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说辞

苏厨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说辞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众臣一起安静了下来,赵顼对苏油问道:“苏油,你意如何?”

这话真是客气到没边了,苏油正色躬身:“臣得朝廷陛下如此隆遇,惶恐之至。”

“冯公以为非礼,李公以为薄遇,吕公以为乱制。而臣以为,此封于臣,实在是过于深厚。”

众人都不再说话,知道苏油必有下文。

果然,就听苏油继续说道:“春秋鱼国,即今之夔州,此乃仁宗皇帝,命臣第一次外任之所。”

“对于那里,我是深有感情的。”

“初至夔州,道路险绝,臣与随从共带了四匹马,到抵达夔州东门之时,摔得只剩下了一匹。”

“但是这不是当地百姓的问题,他们是勤劳善良的,哪怕是木叶蛮,也只是被田氏蛊惑,不是存心反叛。”

“那是臣第一次放胆展布薄才,所幸经年之后,夔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能将‘天下最穷处’变得鱼稻层田,桑麻并谷,上丰峨蜀,下裕荆吴。让臣对自己的理念,有了十足的信心。”

“夔州都能治,天下何处不可治?!”

“夔州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地理,那里是蜀中子弟打造航船,冲出江峡,走向九州的发源之地。”

“华夏之族,要是没有一点开拓的精神,如今还在黄土塬上,潼关函谷间打转,如何能在秦时荡扫吴湖,在汉时凿空西域,在唐时开黑水,护靺鞨,何能如现在这般,奄有南海,龙牙,槟城,新宋?”

“夔州在臣的心里,就是这般开拓精神的象征!”

“因此等外之封,臣以为不是问题。”

“焉知多年之后,我大宋不会有交国公?槟国公?新宋都督?天方都护?”

“而等内之封,臣想问,今凉国何在?燕国何在?!”

“臣希望有一天,我大宋重新出现凉公,燕王!”

“所以陛下以鱼国封臣,臣不以为是薄待,只会以为是激励。”

“这是激励臣奋忠义之心,命慷慨之节;知耻而勇,知难而进;励周秦之余毅,复唐汉之旧疆;使子孙百代,耕作难尽,邦藩万里,叛悖必诛!”

“陛下所封,实臣之所愿,此万钧之重望,何敢言轻?”

“好!”赵顼激动地站起身来:“君臣一义,上下同心!”

“此议已决,苏油,进鱼国公,封万户,实封四千五百户,领军机处,备位咨询,助朕决断军国要事。”

苏油躬身:“臣,苏油,谢陛下隆恩!必当报效赤诚,鞠躬尽瘁!”

不光王珪和章惇傻了,群臣全都傻了,军机处,什么玩意儿?!

……

“听说了吗听说了吗?小苏探花,封国公了!”

“听说了,不过这鱼国在哪儿?没听说过啊……拱卒!”

“听说是在夔州,也算是离探花老家不远,诶你说这当朝一品,堂堂国公,以后我们怎么跟他说话?别马!”

“探花郎岂是那等好名重位之人?否则光一个南海,那是灭国之功啊,俩国!你见到什么多余赏赐没有?我上士……不行还是得飞相……”

“诶怎么还悔棋呢?跟探花郎学坏了……你说以后小苏探花的文集,那不就得叫《苏鱼公集》?不怎么好听啊……”

“什么酥鱼公鸡,你当是过年祭祀祖宗呢?那王相公不也从舒国进荆国了?探花郎以后起码还有三十年的仕途……将!哈哈哈哈哈……哟,周大家的走路都生风啊,听说你家猪腿官家都知道了?”

周大家的美得满面红光:“小二说,我们家的猪腿以后都能叫苏公猪腿了。二老你们说是不是?”

“周大家的,二小子那是在逗你呢,这四个字怎么断都像在骂人,你没觉得吗?”

“哎呀真是呢!这死小二!下次路过揍一顿!”

“摆棋摆棋,今年宜秋门槐花开得早,我就说有大喜事儿,原来应在了小苏探花身上,哎哟对了,老王你家新妇快生了吧?”

“是,就这些天了,瓦缸里边鲫鱼都养上了……”

“那你家新妇分痛盆上边的助产官人,头上冠帽几道梁?可别弄错了哟。”

“对哟,老张你真提醒了我了,如今该是七梁冠,等孙子散学让他拿笔添一道才行……”

……

甲寅,朝廷下旨,设商周考易局,收集商周以来甲骨,石鼓,彝鼎,竹简诸文字,进行收集,整理,考订,翻译等研究工作,由端明殿学士,西京留司御史台司马光总理,设东西两个分局,西局由司马光亲自领事,主要负责研究西周以来文字;东局由翰林学士,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刘攽主领,负责断详西周以前文字。

刘攽学问极深,但是诙谐比大苏更甚,刚刚入馆的时候,常乘一劣马出入。

同僚就劝:“你就不考虑趋朝之际,从人群中经过的时候,有奔踶之患耶?”

刘攽回答:“吾自有处置。”

同僚就问:“何以处之?”

刘攽回答:“吾准备买青布作小襜,遮在马屁股后边。”

同僚讶异道::“此不是更诡异了吗?”

刘攽说道:“初幸馆阁之除,俸入俭薄,不给桂薪之用,因就廉值取此马以代步。”

“却不意诸君督过之深,我姑为此,以掩言者之口耳。”

挡马屁股的布帘子,作用是掩言者之口,这就是恶毒地将人家的嘴比喻成马屁股洞。

蔡确新任参知政事,刘攽看不惯蔡确骤然幸进,就给蔡确取了个小名,叫“倒悬蛤蜊”。

蛤蜊在京中有个别称,叫“壳菜”,倒过来就是菜壳,与蔡确谐音。

闻之者无不忍俊不禁,而蔡确痛恨之。

正好找理由将他赶到亳州去当知州,顺便提举商周考易东局事。

四月,辛酉,因苏油所奏,罢群牧行司,复置提举买马监牧司。

同时,朝廷在相州置北苑冬监,在福建,广东十一岛复置孳生监,陕西置育藩监。

四通商号以年出五千匹战马关扑,获得了十一岛,孳生监和育藩监的承包权。

这个月天时不利,陕西路出现大雨,而开封周围出现旱情,朝廷命臣工乞雨,驱魃。

工部侍郎吴安持上书,黄河河道北移,引黄济汴越来越困难,而且黄河泥沙极多,会导致汴渠的堵塞。

因此请求朝廷考虑,从上游另行引水,从洛阳引洛河水向东北,到河阴县的瓦子亭,接入汴河。

这样一来,既可以将古通济渠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还可以将漕运从汴京直通洛阳。

苏油奏疏,对吴安持的意见表示赞同,同时进行了一些补充。

以前的汴河引水工程,依靠的是黄河,黄河泥沙过于厉害,因此吴安持的建议可行。

但是洛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水质虽然清澈,无泥沙之患,但是暴涨暴落,也不尽人意。

幸好却是可以通过如今的人工技术加以控制的,所以真要实现吴安持所说的漕通洛阳,还必须配套两个大工程。

其一是洛水上游的水力控制枢纽和大型水库,保证稳定水流输出。

其二是汴渠上,复闸和水柜的数量还需要增加。

这项工程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大宋如今的生命线汴渠得到足够清澈的水源保障,更重要的,是等到工程完工以后,漕粮可以从汴京直接运往巩义洛阳!

那里曾经是汉唐时期最大的粮食中转中心,隋炀帝曾在洛口造兴洛仓,所谓“兴洛仓即洛口仓也,隋置仓于巩者,以巩东南原上,地高燥可穿窖久藏,且下通河洛漕运。”

当年的兴洛仓仓城周围二十多里,有三千个粮仓,每个粮仓储粮八千石,共可储两千三百万石。

即便是到了后来的盛唐,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也不过才一千两百多万石,仅仅是隋炀帝洛口仓储备能力的一半。

因此大宋完全可以在旧址上将兴洛仓恢复起来,不要求恢复隋唐时期那样的规模,只要求作为陕西四路军民后勤保障基地,那是绰绰有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