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书的下面

苏厨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书的下面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元丰六年除夕,李宪、刘世恒带领联军,携带满满的辎重,还拉上了霹雳炮,再上青唐。

所有人都知道阿里骨大势已去,四郡的小部族如阿星、李叱腊钦、诃诺、朱古、陇遇赞、抹征……沿途赶来与大军会合。

这回他们有人撑腰了,阿里骨你不是要我们来吗?我们这就来了!

青唐的城,其实就是一个聚居区,一个集市,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城防。

这一点与回鹘人很像,“有城而不喜居”。

宗哥其实就是一道关卡后的聚居区。

城守青宜结鬼章的儿子结篯咓龊见到超过十万的大军抵达,根本不敢对敌,连夜溜回了青唐城,李宪一铳未发就拿下了青唐城的南大门。

大军再次停留了一日,李宪给阿里骨发去文告,要他接受投降,交代清楚问题。

这些问题是交代不清楚的,就连董毡的内侍都逃跑出来,告诉董毡已死,并且声明董毡临死前并没有给出任何遗嘱。

青唐部众大哗,阿里骨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将他们的酋长集中到青唐城囚禁胁迫,逼他们认主。

于是集体要求李宪进行惩戒。

李宪不再等待回复,摆开霹雳炮,对青唐城发起了一轮炮击。

阿里骨不敢接敌,只好带着忠于自己的部队向西逃窜。

通往雪区的牦牛城,如今在心牟钦毡手里。

心牟钦毡早就对阿里骨父子不满,出兵对抗。

阿里骨不敢久待,于是只能改向,朝着通往扁都口的最后一个青唐小城——林檎城撤退。

李宪轻取青唐四郡,解放之前被阿里骨囚禁的反对派,从里边救出了温溪心父子。

赵禼这时才抵达青唐,以温溪心为使节,请他前往牦牛城,招诱心牟钦毡。

经过温溪心劝说,心牟钦毡同意附宋。

赵禼请出圣旨,与众蕃落酋长杀白牛白马会盟,拥立董毡嫡子蔺逋比为青唐之主。

同时封赏各路勤王的大小蕃落首领,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李宪为代都护。

这就有意思了,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不但与青唐四郡完全重叠,而且今后还将囊括整个黄头回鹘所占地区,最后连接到于阗。

因此西域都护府的权力,比青唐四郡大得多,也就是说,蔺逋比被温溪心卖给了大宋,成了一个傀儡。

温溪心因此得到大宋的封赏,成了检校太傅、怀远军节度使,成为了大宋在青唐光荣的白手套。

苏油在兰州接到军报?不由得击节叫好:“温溪心之智,堪称青唐诸葛!”

温溪心最早是董毡旧臣?负责青唐财政,因为与宋朝有贸易往来?一直比较亲宋。

阿里骨崛起后?对董毡旧臣严加防范,青宜结鬼章因为屠杀过大宋军士,因此只能站在阿里骨一边。

而温溪心却不同,不但自己偷跑了出来,还带着蔺逋比一起跑了出来?跑到兰州边上,占领邈川地区?发展出自己的势力。

名义上这个势力是蔺逋比的?其实却被温溪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董毡病重将死?阿里骨预备发动,想要借金刚崖益西央的影响力?将青唐大小头领召至青唐城?一网打尽。

益西央和二林部、吉多坚赞交情深厚,苏油与之早就有了约定,如果董毡病危?就在金刚崖寺后方挂出九尺五部风马龙幡。

之后消息又被宋人的探子洛扬多杰带出。

事情到此?其实只要揭露出阿里骨的阴谋?青唐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了。

但是温溪心有疑虑,因为之前他屡次请求内附,都被大宋以董毡未死,温溪心属于藩国之臣,大宋不会贪图藩国的土地人民为由,给拒绝了。

要是最后大宋官家心软,还是让阿里骨做了青唐之主的话,那自己的部族就不用活了。

于是温溪心冒了一次大险,给大宋献上一道理直气壮的投名状。

接到阿里骨要诸部酋长前往青唐的命令后,温溪心立即启程,趁阿里骨造访金刚崖寺的时候,突然出现在青唐城中,然后,消失了!

阿里骨接到消息之后,将青唐城都翻了个遍,愣是没有找到温溪心父子的下落。

最后疑心是心牟钦毡收留了温溪心,遣使责难,却让心牟钦毡反心更炽。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温溪心自投罗网,竟然躲到了阿里骨的囚牢当中!

这是标准的灯下黑,阿里骨大索全城的目的,就是要抓住温溪心投入大牢,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温溪心替他提前将自己个儿给“抓”了。

温溪心乃董毡旧臣,掌控财政数十年,在青唐城里也一直有自己的势力,这点小事很容易办到。

于是青唐四郡大哗,各路酋长不再首鼠两端,纷纷谋求自保,遣质子入大宋告发阿里骨的罪状,请求大宋干涉,大宋拿到了充足的出兵理由。

等到赵禼解放青唐,众酋长发现温溪心父子的确是被关在了大牢里,更加坐实了阿里骨的阴谋。

整个事件,其实是温溪心提出计谋,得到了苏油认可,然后让王厚完善了计划。

之后苏油说服吉多坚赞和阿囤弥、白愔,给益西央去信,要求其合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些东西,注定是不能留在史书上的。

史书上只有简单几笔:

“元丰七年,春,正月,丙午,辽主如春水,复建南京奉福寺浮图。

宋收青唐。

癸丑,李宪等下扁都口,逐阿里骨。

甲寅,进贤妃朱氏为德妃。

辛酉,诏黄州通判苏轼知汝州。轼上表谢,且言有田在常州,愿得居之。

帝从其请,改知常州。”

……

去年大赦,因为苏轼乌台诗案受牵连,被发配广南的好朋友王巩,终于回来了。

老朋友相见,王巩的精神面貌,身体发肤,竟然比离京的时候还要好,让苏轼大吃一惊。

王巩却觉得好笑,说广南风物别具韵味,天天能吃到水果,稻米一年三熟,总之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好地方。

当地人多念及少保的恩情,听说自己是少保大侄儿的好朋友,一直照顾有加,不但没有吃苦,竟然是去享了几年福。

苏轼表示不相信,王巩便叫出当年坚持要陪伴自己去广南的柔奴,为苏轼劝酒。

当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大为感动,于是写下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立即就登上了《时报》,广为传唱,赵顼知道苏轼终不能屈从,觉得再惩罚下去没有意义,给他转任。

历史上王珪对苏轼的任命每每阻挠,这一次却没有反对,制词里边,还用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评语。

不过苏轼的事情翻篇儿了,苏辙却又惹了麻烦。

因为给考生出题时没有遵从《三经新义》,被当地官员弹劾,苏辙被贬官撤职,移为歙州绩溪县令。

苏辙一点都不气,得命立即乘船北上。

想到去年黄州与兄长相见,与刚好贬到黄州的朋友张梦得一起游览武昌西山,张梦得当时邀请自己写一篇文章,这欠账一直没还上,于是写了《黄州快哉亭记》,施施然上任去了。

这篇文章同样写得漂亮,也登上了时报。

其中“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可谓脍炙人口。

汴京人津津乐道,这可好,只要大家都还用笔写字,就没人能够拦得住大小苏夫子的声名传到官家耳朵里,这可好。

苏油收到大小苏的消息,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这俩货也真是不让人省心。

王相公的《三经新义》,在士林中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大,苏辙出题不依《新义》,其实是一种进步行为。

但是枪打出头鸟,在朝廷还没有明确取消按《新义》取士之前,你苏辙作为朝廷命官,这么做就是不合规矩,被贬了也是活该。

不过此举惹恼了另一个大佬——司马光。

司马光立刻上章,炮轰《三经新义》,有大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