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莲华炬

苏厨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莲华炬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不过这下苏轼倒是放心了,取过词头来打开,第一封乃是给吕公著的诏旨。

司马光死后,吕公著屡屡上章,以病求去,这封词头的内容是皇家体念他的辛劳,决定不再用庶务烦他,但是又要表示挽留,于是免其左相,除授司空,并平章军国事。

苏轼心中咯噔一下,司马公逝世,吕公著成了司空,那写下来的三封,必然是任命左右相和侍郎的词头。

忐忑地打开下一封,果然,司徒蜀国公苏油,除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小幺叔当首相了!大宋三十九岁的首相!

苏轼一时间心跳加速心花怒放,捧着词头的双手都在颤抖。

这一刻他只想飞到宜秋门,中牟,可龙里,将这个消息告诉全天下所有的亲人。

只可惜被锁在了馆内,哪儿都去不了,谁都不能告诉。

虽然苏颂出扬州,苏辙进舍人,明眼人都知道就是为了苏油入相做铺垫,但是如今正式消息下来,太皇太后还特意通过自己来书写敕告,这真是大恩遇,大惊喜了!

再打开剩下的两封,一封是以范纯仁为右仆射,一封以吕大防为门下侍郎。

都是好交情,苏轼一声长笑,将词头丢在一边,开心地大吃大喝起来。

不知不觉喝到半醉,苏轼这才一手拎着酒壶,一手捏着毛笔,开始写文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文思狂涌似尿崩,苏轼仿佛又找到了当年写《赤壁赋》时候的感觉,四篇文章几乎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文章写完文思还在继续冒,苏轼干脆也不睡了,就在舍内吟诗作赋发酒疯。

正自癫狂间,老军突然又来了:“学士,陛下宣见。”

“啊?”苏轼酒劲已经有些上来了:“陛……陛下?”

待得跟随小中官赶到内东门小殿。张士良过来接着:“哎哟怎么喝成这样了?”

苏轼还不好意思:“陛下赏赐有点多,加上我酒量本来就不大行……”

张士良赶紧叫小黄门以新水漱口解酒,帮着苏轼整理衣裳,然后带入殿中。

帘后是高滔滔,帘外是赵煦,苏轼见礼请起居之后,高滔滔说道:“今夜要制敕四封,辛苦内翰了,不过其中也有内翰亲人,应该很欣喜吧?”

苏轼躬身道:“臣欣喜非为小幺叔得进,乃为国家得贤才秉国也。”

说完又道:“臣也不辛苦,四篇文章臣也已经做完,还写了几首诗,作为明日给小幺叔的贺礼,不会因圣人赏赐耽误要事的。”

赵煦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司徒说过大苏的文采可是海量,跟他的酒量成反比。可……可这还是人吗?

帘内也是沉默了好一阵子,高滔滔才幽幽说道:“不意学士明敏如此。”

苏轼赶紧谦谢。

高滔滔说道:“有一事要问内翰。前年任何官职?”

苏轼老实回答:“愚知汝州。”

“今为何官?”

“备员翰林充学士。”

“何以至此?”

苏轼说道:“遭遇陛下。”

高滔滔:“不关老身事。”

“必是出自官家?”

“亦不关官家事。”

“岂大臣荐论耶?”

“亦不关大臣事。”

苏轼麻爪了,愕然道:“小幺叔不会行此,臣虽无状,亦必不别有干请,否则小幺叔也必不容臣。”

“内翰想到哪里去了。”高滔滔说道:“早就想告诉学士,此是神宗皇帝遗意。我曾见他饮食而停箸看文字,询问左右,左右人曰:‘此必苏轼文字也。’”

“已而神宗起而称之,曰:‘奇才,奇才!’但未及用学士而上仙耳。”

说完自己先哭了起来。

苏轼对赵顼其实是隐隐有些怨气的,今日听太皇太后说赵顼其实一直都很关心自己,也不由得愧感交加,痛哭失声。

赵煦是最崇拜自家老爹的,高滔滔跟苏轼一哭,更是跟着哭得稀里哗啦。

过了好一阵,高滔滔才收拾心情,命人送来温水给苏轼和赵煦擦脸,然后赐茶。

高滔滔问道:“官家近日喜欢军略,常去军机处请教几位宿将,倒是颇有进益,然于诗赋义理,却有些慢悟,是天性使然吗?”

这就聊到了赵煦的教育问题,苏轼同时也任着侍讲,这问题算职务范围,说道:“天下学问,其实方法相通,官家上智聪睿,既然理工军略都能进益,诗赋义理亦是当然。”

“所谓正心诚意,只在学与不学,不在此易彼难也。”

“陛下,先帝有《封桩库诗》云:五季失图,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

“又有《元丰库诗》: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资,何以成戎捷。”

“此皆诗中上品,以气象论,正是英武之君,校以文采,亦使群臣瞻望。”

“《尧典》曰,诗言志,先帝得尽其义矣。”

“戎捷复图,思军事也,歌而咏之,激士心也。其中‘曾孙保之,敢忘厥志’,便是叮咛陛下,牢记祖宗恢复之志。”

“臣每观陛下欲法先帝,那就不但要法先帝之志向,更要法先帝之刚毅,先帝之忧劳,还有先帝之气度,先帝之学养。”

“当法先帝为了志向所作的一切努力,否则就是志大才疏,得其形不得其实耳。”

“臣在大学堂文学院,正在提举搞一本《语法》,待成书之后送与陛下御览,读后按图索骥,就不会再觉得古文艰深了。”

赵煦顿时感觉父亲是好榜样自己要努力赶上他老人家,认真点头:“学士说得是,我都记住了。”

高滔滔在帘后默默听着,也是不住点头,苏家人搞教育,那真是相当可以的。

程夫子说几天大道理,怕是也当不了苏夫子说这几句。

夜已深了,高滔滔再次叮嘱:“内翰直须尽心事官家,以报先帝知遇。”

苏轼再拜,哽咽道:“臣虽鄙陋,敢不竭诚。”

高滔滔乃命张士良撤下御前金莲烛,送苏轼归院。

这个典故叫“金莲华炬”,始于唐代令狐綯,乃极高荣誉,得赐的必须是翰林领袖,长掌制诰的清贵词臣。

就宋朝来说,苏轼之前得此殊荣的,不过王钦若、王珪、晁逈、郑獬四人。

……

苏轼的文章自是不用说的,四篇制词,再次霸屏《时报》第三版。

苏油入相,开封府老少一点感觉都没有,全都像吃饭喝水一般自然。

反倒是大苏,一夜醉酒草四敕,御前金莲烛送归,这般文采风流让他们追捧癫狂,一时都下纸又贵,那一期《时报》再创销售佳绩。

苏油按照规矩两辞,于九月庚午日才还京入谢,正式接受任命。

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宰执来说同样如此,因此每次易相,就是朝中人事大调整之时。

美其名曰举荐人才,是每一个宰相上任的第一件事。

但是苏油打破了这个惯例,给高滔滔的第一道上书,便是朝中这一年多来已经更迭过于频繁,新官到任方事更张便又离任,下一任官员过来叠房架屋,不及施展又要离开,这样对于朝堂安定大为不利。

故事三省上官员不入流诠考绩,一般任期为三年到四年。

因此请求将之固化下来,如今朝堂三省上官员保持不动,视其任期满三年有缺后他再行举荐,之前不做更易。

其实苏油在司马光入相这段时间便已经安插好了自己的人手,一年多下来也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准备,所以他上任与其他宰执比如司马光上任,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无论如何,这道上书让朝官们悬着的心放松下来,同时又成了苏油不引私党一心为公的明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