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争

苏厨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争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有了二十年之积,行差役则如明润那般发给日工钱,发助役地;”

“行免役,则役轻之区,收纳的免役钱,百姓不觉负担;役重之区,国家也尽可拨款贴补。”

章惇突然开口:“二十年之积,其实也不是没有。”

韩缜不由得色变:“章惇,休得胡言乱语!”

章惇对着帘幕躬身:“太皇太后,陛下,别忘了,我们有一个东胜洲。”

司马光立刻说道:“金银不是粮食田地。”

“可金银能够开发出田地,种出粮食,促进流通!”

哎呀又失态了,章惇赶紧躬身:“毕仲游所议,乃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路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

“然臣以为,此积者非二十年之国用,乃二十年……司徒曾与我讨论过,说这叫国家发展专项资金。”

“按照他的说法,可不光光是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还要造出国家每年在军备、交通、城池、水利、农田、工商上需要支出的预算,还要根据历年的统计,找出发展趋势,估计未来几年所需,以及花费之后,能达到的效果。”

“臣以为有些异想天开,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发展资金,仅仅限制在国家役务这一点上,是不是就可行了呢?”

“国家役务,平时尽有常数,不过承平日久,陋患丛生。”

“于立国初到现在,已近百年,而这个常数现在该是多少,没有详尽调查过。”

“役务一般包括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很多事情,如今都有专司料理。”

“近年来机械大行,帑庾、场务、纲运等,所需人手已经减少,而州县役人未变;”

“至于弓手、耆长、丁壮、承符、散从、手力、胥史之类,很多完全可以交由折冲府完成。”

“这是有先例的,吕惠卿曾布,曾在许州以军校代领役务,许州至今称便。”

“不过役法后来变了质,苛索过甚,没有依役募钱,导致弊端。”

“两浙提点刑狱王庭光、提举常平张靓率民助役钱至七十万贯,致成科配。”

“勒民输钱,有一户多至三百千者。”

“免役之利一,而难行有五。”

“章惇请先言其利。”

“民田有一家而百顷者,亦有户才三顷者,其户等乃俱在第一。”

“以百顷而较三顷,则已三十倍矣,而受役月日,均齐无异;”

“如是官户,除耆长外皆应无役。”

“今例使均出雇钱,则百顷所输必三十倍于三顷者,而又永无决射之讼,此其利也。”

“然难行之说,以臣之见,初行之时,实则有五。”

“民惟种田,而责其输钱,钱非田之所出,一也。”

“但是如今宝钞得用,民间不再钱荒,输钱也不再是难事,这一难,其实已经不难。”

“近边州军,就募者非土著,奸细难防,二也。”

“然西夏已平,四海宾服,除河北辽境之区稍有计较,在其余地方,这一难,又已经不难。”

“逐处田税,多少不同,三也。”

“那就按照不同的田税,抽固定之比例,如此亦不难。”

“耆长雇人,则盗贼难止,四也。”

“这一条,已经是折冲司的职责,完全可以免除。”

“衙前雇人,则失陷官物,五也。”

“那就取消衙前,以招投标的方式招引行人来举役,比如蒸汽船、火车负责漕运、铁路运输,功效比以前的衙前,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由专人负责,也不至容易失陷。”

“以司马公所议五害论之,旧日上户充役有所陪备,然年满之后却得休息,今则年年出钱,钱数多于往日陪备者,其害一也。”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一点,以前的陪备,役户要各自准备器具、物料,免役之后,则只需要输钱至官,物料器具可由官中统一招购。”

“无论物料器具的质量,还是价格,大批量购入和零碎采集,诸公尽当知晓哪一种方式更节省。”

“对于役户来说,其实并非不得便利,不得休息,至少免去了采买陪备的功夫和麻烦。”

“不但有利于民,还减劳省费,有利于国”

“旧日下户元不充役,今来一例出钱,其害二也。”

“这一条是免役法旧弊,那我们就同样免除下户役钱,或者给各级户等设立不同役钱比例,不是就解决了?”

“旧日所差皆土著良民;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作公人则曲法受赃,主官物则侵欺盗用,一旦事发,挈家亡去,其害三也。”

“但是如今和免役法初兴时不同,国家多了很多能够应募的工坊,行会。”

“他们有技术,有资产,有机械,他们也是良民,并非浮浪之人。”

“他们善于工事,能够包揽工程,其效率质量,远比临时召集的普通百姓为高。”

“农民所有,不过谷帛与力,今曰我不用汝力,输我钱,我自雇人,若遇凶年,则不免卖庄田、牛具、桑柘以求钱纳官,其害四也。”

“这一条,如今已然不存在,因为大宋农民今日所有,不光只有谷帛与力了。”

“如今还有哪个乡村,没有推着小车用宝钞换鸡蛋谷帛的商贾小贩?”

“提举常平司惟务多敛役钱,广积宽剩,希求进用,其害五也。”

“这一条更简单,那就量出为入,略留宽剩,不再以集储宽剩为官僚政绩即可。”

“因此我大宋今日,相比安石相公秉政当时,情形已然全然不同。”

“之前不可行,那是司法有偏差,国情有不同,并非役法本身有何大问题。”

“现正是免役法见利之机,稍作更张,便当大用。”

“奈何复以差代雇,走回到以前役法残民的老路上去呢?”

殿内再次没有了声音,所有人都在思索。

司马光的压力其实很大。

之前章惇那些话,其实说不上人身攻击,因为那些事情的确发生过。

苏油劝他的时候说过,当年他力谏韩琦面刺义勇,一定要韩琦听从他的意见,到如今,自己就好像另一个听不见意见的韩琦。

范纯仁劝他无果,有些生气,的确说过那些话。

苏轼更夸张,劝他无果后,直呼他是“司马牛”,“鳖厮踢”。

吕公著曾经对自己说过:“熙丰旧臣,多憸巧小人,它日有以父子之义间上,则祸作矣。”

自己当时正色道:“天若祚宋,必无此事!”

然而,这样的事,真的就不会发生吗?

见群臣都被章惇一席话引入沉思,高滔滔轻咳一声,才说道:“如今各地举役之数到底如何,还未有定论,说什么都言之过早。”

“苏油说得对,这件事情,我们谁说了都不算,只能根据国家役务的现状来判断。”

“既然如此,那就再等等吧。”

“不过老身有句话先放在这里,如果到时候国家有需要,皇家会从今年所得的东胜州金银里,留一半与朝廷,用作新役法施行之助,也算是对执政们的支持。”

几位臣子都感动坏了,齐齐躬身:“太皇太后圣明,陛下圣明。”

高滔滔说道:“官家学业繁重,统计数据举理条询,也不是他一个人办得了的。你们再选差三四近臣,助官家办理这道差遣吧。”

司马光说道:“其实人选是现成的,臣推举毕仲游、苏轶、陈梧。”

“毕仲游在陕西调运粮秣应付西事,范纯仁承盛赞曰‘非君吾事几败’。”

“苏轶陈梧他们本是陛下陪读,年岁也相近,数理又是家学渊源。”

“就算他们不行,家中长辈也必不会坐视。苏轶提举修缮寝宫,司徒不就帮着设计规划来着?还戏耍了老臣一道!”

这话把殿中所有人都说笑了,刚刚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一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