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一品仵作 > 第四十九章 不欺不弃

一品仵作 第四十九章 不欺不弃

作者:凤今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41 来源:笔趣阁

这嗓音慵懒醉人,城楼仿佛已非城楼,而是小楼闺阁,他御马来到窗下,在烂漫星光里迎她还家。

夜桥星云,无一不美,美得像幻梦一场。

暮青却忽然跳下城垛,奔过过道,往外侧城垛上奋力一撑,纵身就跃下了城楼,“阿欢!”

城楼雄伟,护城水深,她皆不惧。

若是梦,今夜唯有粉身碎骨,方能使她醒来。

步惜欢一笑,看似不惊不慌,从马背上跃起的身姿却如一道红电,快而急!

夜风起兮,云袍飞扬,巍巍城墙恍若苍崖。暮青被一团彤云挽住,仿佛坠入了缱绻旧梦里,见衣袂与夜风齐舞,红霞与繁星共天。这景象,一生难见几回,暮青稍一失神,下一刻已落入了一人的胸膛臂弯间。

一支流箭从城中射来,步惜欢踏箭借力,抱着暮青凌空跃向一旁时,云袖漫不经心地一拂,那流箭登时乘着袖风而回,过城门,入长街,所至之处,一地血光!

腥风灌出城门之时,二人已稳稳地落在了城门一侧,前是护城河水,后是巍巍城墙。

月杀与侍卫们带着呼延查烈和知县赶出城门,见到骁骑大军无不惊喜,却并未上前见驾,而是退至城门两旁,守住了吊桥。

河波粼粼,青石幽幽,暮青紧紧地抱着步惜欢,直到此刻,她仍不敢抬头,怕一抬头见到的会是纤云飞星,一场幻景。

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怀中,步惜欢却感觉不到暮青的气息,她屏着气,闷着自己,连颤抖都克制而压抑。

但压抑的并非她一人。

五年之期,五年之盼,他追星逐月而来,生怕如同当年一般,赶到城下时看到的会是她愤然自刎的景象。苍天怜见,此刻她安然无恙,夫妻重聚,得偿所愿,他亦欢喜成狂,畏惧梦幻泡影。

当年一别,他们都盼得太久太苦了……

“青青,我来了。”步惜欢拥着暮青,此刻他不能畏惧,甚至不能与她紧紧相拥,一解相思之苦。她太压抑了,相拥太紧会令她气窒伤身。他只能轻轻地抚着她的背,在她的督脉上缓缓地过着内力,免她自抑之苦,“我来了,余下之事交给我,莫惊,莫忧。”

这话似有仙魔之力,伴着夜色清风,与瀚海轻波一同入了五脏六腑。

“……真的是你?”许久之后,暮青的声音闷在那重织锦绣的衣襟里,话音低得几不可闻,“你没事……你没事……”

“嗯,没事。”步惜欢笑答,笑声低柔,抚人心神。

暮青的心绪稍安,却不肯撒手,今夜尽管有血雨腥风,大战当前,可也有清风河波,良人相伴,若是就此老去,也未尝不好。

城外,没人打扰二人。

城内,暮青方才明明站在了城垛上,却又返回去了,而月杀明明放了烟哨,却率侍卫们杀出了城门。武林义士们都知道城外有变,却不知出了何事,也一时杀不出去。

驼背老翁在刺客们的包围中奋力喊道:“老婆子,别打了!城外有变,保护少主人要紧!”

梅姑一心想取元修的性命,那夜在林中看出他有心疾,料想他在她手下斗不了多久,没想到元修身经百战,取他的性命并不如预想中容易。眼看着缠斗了这些时候,元修已显疲态,听见老翁的喊声,梅姑不由啧了一声,手上虚晃一招,趁元修接招之时,足尖一点,人在空中一折,灰雁般向驼背老翁掠去,二人联手破开重围,带着武林义士们一同往城外杀去。

城墙下,步惜欢耳闻着杀声,感觉着暮青的气息,觉出她的情绪愈渐平稳了下来,这才将她稍稍拥紧了些。

岂料这一拥,暗香浮动,暮青忽然僵住!

步惜欢身上有股熏香味儿,极淡,混在浓烈的血腥气里,若非她气息已通,他又将她拥紧了些,她根本不易察觉。但这松木香气她绝不会闻错,因为太熟悉了。

“不对……”暮青猛然抬头,步惜欢被她看得一愣,还没回过神来,她就急急忙忙地翻起了他的袖口。

袖口之下,男子的手腕骨骼清俊,肌色明润,仍如记忆中那般好看。但此时此刻,暮青无心欣赏,她在袖下未见端倪,放下步惜欢的袖口就去扒拉他的衣襟。

这一扒,步惜欢猛地醒过神来,他一把握住暮青的手,眸底涌起百般惊意、万丈波涛,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眼护城河外的大军。

将士们在马背上坐得笔直,似乎没人望向这边。

“娘子……”步惜欢苦笑着将目光从护城河外收了回来,纵然从前领教过太多回,可今夜她给他的惊吓绝不比南渡途中直言要圆房时少。

“少废话!我要看!”暮青深知步惜欢的德性,她丝毫不给他东拉西扯的机会,揪住他的衣襟将他一推,两人原地一转,步惜欢被她推到城墙根儿下,尚未立稳,她便去抽他的玉带。

“娘子!娘子……”步惜欢一手按着玉带,一手捂着衣襟,闻名天下惊才绝艳的南兴帝此刻就像个被恶人欺辱的小媳妇儿。

护城河对岸,黑水般的大军中隐约可见有些身影在马背上摇了下,险些坠马!

城楼上方,驼背老翁凌空跃来,瞥见城墙根儿下有人影,回头看了一眼,顿时气息一毁,一头扎进了护城河里。

梅姑紧随其后,踏着飞溅的水花掠至河岸,抓住一棵小树才勉强落了地。

幽幽的河面上咕咚冒出个泡儿来,老翁纵身出水,一上岸就吐了几口河水,咧嘴笑道:“嘿!这一点上,少主人可比先圣女殿下强!强他娘的太多了!”

“啊呸!”梅姑啐了他一口,却没词儿反驳,只是负手背向了河面。

城墙根儿下,步惜欢低头笑了起来,仿佛要笑到日换星移,山河老去。她离开的这些年,他从未如此开怀过,他时常想象与她重逢的情形,却从未想到会是今夜这般。

她这性子啊……莫说五年,就是来生再见,怕也难移。

“娘子有此兴致,为夫甚喜,不过……大战当前,你我还是先见见故人,待到了海上再如娘子所愿,可好?”步惜欢笑罢看向暮青,抬眼时貌似不经意的从她那双裹着帕子的手上瞥过,直起身来时笑意已敛,眸中添了几分秋寒之意。

他往城门口瞥了一眼,武林义士们和侍卫军此刻皆已退至城门外。

燕军的弓手们在城门内列阵,两军隔着城门过道蓄势戒备。

城内,陈镇来到元修身旁跪禀道:“启奏陛下,南兴帝亲率兵马而来,城外约有精骑五千。方才一战,我军死伤数百。”

使节团的护卫军随船而来,未骑战马,眼下仅剩两千余人,而南兴的兵马乃是骑兵,且兵力是燕军的两倍,如若交战,侍卫们虽能护驾离开,但两千将士怕是只有被屠的下场——这话陈镇没说,皇上久经战事,无需他多嘴。

“陛下。”华鸿道从使臣当中走出,方才大战,使臣们都退到了街后,此刻见战事稍停,这才赶来禀奏,“启奏陛下,海上战事已起,探船来报,雾中已能看到战舰的影子,但与约定的数目有异。”

魏卓之操练海防、清剿海寇多年,夜间交战,又是大雾天,不可能不防备敌船偷渡,那些战船中很可能有南兴战舰——这话华鸿道也没说,皇上自登基后便喜怒难测,今夜的心情更不可能好,还是莫要多嘴为妙。

元修听着奏报,望着城门,目光深如沉渊,听罢之后纵身而起,跃上一匹被弃在长街上的战马就扬鞭策马,往城门口驰去。

燕军见驾让出条路来,元修驰近城门,见神甲侍卫和一群武林人士守在吊桥口,桥后是黑压压的南兴骑兵,吊桥当中有着匹战马,浑身浴血,神骏倨傲。

马儿背上无人,两军对峙的肃杀气氛并未吓退它半步,它见城中有人驰来,灵耳一动,忽然扬蹄一踏,长嘶一声!

嘶鸣声传进城门,元修座下的战马闻声受惊,调头就往回奔。元修冷笑一声,弃马掠向城门,人在半空,袖下杀气一纵,携着劈长空星河之势,朝吊桥而去!

城墙根儿下,暮青见步惜欢尚无病弱之态,只好压下担忧,与他一同往城门口看去。

此时,守住吊桥的侍卫们已联手迎战!敌未至,杀气先至,大风荡起侍卫们的衣袂,武林义士们护着呼延查烈退往吊桥。

人流之中,卿卿傲立不动,能将它牵下战场的只有一个人。

“故人到了,我们走。”步惜欢揽住暮青朝城门掠去,人未到,袖风已扬。他手中不知何时拈了片草叶,飞叶入阵,遇风而折,看似无害,侍卫们却急忙收手而退。

梅姑和老翁赶来助阵,瞥见步惜欢出手,二人同时惊住,“蓬莱心经?!”

只见星光之下,草叶无踪,城门过道之内却忽然石裂飞沙!尘雾遮目,雾中似有虬龙乘云,迎着狂风疾电,当面一撞!刹那间,沙石走地,飞龙搏电,胶戾激转,挺拔争回!风沙逼得人睁不开眼,一时间难分是龙爪撕裂了风电,还是风电击碎了龙骨,只听惨声一片,血气激涌,风沙平歇之时,步惜欢与暮青落在了战马前。

二人放眼望去,见过道那头儿断弓折矢,尸伏如草,燕军弓兵死伤惨重。

元修傲立在尸堆血泊里,大袖飞扬,衣袂残破,浑似浴血而生。他望着暮青,目光似山重海深,许久之后,才缓缓地看向了步惜欢。

步惜欢从容地整了整凌乱的衣襟玉带,面含笑意,不紧不慢。

元修的喉口涌出阵阵腥甜,却身如山石,不动不摇。他面似沉铁,目光又缓缓地转到暮青身上,她袆服已去,凤冠已弃,立在那人身旁,昂首挺胸,不躲不闪,任他看!

元修看笑了,笑出了满嘴腥甜,却生生将那腔血气咽了下去。

这时,步惜欢才问候道:“当年盛京城下一别,燕帝陛下可还安好?”

元修嘲弄地扬了扬嘴角,倒也坦荡,“算不上好。国破家亡,百废待兴,朝政积病,重振艰难。纵是勤政,也叹山河重整不易,复振之路遥遥。”

步惜欢笑道:“燕帝陛下谦虚了,据朕所知,陛下登基以来,在朝用重典,与民以轻赋,南建水师,东兴海防。朝政虽积病已久,但短短数年,举国上下能有此气象,实属雄才。”

元修道:“陛下过誉了,若比国之气象,陛下才属雄才。我时常会想,若当年我往西北,陛下亲政,今日之燕国可能有南兴之气象?”

步惜欢道:“难。老臣迂腐不化,豪族势力盘错,革新谈何容易?朕也时常想,若非当年南渡,江南难有今日气象,可见世间之事皆在因果之中,经曰舍得,实乃哲理。不舍,难得。”

二帝隔着大图东海小镇的城门谈论国事,当真有几分故友叙旧之意,可话里的机锋,又岂为外人所知?

当年二人虽有君臣之约,可元修之父与姑母不在约定之中,元修很清楚他不可能为了报国之志而舍弃至亲之命,当年立此誓约,是他尚不愿因家事与暮青站在敌对阵营上,后来终有此觉悟,却要执意夺爱。

忠孝也好,权爱也罢,世间难有两全事,难舍,又岂能易得?

这么多年了,元修仍然舍不下执念,从今往后,当年的战友情义怕也难得了。

步惜欢叹了声,转头看向暮青,元修想要的并不是战友情义,故而这世间最为这段情义伤心之人只有她了。

暮青望着元修,对步惜欢道:“我有话想跟他说。”

“好。”步惜欢揽着暮青就掠出了吊桥,在此喊话太耗力气,不如到近处说,有他陪着,无妨。

暮青被步惜欢带到了城门口,梅姑和老翁跟来左右,月杀率侍卫们守在过道两侧,所有人都严防着元修和燕军,唯有步惜欢后退了一步,让出了些许空间给她。

元修看着暮青,只是看着,不言也不语。

三年前,她执政鄂族之时,他命尚宫局依她的身量裁绣了皇后袆服,倾盛京名匠打造了凤冠。一身冠服三年才成,而今袆服已遭兵马所踏,凤冠亦弃在了城楼上。

他其实早就料到她会拆冠为刃,以她的性子,若不是这个缘故,北燕的后服她又怎会肯穿?明知把凤冠端到她面前无异于予虎獠牙,很有可能会造成眼前的局面,他还是给她了,只是因为……他想看她穿一回喜服。

而今……此愿已了。

“元修。”暮青隔着城门过道与元修对望着,星光洒在肩头,冷辉细碎,胜似寒冰,“我最后问你一遍,有洛都的消息吗?”

元修沉默了半晌,平静地道:“你看出来了。”

“你觉得我不该看出来。”暮青闭了闭眼,再睁眼时,眸中已尽是失望,“我留在都督府里的手札,你看过了,是吗?”

元修没回话,面色平静如水。

暮青摇着头道:“你真是学以致用,话里真假掺杂,神情控制精准,极具欺骗性,的确算得上高手。可你不知道的是,那本手札只能算是半册,另半册在我古水县的家中,记于从军之前,开篇之言是:‘长时间利用虚假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隐藏自己是十分困难的事,违反本能需要大脑下达特殊指令,而大脑下达指令、身体服从执行需要时间,即使是经过残酷训练的人也只能减少时间差,而不能使之完全消除。’”

看着元修怔住,暮青失望至极。

“那夜,若不是在你的神情里看出了破绽,仅凭那封盖了大图国玺的求亲文书和你的一番话,我真的会怀疑大哥舍弃了我。这正是我痛心之处,你知道我在意什么,可仍然诛我真心……”暮青握拳抵住自己的心窝,缓缓地道,“当年大哥与我从你心口上取下的那把刀,你还得好!”

元修猛然一震,他望向暮青的心窝,那里不见刀光,风里却弥漫着血腥气。她与他隔着一条城门过道,却仿佛已远隔千山万水。

“你那夜只说了一句真话,就是南兴朝廷作乱洛都只是你依据密奏所做出的猜测。但这番话是基于你一时的不忍,还是为了使你自己看起来更可信,我已经不敢断言了。人心易变,这话是你说的。”

“我给过你机会,那夜之后,我曾不止一次问过你,可有洛都的消息,可直到靠岸,你的回答都是没有。我信你途中不知各路消息,可靠岸时呢?你身在敌国,冒险行事,数日耳目不通,船一靠岸,群臣会不立即禀奏消息?我心寒的是,你已知晓是何人行刺我兄长,却仍言不知,你想让我继续怀疑此事是阿欢所为,使我对他心生怨怼,从而愤然登船,与你前往北燕。”

“你早与大图废帝一党串谋,以我为饵诱阿欢前来,不仅企图在半路伏杀他,还在镇上埋下了刺客!你以为你杀的只是他?不,你杀的是我!”

暮青看着元修,话到此时终于显露出了怒意,她将拳头拿开,像将一把带血的匕首从心口拔出,指着吊桥问道:“你看看吊桥上!你看见查烈了吗?你知道我与他情同母子,可在石沟子镇,你仍然将箭对准了他!你知道月杀自从军时就在保护我,我视他为友,可你仍然伤他!你知道卿卿来自关外草原,我喜爱它并不仅仅因为它是阿欢的马,可你出手杀马毫无迟疑!你杀我夫,杀我子,杀我友人,杀我爱马,你问我为何不跟你回北燕?我倒想问问你,是我当年取刀时,失手杀了那个一心报国的大好儿郎吗?如若不然,你何以如此恨我,处心积虑地杀我亲朋,毁我信念,不使我饱经你当年之痛,誓不罢休?!”

质问之言穿过甬道,如同一柄利剑刺中元修,刺得他五脏俱破,几乎不能站稳。他一把推开了想来搀扶他的人,拄剑而立,血涌上喉口,无声地滴落在脚下的尸堆里。

长风灌来,血气熏心,这夜色像极了石沟子镇上重逢那夜……

那夜,他三箭齐发,其中一箭射向呼延查烈,因知她必保此子,而月杀必护驾,故而那一箭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逼退月杀。月杀有神甲护身,那一箭根本不足以取他性命,因为他惧那一箭有所偏失,会伤到她,故而出手时未使全力。

月杀的主子从来就不是她,她却一直把他当作自己人。呼延查烈是胡人,她也有保护他的理由。人言她待人疏离,实则不然,她心中有一处柔软之地,只是容人甚少。从他们相遇的那天起,她待他就界限清楚,那条名曰战友的界线隔着他们,她不曾越界而出,亦不接受他越界而入。那条线仿佛是上苍之意,他站在一端,任凭试探、撕扯亦或挥刀相向,始终靠近不得,反而越用力越远离,时至今日,数丈之隔,她已与他形同陌路。

这一生,他最怨的应该还是天地命数吧……

元修低头一笑,一口淤血冲喉而出,星月山河颠倒崩离,人语风声尽皆远去,唯有一道女子的声音从甬道那头儿传来,仿佛越过山海时光,永远明晰如昨。

“我此生敬佩过一个人,一个壮怀激烈保家卫国的大将军,可惜时至今日,壮志已埋于尘土,那人只余皮囊了……”

那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落寞悲伤,元修竭力抬起头来,想要看清暮青的眉眼,却只看到一个背影从甬道前远去了。

暮青转身走向吊桥,人群让出条路来,唯有神驹依旧立在吊桥中央。

暮青来到马前,抬头笑了笑,护城河幽幽的波光映在她的眉眼上,笑容暖柔,柔得有些苍白,仿佛风一吹,这笑这人便会随风而散了。

“好久不见,还记得我吗?”暮青笑着问,像问候一个老朋友。

一人一马对视着,互相闻着对方身上的血腥气,吊桥上安静得能够听见夜风拂过水面的幽响,许久后,卿卿低下头冲暮青打了个响鼻。

这声响鼻不似从前那般不可一世,似是能感受到人的悲伤,马儿走到暮青面前,低下头蹭了蹭她。它鬃毛上的血水尚未被夜风吹干,暮青抬手摸了摸,闻着扑鼻而来的血腥气和尘泥味儿,忽然眼眶刺痛,有些想哭。

她与马儿碰了碰额头,拍了拍它的鬃毛,听见马儿低低地打了个响鼻,而后将头伏得更低了些——它在催促她上马。

暮青笑了笑,扶住马鞍就跃上了马背,山河城池尽在脚下,城门内的人却被夜色所吞,看不真切了。

“元修!”暮青望着城门放声道,“我此生所求,不欺,不弃。欺我者,我永弃!”

说罢,她抬手往唇上一抹!她掌心的伤口早已裂开,血渗出帕子,指上沾着的血却不知是自己的还是战马的。她将那血抹于唇上,歃血于口,扬鞭一打!鞭声在夜空中炸响,声势如雷,她于这江海共拥的城池之前立誓歃辞,过往恩义,断绝于此,万人共证,天地为鉴!

鞭声散去,暮青道一声走,战马在桥上一转,载着她便往精骑军中驰去。

大军让出条路来,滚滚铁蹄声淹没了城中一道撕心惶恐的叫喊声。

“陛下!”

元修口吐黑血,仰面而倒,耳畔是惊惶的喊声,臣子、侍卫和将士们向他团团围来,他的眼中却只有桥上的那抹人影。那人一袭烈衣卷入了千军万马之中,人似黑潮,尘起如云,他忽然间明白,这一生缝住了他的心的那个女子已策马腾云而去,去向是远海仙山,是茫茫人海,今生来世,再不复见了。

阿青……

风卷起残破的衣袖,漫天星光透来,恍若黄沙洒落,龙化为马,云幻成沙。这是这一生,他唯一一次败绩,耳畔却传来鼓震角鸣,仿佛梦回西北,突营射将,百战不归,血染黄沙……

“放箭!快放箭!”

“护驾!护驾!”

身旁果然传来箭令之声,护驾之言却将元修的思绪从遥远的漠北撕扯了回来,铁甲声、脚步声、弓弦声传入耳中,他眼中的精光猛然一聚,一把握住了身旁之人的手。

陈镇和华鸿道看向元修,见他缓缓地做了个手势。

那是个收兵的手势。

二人惊了惊,南兴帝就在城门那头儿,旁有侍卫高人,后有精骑大军,若不放箭,如何御敌?

正焦灼不安,只见南兴帝转身离去,一上吊桥就纵身掠入了大军之中。

元修看着那身影离去,方费力道出一句:“……撤!”

“撤!”陈镇一声令下,侍卫们扶起元修,大内高手们挡在御前,弓兵们沿街列阵,大军潮水般向后退去。

弓兵们虽未放箭,却未收弓,铁弩长弓冷森森地指着城门,弦声吱嘎作响,稍有风吹草动,便可离弦而出,破风穿云,杀人碎骨。

梅姑几番意欲出手,皆被驼背老翁压了下来。

老翁道:“此事还是交给少主人决断吧。”

军中,暮青被御林卫和骁骑军护在中路,身旁已备好了一匹战马。步惜欢落在马背上,转头看向暮青。

暮青望着城中,目光如一潭死水,寒寂无波。

步惜欢叹了一声,缓缓地做了个攻城的手势。

“攻城!”李朝荣举剑向天,剑光裂空而下,若劈桥分水,直指燕军!

五千精骑高声呼应,铁蹄踏上吊桥,声势如雷,震得河波动荡,山城影碎!放眼望去,那层碎影仿佛是护城河面上浮起的一层黑箭,密密麻麻,与铁骑大军一同破入了城门!

城中杀声再起,步惜欢和暮青策马上了吊桥,在血气与尘土里并肩望着城内。

神甲侍卫、武林义士和一队御林卫护在吊桥前后,人群之中,余女知县颇为显眼,步惜欢睨了知县一眼,淡淡地问道:“你是此地知县?”

知县正听着城内的杀声,心中估摸着今夜的形势,冷不防地被叫到,不由吓了一跳,一时忘了自个儿是大图的臣子,不宜行全礼,竟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答道:“正是微臣……求陛下开恩,微臣不救凤驾,实有苦衷……”

“你乃大图臣子,朕是大兴皇帝,怎有权降罪于你?”此话与暮青在城楼上的一番说词如出一辙,知县本该松一口气,却总觉得南兴帝那懒洋洋的语气似乎话里有话,一颗心正七上八下,只听步惜欢接着道,“再说了,你若死了,谁替朕传话去?”

知县一愣,抬头瞄去,只见那举世闻名的南兴天子勒马于桥上,黄尘遮了马蹄,那人近在三丈之外,却似远在山岚海雾之间,气度矜贵,一开口漫不经心的,却叫人如闻天音。

“替朕往洛都传句话,朕这一路上替贵国剿杀了不少叛党,今夜驱逐燕军,又保下了贵国的东大门,贵国借道的人情,朕可还清了。”

“……啊?”知县虽够不着朝中事务,但他不蠢,猜也能猜出一二来。眼下国事大乱,朝中答应借道,八成有从南兴谋取大利的盘算,而南兴帝所给还的……很可能并不是朝中想要的。他传此话,虽不至于丢了性命,可丢官去职怕是难免。倘若朝中把吃瘪的恼火发泄到他身上,降个罪名也是有可能的,这活罪可比死罪难熬啊!

知县心里叫苦,忍不住看向吊桥。

步惜欢已转头望向暮青,目光落在她执缰的手上,笑吟吟地道:“路上几经恶战,卿卿疲惫不堪,为夫不能去与娘子共骑,不知娘子可愿来与为夫共骑?”

暮青懒得与人磨嘴皮子,只把手往步惜欢手中一搁。

步惜欢舒心地一笑,握住暮青的手腕,使巧劲儿轻轻一带,便使她移驾换马,坐来了他的怀里。她仍如当年那般清瘦,玉肩越发的薄骨玲珑,只是任秋风摧侵,风骨始终未移。

暮青一坐稳,步惜欢就将她裹入了龙袍里,而后小心地将她的手翻了过来,让她掌心朝上放好。

多年不见,这人还是这么心细。

暮青笑了笑,神驹在侧,繁星当空,除了今夜无月,此情此景竟颇似当年圆房之夜。她很想如当年那般靠在他怀里,不管驾马,不管行路,只管一路睡回江边。可她不敢,他借道而来,一路浴血,不仅疲累,身上的熏香气更令她忧心。

“不是说了吗?余下之事交给为夫,莫惊,莫忧。”

耳畔传来的声音好听得让人想睡,男子的手抚来她的腹前,揽着她轻轻地靠在了他怀里。他怀里暖炉似的,华袍重锦阻隔了凉瑟的秋风,暮青感觉着背后那沉而有力的心搏,闻着衣袍内的松木香,眼眶一热,艰难地道:“我忍不了多久,你不想让我在马上动手的话,最好快些上船。”

这话着实令人想入非非,侍卫们望着城中,武林义士们盯着后路,所有人都摆出一副“杀声太大,臣等耳背”的架势,唯有呼延查烈瞅着战马,巴不得暮青就地动手。

步惜欢笑了声,以往听见这样的话,他定会与她调笑几句,今夜却只抬头望了望夜空。漫天星光落入男子眸中,那眸波远比星河烂漫,恰似夜色温柔。

半晌,他只柔声道了一句:“好,咱们进城。”

说罢,他轻夹马腹,驾着马下了吊桥。战马从余女镇知县身旁经过,步惜欢未再看他,呼延查烈上了一匹战马,侍卫在前,义士殿后,一行人进了城门,最终只留下知县跪在原地,听着马蹄声和脚步声远去了……

暮青手上有伤,许是不想颠着她,又许是防备流箭伤着她,步惜欢骑着马走得很慢,街上遍地伏尸弃箭,他却像带着爱妻踏郊秋游一般,马蹄踏着血,似踏着京郊二月的霜梅,夜风迎面,繁星在天,风景一江独好。

暮青偎在步惜欢怀里,仰头望着星空,耳畔的杀声渐渐地幻化成山间虫鸣,恍惚间,她又回到了渡江前夕与他圆房那夜,时势杀机重重,她却内心安宁。不知不觉的,抵不住困倦之意,她闭上眼,竟沉沉地睡了过去。

这一睡,不知睡了多久,一声长报之音入耳,睁开眼时,她闻见夜风捎来了一股腥涩气。

——是海风。

一个骁骑跪在马前禀道:“启奏陛下,燕帝方才率数百残兵登船离岸,船上弩箭齐发,我军将士近不得岸,但北燕使船离港前已遭重创!现在,海上雾大,两军海师交战激烈,据灯火来看,战舰已离海岸颇近了。”

话音刚落,长报声再传,“报——启奏陛下,方才海上传来灯语,魏大帅命舰船袭击北燕使船,引开了北燕舰队,我军帅舰即刻抵达港口!”

暮青闻言举目望去,只见海天相连,漆黑如墨,船影在茫茫大雾里连绵如山。北燕使船刚驶离港口,黑雨般的弩箭压得精骑们靠不得岸,围向使船的舰队在雾色之中好似林立的怪石暗礁,四面杀机,凶险重重。

大军前方传来梅姑的骂声,“悔不该听你的!若在城门口动手,元家小子岂能上得了船!”

老翁道:“拦着你,你不也动手了吗?使船的桅杆都折了,船身怕是挨不住你那抽刀断水的一招,这船我看驶不远,八成要进水。”

那元家小子患有多年的心疾,今夜受的内伤又不轻,如若落入海里,只怕凶多吉少。

但这话,老翁咽在了肚子里。他转头望向大军后方,目光落在气定神闲的步惜欢身上,又瞥了眼身旁兀自气恼的梅姑,摇头长吁道:“这人世间的情义啊……似海深情非一日累就,过往恩义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斩断的,你都是快迈进棺材的人了,这道理还是没懂啊……”

既已歃血断义,元家小子就这么离开,少主人余生反倒能心安坦荡。可昔日挚友若真死在她面前,那才会成为她心头的一道伤疤,此生难愈。这道理,南兴帝一定懂,所以他在城外时才未对宿敌痛下杀手,此刻也不下旨命海师截沉使船。这城府气度,不得不说,少主人看人的眼光不错。

梅姑负手望着灰蒙蒙的海面,海风吹起枯发,半张脸狰狞可怖,半张脸眉目平静。老翁之言,不知她听懂了几分,只是再无骂言了。

箭渐渐的坠入了海里,北燕使船驶入雾中,两军的拼杀声掩盖了船上的一道嘶喊声:“进水了!”

一个舵手从底舱撞出来,顶着风浪和流箭喊道:“启奏陛下,底舱进水了!船身破漏,难扛风浪,至多能撑半个时辰!”

使臣们已避入船舱,听闻奏报无不惊慌。起航时,船身遭受重创,折断的桅杆压低了船头,海浪不住地往船里扑,难说船会先沉还是先翻。

上舱内,元修盘膝而坐,陈镇助其运功调息,华鸿道在门外道:“发灯语!命舰队勿再理会南兴帅舰,只需挡住敌船,助头舰突出重围,速来接驾!”

“是!”

“命弓弩停发!大军立刻前往船尾!”

“是!”

随着传令人的脚步声远去,机括声一停,船上立刻陷入了寂静。紧接着,铁靴踏在船板上的声响如浪般移到了船尾,船身稍平,船头便调转方向躲避浪劲。

华鸿道望向港口,见追击南兴帅舰的几艘鸟船见令而返,朝着这边战场破浪驰冲而来。而这边战场杀声激壮,茫茫大雾之中,船影如山,斗风倒海,驽箭乘风,喷筒破雾,远远望去,黑梭铁石齐飞,生风掀浪,力如山崩!

使船随波摇晃,倾覆之险惊得北燕使臣们连呼不止,陈镇一边在倒塌的桅杆后躲避飞丸流箭,一边又望向了港口方向。

港口方向,南兴帅舰抵岸,副将朱运山率亲卫下船赶到御前,跪呼道:“微臣朱运山叩迎帝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战船之上,将士山呼,声势震天。只见战船高阔如城,上平似衡,立有九桅十二帆,下如铡刀,犁敌破浪,震人胆魄。人在岸上观仰而去,真有身如蝼蚁、星云俱渺之感。

大图海师战船陈旧破败,江船更难与海船一较气势,朝廷重漕运而轻海防乃自古之事,南兴帝一亲政就下旨兴建战船、操练海师,天下人都以为是星罗海寇猖獗之故,直至去年南兴帝下旨扶持海上贸易,天下人才看出了这位年轻帝王的雄才远略。

而他此刻坐在战马上,面朝海上战事,背朝一街伏尸,怀里拥着爱妻,仍然一副闲看光景的神态,谈天般地问:“魏卓之呢?”

朱运山低着头禀道:“回陛下,大帅正……呃,率军抗敌。”

步惜欢闻言望向海上,倒是没什么意外的神色,只是淡淡地斥道:“胡闹!传朕旨意,即刻返航,不得恋战。”

“陛下英明!微臣遵旨!”朱运山大喜过望。

这番君臣对话,旁人都没听懂,就只见朱运山领旨之后便匆忙上了战船。片刻后,船尾打出灯语,跟随在后的十余艘梭子船和鹰船一艘接一艘的传旨而去,灯语在大雾中连成一线,远远望去,如繁星坠海。

北燕使船上,哨兵望见灯语疾奔来报,华鸿道听后惊疑不定!

撤兵?

二帝之间可有不共戴天的国仇家恨,如今皇上身受内伤,使船又遭重创,此乃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南兴竟要撤兵?

是真要撤兵还是诱敌之计?

华鸿道正迟疑不定,忽听轰的一声,北燕帅船终于突出重围,从大雾之中驶了出来。二船一接近,副将就匆忙顺梯而下,率亲卫跃了下来。

众臣大喜,副将在上舱门前叩呼道:“微臣救驾来迟,罪该万死!”

华鸿道问:“战况如何?”

副将道:“回大人,我军已缠住敌军战船,只待圣上登船,便可先行离去!敌舰要护南兴帝驾回国,绝不会紧随太久。”

华鸿道闻言心神稍安,这才在门前跪禀道:“启奏陛下,南兴帝下旨撤兵,臣恐有诈,望陛下速登帅舰!”

屋里没人应声,华鸿道唤了几声,心中咯噔一声,急忙去推房门!

房门一开,只见元修面色青暗,陈镇汗湿面额,二人皆双目紧闭,一看即知是到了运功调息的关键时刻。

华鸿道立刻噤声,他心急如焚地望了眼驶近的南兴传令战船,却又不敢催促。为防流箭,不得不轻掩房门,却不料手刚搭到门上,忽听身后嗖的一声!

四周都是箭石之声,这声响并无奇特之处,只是华鸿道谨小慎微,听见声响时本能地往旁边避去!刚躲开,三支袖箭从他的袖下射过,一齐破门而入!

门后正是元修,华鸿道惊得肝胆俱裂,一声“陛下”破嗓而出,喊声未落,就见房间角落里掠来两道黑影,三声响过,袖箭落地,侍卫们已护着元修退至墙角,元修口吐黑血,尚未站稳,就听噗的一声!

陈镇盘膝坐着,心口插着根黑针,面色青紫,双目暴突,死死地盯着门外。

门外,副将猛然回头望向身后,目光刚落在跪在亲卫队末,一只掌心弹就骨碌碌地滚来,在门前砰的爆开!

霎时间,浓烟涌起,遮人蔽目,那副将隐约看见队末有个亲卫腾空而起。漫天流箭飞石,那人丝毫无惧,身影在大雾中飘摇不定,犹如鬼魅,连话音都似雾似风,唯有杀意森寒刺骨。

“沂东陈氏,卖帅求荣,今夜血债血偿,海祭萧家军魂!”

“……萧家?魏卓之?!”华鸿道大惊,惊的不是魏卓之身为大帅竟亲身涉险,而是直到此刻他才明白方才的杀招根本不是冲着元修去的,只是杀招来袭的一瞬,侍卫们自然而然地以为刺客要刺杀的是圣驾,岂能不疏忽陈镇?这魏卓之是有备而来,目的就是取陈镇性命,为他岳父报仇!

可怜陈镇一身武艺,胆识过人,竟命丧于此!

“放箭!”华鸿道怒道。

“来!”几乎同时,魏卓之的声音从半空中传来,他坠下的海面上不知何时停了一艘梭船,此船极小,形如梭子,竹桅木帆,吃水仅七八寸,容纳兵力仅四人,战时多为二三百船蜂聚蚁附,单艘趁着夜色雾气出海,停靠于大船下方很难被发现。船上的兵勇听声为号,点起火把就掷向了高空。魏卓之在半空力道已老,踏住船身一旋,喷筒内铁石齐飞之时,他已腾空而起,勾住火把上套着的草环就往船上一抛!

大雾茫茫,白烟蔽目,那将领见到光亮冷嗤一声开弓就射,长箭穿着火把呼啸着离船而去时,却听啪的一声!

一只罐子砸在倒塌的桅杆上,当空碎裂,火油如雨泼来,闻见气味儿的人无不面色大变!

众人下意识地顺着罐子的来处望去,只见一个南兴海兵攀在船栏杆外,只露出半截脑袋,见人望来,冲人一笑,一撒手就坠入了海中。

而就在众人转头的一瞬,魏卓之屈指一弹,火折子的光亮在烟雾中微若星光,无声无息地落在船头甲板上,火登时从桅杆底下窜了起来。

与杀陈镇之策一样,那支火把不过是个诱敌的幌子。

华鸿道等人明白中计时已晚,火势很快封了舱门,而元修还在舱内。

众臣口呼陛下,哀叫哭嚎,护卫们从漏水的底舱下提水救火,甲板上乱作一团,使船摇摆不定,烧断的船帆绳索滑向栏杆,少顷,船上火势四起,浓烟滚滚。

“带人先走!”华鸿道对那副将喊了一声,从一个经过的兵勇手里夺过桶便将水往自己身上一浇,随后闷着头就想往舱内冲。

恰在此时,房顶忽然一掀,两名侍卫护着元修纵身而出,拨矢破雾,径直落在了帅船上。

群臣大喜,山呼万岁,元修凭栏望向火海,手指舱室,口吐黑血。

这时,南兴的传令船只已到,南兴海师闻令撤退,两军交战,飞弩生风,铁石击浪,海上风急浪高,使船摇摆得厉害,群臣和将士们挤到了一侧等待上船,船随时有倾覆之险,而火势已经吞了半艘使船,陈镇的尸体救不回来了……

军医们已久候多时,匆忙见驾之后一齐上前诊脉,元修却一直望着船上的大火,望着火光那头儿渐行渐远的南兴海师,望着模模糊糊的小镇港口。

这是他与她此生最后一次相见,隔着船山大雾、茫茫火海,这火烧得海天昏黄,好似黄沙遮目的大漠,而那似幻似真的小港仿佛也如大漠之中稍纵即逝的海市蜃楼一般,她住的那一方是山水,四海难觅,遥不可及,以为苦苦追寻终能抵达,看到的却只能是那景那人消散殆尽,此后余生,再难相见。

“阿青——”元修忽然运息提气,凭栏大喊!

这一喊,把军医们吓得面色煞白,急忙劝止——陛下脉象细缓无力,气血阴阳皆大不足,此等关头大耗元气,无异于自毁。

元修却不顾劝阻,破力喊道:“当心大辽——”

喊罢,一口淤血冲喉而出,元修仰面倒下,四周顿时大乱!

海岸上,暮青正望着熊熊大火出神,听见喊声不由一惊!

大辽?

呼延昊也在此?

这不可能!呼延昊自建辽称帝之后便大举西征,而今帝国疆域急剧扩张,各族纷争不断,可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辽不同北燕,元修此番远涉大图是有倚仗的,一是北燕朝局稳定,二有废帝党羽接应,三有北燕海师可仗,呼延昊无此便利,大辽的局势更不允许他入关渡海,久不在位。这人野心勃勃,绝不可能冒着失去帝位之险来大图见她的。

这念头只是在暮青的脑中一闪而过,念头尚未消逝,她已转头往长街上看去。

就在她转头之际,长街上忽然有几具尸体窜了起来!那几人穿着燕兵的甲胄,满脸是血,难辨容貌,掷来的兵刃在空中划出道道雪弧,亮如明月!

弯刀!

“护驾!”侍卫们守住帝后四周,数人纵身迎战。

这时,忽听一声呼啸,一道套索从道旁飞来,冷不防地套住了呼延查烈!

呼延查烈在帝后马后,四周护有侍卫和武林义士,但乍然发现辽兵,众人都防备着暮青被劫,委实没料到这几个辽兵要劫的人竟是呼延查烈。这套索是草原上套马使的,一旦被套住,牛马之力都挣脱不开,莫说是个孩子了。

呼延查烈一被套住就被拽向道旁,步惜欢瞅准套索,屈指要弹,忽见呼延查烈回头看来,手中弯刀一扬,挡开侍卫射来的兵刃,任由那辽兵将他套上马背,拿绳索一捆,驾马而去。

步惜欢若有所思地收回手,一边拦住想要跳马的暮青,一边给侍卫们使了个眼色。月杀立刻率一队侍卫紧追而去。

“别追,这是那孩子的意思,你应该知道他的心思。”步惜欢打马回头,让暮青望着呼延查烈远去的方向,轻声道,“听说呼延昊豢养了一批狼卫,那几个人八成就是了。只凭这几个人,应该没有在此动手的计划。大图离大辽太远,呼延昊的手伸不到这儿,估计也就是派了几个探子来,假如你到了北燕,他们在北燕动手的可能性倒是大些。只是元修让他们提早暴露了,他们知道劫不走你,便对那孩子下了手,希望能将你引去。那孩子不希望你追去,他想借机回大辽,也想保护你。”

暮青眺望着呼延查烈远去的方向,眼含热泪,一言不发。她知道不能追,只是孩儿远走的一瞬,她没能忍住不追。到头来,与其下马去追,竟还不如坐在马背高处目送,至少能多看见他的背影一会儿。

“凭这几个狼卫,侍卫们很快就会追上的,但……那孩子未必愿意回来。”步惜欢将暮青拥得紧了些,她已不是孤身一人,这一场离别,他会陪她一起面对。

半柱香的时辰后,镇南大将军魏卓之率远洋宝舰三十八艘、护洋舰六十八艘、巡洋战船等百余艘战舰抵港,大军如鸦,战船如山,万众山呼,帝后却没有上船。步惜欢一直陪暮青望着呼延查烈离去的方向,耐心地等。

雾散星移,夜过子时,一匹快马从城外驰来,月杀仅率了侍卫二三人回来报信,侍卫们在城外的山林里截住了大辽狼卫,但呼延查烈不愿回来,只托他带回了一条编着彩络的发辫。

暮青将发辫接到手中,许久无言。在胡人的信仰中,五色彩络代表着黑鹰、白驼、灰狼、赤马和金蛇,他们相信将在寺庙中供奉过的彩络编入发中,便可使灵魂与神明相通,受神庇护,受赐勇者意志。胡人从不割断发辫,他们相信一缕发辫就是一缕灵魂,死后要灵魂完整才能回到天神座下。这孩子把他的一缕灵魂留在她身边了……

暮青握着发辫,强忍泪意,许久后,缓缓地将发辫收入了衣襟里。

步惜欢道:“命一队侍卫跟在后头,务必确保狄王安全回国。”

“遵旨!”月杀领旨,却未起身,而是垂首道,“启奏陛下,罪臣护驾不力,有负圣托,愿戴罪护送狄王回国,归来之日,再于御前谢罪!”

岸上忽然静了,大军和众义士齐刷刷地望向高坐在马背上的天子,见他望着马下,目光淡漠,喜怒难测。

“朕当年说过,从此以后朕不再是你的主子,你该问皇后。”

此话听着凉薄,月杀却猛然一震,仰头望向步惜欢时,一向冷漠的眼中刹那间仿佛盛满了星光。

皇后重情,一向仁慈,这事儿问她的话,她不但不会赐死他,甚至会顾念他有伤在身,不会允许他远走大辽。

果然,暮青问道:“让神甲军前往鄂族止叛防乱的主意是查烈出的吧?”

月杀道:“回主子,是。”

暮青道:“但大将军是你,你不答应,事也难成。”

“……”月杀没有吭声,他几乎能猜到主子接下来会说什么。

“你做得对,终于有点大将军的样子了。”暮青果然这么说,只是说罢望着城门笑了笑,她此生从未展露过这样的笑颜,明亮和暖,至净至柔,“我得知此事时是欣慰的,查烈长大了,你也像个朝廷的大将军了。所以,在这城门前,我孤身奋战之时,曾真的以为你们不会来了……见到你们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有多期盼见到你们……谢谢,你们来了,对我有多重要,或许超乎你们的想象。”

说罢,暮青转头看向海面,使船的火仍在燃烧,大火那边,北燕海师已经起航。狼卫混入了镇子,元修曾经不仅想以她为饵刺杀阿欢,还想在带她回到北燕后顺手解决呼延昊吧?

她无从知晓元修的伤势如何,只是回忆起海上的那一声小心,总觉得想起了当年在狄部和地宫并肩作战的情景。

“走吧,一起上船。我在此镇海边送别了我的战友和孩儿,不想再送任何人远行了。”暮青将目光收了回来,往步惜欢怀里一倚,闭上了眼。

……

嘉康六年十月初三凌晨,燕帝大败,狄王远走,南兴帝后登船,海师舰队浩浩荡荡地驶离了余女镇的海港。

两国海师的离去留下了一方惨烈的战场、一座空荡荡的边镇和一个内乱不堪的大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