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四百九十七章惹不起的吴世恭

明末疯狂 第四百九十七章惹不起的吴世恭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洪承畴在奏章中对朝廷提出:要把吴世恭和他的汝宁军纳入自己的帐下。并且还要对吴世恭不尊洪承畴的行为进行严厉治罪。

其实洪承畴提出的是一个悖论。如果要把吴世恭和汝宁军纳入洪承畴的帐下,那一定要授予吴世恭官职,要把其纳入明朝官僚体系中;可是要治吴世恭的罪,那些罚俸、削官等方法又不能够采用。不见得朝廷先把吴世恭升官,再把吴世恭的官职全部削掉,那不是儿戏吗?

其实洪承畴当然也知道自己的提议是悖论,他不过是把这个棘手的难题上交,让崇祯皇帝和朝中重臣去烦心这棘手的问题。

可接着河南巡抚玄默的奏章又来了,而在他的奏章中又提到了吴世恭和汝宁军的问题。

玄默先向朝廷说明了:自己和河南官军是怎么应付二入河南的农民造反军的。并且重点向朝廷说明了,因为要保障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重城,玄默是不得已把河南官军主力放置在黄河沿岸的。

之后就说到汝宁军了。当然,玄默也说明了汝宁军是在他的指挥下,克服了兵力少,防御的地域大等困难,几次大胜了农民造反军,并获得了丰硕的战果。只是因为农民造反军确实势大,形成了防守空档,才让他们从汝宁府中漏到凤阳去了。

在这里,玄默倒为汝宁军说了一句公道话:这干活的有些错误倒要受到指责,而不干活的倒是平安无事,那以后谁还肯为朝廷卖命呢?当然,玄默也毫不客气地把汝宁军大胜的指挥功劳揽在了自己的身上。

在奏章的最后,玄默也向朝廷提出:要把吴世恭恢复官职纳入官僚体系中,要增加汝宁军的兵额并按照战兵的待遇足额发放粮饷。

玄默的理由也很简单:这次凤阳失陷。就是有着玄默对汝宁军指挥不畅的原因的。如果玄默能够直接指挥汝宁军,那汝宁军就可能来得及反应,及时地挡住农民造反军而保住了凤阳。

玄默当然知道属下官员弹劾吴世恭的事,他这是雪中送炭,曲线向吴世恭示好呢。当然,玄默可不肯把汝宁军让给洪承畴,他要让吴世恭率领汝宁军平靖河南地方呢。

很奇怪,这时候的吴世恭就象一块香馍馍一样,引起了洪承畴和玄默的争抢了。

这俩位重量级大臣的奏章,让崇祯皇帝和朝廷重臣犹豫了。难道吴世恭犯了这么多的事以后。还要给他加官晋爵,那不是鼓励他的胡作非为啊?

就在这时,崇王的弹劾奏章到了。崇祯皇帝一看:查封庙观、强抢王女,殴打王府中人。一看之后,连崇祯皇帝也倒吸了一口冷气。这薛侯的女婿大概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连这样无法无天的事都做的出来。把以前垄断着这种行业的藩王都惹急了。

不过崇祯皇帝也纳闷了。吴世恭这样丧心病狂的又想要干什么呢?以前也没有发觉他丧失理智了呀?这事出反常即有妖。

还是王承恩解开了崇祯皇帝的疑问,他简单地说了一句:“那薛侯的女婿是在故意犯事呢,他想要逃回京城呢!”

崇祯皇帝这才恍然大悟。按照正常的处理程序,当然应该按照罪名把吴世恭重重治罪。可是吴世恭又没有犯了什么该下狱、杀头的罪名,所以应该把吴世恭缉拿回京城,禁足在自己府中看管起来。

尤其是那位王女。本来就没有册封过,又与崇祯皇帝是八竿子也打不到的亲戚,本来无视也可。但现在只要一公开,朝廷却不得不册封这位王女县主的名号。并且出于皇家的脸面,还要吴世恭想办法明媒正娶了她。

至于吴世恭该如何明媒正娶,这暂且不说。最主要的就是,朝廷还不得不给予吴世恭这位仪宾一个勋职,这不是把吴世恭刚剥夺的官职又还会去了吗?哦!对!那吴世恭本来还是一个白丁呢,这不是送勋职给他吗?

更为主要的是,吴世恭终于可以通过这次治罪逃脱战乱频发的河南,回京城来享福了。

原来那赘婿打的是这种如意算盘啊!崇祯皇帝立刻是勃然大怒,他立刻拍板,不仅不能够治吴世恭的罪,而且要给他升官。于是崇祯皇帝立刻与内阁、六部大臣商议决定:吴世恭所犯所有的事都功过相抵,再凭借余功授予吴世恭副将的职衔。

至于那位王女,就以查无实据留中了崇王的奏章。这时候需要吴世恭和他的汝宁军去打仗,崇王也就别来添乱了。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因为皇帝的生气而升官,这吴世恭又是历史上的头一份了。你们都说说看,吴世恭已经创造了多少记录,有了多少个第一啦?吴世恭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想升官的时候倒被一撸到底,不想做官了,那顶副将的官帽倒从天上掉下来了。

而其他官员的弹劾也全部留中,汝州知州也按例回吏部选官。因为汝州也是重地,那就让吴世恭的首号仇人余子琏别回吏部了,直接过去继任吧。反正这次余子琏也要升任,就超拔一下看管住汝宁军的外围吧。所以说,朝廷对武官的提防心理是什么时候也不会放松的。

而这时候的吴世恭也根本不知道天上掉馅饼,他正对去信阳的洪承畴大军严阵以待呢。

从一进入到汝宁府以后,洪承畴的大军就感到了浓浓的敌意。虽然地方官员在汝宁知府关可颂的率领下在境边迎接,虽然关可颂奉上了五千石充当军粮,可是在行军的沿途,一队队身穿百姓服饰的人监视着大军的一举一动,时刻提醒着洪承畴的大军不要违纪。

“他奶奶的!看老子就象看贼兵一样,老子就不信他们真的敢动刀子。”一名千总终于忍不住发火了,他带着自己的几十位亲兵,就想越过一队监视的“民壮”,要去四处逛逛,有机会再打打草谷什么的。

“停步!”带队的“民壮”头目立刻喝止住那些人的靠近,“众位军爷请谅解,正是青苗时期,田亩里不能践踏,请军爷们还是顺着大路走吧!”

“什么青苗啊?”那名千总顿时发火了,“老子去打贼兵,谁敢阻拦老子,老子就把他当贼兵一样办了!”

而洪承畴大军中其他的军将都冷眼旁观着这场冲突。这位千总就是试探,只要汝宁府的那些“民壮”软一下,那么他们就立刻放开蹄子撒野去了。

这队“民壮”的人数并不多,才二百多人,一见到了那位千总的靠近,就立刻列成两个方阵持好了兵器。

“怎么?想动手啊?”那位千总虽然还是嚣张的口气,但还是带着亲兵停下了脚步。

对面的“民壮”头目根本不为所动,他把一只哨子含在嘴里,冷眼等着那位千总的举动。

“回来!”后面的一位副将大叫道。

那位千总是这位副将的属下,听到命令后,他立刻退开了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可是那位千总的嘴还在硬,他嘀咕道:“大人,待小的上去试试他们的斤两。别看他们人模狗样的,一见血也肯定拉稀。”

那名副将“哼”了一声,说道:“谁拉稀还不一定呢。你没瞧出来啊?他们是兵丁!”

这时候那位千总才注意到那些“民壮”的神态,根本没有丝毫要退缩的意思,而且眼中还带着对作战的渴望。那位千总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这些人不仅是兵丁,而且都是打过仗、见过血的老兵。

“草!这鬼地方哪儿来的这么多的兵丁啊!”那位千总愤愤地骂道。

“我们还是不要做出头鸟了。等着吧!那些辽东来的犊子挺横,早晚有一天会和本地的兵丁干架,我们还是在一旁混水摸鱼吧!”这名副将说道。

在洪承畴大军的行军途中,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可是因为双方的克制,却并没有什么冲突发生,最多双方拉开架势以后却被各自的军将给阻止了。

而洪承畴对此也是眼开眼闭,如果自己的军队太过分,他当然会阻止;可是适当的试探,也是判断汝宁军实力的手段。而洪承畴也认为:最可能与汝宁军发生冲突的就是祖宽率领的那三千关宁铁骑。

可是出乎洪承畴和其他军将意料的是,向来骄横的关宁铁骑也象一只乖宝宝,都乖乖地沿着行军路线前进,一点儿也不做出轨的事。他们都是吴世恭的老相识,怎么敢在汝宁军的地盘上动手呢?

想想吴世恭在登莱所做的那些事吧!火并友军、砍友军尸首首级邀功、与关宁铁骑争夺战利品、殴打关宁铁骑的明日之星吴三桂、公然抗拒主帅朱大典上缴缴获的军令……,这一切切,怎么不让知道吴世恭的关宁铁骑军将胆寒三分呢?

而且现在还是在汝宁军的主场,关宁铁骑脑子抽风了才去惹吴世恭呢。用祖宽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吴疯子不来惹咱就上天保佑啦!”(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