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十九节 贸易调整备忘录(一)

临高启明 第十九节 贸易调整备忘录(一)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好小子,好像比你姨丈脑子更好使啊?但是他的沉稳你怎么就不能学学呢?。王恺愣了一下,皱了皱眉头。

“这个我会没想到吗!还能亏了你不成?你来告诉我,对日贸易的生丝蔗糖,需要多少船次的h800?”

“呃,十船次。您说的新锐船只,是h800的5倍大?那岂不是只有两三船去分?”顾葆成意识到自己已经过关,继续装傻问道。

“我说的是效率5倍,载重是它的1.25倍左右,优势是速度。我们就按照第一种方案,第一批招股数量8艘,是不是有的赚?跑一次之后,就给我去运回粮食矿物,去程卖澳洲货,还能赚。没亏待你们吧?”王恺现场算了下,发现没啥问题,不再恼羞成怒了。

“这一年就能回多半艘船的本了!还望元老给个机会!”顾掌柜当场就要签合同似的。

“事情还没定呢,你别着急。”

“那,敢问王元老,对日的生丝和蔗糖的事情基本上要定了是吧?那瓷器呢?”

“随便买随便卖,还有铁器、玻璃等澳宋工业品,我们不会出太多限制的,整体上,我们还是乐见贸易繁荣的。”

“噢,我懂了!”顾掌柜兴奋的抬起了头,但是欲言又止,大概是想起来刚才莫名其妙被训斥的事情。

“懂啥了,说说呀,我还懵着呢。”施元老催促起来,王胖子也摆手示意允许。

“王元老的意图大概是,我澳宋竞争力强的商品,可以敞开卖,多多的放在市面上,打掉竞品。比如说最近澳窑新出的骨瓷,产量大,估计成本也不会太高,而成色高出旧品许多,铁器玻璃那更是我澳宋的强项。而生丝蔗糖这种呢,原料占了成本的一大部分,元老院也要在民间采购;技术上的差距呢,有,但不是那么大。这就要通过行政手段,保证利润,尤其是在日本这种特殊地区。”顾掌柜唯唯诺诺地说完了,还时不时看一眼王胖子。

王胖子鼓掌表示赞许:“顾掌柜这个头脑,不挣钱简直没天理。你也不要到处宣扬,毕竟事情还没定。不过,有什么好友做这行的,可以小范围先商量下。”

王胖子故意让他去放出点风声,看看反馈,要不然,他才不会把这种价值千金的消息透露出去呢,能告诉他舅舅,都算他孝顺了。

“没什么事情你先走吧,我还有事跟施元老商议。”王胖子准备送客,顾掌柜赶紧拜谢告辞。

“怎么样,我这算是给你的船厂努力找订单吧?满意不?”顾掌柜一走,王胖子就得意地说。

“满意个球,谁跟你说我要给成本价的,你跟我商量了吗?”施元老笑着发难。

“商量个球,他能知道真实成本吗?邀功都不让我邀一下的吗?”

“你邀功,肯定后面还跟着事儿呢!”

“是有事啊,但都是好事。你那个远洋渔船,不是有一艘新下水的吗。别急着舾装,让我去改一改,我有个出访缅甸的任务。”

“你整个渔船去,不嫌寒碜吗?让人笑话。你不嫌丢人我还嫌呢。”

“所以找你要个新的,一方面好改装,一方面鱼腥味小一点。而且吧,咱俩被嘲笑是小事,说不定还是好事呢。最重要的是,这个季节你的渔船能跑15节,我开个盖伦或者h800倒是省事,但是一年多才回来。我们公司刚成立不久,一年多不在也不是个事啊。我需要‘跑得飞快’!”

送走了来客,王胖子环视四周,自己也差不多要离开了。

七年,和自己穿越前不太满意的第一份工作一样的时间,枯燥和压抑的感觉倒也类似。

穿越后,看起来聊的都是大事,“谈笑有鸿儒”,不过也只是这个位面的横向比较罢了。尴尬的是,自己在新的时空也没做成什么事情。放到大局来看呢整个贸易部都没做成什么大事。

从数据上来看,殖民贸易部可以算是元老院最重要的部门了。虽然随着赋税改革的伸入,贸易利润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但是至今外贸收益依然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如果把企划院的物料收入都计算在内,那么殖民贸易部吹自己养活了元老院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在王恺看来:临高的贸易处在一个“被动的惬意”之中,没有什么进取心。很多早期的权宜之计,慢慢就变成了“成规”。毕竟组织贸易比起坐等商人们来进货更方便。

部里聚集了很多在旧时空有外贸工作经验的人,但是大家过去都是巨大齿轮上的微小零件,真要是让他们制定大政方针的话,大家乐于讨论,也止步于讨论,自己心里没底,还要迎接同事的白眼和愈演愈烈的含沙射影,借题发挥,所以没人去做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现在他就要离开了。不过在离开之前,他有很多话不吐不快。这也算是他对本单位尽的最后一点责任。毕竟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着殖民贸易部的每一条贸易航线和出口地市场,搜集者相关资料之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公司,或者对元老院来说都不够友好。拿出去说徒然遭人厌烦。但是他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些问题拿出来,毕竟元老院还是需要进步的。

躺平固然舒适,但是作为元老还是得有一点追求的。王恺决定把这些年来观察很研究汇总成备忘录散发。

散发的范围,仅限殖民贸易部内部和与殖民贸易部有直接联系的两个部门:企划院、财金省,抄送给内阁的阁员们。

这篇大作是王恺拿出当年写论文的劲头,在工作空暇中写出来的。内容是对日贸易得失问题研究,但是主要的目的是唤起殖民贸易部对现有外贸体系的改革。

在他的作品里,最关键的证据是两张表格,两者都是统计十七世纪的日本白银流出量。一个是旧时空历史资料,西方人的统计;另一个是海关、外情局、驻外商站在本位面的各个港口人工统计出来的。

和旧时空相比,元老院替代郑芝龙集团,建立了“东亚海面的和平”,这种和平是如此的有效,使得整个经商环境较之旧时空有极大的改善。同时,元老院的存在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品供应,所以日本白银流出量也变得稳定了,不像旧时空那样年份波动明显,从1632年开始,约每年四百万两,铸成澳洋的话,大概590万元。

590万的金额非常之大了,因为整个1635年元老院的财政收入不过2000万澳洋。这几乎占了四分之一强了。

这也是王恺最愤愤不平的一件事了,因为1635年为了两广征伐的计划,不但2000万花了个一干二净,实际还产生了400多万的赤字――这些赤字一部分由两广来的战利品中弥补,剩下的是以印钞票的方式来弥补的。

印钞票固然方便,但是后遗症却是需要长时间来消化的。何况1635只是一个开头,接下来各种扩大工业产能的建设,两广的行政治理……这些投入计算起来,大约没有三千万以上是过不去了。

“如果这笔钱能全我们手里多好!”王恺算出这个结果的时候不由乍舌,至少赤字没有这么大。而且有很多提案也能得到拨款。

钱虽然饥不能食,寒不能衣,但是只要有钱,全世界都是供应商。企划院时常感到匮乏的各种工业原料库存,说到最后还是因为没有钱。

元老院目前的很多困难和争论,说到底就是摊子太大,但是钱太少。在所有领域都存在着“缺钱—没办法扩产能—更加缺钱”的恶性循环。而无尽的行政治理投入和治安战把钱快速的吸走了

日本白银流失的这部分收益,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至少能弥补一部分缺口,让很多难以维系的项目运转起来――尤其是南洋公司目前准备开展的几个矿产项目

这些为了满足工业口需求制订种矿产开发计划,开发-回报的周期漫长,指望民间资金的长期投入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项目还是列入了财政的长期性拨款的预算表中。

如果财政收入不足,预算可想而知就会被缩减。毕竟现在是“先军”。而军费开支又是只有投入却没有回报的消耗。可以想见,1636年的两广的治安战会吞噬大量的军费。

日本贸易航线的问题,在他的多次强烈要求之下,已经逐步得到了修正,他现在更关心的,其实是整个贸易体系的积弊问题。

一是现在的“自由贸易体系”之下,产生了两个意外的反效果:白银流向了元老院的潜在对手和敌对势力;低了澳宋在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按照他委托外情局撰写的《日本贸易利润去向调查》的结论,在这条航线上产生的贸易利润中,元老院控制下的招商局只拿到了一半。还有一半被voc、归化民海商和明国的走私商所获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