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

苏厨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给赵煦安排了另一种种植方式——纯水培。

如今宫中有水面了,用赛露络做成带孔的小浮板,将空心菜杆插在浮板孔中漂于水上,每周施加一次化肥溶液,四五月里的空心菜就跟疯了似的长。

收获很简单,就是将浮板收起来,用剪刀将菜剪下,再将浮板放回水里,两周以后又可以收获第二波。

高滔滔开始都不敢相信,等到赵煦指挥内官们种植成功后,兴奋得遍赏两制上官员,一家一斤,吃完两周后还有!

官员们对陛下亲农好农,“亲自”种菜的行为大为感动,加上北方人压根就没见过能够在水面上飘着都能长成的蔬菜,倍感新奇。

第二天上朝时,吕公著大拍彩虹屁,盛赞这用干净的化肥和清水种出来的空心菜,就是要比土里的普通空心菜好味美质嫰,昨日品尝之后,当即诗兴大发,今日特呈诗作给陛下御览。

高滔滔大悦,命群臣也作诗进贺。

苏油当时就愤愤地看着吕公著,老头吃菜你就吃菜,得了便宜还卖什么乖?!

没办法,终究是自己挖的坑,含着泪都得填完……

玉津惯赏起红莲,未识清波亦作田。

翠意廊前生细细,佳蔬槛外获绵绵。

圣心德佑群贤席,上智仁增万户编。

最喜耕牛稍得憩,绿杨荫里乐尧天。

……

一道酸菜水煮鱼主打,剩下的都是家常菜,西红柿炒蛋、烧椒茄子,椒麻棒棒鸡,贡菜炒鸡杂,凉拌空心菜,炝炒红薯尖。

还有一锅土豆玉米杂粮饭。

贡菜又叫苔干,本来产于中国安徽,后来传入占城,到宋代中土反而没有了。

苏油在占城发现之后引种回苏浙一带,之后逐渐普及,其中以徐州邳州的品质最好。

这其实就是一种莴苣,但是这种莴苣可以制作成菜干,同时还能保持绿色,在绿色蔬菜还稀缺的北方冬季,贡菜很受欢迎。

皇家每年都要通过漕运,从徐州邳州运一大批过来。

等到物流大通,京周冬蔬菜普及之后,贡菜才渐渐走出宫廷,来到开封府民间。

但是大家还是按照老习惯,称之为“贡菜”。

到了庄上,苏油就是庄户头,杀鸡剖鱼做料理,现在已经是他难得的乐趣,因此特别珍惜机会。

《厨经》苏油也在写,现在苏油同时在开三部书——《伦理》,《麈尘录》,《厨经》。

其余的数理化一类的东西,已经只有膜拜阅读高手文章然后高呼牛牛牛的份了。

难得一日清闲,大家正吃得开心,一艘小船却打破了平静。

李复送来了朝廷奏报,癸巳,特进、荆国公王安石卒,年六十有六。

苏油立即放下饭碗,更衣入朝。

王安石死后的定性是个重大问题,他担心司马光和吕公著会从中阻挠,让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裂痕更深。

乘坐火车赶到汴京,在都堂找到吕公著,吕公著第一句就问道:“明润是为介甫而来吧?”

苏油与吕公著见过礼:“王相公谥号定下了吗?”

吕公著说道:“你是担心司马相公的意见?看看这个吧,司马康送来的。”

说完递过来一封信简。

苏油接过,却是司马光的笔迹:“

晦叔足下,顺颂万安。

介甫文章节义,颇多过人,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今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覆之徒,必诋毁百端。

光以为朝廷特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

见苏油表情轻松下来,吕公著才说道:“礼院那边,你宗兄请追赠介甫太傅,谥……文。”

文,单字谥号,比第一等的“文正”还要高,之前仅韩愈曾得此谥号。

苏油问道:“朝廷同意了?”

吕公著点头。

苏油不禁松了一口气:“这就好。”

吕公著又翻出几道敕命:“正好你来了,也一并看看吧。”

苏油取过来,其中两道是关于文彦博的。

因为老头年纪大了,朝廷体恤他,一道是许他一月两赴经筵,六日一入朝的制文。

另一道,是令独班起居,自今凡赴经筵都堂,同三省、枢密院奏事,并序官位在宰相上的奏文。

苏油明白吕公著的意思,说道:“文公班序理所当然,不过我可万万不敢居司马公和吕公之上。那样实在是太狂妄了。”

“不仅苏油惶恐,天下也断不能容。”

吕公著也松了口气:“明润客气了,你就是年纪小了点,论资序,其实你只在文公之下。”

“别别别……”苏油连连摆手:“我是后进,也就是在外路侥幸升得快,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拎得清的……”

吕公著不禁笑出声来:“这种顽皮话明润以后少说,要注意大臣之体。”

“对了,昨日太皇太后奖掖我一方贺兰砚,你知道背后的铭文是什么吗?”

苏油摇头:“我才从车站过来,连家都没回,这上哪儿知道去?不过吕公秉政,近日颇为操劳,太皇太后也是将吕公的辛苦看在眼里的。”

吕公著看着苏油,认真地道:“‘不善加己,直为受之’,明润应当见过吧?”

“嗐,吕公这是考校我来着。”苏油说道:“《后汉书·张霸传》中句,吕公以之为座右之铭,早为天下广知,天下亦以此早知公有宰相之量。”

说完对吕公著拱手:“这是太皇太后特加的殊荣,恭喜吕公了。”

吕公著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决定不在都堂说这事儿,又交给苏油一封敕文:“还有这个。”

苏油再次接过来,却是诏命执政大臣各举可充馆阁者三人的文书。

苏油笑道:“这个我知道的人才可就太多了,皇家京师大学堂文学院、史学院、经哲学院,一大群客座教授都够格。”

“我举荐范纯粹、韩嘉彦、还有一个嘛,张商英也合适。”

吕公著笑了:“明润你倒是不偏不倚。”

将敕文收回去,吕公著说道:“我与司马公商议过了,我反正要举荐苏轼、邵伯温、钱勰。”

苏油说道:“子瞻迁官太速了。”

吕公著摇头:“子瞻入馆不为速,他和章惇同试馆阁,当年就已经过了的,是王相公阻挠方才不行,改置史馆。”

“如今天下都认为,这不是子瞻才学不足,而是王相公当时做差了。”

见苏油还要争,吕公著直接明说:“太皇太后也是这意思。”

这就没法讲理了,苏油只好拱手:“但是绝对不能再进了,子瞻性子我知晓,还是太浮,能入馆就是他今日极限。”

“此次进京就是为了荆公后事,如今已知吕公宽宏,司马公偃怨,实乃朝廷之福。”

“反倒是苏油量狭,惭愧无地,我这就回中牟自省去。”

吕公著叹了口气:“明润那边也是千秋大业,不敢耽误,赶紧将制度立起来就回朝吧。我这里真快忙不过来了。”

苏油笑道:“吕公的制度很好,令长贰日聚都堂,并得议事,我认为当立为定制。”

“要是事后在来一个任务分派,各负其责,那就更加完美了。”

“吕公,该分出去的事务和责任,就尽管分出去,放胆用人,也不会那么累。”

吕公著摇了摇头:“我再思忖思忖,你先去吧。”

回到汴京一定是要向太皇太后和陛下汇报工作的,出了都堂,苏油又去合门请见。

但是汇报工作只是借口,苏油成立了校务董事会,也就是各院院长共同管理,又按照后世规矩设立了教务、保卫、后勤、财务等部门负责细务。

学生里边成立了学生会,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同时还要抽调部分干部,去配合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课题和教学大纲成立起来之后,差不多就没苏油啥事儿了。

大家都兴致高昂,其实已经不需要他如何操心。

尤其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一件事就是搞出了各院系学报期刊,最受外界追捧的就是文史经哲三个学院,长期霸占汴京时报第三版。

《时报》如今在努力挖人,特聘京师大学堂教授们做评论员,被《两浙潮报》灵活的创刊方式打压多年,这一把要扳回一城来。

待到跟高滔滔和赵煦奏罢学校事务,苏油才缓缓道:“安石相公身前疏阔,不务私产,就臣所知,其任宰相期间,都是都将俸禄交给诸弟,供族中使用。”

“二次退相,始于江宁城谢公墩营园,因处于江宁府城东白下门至钟山半道七里处,故名半山园。”

“谢公墩是东晋名相谢安石故居,当年相公买下那一带地皮,还写下过一首七绝《谢公墩》:‘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从公。’”

“当时人笑为‘争墩诗’。”

“元丰七年,安石相公病,乞舍宅为寺,先帝赐名‘报宁禅寺’,相公迁居秦淮河。”

“王雱死时葬于半山寺后,今相公遗表,请分昭穆葬之。”

“前日学堂有师长收到张舜民书,说相公一生狷介,开变法之先,今群下忧疑朝廷刷新之意,竟然无人敢往问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