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

苏厨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九月,秋收开始,朝廷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人事调整。

范纯仁依前官为观文殿学士、知颍昌府。

王存为端明殿学士、知蔡州。

吕大防进尚书左仆射,章惇进尚书右仆射。

枢密直学士、户部尚书韩忠彦为尚书左丞。

翰林学士苏辙为尚书右丞。

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晁补之为同知枢密院事。

沈括进工部尚书,苏元贞进吏部尚书,曾布进户部尚书。

毕仲衍任大理寺卿。

漏勺的恩师李格非任太学正。

最大的大佬苏油,朝廷恩旨拟进司空,依前官为观文殿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河北四路节度使、判大名府。

虽然苏油这算是高风亮节,完成了自己对朝野的承诺,但是依旧上书辞谢,认为朝堂荣宠过重,坚决推辞。

高滔滔拿着章惇送进的拟任表看了半天,最终划去了司空二字,还是改回司徒。

以此为代价,坚决保留了苏油河北四路节度使之职。

这是给予了苏油最大的信任,宁愿放弃苏油在中枢虚衔上的进步,也要保证苏油地方上虚衔的进步。

这其实是将之前国家交给韩琦与文彦博二人的重担,一起加到了苏油的肩上,说白了就是替朝廷看守北方门户。

一旦有事,苏油这个四路节度使立即就可以改任为四路制置使,主持河北军事。

当然那得非常时期才有可能,现在只能算是买了个保险,如今这个文官的四路节度跟军节度不是一回事儿,抓的不是军中实权,而是四路军政的总监督权。

朝廷正在组建登州海军学院,高滔滔还任命扁罐为登州海军学院战术科知事,让他随自家老爹赴任。

这等恩遇,在宋朝几乎是到顶了。

虽然是虚名节度使,一样需要开府建牙,苏油如今夹袋里的可任人选那是无数,但是苏油挑来挑去,最终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幕府掌书记,王彦弼;军司马,高世则;判官,王寀。

王彦弼是长公主独苗,现在长公主也由荆国进到秦国长公主了。

高世则是高士林的儿子,高滔滔侄孙。

王寀是王韶幼子,五岁看花灯走丢被人拐走,小孩施展智计脱身还帮官府抓住贼人那个。

高世则继续保留着高家的武人血统,皇家军事学院毕业。

王彦弼是扁罐他们这一代的翘楚,王寀则是漏勺他们少年班的高才。

真实历史上的王寀因为自幼多病信了神仙,后来被妖道陷害,被宋徽宗弃市。

当然如今不可能还是那样的命运,王韶亲身体验过石薇生死人肉白骨的医术,孩子一生病,就算送给苏油了。

苏家管吃管喝管治病还管教育,王寀的兴趣也从神仙变成了易理与科学,而且这娃非常聪明,诗词歌赋都拿得出手。

也是太子伴读的一员,前年还不到二十就中了进士,高滔滔很高兴,认为苏油没有给赵煦选错伴当,赐了个馆阁校勘,继续帮助赵煦同学学习。

汴京城有个卖诗混饭吃的人叫曹道冲,厉害之处就是随客人所命题立即完成。

京中有人欲苦之,乃求浪花诗为绝句,但是要以红字为韵。

这就坑人了,花多有红的,偏偏浪花不是。

曹道冲给难住了,只好说道:“这个我是做不出来,唯南薰门外菊坡王辅道能之耳!”

客人说道:“我固知其名久矣。但是人家身份贵重,吾侪小人,岂容辄诣?”

曹道冲笑道:“这人有个毛病,喜欢佳纸好笔,一等的宝墨,带上这几样东西去求他,必定可得。”

客人也是好事之徒,于是置办了三样,大家相率修谒,下拜有请。

王寀欣然捉笔,一挥而成,诗曰“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读者尽皆叹服。

苏油选这三位放在自己身边,除了是提拔小辈,很明显,还有接受监督的意思。

九月的运河非常繁忙,汴京码头上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此次出外的三个大臣再次齐聚,分手道别。

苏油对范纯仁和王存一一施礼:“苏油首创此制,又空食朝廷俸禄,自当以身作则,不料却连累了二位,实在是惶愧。”

范纯仁笑道:“如此美事,岂可让明润独得大名?是不是王兄?”

王存是个超级特立独行的高士,平生没干过台谏,却胜似台谏,只认制度不认人,属于保守派里娇亢不群的人物。

司马光曾经称赞他“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王存本来是户部尚书,神宗修陵时,因为财务报表没及时告备,被蔡确抓住小事儿趁机整他,将之移到了兵部。

然而当蔡确被穷追猛打的时候,王存作为尚书左丞,却和范纯仁、苏油一起上书,要求放过蔡确,平息党争苗头。

朝野士大夫“善其能损怨。”

待到苏油上书要求施行首相限期制,王存和范纯仁一商量,过度解读了苏油的意图,认为苏油此举的原因,是为了保全制度而不得已放过小人,终究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因而想办法“自贬”。

既然如此,那自己和范纯仁也属于同样的情况,应该承担相同的后果,没说的,上章坚辞。

所以本来苏油认为挺正常的事儿,被王存搞成了“高风亮节”,这把名声真是刷大了,在朝野间获得了高度颂扬,士林合称三人为“元祐三君子,百年真宰执”。

王存听到范纯仁的话,也笑道:“我可是占了大便宜了,陛下隆恩,改我知扬州。扬、润相去不过一水,以故相例岁时还能过家上冢,酬酢乡党,岂不美哉!”

苏油拱手:“本来一直想请两位吃顿饭来着,要是再不请,今后怕是机会更少。”

王存笑道:“苏家菜色,老王可是垂涎已久了,如今没了那么多忌讳,上哪儿吃?”

苏油笑道:“便在对岸的方知味。”

王存一手拉住苏油,一手拉住范纯仁:“那还说啥,走!”

方知味还是江卿的产业,三楼雅间里的陈设书画让王存看得啧啧称奇,结果等到菜色一上来,王存不禁傻了:“明润就请我们吃这个?”

苏油对范纯仁拱手:“知道范公是清简惯了的,不过清简却不是简陋,一样能够制作出美食。”

范家的家风从范仲淹开始就这样,到了范纯仁这里更是。

此公座右铭是“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历史评价他“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前后任子恩,多先疏族”。

他可没有苏油的经济之能,苏油所知,是范纯仁所得的俸禄,基本上都拿去扩大父亲留给家族的义庄,买成了地。

就连朝廷发的福利,但凡能保存久一些的腊肉、罐头,都送去了义庄上的蒙学。

而堂堂右相家里,长期都是咸菜咸豆腐度日。

秘书监晁端有一次被范纯仁留饭,晁端吃过后开玩笑:“君家的家风要坏了吗?”

因为那天是待客,范家的豆腐上,竟然放了点肉臊!

范纯仁看着盆里的豆腐:“刚才还在忐忑,怕消受不了方知味的膏梁厚味,这就挺好。”

苏油说道:“这个叫豆花,虽然材料简单,但是制作精细,做法我已经交给了子夷,关键是调料。”

子夷就是范纯仁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