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胄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思索

帝胄 第一百二十四章 思索

作者:知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4:56 来源:笔趣阁

按理说这样一份重要的奏折,肯定是要放在急字类的奏折中的,最起码也是放在重字类当中,可是偏偏和地方州府官员的贺表放在一起,若不是孝帝突发奇想估算各地官员送上来的贺礼折合多少银钱,说不定看烦了贺词到最后也发现不了。

不过稍微一想孝帝就明白了其中的玄机,这事肯定是苏秀干的。这个人怕死,还嫉妒心很强。周延公不过是个布衣草民,不是世家出身,虽然是刘凌举荐上来的也受到了自己的重用,但是看来在百官中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排挤。

这份奏折卢森肯定是没有看到的,以卢森的为人若是看到这样一份奏折必然会亲自送到自己的手里。

苏秀,哼!

显然,苏秀是不想让自己看到这份奏折的。他是故意放在轻字类的奏折中,其原因无非是妒忌。现在军机处已经少了两个人,而自己必然是要挑选贤才补充进去的。前几天苏秀和卢森联名举荐了几个人,若是让自己看到这份奏折重用周延公,他们两个推荐的人肯定就会排除掉一个。

都是为了私利,完全不将国事放在眼里!卢森这个人还是公私分明的,以他的为人不会搞这样的小动作。苏秀不敢将这份奏折丢掉,是因为周延公早晚是要回到朝廷里。他这样做只是想拖延,等他举荐的人被自己安排进了军机处的话,周延公回来也就晚了。

到时候提起这份奏折,若是自己问起来的话苏秀也有借口,最多承认个失职,没注意到这样一份重要的奏折。而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一定会很懊恼为什么没有仔细的把所有奏折都看一遍,对苏秀倒是不会有什么处罚。

好算计啊,苏秀还真是了解自己。

孝帝叹了口气,自己的臣子,像老九,卢森,周延公这样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多几个?当初先帝为了稳定基业,基本上官员的任用都是从当地望族中选取的。得到山西大户望族们的支持,对国家当时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年,那些世家望族的人对北汉的基业再也没有了稳定的作用。而是破坏!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他们看不起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看不起有真才实学却非世家出身的人,周延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们只想如何稳定家族的利益,而不是稳定大汉的基业。从先帝立国至今二十余年,正五品以上的官员就没有一个科举出身的!也就是说,北汉的实权都掌握在那些所谓的世家望族手里。

他们并不想跟大汉共患难,也不会同富贵。他们只想着如何加大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如何改善大汉的朝局。可孝帝明知道是这个局面,他现在也无力改变什么。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盘根错节,互相依托又互相敌视。虽然老九回来之后配合自己一举拿下了十几个最不像话的官员,但那是因为他们暗中通敌连皇帝都敢出卖。杀了他们那些世家望族们也不好争辩,过了这个时期,再想动他们的话就难了。

即便如此,孝帝出手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他能斩了苏虎咆,是因为苏虎咆是从先帝登基之后才开始发迹的。他的家族背景并不深厚,而且可以说他的家族是靠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而本地的苏家却并不认同他这个泥腿子出身的武夫,本地苏家的代表人物是苏秀。

而欧阳家的势力相当巨大,所以孝帝和刘凌商量了之后最终也只是将欧阳仁和罢官了事。明明怀疑苏秀有暗通西夏的嫌疑,因为苏家的势力过于庞大,最后也只能暂时装聋作哑。

现在苏秀又跳出来耍花招了,孝帝如何能不怒?

他坐在椅子上恨恨的想着,苏秀,你不是不想让朕提拔寒门子弟吗?你不是怕周延公威胁到你的地位吗?那好,朕就偏偏给周延公一份大大的赏赐!

想到这里,孝帝亲自写了一份旨意。这份旨意没有交给军机处拟定,而是他亲自动笔用印,想了想将跟随刘凌南下后已经回来的裴浩宣进了宫里。

裴浩自从回来之后跟变了个人似的,可以说战争给了他的内心巨大的冲击。他变得更加的坚强,更加的安稳踏实。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就能让人看出他巨大的改变。这就好像一个虫茧,经历过风雨后终于破茧成蝶。

孝帝已经提拔他为刑部尚书,主掌刑部事宜。裴浩的父亲虽然只是个富豪,但是裴家在山西,乃至于整个中原来说都算的上名门望族。山西裴家不过是一个分支,真正的世家裴姓在南方大周国内。以大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这两个崇尚武功的马上皇帝,也不敢真的就轻视了裴家的存在。

大周现在三品以上大员,文官中至少有四个出自裴家,而四品以上的武将,裴家也有五个。

裴浩家这一支虽然是旁支末节,但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

看着一身三品文官服饰,虽然精瘦了不少但是精神奕奕的裴浩,孝帝会心的笑了笑。

“朕有件事想让你去办,别人,朕信不过。”

孝帝的开场白让裴浩诧异了一下,随即心里充满了暖暖的感动。

“陛下吩咐微臣就是,微臣定尽力做到。”

裴浩躬身说道。

孝帝笑了笑说道:“你还不知道朕委你什么事,你就这么大包大揽下来?”

裴浩庄重道:“陛下吩咐的,不管什么事,微臣都会尽力做到。”

孝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将刚才写好用过印的圣旨递给裴浩道:“你先看看这个。”

裴浩抬起头,没敢去接。

“陛下可是令微臣去宣旨?不知道是哪位大人接旨?”

孝帝见他不接,也不在意,随手放在桌案上说道:“你现在是刑部尚书了,这事本来是不应该让你去做。但现在这满朝文武中,朕能信得过的并不多。这话朕其实不该说,毕竟你们都是朕的臣子,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朕现在真的是失望透顶了。”

孝帝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语气却并不愤怒,而更多的则是无奈。

“你从刑部挑选一百名亲信,带着朕的圣旨出太原去迎接从西夏返回的周延公。然后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他,就地宣旨。你将那一百名亲信派给周延公,而你护送着西夏的国书和礼物返回太原。”

孝帝想了想接着说道:“告诉周延公,朕信得过他。让他放手去做,不管出了多大的问题,朕都站在他那边。”

他看了一眼裴浩眼里的诧异,随即笑着解释道:“我打算给周延公一份大大的前程,让他去帮朕做事。朕打算封周延公为银青光禄大夫,签枢密院事,六州巡案专使,监察督促南方六州赈灾事宜。”

裴浩最开始是震惊,听孝帝说完已经震惊的有些麻木了。银青光禄大夫,签枢密院事是正三品的大员,而六州巡案专使更是权利大的没了边。顶着这个名头,周延公就有督查方官员的权利,四品以下官吏的罢黜任免不必请旨。而监察督促南方六州赈灾事,这更是一份大大的肥缺。

若是想从中中饱私囊的话,一圈巡视下来敛财十万贯钱都不算什么。

“惊讶了?”

孝帝看出了裴浩心中的震荡。

他拿起周延公给他奏折递给裴浩:“你先看看这个。”

这次裴浩没有拒绝,而是躬身行礼后接了过来。周延公的奏折不过千余字,但是言简意赅,每一句话都直指问题的根本。裴浩看到最后,忍不住拍案叫绝。

“三条锦囊妙计,好一个周延公!”

裴浩由衷的赞道:“微臣一生至今敬佩的,第一是陛下,第二是忠王,这周延公,是微臣第三个真心钦佩的人。”

孝帝对裴浩的反应很满意,他点了点头:“周延公确为国家栋梁,你和他都是朕看重的人才。裴浩,你和周延公,都是朕准备安排进军机处的心腹之人,你们俩不要辜负了朕的希望。”

裴浩叩首道:“臣定不负陛下的重托。”

出了禁宫之后,裴浩不敢耽搁。孝帝安排的这么急,而且让自己这个刑部尚书跑去几百里外宣旨。皇帝在担心什么,裴浩很容易就想明白了。

是有人要对周延公下手!

而为了保护周延公,陛下才会让自己这个主管刑事的尚书亲自去传旨,并且还要带着一百亲信高手来保护周延公的安全。朝廷里是谁想对周延公不利?

裴浩的眉头立刻就皱紧了。

让陛下亲自下旨来保护一个人的安全,周延公这个人显然已经被陛下重视起来。而还有一个更让陛下重视的人想要对周延公下手,这个人到底是谁?

裴浩第一个就想到了忠王刘凌,随即他狠狠的摇了摇头。自己是不是脑子被雨淋到了,居然会生出这么糊涂的想法来。周延公是忠王一力举荐的,周延公得到重用忠王心里也会高兴。那谁会不高兴呢?

陛下刚才提到了想安排自己和周延公两个人进军机处,接替已经被斩杀的苏虎咆,被罢官的欧阳仁和。按理说陛下不应该跟自己提这个话题,这么重要的事陛下不会很随意的提出来的。

也就是说,陛下提到军机处是有深意的。

是军机处有人想对周延公不利?

肯定不会是卢森!

裴浩第一个就否定了卢森的可能性。卢森的为人裴浩颇为敬佩,而且他还是忠王的准岳父,他是断然不会算计忠王府出来的周延公。那么,也就只剩下一个大学士苏秀了。

裴浩长长的舒了口气,孝帝给他的提示足够多了,他只需稍微理顺了思路,就能将那个人推测出来。

出了禁宫,裴浩没有直接回刑部,而是骑了马,直奔忠王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