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二十节 贸易调整备忘录(二)

临高启明 第二十节 贸易调整备忘录(二)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而招商局的利润,还要和明国的江南缙绅分。如此算来,元老院的获得的直接利润就更少了。

利润的减少不仅影响到元老院的财政,还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变相壮大了潜在对手的实力。

实话说,王恺最不担心的是流入明国缙绅手里的银子,那充其量只能叫做“暂时保管”;走私商的呢?其实也无大碍,毕竟走私商有很强的冒险精神,赚取的资金大多还是会重新进入到贸易循环。而且随着元老院在大陆上的势力越来越强,这部分钱财也可以算是“肉烂在锅里了”。

在他看来,最大的危险是这笔钱壮大了voc,发展势头较之旧时空更为迅猛。

元老院因为长期受困于运力的问题,向欧洲人出售的货物大多是等着别人上门买的;直接经营的航线,主要是临高广州和江南之间的双向交易和通过招商局渠道的江南――长崎的日本贸易。

民间海商跑的主要是亚洲内贸则逐渐地被纳入了荷兰人的亚洲内贸体系。相比之下,以荷兰人为代表的欧洲人的生意,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他们在贸易中有充分的选择权、主动权。荷兰人甚至可以带着少的可怜的本金,就可以赚走十几倍的利润。

voc从整个贸易流程中不仅获得了利润,还由此得到了充裕的流动资金。王恺在研究了相关模型之后得出这结论。

当然,voc现在是他们的合作伙伴,双方的关系堪称“融洽”。但是双方始终都是心存戒心――不论是元老院还是荷兰人。

“……我们与西方人的身份关系是对等的,我们为他们组织大陆商品,他们原本要空船过来的航线,运来的粮食不提价,考虑到我们出售商品的意愿大于旧时空的各种大陆势力,我们很难用“组织商品采购”这件事情再额外要求他们了。但是我们确实需要额外地要求他们一些事情。还有,我们为这个欧亚贸易做出的努力其实比他们要多很多,收益的大头却在他们手里。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提供了整个东亚和南海的海洋安全,我们有超越这个时空的商品组织能力和支付手段,我们有号称当世最强的海军。我们的地位呢?用旧时空的国家类比一下,我们相当于有着美军的实力,和六分之一的沙特的贸易地位。最多再加上六分之一个意呆利。这好吗?这不好。必须改变!”

看完自己的这段结论,王恺觉得差不多了。他又修改了若干字句,把备忘录装入公文夹,把秘书叫了进来。

“我让你安排的约见怎么样了?”

“刚才办公厅电话回复了:您可以准时过去。”

现在要见办公厅主任也变得这么难啦。王恺暗暗腹诽。权力这东西,真得不知不觉就会让你和周围的人隔开。

约见的时间是上午十点。从殖民贸易部坐人力车过去,加上安全检查的时间大概需要半小时。王恺看了下手表,现在是九点二十不到。慎重期间自己还是早一些过去比较好。

上午十点,王胖子被女秘书带到了萧子山的办公室里。

萧子山照例微笑着来一个“同志加兄弟”式的握手,外加“热情招待”的寒暄。待到秘书送上一杯茶退了出去,王恺知道,自己可以谈正事了。

“萧主任,我今天过来,是向你汇报关于外贸方面的一些想法和情况。特别是关于最近对日贸易调整的一些事情。”

萧子山继续微笑着点头:“好说,好说。不过外贸不是我的主管范围。”

“我个人只是想向您反应作为一个外贸专业人员的想法。并没有其他意思。”王胖子不自觉的用上了敬语。

“既然这样,我就洗耳恭听了――对于贸易,我可是个门外汉。”

“我会尽量解释清楚。”

王恺先把备忘录的材料大致说明了一下,然后他说:

“中日贸易航线的主要商品是生丝和蔗糖,蔗糖目前完全在我们掌控之下;生丝呢,在杭州站的努力下,也控制的不错。会有一些走私行为,他们利用了我们提供的安全环境和日本当地的配合。但我们同时也可以提供‘不安全’,我们所控制的投诚海盗,已经开始着手做了。运力方面,每年只需要十船次的h800就可以了,总能挤出来。”

“我有点疑虑,我们在大宗产品和工业品方面,都有很明显的优势,这种情况下,贸易的繁荣和自由是不是对我们更有利?”

“您的说法放在21世纪是对的。产物和产品有优势的国家,当然觉得贸易越自由越好。但是17世纪不一样的,贸易交流的程度很浅,规模也有限,产量运力都有限制,竞争也不充分。这个时候,我们无法做到自由,而是要选择利润最大的部分去做。务实地说,具体到我们澳宋,我们目前的全部贸易收入也远到不了590万澳元,能从哪里找回来呢?”

王胖子停顿了会儿,让听众消化一下,顺便喝了口水。

“我们除了运粮食运基础材料,还需要他们做什么?”萧主任是个务实的人,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

“比如说,我们希望三亚的贸易能繁荣起来,我们希望他们大力推销我们的新产品,比如骨瓷之类的。但是呢,因为他们选择很多,只需要对我们做出友善的回应即可,并没有实际的行动。”

“三亚的事情我懂,骨瓷是怎么回事,能否展开说说?”萧主任追问道。

“齐博士搞的骨瓷,质地比传统的白瓷青瓷高出几个档次,良品率更高,所以材料反而更便宜。当然良品率高是因为他采用了‘带有热电偶温控的蒸汽动力机械化连续式隧道窑’,听这名字,您应该知道,他的设备成本,或者说建筑成本是比较高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西方人大力的推销骨瓷,尽快压低设备和建筑成本,并且在大约前5000箱给一个更高的价格,大约是传统瓷器的两倍。尽管骨瓷的品质比传统瓷器好了不止两倍,但是西方人仍然只是在亚洲小范围推广,最大的欧洲市场,他们不肯卖我们的新产品。”

“这是为什么呢?”王胖子稍有停顿,萧子山便追问道,看来他已经吸引起了注意力。

“我们假设传统瓷器在我们这卖出是1澳元/件,骨瓷是2澳元/件;西方人把它们运到亚洲其他地区分别是2澳元/件和4澳元/件的卖出;如果他们运到欧洲,价格分别是10澳元/件和20澳元/件。大家可能发现了,能在亚洲花2澳元买瓷器的人,咬咬牙也能买4元的。但是在欧洲,这个差距的绝对值就变成了10元,没那么好卖了。以荷兰人为代表的西方人,本金有限,呃不算板鸭。他们要保证每一块钱的利润率,就会更倾向传统瓷器。”

“哎呀,我听明白了,那么我们现在有没有手段直接提要求呢?”萧主任问道。

“我们提了,但是效果有限,我们的手段还没有决定性影响。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他们在日本能很方便的获取大量的白银。即使我们用外交手段行政手段强行规定他们购买某个产品意义也不大。这样的产品还会有很多,我们处于被动的状态。”王胖子松了一口气,总算把一半的事情解释清楚了。

“荷兰人就算在日本挣到很多银子,也要花在我们这吧?”

“不,正相反,他们在日本获利越多,我们的销售额就越低。这又要分两部分来解释,一个是日本的价格特例,一个是荷兰人的贸易模型。您别嫌我罗嗦……”王胖子竭力让自己的说明变得能吸引人。

“不会,这事听着还挺有趣的。”

“我们用蔗糖为例来说明,这次我们不假设了,用实际价格,为了和日本白银的单位对应,我暂时不用澳元了。我们在本土收购蔗糖的成本是1两/担,在自己的港口卖给荷兰人是2两/担。在日本的港口,蔗糖的价格可以卖到6两/担,在阿姆斯特丹,蔗糖的价格在10-13两/担波动。还有一个前提,我们的产量不足以同时填满荷兰人运往欧洲的需求量和日本需求量。米总,你如果是荷兰人,你会怎么做?”

“荷兰人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供货方?”

“是的,他们还可以在印度地区采购,当地产量还比我们高呢。实在不够,还有巴士拉的走私甜菜糖。”

萧子山若有所思的点头:“我明白你说的问题了,日本的价格比我们本地的价格高了3倍。如果我们涨价呢?涨到6两。”

“那我们就失去了欧洲市场,同时每年有一堆货卖不出去。荷兰人对亚洲蔗糖的采购原则是: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购中国产蔗糖。价格还是第一位的。”

“假如我们在日本降价呢?会不会增加日本的需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