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确的下场

苏厨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确的下场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出得大殿,吕公著看着章惇向枢密院走去的背景:“此子大才,不过过于倔傲,今日侥幸,日后怕也要吃大亏。”

司马光叹了口气:“章惇心性偏狭,今日包容了他,异日也不见得领你我之情。”

吕公著也叹气:“人才实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足,即便苏明润……”

司马光说道:“我知道吕公的意思,还是想让他回朝堂理事,最起码今日章惇这样的情形就能避免。”

“但是学校之举乃是大事儿,更是创举,更是大宋和皇家的脸面。”

“此所谓千秋大业,然庆历年间,几位大才举学校事都以失败告终。如今再举,除了苏明润,谁去我能放心?”

“如果他都不能成功,以后谁还敢再提此事?国家教育,难道再等五十年?”

“明润最善于提举制度,大宋的问题,到底是制度问题,先让他把那边的制度料理好要紧……”

吕公著有些担忧地看着老朋友:“君实,你的身体还扛得住不?”

司马光也苦笑:“看能扛到哪一天吧……”

其实这次事件当中,高滔滔于殿中设侍御史制衡宰执,又名正言顺拿到了外路密奏之权,加强了权柄,捞到了最大好处。

这才是她放过章惇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一次御前冲突,还是传了出去,于是台谏疯了。

然而章惇父亲却在这时病故,于是章惇告哀乞守制,脚底抹油,溜了。

台谏一拳打在了空处,更觉气闷,正好蔡确山陵使事毕,犹偃蹇于位。

眼看“奸邪”即将回京,于是台谏立刻转移目标,痛加弹劾。

刘挚、王岩叟、孙觉、苏辙、朱光庭弹章交上十数。

情势汹汹,蔡确遂乞解机务,但是表词不当,火上浇油。

其中有“收拔当世之耆老以陪辅王室,蠲省有司之烦碎以慰安民心,严边备以杜强邻之窥觎,走轺传以察远方之疲瘵,明法令之美意以扬先帝之惠泽,厉公平之大道以合众志之异同。”

自夸到这分上,实在是太不要脸了,于是孙觉、苏辙愈不平,上章揭穿:“皇帝践阼,圣母临政,奉承遗旨,废市易,捐青苗,止助役,宽保甲,免买马,放修城池之役,复茶盐铁之旧,黜吴居厚、蹇周辅等。

命令所至,细民鼓舞相贺。

今小臣既经罢黜,至于大臣则因而任之,臣窃惑矣。

确所上表,虽外逼人言,若欲求退,而论功攘善,实图自安。

所云收拔当世之耆艾以陪辅王室,臣谓当世之耆艾,乃确昔日之所抑远者也。

所云蠲省有司之烦碎以慰安民心,臣谓有司之烦碎,乃确昔日创造者也。

此二事,皆确为政无状,以累先帝之明;非陛下卓然独见,谁能行此?

确不自引咎,反以为功,则是确等所造之恶皆归先帝,而陛下所行之善皆归于确也。”

公论如此不容,而高滔滔还在“容忍”。

这是帝王心术,高滔滔恨蔡确切骨,这是摆明了嫌蔡确罪名不够,不让他走,是要将他往死里整。

蔡确一辈子以整人起家,王安石依照惯例乘马入宣德门却被卫士打下了马,请皇帝依法处置,当时的开封府尹苏油将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蔡确上疏大论王安石和苏油的错误,导致两人出外,而蔡确加直集贤院,迁侍御史知杂事。

范子渊疏浚黄河工程,知制诰熊本巡察后发现不对劲,反被范子渊告状,蔡确弹劾熊本党附文彦博,导致熊本被罢黜。

而蔡确代替他为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

三司使沈括拜见吴充谈论免役法在两浙路的实行不利于民,应当加以更易。

蔡确上疏弹劾:“沈括既然觉得免役法需要变更,为什么当年不在他检正察访的时候说,现在却在不属于他管的时候说?”

“他这是觉得王安石罢相了,新法就可以动摇了。希望陛下对他加以治罪。”

沈括因此被贬黜,苦逼几年才被苏油捞出来。

相州案更是蔡确的成名作,一共牵扯了三名宰相,十几名官员。

而蔡确因此被擢升为御史中丞、领司农寺,一时权势煊赫,新法中的“常平、免役皆成其手”。

之后暗中操弄乌台诗案,坑苏颂,苏轼,苏油。

元丰改制,又坑了王珪一把。

一路权术玩得风生水起,活活混到了首相。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刘挚弹劾他担任山陵使期间,灵车出发的前天晚上,他不在外住宿,在路上又不侍从。回来后,还不请罪,是大不敬。

王岩叟弹劾在熙宁、元丰年间,所有冤假错案和苛政,蔡确由头至尾全部参与,到如今却说什么“当时未敢言”,呸!

当时人家苏元贞远在郑州,侍御史只是贴职而已,却照样放胆上书,而蔡确近在陛前,深得信任,今日却以“不敢言”搪塞?

不敢言,你当时做谏官就不称职,你怎么爬到副相上去的?

你只是以此为理由,意图巩固自己的地位,反把过错归于先帝罢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然而高滔滔依旧没有处理。

己丑,前宰相王珪出手,终于将蔡确一剑封喉!

所有人都既感慨又匪夷所思,死王珪搞翻活蔡确,真特么苍天有眼,报应循环!

当时的大臣,多有写日记的习惯,王珪之子王仲煜在整理父亲遗作的时候,发现了王珪的日记,翻到王珪蔡确坟场定议联手坑苏油那一段,不由得满怀悲愤。

苏油是王仲煜的大恩人,甚至可以说是恩师都不为过,苏油的人格魅力,让王仲煜死心塌地的佩服。

自己进士第四的名次,几乎就是苏油利用那年火德论这个当红大IP,一手推上去的。

他知道自己父亲与苏油不睦,苏油也不计前嫌,却没有想到,自己父亲和蔡确联手做下这般坑害恩人的事情!

自己父亲是老实人,从之前之后看来,完全是被蔡确利用,当猴子一般耍了。

蔡确,罪不容诛!

但是这会牵累到自己父亲的名声,王仲煜痛苦地纠结了几晚,最终敌不过良心的折磨,决意告发!

当时蔡确还位在台谏,却暗中交通宰执坑害重臣,以为进身之阶,这是大罪!

之后离开台谏,却是故意安排,由此引爆乌台诗案。

整个事件中,可以看到小人的机巧是多么的可怕,会给国家带来多么巨大的灾难。

而自己父亲一世的清名,也彻底毁在了小人的手里。

王仲煜痛哭上书,要求严惩蔡确!

之前的那些罪名,对蔡确来说都是毛毛雨,因为蔡确咬死是神宗授意,虽然是“归咎于君”,但是终归符合程序。

因此高滔滔一直压着不出手,就是因为有些投鼠忌器。

王珪的日记,立刻让蔡确之罪和神宗撇开了关系,让高滔滔终于有了惩治蔡确的充分理由!

台谏官本来就是天子用来钳制宰执的最后一道防线,台谏官交游宰执,那就是“政治癌症”。

以苏油那么厚的根底,苏辙一任右司谏,苏油就坚决不担任具体职务,现在更是溜到中牟去了。

这就是懂规矩和不懂规矩的区别。

乌台诗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差点就开了“以文字罪人”的先河,要是真成功了,赵顼就会背上封建王朝帝王最可怕的污名。

王珪已经死了,华夏一族的传统,讲究人死为大,何况告发的是自家儿子,算是变相的“自首”,朝廷包容他几十年的苦劳,最后不予追究。

不过蔡确可就没这么好命了,直接因为此事被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

真实历史上,蔡确被贬好歹还有个过程,先是被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然后因他弟弟蔡硕的事被削夺官职,转任安州;之后又转任邓州;最后因《游车盖亭》诗语涉讥讪朝廷和高滔滔而被追贬英州别驾、安置新州。

这次倒好,直接一次性到底,且彻底定论,再也不可能如历史上那般出现反复。

新州时称“烟瘴最甚”,有“人间地狱”之号。

范纯仁、吕公著在高滔滔那里求情,以蔡确母亲年老,岭南山高路远,不宜让她翻山越岭为由,主张改迁他处。

高滔滔根本不搭理:“险陷先帝于恶,以台谏之身交通大臣,仅此两罪,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吕公著又去请求赵煦,要他在高滔滔那里替蔡确开解一二,赵煦更加不搭理。

敢谋害司徒,不罪王珪我都心气儿不平,还想让我替蔡确说好话?没门儿!

此事还有很多后续,比如御史盛陶、翟恩、王彭年,因不上疏弹劾蔡确,被罢官出外。

中书舍人彭汝砺认为处理过重,因封驳对蔡确处理的诏旨,同样获罪出外。

应该说如此从重从快处理蔡确,的确有些不合制度流程,很多人根本不是“蔡党”,也一点不同情他。

他们反对的是高滔滔“不合制度”这点,只能算是各自都有各自的坚持。

其实苏油还很认可这些人,犯罪分子也应该有辩护律师,为的是保证法律执行过程中的最大正确性,这是后世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不过苏油也明白,诽谤高滔滔“以母改子”,想夺高滔滔立赵煦的功绩为自己的“拥戴之功”,这才是高滔滔要整死蔡确的根本原因。

女中尧舜,可不是曹太后那般任人欺负!

蔡确的确是自己找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