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803章 奇怪的小部队

少年之烽火岁月 第803章 奇怪的小部队

作者:我是巴图鲁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7:03 来源:笔趣阁

为了战士们增加点基本常识,李勇在沿途多多少少的做了一些介绍,其实李勇想说的东西还有很多,只是实在是没有办法说出口了。

比如咱们中国人在历史上就认为朝鲜是自己的属国,保护朝鲜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朝鲜人善良淳朴,对待朝鲜这样淳朴的民族要采取安抚的政策,所以把鸭绿江边上的城市取名为安东,只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减少所谓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才把安东改成了丹东,也把安抚朝鲜民族的原意改成了红色的东方城市(丹东)。

还有啊,中国人认为越南人的脑袋后面有反骨,是养不熟的狼,对付越南人就不能采取安抚的政策了,要镇压,所以中越边境的关口被取名为镇南关,也是为了所谓的友谊,后来才把名字改为友谊关。

傍晚时分,天刚擦黑的时候,军列终于到了和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的中国最大边境城市安东。

到达的时间是早就计算好的,天一黑,对面联合**的飞机就大部分不能起飞了,除却少量的夜航值班飞机,大部分都要回到基地和航母上休息,这样的时机却正是我们活动的好机会。

一股战争的气氛扑面而来,安东与东北所有的城市都不一样,一切都要以战争为主,市区只要高出一点的建筑上全都垒起了沙包工事,工事里是枪口朝天的高射机枪和警惕的值勤民兵。

让民兵在城区值勤可以把正规军的力量腾出来,中国的基干民兵完全能胜任这样的工作。这是一个在战争中发明的新办法,后来在所有的与外敌冲突的战役中,中**方和政府都是如此办理。

为了防止炸弹和炮弹的冲击波把玻璃震碎。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交叉的纸条,从这个小细节上就能看出东北与西北的不同了。

玻璃在西北和西藏是很了不起的稀罕物,只有有钱的财主和头人家才能按上那么几块,可是在以重工业为基础的东北就显得很平常了,几乎每一栋大大小小建筑物的窗户上都镶嵌着玻璃。

虽然说朝鲜战争还没有波及到中国的安东,可是联合**的飞机却经常打着误炸的幌子把炸弹丢到中国一方,所以为了防空袭。夜间更是实行了灯火管制,晚上,安东市漆黑一片。

军列停靠在一个隐蔽的小火车站。李勇和战士们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从列车上走了下来,到了安东才觉得战争就在眼前。

军方接待的负责人告诉李勇,军列和他们的任务不一样,所要到达的地点也不一样。所以接下来的道路就要靠他们自己来走了。也就是说,从中国的安东到进入朝鲜,直到找到志愿军总部,这一段距离就要靠自己了。

李勇本来就没想坐火车进朝鲜,就算军列和自己的目的地一样他也琢磨着想办法要下来,现在到是有个很好的时机,也不用找借口了。

为什么要这样想?原因也简单,因为火车的目标太大了。给志愿军运送物资的火车始终是天上的美国飞机和地下特务重点侦察和轰炸目标。

别人不知道,李大旅长可是很清楚。坐火车进朝鲜?哼哼,很有可能半道上就被美国人的飞机给搞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二百多个战士,十几辆的卡车和小吉普车被从军列上卸载下来,李勇和警卫连的战士们与对方的接待人员就好象有默契一样谁也不问为什么,只是都在默默干活,战士们很普遍的认为,一切都有他们旅长出头来考虑,他们不用操那份闲心,就连李玉明和李佳都这样认为。

负责人问李勇,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他来解决的,要知道,这可是他们在国内的最后一次补给了。

李勇想了想,告诉接待的一方,食品不用补充了,在沈阳已经装的够多了,但是车辆用的汽油最好给弄一点。

什么废话也没有,他们是上前线的部队,当然要满足供应,十几个大油桶被滚了过来,负责人很痛快的告诉李勇,这些都归他们了,把油箱加满,剩下的他们自己带走。

在沈阳和安东的两次补给都让李勇很满意,跟他们在大西北相比可是强太多了,基本上能达到要什么就给什么,还满足供应,虽然在他的记忆里还是和美国人没法比,但也比以前强很多很多了,不光是他,所有和他一起来来到东北的警卫连的战士们都有这个感觉,那就是,人家四野厉害是有道理的,就这工业实力,西北真是比不了。

油满弹足,一行十几辆卡车和吉普车组成的车队又一次出发了,在向导的引领下向鸭绿江大桥驶去,沿途市区所有的建筑都在做防空准备,夜晚的安东市鸡不叫狗不咬,没有一点生气。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有很多工厂还都在加班加点的运送着,只不过是所有能漏出光亮的地方都被堵得严实严实,安东人民并没有被战争吓倒。

战士们安静的看着这一切,没有一个人说话,包括最爱讲话的何翠花,也被战争下的城市震慑了,战士们都不傻,都明白这应该是个很繁华的边境口岸城市,假如没有这该死的战争,现在他们看到的一定是大人和孩子们开心的笑脸。

街道两侧是成行的银杏树,树冠高大到能比几层楼都高,树叶早已经掉光,枝杈四处伸展着,一直延伸到楼房的窗口。

银杏树是安东特有的树种,城区内非常多,二十多分钟以后,李勇和所有的战士都看到了前方一条清凉的河流,河的水量非常大,水花拍击岸边的哗哗声都能清晰可闻,这就是在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名的鸭绿江了。

李勇目测了一下,这条大河的宽度起码有几百米,一座黑黝黝的大铁桥横亘在江上,借助月光观察,在大桥两侧所有能看到的高地和山坡上到处都是高炮阵地,一根接一根的高射炮的炮管就如同东北秋天里的大高粱。

战士们都在暗自咋舌,好家伙,看这架势起码也有十几个高射炮群了吧,这么大的阵仗就为了这一座大铁桥。

鸭绿江大桥是几十万志愿军和人民军的生命线,从某种角度来说,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在日夜观察着这座大铁桥的情况,不同的是,美国人想看到的是什么时候才能把它一炸两半,中国人则是要拼命来守卫它。

鸭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和铁路两用桥,可以同时通行汽车和火车,李勇这一个小车队在夜色下快速向大桥接近。

大桥的岗哨一层接一层,每一层岗哨都要用审视的目光打量李勇他们这个十几辆车的小车队,询问的口令和身份检查也极为严格,严格的连李勇都觉得有点过分了。

给他们带路的军方负责人多少带着点揶揄的口吻告诉李勇,不怪人家检查的这么仔细,你们这支小部队太奇怪了,咱们志愿军过江的能有好几十万,可是还没看到过全部都带着钢盔的部队,而且钢盔的式样还和联合**的一模一样,猛的一看还以为是联合**从家门口冒出来了。

可不是吗,警卫连战士们戴的钢盔都是缴获的,是美式的m1钢盔,当然和联合**一样了。

和李勇站在一起的何翠花憋半天了,她也被繁杂的检查程序弄懵了,开始还以为所有的过桥部队都是这样,后来才知道,只有他们的待遇特殊:

“戴钢盔有什么不行?钢盔都是咱们从国民党手里缴获过来,自己家里没有,说明他们没本事,有本事就自己去缴获,哼,看不得别人发财,心态不好。”

何翠花的嗓门很大,还很清脆,实际上她是故意喊给检查的战士听的。

夜晚只有淡淡的月光,大家的服装一样,也都戴着一个式样的钢盔,谁也没看出来有女战士在队伍里,别说大桥边上检查的战士了,就连给他们带路的接待人员都被何翠花弄的一楞,没想到这支小队伍里还有女人。

不管是东北的部队还是西北的部队,大家都是解放军,作战方式和战斗精神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别看何翠花只是简简单单喊了几嗓子,这几嗓子却是典型的解放军基层军官的说话方式,还是那种老骨头部队的军官才能说出来的,说话的口气放在全国都一样,别人想冒充也冒充不来的。

大桥边上站岗的都是解放军的老战士,听到何翠花说话的口气就觉得熟悉和亲切,这样的部队肯定是自己人了,没说的,放行吧。

一座很普通的大铁桥,历史却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从踏上大桥的那一刻起,李勇就觉得自己肩膀上又压上了沉甸甸的担子,因为身后就是祖国呀,彭老总把他从遥远的西北边陲调到朝鲜可不是让他来看热闹的,虽然还不知道任务是什么,但一定轻不了。

哗哗的江水在月光的照射下如同一条白带子,浮着亮闪闪的银光,这是一条中朝两国人民的母亲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