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世中华 > 四百五十一章 黄帝历4501年

盛世中华 四百五十一章 黄帝历4501年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4:13 来源:笔趣阁

四百五十一章黄帝历4501年——

四百五十一章黄帝历4501年

黄帝历4501年,秋,也就是西历的1803年,八月。

皇极殿上,梁纲大宴群臣。

“百五十年胡虏中原之耻,今日一朝全雪。我中华将士威武”站立在御阶之上,梁纲手持美酒一杯遥邀群臣,内心中汹涌攒动。

两年多的塞外边地厮杀,终于是尽斩满蒙于马下了。

“我中华千秋一统,万世永固”

嘉庆授首,满蒙残部主力在唐努乌梁海台尽灭,对整个中华帝国而言,自是最最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代表着满清王朝彻底成为了过去,被新生的中华帝国完全扫入了尘埃。

“为天下贺——”

“臣等贺喜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浩大的朝贺声远远传出皇极殿,跟整个北京城喜悦的欢庆声一起,传荡到整个中华。

塞外边地,两年的反复绞杀,新疆、青海、内蒙、外蒙,多少中华男儿赴尸沙场,多少妻室儿女无夫无父。这一切今天终于结束了。

自己彻底扫灭了满清,复兴了汉家山河,西藏平、新疆、蒙古定,梁纲真是满腔的喜悦,万丈的豪情

黄帝历4498年秋季的太原之战结束后,额勒登保最后关头弃城逃去了晋南,可他手下整个火器营满清一万精锐却全搭在了太原城内。

清军潼关等地被堵,全无出路。两万蒙古骑兵使劲的反抗也只支撑到冬季就被中华军重兵驱赶合围在了潼关。额勒登保、绵恩、索特纳木多布济等要员或是战殁或是自戕,把整个晋南都摧残的七零八落的两万蒙古骑兵没能看到4499年的太阳就彻底覆灭。

4498年的冬季,就在两万蒙古骑兵尽数覆没的时候,西北的中华军也拿下了甘肃和宁夏。嘉庆逃去了蒙古。

西出大雪山的四川义军打下了青海的一角,因为有些不适应青海的高原气候和极度的严寒风雪,入冬之后就一直在与青海蒙古对峙,而没大规模用兵。

4498年底的中华帝国版图面积已经超过了前辈大明,但是在梁纲眼中,西藏、青海、新疆和内外蒙古,却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西藏,梁纲是主打怀柔牌。因为唐代的一时兴盛之后,千年以来西藏地方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猛然变得可有可无了。

两宋时期都是安分的紧,蒙元之后更是一直紧贴中原政权。当地的政权逐步被中央政权削减,等到梁纲这个时期,连名义上的藏王都已经不存在了。

廓尔喀大举进攻西藏,被福康安打平。《钦定西藏章程》被议定,如果没有发生政权的更迭,眼下时期就正是满清王朝在西藏地区统治的巅峰时期。

梁纲没有对西藏大打出手的准备,等到中华军扫平了蒙古和大西北之后,班禅、**自己会送上门来。

逃至蒙古的满清王朝实力衰弱到了极点,不要说再撑起自己大皇帝的架子,就是连科尔沁蒙古这样的死党也已经不怎么听招呼了。

从主导地位,一下子转变成了附庸。嘉庆是如何接受这一现实的,梁纲不太清楚,反正一直到满清彻底覆灭,都没有听说过满蒙之间闹内讧。嘉庆的忍耐工夫果然过硬

这个时期的中国还没有经历过后世的百年耻辱,在蒙古人的眼中,他们跟满人的关系固然亲近,但跟汉人却依旧没有太多太大的联系。

满清打服了蒙古,用联姻的手段把蒙古彻底栓在了自己的战车上,可实际上也没有完全征服蒙古,内蒙地区离得近还好控制一些,外蒙各部落王公的自主权就很大很大了。

更别说跟满清捣乱捣了一百多年的新疆准噶尔蒙古了。准噶尔人也确实是把满清给惹恼了,不然的话乾隆也不会下那么大的狠心,攻占北疆之后,把广袤的天山南北杀得见不到一顶蒙古包。六十万准噶尔人遭到了灭顶之灾。(清军行军中只要见到准噶尔毡帐,便纵马而至,以快刀断其“哈纳”——编织蒙古包围圈的柳条,蒙古包随之坍陷,再戮其间蠕动者,其状言之不忍;准噶尔人即使警于马蹄声而立于蒙古包外,但以一家老幼面对满蒙骑兵也唯有引颈受戮而已)。

蒙古人更多的是部族概念而不是种族。而且准噶尔也太强大了,所以东蒙古人杀起准噶尔来也是毫不手软。

如今满清在中原的政权已经不存在了,对大部分蒙古人而言,甚至都不认为自己应该跟中原同属一个国家,对汉人的敌视迅速加剧。

在嘉庆威风丧尽的流落草原之后,内外蒙古和青海、新疆蒙古迅速恢复起了‘祖先思维’。恍惚中整个蒙古大草原,像是就又恢复到了明朝时期各自分裂各自为政的局面。

只是内蒙古各部落陆续投入内地的大股骑兵尽数损失,使得内蒙对中华军态度颇是敌视。

4498年末,梁纲派使臣出使蒙古各部落,要求他们立刻放弃满清,归降中华军。

当时的梁纲还没想过一口吃个胖子,立即就把蒙古给改土归流了。而是想着先把局势安定下来,然后用经济手段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说话,慢慢的在青海、新疆和内外蒙古设县立府选派流官管辖。

可是很显然蒙古人不那么认为,中华军骑兵弱小,蒙古人自认为是高枕无忧,优势依旧在他们那一边,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梁纲。

如此两边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4499年一开春,内蒙和新疆就首先遭遇了中华军的反攻。

没有大规模骑兵群,想要压服蒙古人确实很艰难,只依靠大规模步兵太费时费力了。

对付蒙古人,唯一的选择就是骑兵,两边骑兵对骑兵。

梁纲下令全国范围内招募善骑之士,搜罗敌方马匹,和出动骑兵师掠夺蒙古马匹。很快姬延良、姬仲良和廖勇富的骑兵师就从一个扩充到了三个。

兵工厂也加大幅度的制造短枪,以求迅速装备骑兵师。

4499年、4500年、4501年的上半年,两年半的时间塞外边疆无时无刻都在浴血厮杀中。

4499年,扩建后的骑兵师在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后拿下了察哈尔蒙古和科尔沁、乌珠穆沁以及阿巴哈纳尔三部。

梁纲是下狠心了要平荡蒙古,就不会像朱棣那样五次扫荡后还依旧不能斩草除根。他拿下这些地盘后,就立即组织人力把境内所有的蒙古人全部迁移到了张家口和辽宁。

几十万蒙古人看起来很不少,可相对于彻底平定整个蒙古,这些所谓的代价太不值一提了。

到手的蒙古人梁纲是把他们全部打散了重组的,以家庭为单位,一十、一百、五百、一千、三千,各个编队归建。最后查明有五万八千多户,以及上万名喇嘛。

整个蒙古有多少人?

满清户部和理藩院找来的资料是,从东到西,所有的部落加在一块还不到二百万人。

满清入关一百五十年,作为他们的铁杆盟友,蒙古人的数量却是一路下滑走跌。

减丁政策和修喇嘛庙,满清就用这两招是把整个蒙古族给揣进了堕落的深渊。比如科尔沁部,人口八万人,多了就杀。

藏传佛教几乎是湮灭了蒙古人的血性。从皇太极时代开始,盛京就建立了“实胜寺”,收聚喇嘛,供奉金佛。在此后的一百五十多年中,满清历代统治者虽然政策不尽相同,但支持和鼓励藏传佛教的基本方针却是一致的。

不仅各盟旗大力兴修寺庙,连皇帝夜亲自敕建了很多庙宇。康熙就极力提倡建寺供佛,他曾宣称:蒙古地方“建一庙,胜养10万兵”。

乾隆作为康熙的好孙子,这方面也同样不逊色。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和优待政策,鼓励蒙古人当喇嘛。对上层喇嘛,和世俗封建领主一样,享受各种优厚待遇,授予国师、禅师、呼图克图等尊贵名号、职衔,规定其在寺院、领地内享有司法行政权力,甚至许可他们参与上至清廷、下至扎萨克的政治事务。对于普通喇嘛,也予以免除兵役、赋役和劳役的优待。

这等优越政策带来的利益诱惑,加之喇嘛教本身轮回转生、来世解脱说教的yin*,整个蒙古的统治阶级和贵族是争先恐后皈依藏传佛教,或让子孙出家当喇嘛。

贫穷的农牧民也羡慕喇嘛们的优越生活条件,或者为逃避日益沉重的赋税劳役,维持基本的生活,纷纷投奔寺庙,出家为僧。

其家长子女多则,若财产较多,自然就是分析而居,增加户数。否则就只留长男,余悉得出家为喇嘛。约七岁至十二三岁,即去发入教。每户必有一人或数人。即使是王公子弟也莫不然也。

满清对蒙古推行喇嘛教,正如他们对汉人大兴“文字狱”、毁灭典籍一样,喇嘛教对蒙古人精神的毒害,丝毫不逊色于汉家“文字狱”。

藏传佛教深入蒙古社会,蒙古草原是寺庙林立,喇嘛成群,其对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完全是灾难性的。

而且因为寺庙和宗教信仰,中华军骑兵出击,不愿避走的蒙古人只能纷纷死拼硬打。给中华军的扫荡行动也是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说真的,之所以梁纲能下定决心以‘移民’这般的激烈手段对付蒙古,满清之前的政策是起到了决定作用的。

只是二百万人而已,若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花再大的开销梁纲也认了。再说,也不是拳养一辈子,迁移到张家口和辽宁的蒙古人也要配合着干活。而等到草原上一切敌对武力被肃清之后,夹和着大量的汉人,再一块把他们迁回草原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