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

苏厨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不过李诫同样是恩荫出身,加上家族里边父兄的德行也不怎么样,屡被弹劾,连他也不怎么受待见。

一边扯着这些闲篇,一边就来到了州衙。

没有旗牌仪仗,苏油也就没有摆谱,在州衙前递了一封拜帖,让门子转交给知州。

门子一看吓了一大跳,拜帖上写的是“留守西京御史台,提举资治通鉴局,商周金石文字局司马学士所荐苏伯纯”。

司马光在这里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门人根本就不敢拿出对付一般干谒的读书人的态度,赶紧将门贴送了进去。

不一会,衙内响起了急切的脚步声,一个声音边走边喊:“好你个苏伯纯!这是考我的记性来着?!还拿着司马学士的名头来吓我!”

那人走出衙门,对着苏油施礼:“下官欧阳发,见过明公。”

苏油还了一礼:“野服相见,世兄无需客气。”

欧阳发苦笑着摇头:“岂敢,明公成名太早,世间记得这个表字的人,怕真是不多。”

苏油笑道:“但是世兄研究历朝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我就知道一定难不住你。”

说起来欧阳发年纪比苏油还大了十多岁,不过官职上却是天差地远。

好在他的父亲欧阳修,算是苏家人的伯乐,加上欧阳发也压根没把自己当做什么正经的官员,他主动要求来郑州当官,目的是为了研究这里的殷商遗址和文物,因此在苏油面前说话也比较随意。

反倒是门子彻底糊涂了,看府君的态度,这三十郎当的士子,来头不是一般的大。

好在自己刚才没有摆出对付寒酸士子的嘴脸,要不然现在可就没有下场了。

进入衙内正厅就坐,欧阳发才问道:“接到朝廷公文,说是国公将要巡查西线,却不料是这么个来法。”

“这个下官不得不劝一劝,白龙鱼服,受制钓翁。明润你如今乃是国之重臣,这样行来,过于轻率了,要是被冲突了,国公颜面事小,朝廷颜面何存?”

苏油笑道:“沿途都没有下船,就是和船东聊了一路,暗中考察了沿途的关卡,水闸,税关,卫所,这制度和设施,要是不跟着船东走一遭,就体会不到好歹。”

欧阳发有些赧然:“这些东西我不太懂,要不要我把通判给你唤来?”

苏油说道:“不用,等狄咏旗牌护送到了再说吧,现在我就是一个来看望世兄的小老弟,不是朝廷派下来的官。”

欧阳发喜道:“那可担不起,对了,我少年事师事胡瑗,得胡师古乐钟律之说,对于三分损益之法颇有自得,也知道通过三分损益,五音尚可,然转调是不可能的。”

“十二平均律却又过于深奥,以琴箫试之,的确圆转如意,然终是不明其奥。久想请教,又怕明润国事繁忙,不敢打扰,今天可不就正好?”

苏油笑道:“那个的确有些难,不过我可以通过画图给世兄简单讲讲里边的道理……”

于是两人便开始探讨起音律来,苏油跳过了计算繁复的那一部分,只画了一条曲线和一条斜线,讲解了三分损益法的误差,以及十二平均律巧妙的曲线取值原理,即便是这样,也讲到了过午时分。

欧阳发总算是明白了一个大概,拱手说道:“这乃是发天地幽微,综万籁一理,华夏正音,从此可不借乐器,凭文字而传,万世不易。”

“明润仅此一事,即当名垂青史,实在可喜可贺啊。”

苏油摸着肚子:“什么可喜可贺,讲得口干舌燥,也换不来一杯茶水,说得天花乱坠,肚子还是饿得咕咕直叫。”

“哎哟!”欧阳发这才大感失礼:“我的错我的错!闻道欣喜,不觉忘饥,我这就叫人置办。”

苏油说道:“不用,叫个熟悉当地的老吏过来,官场上的那一套不但不好吃,弄不好还要引来弹劾,算了,给你省下些公使钱。”

欧阳发大感不好意思:“这可如何使得?”

苏油笑道:“你要觉得不好意思,那就一起去,一会儿你会账。”

欧阳发叫来一位老门头:“这位是府中门头管事,在衙门里行走几十年的了,老刘,这是我一位故交,性好美食……”

苏油笑着制止了欧阳发:“接下来的我来说,你搞不清楚里边的路数。”

“老刘啊,郑州城里有些什么老字号,新吃食,市井当中的小门脸,物美价廉客人多的那种?”

刘王一听就明白了:“北门下头的每日等着进城的牛马行人很多,那里开着不少的食肆,每日里生意很火爆的。嗯……如孙家胡辣汤,油馍头,黄家的烩面,都是大受欢迎的吃食。”

“对对对就是那种!”苏油说道:“那就走吧,今天我们就吃那个!”

“这……”欧阳发一脸的纠结,最后还是下定决心:“那就走!等我换一身衣服!”

不一会儿,欧阳发穿着一身绛色绸袍出来,头上还顶着一个乌纱的高高方冠。

“咦?”苏油有些讶异:“这玩意儿都流传到郑州来了?”

这个帽子,名叫“东坡冠”,是大苏在黄州发明的,结果士大夫们纷纷效仿,成为了今年的流行趋势。

大苏现在的带货能力,算是大宋超一流了。

欧阳发有些得意:“我这可是黄山谷给我寄来的,说是和子瞻的一模一样,怎么样?他说的对不对?”

苏油有些不耐烦:“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一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欧阳发有些担心:“明润你这人吧,明明玲珑心窍,优雅非常,却喜欢自降身份,装饰简洁。你不会走安石相公的旧路吧?”

苏油打了一个寒颤:“那不行,我两天不洗澡就不舒服,把衣领穿黑这种事情我可干不出来。”

“哈哈哈……”欧阳发笑道:“这就是明润和安石相公的最大区别,也是我们最欣赏你的地方。持中而有度,这才是士大夫风范。走吧,我倒要看看,你说的郑州美食到底是啥样。”

老刘当向导,带着自家太守和不知道什么身份的年轻人,以及年轻人的两位仆从,一路朝城北走去。

郑州也是历史名城,夏商古都,两周重镇,这里发生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熙宁五年,因为郑州嵩阳书院大量理工人才出现,加上煤铁工业,金属加工业,军工产业的兴盛,皇家各项产业纷纷移驻,加上吸纳了一部分汰裁的厢军,成为产业工人和营造工人,让郑州繁华兴盛了起来。

当时有人建议,大宋守内虚外,郑州产业这么大,宜分管城、新郑入开封府,而以荥阳、荥泽三县为镇,入新管城。

这个建议明显的格局太小,等到苏油的三畿四辅的环首都经济区大规划一出台,立刻引来了朝臣们的喝彩,分裂郑州的建议理所当然的就被抛弃了。

而郑州不但没有被分割,反而因为大规划加强了建设,增长了人口,分配了驻军,成为了拱卫汴京西面的重要大城市。

一路走过来,看着繁华的街面,欧阳发说道:“说起来,我在郑州压根就没做什么,这些景象,都与明润你眼光长远,局面开阔的大计分不开的。明润实在是我大宋百年难得的宰执之才。看这些百姓,他们不会知道,带给他们美好生活的人,现在就行走在他们中间。”

刘门头在前边带路,这时候才吓了一大跳,这年轻人,竟然是涪国公苏探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