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农业改良

苏厨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农业改良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叹息一声,心下已经判定,韩纯彦说的,大体是实情。

北方四路的情形,后世一句出名的话可以总结——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加上这里是保守派反王安石的大本营,代替常平仓大部分职能的发运司,却是新党把控的部门。

王安石在的时候还好一些,王安石去后,他的继任者们,更是将发运仓当做打击和威胁政敌的重要武器。

韩纯彦拱手道:“少保,刚刚言语激愤,不是针对你,相反,少保在两浙,南海,以海贸份额作为刺激,鼓励海商们往河北运粮,缓解北方粮荒,我们北方士民,都是感激至深的。”

苏油点了点头:“看来世兄对北方四路的问题,讲解深刻。你说得对,消灭兼并,不是要消灭兼并的人,而是要消灭产生兼并这一现象的根源,否则便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韩纯彦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苏油来相州肯定是事出有因,要是回朝后以兼并为理由,对北方士大夫之家下手,韩家的日子就难过了。

如今好像苏油并没有这个意思,那他此番前来,就是别的意思了。

当即拱手道:“少保,朝中可是有什么议论?先君与少保虽然也有朝争,然对少保才德,也是青睐非常,褒贬人物,也每与少保并况,常言‘五百年内,无斯人也。’”

“如有需要韩家的地方,还请直言不讳,我这便给大兄去信。”

苏油说道:“汝家大人谬赞苏油了。我此次出来,本是考察马政,见河东情形,可以想见大名,雄州。正好有一个契机,便想着能否与世兄商议看看,能不能为改变四路局面,共尽一份心力。”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四路经水患旱情蝗灾之后,如今地广人稀,这是实情对吧?”

韩纯彦点头:“的确如此。”

苏油又说道:“而在地广人稀的情形之下,却依旧兼并猖獗,民生艰难是吧?”

韩纯彦再次点头:“也是实情。”

苏油说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四路之地,其实是有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的?欠缺的,是有效的机制,和启动的资金和契机?”

韩纯彦苦笑道:“这论调,和朝中幸进太相似了,但是他们却没有拿出有效的办法。”

“青苗,免役,保马,市易,章奏之中说得那叫一个冠冕堂皇,结果无一不是敲剥百姓的工具,不知少保又有何办法?”

苏油点头:“青苗,免役,保马,市易。”

韩纯彦先是大惊,然后又放松下来,哈哈大笑:“少保可真是诙谐。”

苏油摇头:“我是认真的。”

韩纯彦一下子就傻了:“这……这个万万使不得。”

苏油笑道:“青苗就是农业,免役就是差役,保马就是畜牧,市易就是行商。其实真要是解决了这四个问题,四路振兴,其实是大有希望的。”

“王相公眼光其实是没有错的,不过手法糙了一些,哪里知道河北河东虽多雄烈之士,却也经不起他那样的糙法。”

韩纯彦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拗相公那一套就行。”

苏油说道:“我们先说青苗,我这里的青苗,是指农业,但是并不是简单的贷款给农人,然后撒手放任不管。”

“北方与南方不同,作物生长时间长,加上四路灾荒频繁,百姓们更喜欢种植小米,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耐存储。”

“其实远比小米高产的作物,是小麦,我从天方带回的麦种,经过西南理工与陕西神禾塬找到的一种原生偃麦草进行杂交之后,得到了一种抗病性强,粒大饱满,麦穗致密,成熟之后穗轴不折、可以自由脱粒选种,稳产高产的新麦种——莱山一号。”

这个在学术上叫做“远缘杂交”,是西南农科在有了性状杂交公式之后的新突破。

名字听起来十分古怪,但是韩纯彦一听就明白:“《山海经·西山经》曰:‘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莱山”。”

苏油微微一笑:“世兄也是学问博洽。莱,即来,古字之形,就是一株小麦。陕西路神禾塬,即古之莱山,《拾遗记》云:‘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我家小妹培育出的这种麦种,是冬小麦,因生长时间长,分蘖多,一棵麦苗能够分蘖多穗小麦,于古籍上记载的神禾类似,又因偃麦草发现于神禾塬,便以地为名。”

“不过小妹谦虚,不好以‘神禾’直名之,因此打了个埋伏,用了古地名。”

韩纯彦已经顾不上和苏油掉书袋了,一禾多穗四个字,已经让他心痒难熬:“少保,不知道这种麦子,亩收多少?”

苏油说道:“在四通商号农科所精细种植,亩收可以高达四石,不过你们肯定达不到那水平,大约三石就差不多了。”

韩纯彦有些惊喜又有些失望:“比黍米多了三成,但是用十年保存期换三年保存期,我估计推广起来也有难度啊……”

苏油不禁有些想翻白眼,亩产提高三成还不知足,你当我是神仙吗?

好在还有后手:“世兄,这里边还有个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的问题……算了,总之就是可以冬夏轮作。比如小麦大豆,小麦黍米杂作,可以实现两年三作。”

“比如小麦和苜蓿,小麦与冬储蔬菜,可以实现一年两作。总体算下来,一年四石是收得到的。”

韩纯彦不由得站起身来:“这就是翻倍了?!”

苏油招手:“坐下坐下,这才刚开始呢。”

韩纯彦不由得大为尴尬:“纯彦听闻这样的喜讯,不由得失态了。”

苏油说道:“不过这样的栽种方法,对地力的要求很高,四路连农家肥都用得少,传统种植方法和模式肯定是不行的,要提高产量,当然还得另想办法。”

接下来就是一篇大文章了,首先给韩纯彦讲解施肥的重要性,然后讲解肥料的来源,除了人,禽,畜,草,还得加上化肥。

这就有关系到化肥厂的设立。

还得鼓励饲养牲畜禽类,这里有关系到了一系列的新型技术和饲料生产加工。

于是又涉及到饲料和食品的转化率的问题,涉及到磨坊,榨油坊和饲料厂的建立。

这就又涉及到五金,机械的生产。

这才涉及到借贷和产业扶持。

等到这一大篇文章做下来,韩纯彦已经头昏脑涨了,这尼玛到现在在掉过头来看青苗法,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然而苏油还没完:“如此一来,四路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变,农人在土地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这会导致以前一丁耕作四十亩地的情形不复存在,能照料下二十亩,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韩纯彦有些傻了,如此一来,自家这几万亩地,以后谁来种?

苏油说道:“所以没办法,只有保马法跟上了。”

韩纯彦这才反应过来,对哟,剩下的地开辟成牧场,养马养牛养羊啊!

苏油接着给他洗脑:“不过用蕃夷的畜牧之法,那就太傻了,我们还是得换一种方式……”

接下来又是一番讲解,人工孵化技术是必须的,育雏也有讲究。

牲畜人工授精技术那是机密,不过从北苑监采购幼畜却没有什么问题,顺便还给老王拉上一笔大订单。

南方良种水牛是指望不上了,好在陕西的秦川和平川也出好黄牛,狼渡牧场经过多年的选育,产出的种牛已经比四路闻名的鲁西牛,南阳牛强健壮大了许多。

北苑监是新式牧场样板,赵顼一句话,那边也送来了不少的种牛,种羊,准备和鲁西南阳选出来的种牛种羊进行杂交,结果很快就会出来。

就算不行,用新式方法用本地品种进行科学选育和饲养,那也比以前强出太多。

关键是精养方法的道路摸索出来之后,场地局限,品种落后被打破之后,青储牧草,膨化饲料,病理防治,优选优育技术被相继点开之后,以种花家在农业科技树上的攀越精神,苏油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大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