没啥好计较的,不能留下任何瑕疵。

而且我也会随同公子一起入京,等到举人试后,还能够趁接下来的几个月空闲,再给两位小公子巩固巩固,争取在进士试上取得好成绩。

苏油当然巴不得,特意安排了小火轮,名为送童贯,实则是送王彦弼和辅导老师。

王晦到了汴京城才知晓,司徒的经济之能,果真是天下无双。

这尼玛哪里是买一送一?这特么是要老夫买一送二!

如今看架势,还要加一个苏过!

李格非远远地坐在马车里,神情比自己当年科举还要不堪,身侧坐着一个小妹崽,正掀开车帘朝学子的队伍里观瞧。

李格非是王拱辰的长女婿,所以要说起苏王两家的关系,那可真是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了。

王拱辰原名王拱寿,十九岁中得状元,曾在金殿辞名,让仁宗另委一人,因为进士的试题,他不久前刚好做过。

仁宗大喜,说此前做过考题,那是因为你勤奋,况且文章做得的确漂亮。

你现在又能直承,这份诚实比才华更加可贵。

因此仍旧定为状元,且认为拱寿二字非状元格局,亲自给他改名叫拱辰。

庆历二年,辽使者两次来宋提出领土要求,王拱辰博闻强记,列举事实据理力争,直斥其非,使辽国未敢轻举妄动。

仁宗道:“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

迁御史中丞后,王拱辰干了件大事儿,进言罢了宰相夏竦。

有人用铸佛像名义迷惑众人,京都之人趋之若鹜,王拱辰奏陈此举动摇军心,易引起民怨,仁宗遂下令禁止铸像。

仁宗在迩英阁供置《太玄经》,沉迷占卜,王拱辰劝仁宗应垂意《六经》,旁采史策。

不过在弹劾夏竦的过程中,王拱辰同时弹劾了腾宗谅。

范仲淹替腾宗谅鸣不平,为此写下名篇《岳阳楼记》,两人就此结下芥蒂。

后因反对庆历新政,王拱辰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及范仲淹,从此才为公议所薄。

其实哪怕是这件事情,也不能说王拱辰全错,王益柔的《傲歌》里有“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的句子,想想龙昌期,仅仅说周公不当都那下场,王益柔、苏舜钦之辈,实在是活该。

王拱辰的问题,在于利用此案牵扯到了范仲淹,“一网打尽”的典故,让他一辈子都洗不白。

欧阳修和王拱辰是连襟,两人同是资政殿学士薛奎女婿,也因为此事,两人彻底决裂。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王拱辰在台谏玩得风生水起,可是当他成了宰相之后,自己又被台谏玩得风生水起。

追着他咬的不是别人,正是苏油的半拉老师——赵抃赵铁面。

赵老头认死了王拱辰是奸臣,而且很早,在王拱辰出使契丹那件事上,就已经认死了王拱辰是奸臣。

王拱辰早年出使契丹,见辽主混同江,辽主设宴垂钓,每得鱼,必酌拱辰酒,亲鼓琵琶以侑饮。

还对自己的宰相说:“此南朝少年状元也,入翰林十五年,故吾厚待之。”

使还,当时还是御史的赵抃立即弹劾其辄当非正之礼,理由是“异时北使援此以请,将何辞拒之?”

到后来湖南转运判官李章、知潭州任颛,因一个商人死在治内,俩人起了贪念,将商人的货物珍珠拿去贩卖,事败,具狱上,王拱辰判了俩官,却将珍珠收缴,送入掖庭。

于是又遭到赵抃弹劾,说他败坏制度,办案不公,谄媚君上,勾结温成。

大宋经济困难,王拱辰企图在河北开盐榷,然后苏油的另外半个老师出马了,将老王按在地上痛打。

张方平以自己的人形计算机的记忆力,翻出法典和历朝敕令,痛斥王拱辰为奸臣——河北老百姓早交了盐钱,为何还要交榷费?!

仁宗想给王拱辰升职为宣徽北院使,赵抃上书坚决反对:“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之,拱辰安得污此选?”

最后连宋仁宗都扛不住赵老头的猛烈炮火,只好让王拱辰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从这些关系上论,按道理王拱辰和苏家,应当冰炭不同炉才对,然而恰恰相反。

王安石参知政事,王拱辰坚决反对新法,与同样反对新法的苏洵,却成了好朋友。

不但和苏洵关系好,王拱辰和政敌连襟欧阳修一样,对二苏也颇为欣赏。

苏洵去世,王拱辰还特意写下一首挽诗。

气得岷峨秀,才推贾马优。

未承宣室问,空有茂陵求。

玩易穷三圣,论书正九畴。

欲知歆向学,二子继弓裘。

那个时候,苏油才刚刚冒泡,苏轼、苏辙,压根都没有发迹。

元丰初,王拱辰再判大名,三路籍民为保甲,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

王拱辰抗章言害:“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纵未能尽罢,愿财损下户以纾之。”

王安石指王拱辰为沮法,王拱辰毫不畏惧:“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依旧上章不已。

苏油在陕西路一边对王安石阳奉阴违,一边上章也密奏利害,赵顼终于醒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保甲。

两人一东一西,老张老赵的亲传弟子,却又和老张老赵的目中奸邪,密切配合了一把。

在河北的时候,王拱辰还着力庇护过被王安石打压的苏辙,将之召至幕府保护起来。

不但二苏,王拱辰和保守派里的邵雍也友情深笃,和苏油的徒弟晁补之可称忘年之交。

王拱辰几年前去世,苏辙为王拱辰写了三首挽诗,其一曰:

谪堕神仙侣,飞翔鸾凤姿。

旧逢黄石老,阴许赤松期。

历历僧伽记,申申邓傅词。

翻然归海峤,无复世人知。

苏油其实也比较赞同苏辙,王拱辰一生至少该是六四开,世人目为奸臣一无是处,却又是非黑即白,忽视了人的复杂性。

到如今,王拱辰的女婿李格非,又得到了大苏的欣赏;而李格非自己,又成了苏油家二娃的老师。

看自家女儿这样子李格非就头疼,搞不好,苏家二少爷还会成为自己的女婿。

所以说,大宋士大夫家族间的种种瓜葛,理论起来真是一团乱麻,堪称敌我难分,忠奸莫辩。

后人胡乱贴标签,以为冰炭不同炉,却又是把复杂问题想象得过于简单化了。

就听李格非对身侧小妹崽抱怨道:“我说不来不来你非要来,来了又远远地看着,这又有啥好看的嘛?搞得我都跟着紧张……”

小妹崽头都不回:“漏勺哥哥和椅子哥哥的才学又非爹爹当年可比,这一年还得名师教导,又得我相助,不会有问题的。”

这么评价老爹真的好吗?李格非无奈说道:“看看就走吧,不然被别人看到,又该闲言碎语了。”

“我又没让爹爹来,是爹爹硬要跟来的,车还是我雇的呢。”

这女儿越来越不好聊天了,自打那便宜徒弟进门,小女孩就得了倚仗,给漏勺宠得无法无天。

给漏勺带着去了几次大相国寺,可贞堂,女儿就整个变了个人。

格局眼界大开固然是大好事,可两人加上陈梧,一起组成了“捡漏三人组”算怎么回事?

而且品鉴极精,不时就捡些好东西回来。

一开始李格非都不在意,以为是漏勺掏钱买的,因为苏家从来不差钱。

他是真没想到,却是自家女儿掏钱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