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

苏厨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八公对女孩子格外宠爱,忙进忙出给她们送红纸,剪刀,浆糊,笑呵呵的,不管石薇苏小妹她们剪出什么丑八怪都说好看。

八公心里,家中人气兴旺,这就是最大的福气,有了这个,比什么锦衣玉食都好上百倍。

苏油可没心思放在那上边,他正在和石富石通打造打井的工具。

后世自流井,贡井,燊海井的名头世人皆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卓筒井”这个堪称中国钻探史上的逆天黑科技,其实是在眉山井研,由一帮从北面益州逃亡过来的私盐贩子,偷偷摸摸在荒郊野岭里搞出来的。

石富看着图纸,捋着胡子皱着眉头:“小油,你这套家伙,打出来的井,井口多大?”

苏油用手比划了一下,有瓷盆那么宽:“这么大!”

然后在石富鄙夷的目光中,慢慢缩小口径:“呃……这么……大……”

石富怒了:“大你个大头鬼!你这跟斗碗差不多!”

苏油赧笑道:“井不在大小,要是你打出这么大一口井,那卤水咕嘟咕嘟自己冒出来……”

石富瞪大双眼:“骗鬼呢!你当你盐神转世?!”

苏油说道:“老哥你就说外行话了,夔州云安军,盐神乃西汉大将樊哙,相传他在云安射猎,见一白兔,跟踪发现卤水;”

“忠州盐井,则是汉代荆州刺史杨震,他尝溯江至忠州,憩于南城寺,见白鹿饮泉,曰:‘宝气在此矣。’土人从所指处凿磐石,而得盐泉。”

“伏牛山盐神,则为东汉大将马援,‘昔马援讨平武陵蛮,驻师于伏牛山下,山之左右有盐井四区,因马援征五溪蛮常驻师于此,因此被祀为当地盐神。”

“我眉州,古老传云十二玉女尝与张天师指地开井,因此各路盐神不是名臣便是名将,偏我眉州盐神,却是女人!”

石富挥手:“就是喜欢记一肚皮的稀奇古怪!少扯,以前都是大眼井,你开这么小井确是为何?”

苏油说道:“我也想开大井啊,可工钱太贵!”

石富都气笑了:“能多贵?井口一丈,也不过尔尔。”

“呃……我要开这井,有些深,费钱。”

“多深?”

“三十到六十丈,一两百米的样子。”

“多……多少?”石富都听傻了。

苏油解释道:“老哥,淯井出名吧?然自汉于今,盐泉已告枯竭。水势就低,这道理大家都知道,之所以要打这样的深井,不是为的一代两代人,淘上十年二十年,此乃我江卿世家万世之利!”

说完取过一套图纸:“你看,这是我画的图纸,这叫天车,是用于采卤的井架,这是天地辊,其实就是物理初步中的滑轮组,可以节省一半的力量、这是大地车,可以用畜力来绞动绳索,我还加了棘爪,每绕半圈,棘爪会自动松开,绳子上系着的大锉会因重力坠下,完成一次开凿,比用人力省时省力得多……”

“看,这是锉井的设备,这是鱼尾锉、银锭锉、财神锉、单马蹄锉,双马蹄锉……”

“这是刮筒,五股须,吞筒,扇泥筒,扫镰,闭口催子……是用来打捞工具和泥浆石块的……”

“再看这份图纸,这是楻桶、笕管、晒卤台、提卤水车……这是用来输送存储卤水的……”

“这是我画的开井工艺流程图,大体包括开井口、下石圈、凿大口、下木竹、凿小口及扇泥……”

“这是我画的制盐工艺流程图,用这个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火力,提高产量……”

一通表述,十几张工具,工艺,工序的图纸,将石富看得眼晕:“这才几天?你脑子里想出了这么多东西?”

苏油将图纸卷起来说道:“你要不干,那我就将这套图纸献给朝廷,相信总有信我之人,姑妄一试……”

石富都吓坏了,一把将图纸抢了过来:“你敢!要献也得等我们发了大财之后!”

苏油嘿嘿笑道:“奈何前倨而后恭?”

石富振振有辞:“我没有恭!是我从你手上抢下来的!”

说完抹了一把脑门上的冷汗:“就算之前不信,现在也信了……这是你最上心的一套图纸了吧?那我们这就开工!”

这就是靠以前的成绩刷出来的人品了,只有石通还在一边泼凉水:“现在出盐的都是官井,许我们扑买的,产量都不会太高吧?”

苏油打保票:“只要官府许我们自行寻井,那就好办,这事情包在我身上!”

四路盐政有些废弛,大口井浅表盐泉资源枯竭,课税繁重,盐工逃散,接下来转运司会开始整顿,重新组织生产。

其中四路允许扑买井口,许民自炼,将成为朝廷法度,新型卓筒井提卤法会得到普遍运用。围绕官井,很快将出现上千口私井,将川盐产量推向一个新高峰!

井研,距离眉山不足百里。

井者,盐井也;研者,研秀也,精美也。

如今它还不是县,叫陵井,今后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仙井监。

它处于一个大盐矿上方,在汉朝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有人开矿取卤。

苏油心中充满了激动,大洪井,五龙井,我来了!

一文钱难道英雄汉,历史上苏轼就吃过没钱的亏,被人狠狠地陷害过。

张方平堂堂一国计相,苏油心目中大宋少有的经济学家,明白人,为何仓皇出京,贬到外任?

还不是因为御史弹劾他低价从商人那里买了一处房产,属于变相收受贿赂。

这事情,不能在老子身上发生!

关键是这两口井位置非常特殊,即使在千年前的大宋,苏油也有信心将它们寻找出来。

以后就躺在银子堆上生活了,睡着了都得笑醒!

“喂?!怎么傻了?”石富的声音惊醒了他。

苏油赶紧抹了一把口水:“来来来,开工开工!”

一把锉子八十多斤,就像一支攻城车用的大铁钻。

有的像方便铲,有的像马蹄,有的像海螺……

好钢用到刀刃上,这是石家的风格,由不得苏油糟践,他炼得的那些精钢,只能用在锉头上。

有了锻床和石家人的手艺,井锉采用分体技术,锉头又石富亲自在锻床上打造,铁沙组负责帮手;锉身则石通负责,陶煤组的人协助浇注出来,那叫一个进展迅速。

至于苏油,则利用锯床开发另外一项工具——制绳机。

说起来高大上,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三个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的圆盘。

圆盘固定在木架上,用皮带带动共同旋转。

每个圆盘上有一个绳轴,上边缠着绳子。

先将三根绳子放出十来米,然后盘子上的那头固定在绳轴中心的铁钩上,另一头绑在一起,固定在远处。

三个圆盘自转的时候,会导致三根绳子朝顺时针方向同时拧紧,一个人站在三根绳子在远方的接头处,用丫字木角将三根绳子分开。

待到绳子拧紧到一定程度,人朝前走一步,丫字木角的后方,三根绳子便会自动缠绕在一起,变成一根绳子。

等人走到制绳机的面前,十来米的三股绳便得到了,然后重复刚才的工序,绳子便被十米十米的制造了出来。

麻绳容易飞花,但是水玻璃在纺织上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浸泡过水玻璃的麻线,棉线,质地会变得坚密,利于纺织,这是后世用老的手段。

因此通过苏油这种方法制得的麻绳,相比目前大宋普遍的双股手工麻绳,强度高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不过这个工作量也非常大,绑扎天车,提拉井锉,井筒,要用到许多绳子。

Ps:推荐《三国之乱世谋士》,这周三江作品,可以一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