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风生水起(小说520) >

风生水起(小说520) 一

作者:城市公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51:32 来源:笔趣阁

看书之前的阅读提示

一、本部小说从2006年5月份开始连载,迄今将近一年,写作时间漫长,里面内容作者或许有所疏漏,不可能面面俱到。而阁下可能是在一天之内看完,比我详细,欢迎提出整改意见,因为我在出书,需要进行修改。

二、关于两个外传。第一个外传与本篇故事毫无关系,只是主人公名字相同,大家就当作在平行世界的故事吧。第二个故事明镜外传,是明镜的外篇,也在解释为什么第二部的时候主人公会失踪两年多。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完全相关。

三、西域魔国修改篇幅较大,很多内容没有包括进去,喜欢的话,还是看看原版吧。

四、互动时间或许是诟病最多的一项。大家不要在意,跳过去即可。

我叫朱恒淮,祖籍甘肃,爷爷一辈的人在满清末年躲避灾荒逃到现在淮南一个小村落里。一九五九年,我出生了,家里人都目不识丁,村里一个前清秀才给我取了这个奇怪的名字,因此从小我就被同龄的孩子嘲笑。我一直纳闷,是不是老秀才和我家有仇隙,报复到我头上来?日后遇到了某个人,我才得以了解蕴涵在这个名字里面的真正含义。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遇到了天灾**的三年大饥荒,连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鱼米之乡也有饿殍,更不用提十年九旱涝的淮河流域了。家里人相继因饥饿、浮肿病过世,孤零零地丢下我一个人,平常靠着乡亲邻居的救济,吃百家饭才勉强活下来。到了一九七三年,命运之神在抛弃了几十年后终于再次招手。村支书见我实在可怜,当时村里又没有适当年龄的男子,而且我家三代贫农,就在参军指标上推荐了我。于是一个十五岁的瘦弱少年,穿上宽大不合身的绿色军装,剃了光头,在村里人的欢送下登上了去异乡的火车。

我加入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军第一师工程兵营,该部驻守在风景如画的美丽城市杭州留下镇。当是正是天怨人怒的文革期间,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系统,受到的冲击毕竟比较少。尽管该部的创始者——大名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惨遭四人帮迫害,含冤屈死。我这个做小兵的是相当滋润,就是简单的土豆和大白菜,那种吃饱饭的滋味几乎叫我热泪盈眶,终身难忘。

工程兵是一个技术兵种,我的文化水平很低,只念过小学二年级。白天我进行艰苦的体力训练,晚上就大量补习文化科学知识,通常累的回到寝室直接栽倒在床上睡着了。经过两年多的培训,我从一个瘦弱的少年长成粗壮有力的大兵,出色地完成了浙西战略防空工程的建设。七九年的时候,还和小越南狠狠地干上一架,虽然没有亲自拿枪杀敌,但是脸上的伤疤已经值得我一辈子去夸耀!

八十年代初邓公拨乱反正之后,把经济建设列为我国头等大事,庞大的军队数量开始裁减,我也是其中之一,对我来说未免遗憾。我没有任何亲人,几乎已经把部队当作自己的家了。我挥泪告别战友,踏上回乡的火车。常年的参军生涯使得我脱离社会很久,根本不会种田。家乡又是出了名的贫瘠之地,同样是分田到户,因为缺乏了集体的力量,产量反而越发下降,大家更加穷地叮当响。我花光了微薄的复员经费,手头的土木技术又毫无用处,正在穷极无聊之时,转机来了!

我有位老乡,这个老兄姓王,排行老二,称呼王二,但是大家更多叫他王六二,谐音有狡诈的意思,加一下又是八!说笑了,这人轻浮脑子活,分田之后没有多少收成,索性丢下田地,到处往外跑,有一天回来之后突然来招募懂土木技术的工人,做过泥水匠的亦是可以,原来是一只考古队在当地发掘古墓,急需大量熟练工人。不仅包吃包住,而且每天有五角钱的收入!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我一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参加了。

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经过十年浩劫的摧残,虽然考古方面的专家学者这帮老家伙都从牛棚里出来了,但是从事简单技术挖掘的基层考古人员却大量匮乏,培养起来又来不及,不得已只能雇佣当地有土木工程经验的农民们。不过我们毕竟不是专业技工,不时有从事几十年考古发掘经验的专家来指点。他们之中有外国一流大学出来的学者,也有解放前横行一时的盗墓贼,后来被政府征用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中国农民说是愚昧,但只表现在思想上,聪明才智丝毫不亚于知识分子,只是经过少许指点,我们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拿人家的钱,又白吃白喝,干的自然异常卖力。

出于军人的警觉,我发现最近几天考古作业现场忽然出现了一批鬼鬼祟祟的人,时常偷偷地监视我们,待我们追过去又跑掉了。听以前的盗墓贼说道,这肯定是他们的新同行,在改革开放后利欲熏心,操起了前辈的洛阳铲。但是由于解放后到八十年代之间近三十年断层的关系,一点没有传承老前辈的技术,只能偷偷摸摸跟在考古队拣些不小心丢下的玩意。

对此我们一笑了之,只要不来打搅我们,何必管他们呢!直到一个事件的发生,不仅改变了那个人,更改变了我今后的命运!

我们基本上是白天干活到天黑,夜晚休息,大家都是同乡,聚在在一座大帐篷下。一天,王二见村里最老实的孙万平回来的时候眼神闪烁,腹中好像藏着什么东西,顿时起疑,叫我合力捉住他,掀开衣服一看,不得了啊!居然在衣服里面藏了一件文物。

我恨铁不成钢,骂道:“老孙啊老孙,说你是村子里最老实,哪知手脚不干净,偷了这玩意!我们吃考古队的用考古队的,这样做对得住他们嘛?再说,这可是犯法的事情,万一逮住了,可是蹲大狱!”

孙万平抹抹眼泪,哭诉道:“我敢嘛?平常多拿生产队里的一粒粮食就心不安,可是这回实在不行了。我老娘生病,送到南京的医院说要两千块钱,把我买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实在没办法,前天那几个在外边转悠的人对我说,只要我有本事拿出文物来,就可以给我两千块!”

我们顿时沉默不语,我是孤儿,无法体会,但是孙万平是一个大孝子,为了救老娘不得不出此下策。这时,农民狭隘的小团体意识立即显现出来,我们清一色的选择沉默包庇孙万平,只是警告他一旦拿了钱之后,切记不可贪心再次出手。

经过这件事情使得我们大开眼界,想不到地下埋的东西这么值钱。当我们看到先发财的干部和投机商人穿金戴银,眼红得不得了,不少人纷纷对我说:“老猪,干吧!别人发得了不义之财,唯独我们受穷?这是什么世道啊!干吧,老猪,我们也从考古队学的差不多,要技术有技术,要人有人,干吧!”

我在部队受过这么多年教育,怎么能随意损害国家利益呢?但是瞧见那些干部倚仗手中权利大发横财,心中也是忿忿不平。他们损害的是活人的利益,我们找死人要点钱,有什么不对?前人载树,后人乘凉!

说干就干!不过我们盗亦有道,立下规矩,有三不盗!所谓三不盗:大英雄的不盗,要是我们去挖了岳飞的墓,别想在世上混了;祖宗的不盗,黄帝、孔子等,都是祖宗,不能也不敢动;还有家乡的墓不盗,兔子不吃窝边草!

这些人中属我的文化水平最高,当过工程兵,土木技术最行,所以队伍由我带领组织,到处勘查古墓。而王二见多识广,舌头涂油,让他同文物贩子打交道,不然再珍贵的宝贝到我们手里也一文不值。

我们的第一票做在福建,初出茅庐嘛,自然要开门红!我和王二一同打听了许久,符合我们三不盗原则又没有被其他同行抢先一步的地方还真不多。费了许久功夫才听说了这边有个施姓大汉奸的大墓。他原先是个明朝的将军,后来清妖来的时候投降了敌人,屠杀人民,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死后留下一个大墓!雷锋同志教导我们:对待阶级敌人要向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既然是汉奸,自然不用客气了。谁叫你身前没积德,死后也得招人掘墓、暴尸荒野活该!不过我就纳闷,怎么没有人去动过?里面的殉葬物品怕是不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