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 > 23 大获丰收

三国之最风流 23 大获丰收

作者:赵子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00 来源:笔趣阁

全文字无广告昨晚很困,没能。今天两。

第一。

——

堂外远远地传来一阵欢呼,众人倾听,听见是很多人叫:“前有许县太丘,今有颍阴乳虎!”

宣康道:“这是里外的百姓叫吧?……,是了,他们定是从大高君处知道了沈驯被荀君手刃的事儿。……,‘许县太丘’?这是把荀君和太丘公相提并论了啊!”

陈寔年轻时也当过北部督邮。宣康很高兴。陈寔年高德劭,是名士里的泰山北斗,能和他相提并论是一种荣耀。——如果陈家向荀贞提亲这事儿再让他知道的话,他估计会高兴。

荀贞瞧了一眼戏志才。

戏志才摇了摇头,表示这句谣言不是他“创作”的,而是百姓们自发编造的了。想来也是,相比“荀家乳虎,惠下讨奸,为民除害,席不暇暖”云云,这两句就通俗浅显得多了。

……

县人们的歌颂欢呼让荀贞颇觉惭愧,他不认为自己能与陈寔相比,也不认为自己当得起他们如此的称颂。虽然惭愧,但听着这从远处传来的欢呼,他还是忍不有些喜悦,觉得冒险杀沈驯这件事没有做错。喜悦之外,他隐隐感觉到,似乎有一种奇异的情绪他的身上萌芽、滋长。

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种情绪,只觉得这种情绪让他坐立不安,热血慷慨,让他觉得他现做的事似乎很有意义,让他觉得他自己活得很有价值。就像来沈家的路上时,他对戏志才的那句话,这种情绪激发着他,刺激着他,让他觉得“便是死这里,也值了。”

甚至,相比那时,於此时此刻,这种情带给他的冲动加强烈。因为那时百姓们唱的歌谣是戏志才编的,而这会儿百姓们唱的歌谣却是自发的。

他意识到了这种情绪的可怕,居然能够让他放弃他一直以来“只求保命”的想法。他握紧了拳头,轻微的战栗,非因害怕,而是激动。他不打算反抗这种情绪,反而很乐於受其推动,哪怕终会被推向未知。因为他很清楚,这种情绪是对的。

可是他却搞不明白,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该怎么称呼“它”?它又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以前没有,听到百姓们的欢呼声后却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他感到很奇怪。

其实这也不奇怪,只是他目前的状态下无法做深入地思考而已。

如果能静下心,深入地想一下,他很快就会发现:这种情绪的名字叫“使命感”,换而言之,也可称之为“以天下为己任”,来自他穿越以来,十余年间的所学、所见、所闻。

他穿越以来,荀衢门下读书十余年,读的都是“圣人之书”,学的都是“义之所,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的正道。荀氏族人又多大贤名儒,不乏舍取义、慷慨赴死的烈士,比如荀衢的从父,“八俊”之一的荀昱不就是因谋诛宦官而与李膺同死的么?又常听闻各地名士守道不移、视死如归的事迹。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纵使他来就是一个“成年人”了,又怎会不或多或少地受到一点影响?

就像戏志才的:“立德立功立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这就是当世有节操的士大夫们的人观。“以天下为己任”、“为民请命”也就是士大夫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之所以他以前没有清晰地感觉到这种情绪的存,是因为他以前大多数的时间都高阳里读书习剑,与外界的接触不太多;自请为亭长后,先繁阳亭,又西乡,如今又郡北,两年多里,他广泛地接触民间底层,到了太多的民疾苦,这种情绪已积蓄力量,而终到今天,接连两次听到百姓们的欢呼歌声后,使命感终於被激发了出来。

此前,他满门心思都是保命,现,听到县民们的欢呼声后,他却似乎突然之间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保命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价值和意义。——当这种情绪平息后,当因这种情绪而带来的冲动和激情退却后,若再把活着却庸庸碌碌和死了却轰轰烈烈摆他眼前,让他选择,他或许不敢保证还会有此时的冲动和慷慨,但至少现,他倾向於后者。

……

百姓们的欢呼声渐渐地消散了,应是他们听从了高家兄弟的劝,各自归家去了。

入夜已深,夜风渐凉,堂上的烛光随风摇晃。荀贞慢慢平复了心情,收拾起冲动和慷慨。为百姓们做事的感觉当然很,可是要想为百姓们做多的事,首先得让自己加强大。

要非被太守拔擢为了北部督邮,他现还西乡,治下不过一二十里地,足不出一乡之境,又哪里有机会驱逐一县之长,手刃一县豪强呢?而要想使自己加强大,或许太平时代会有很多种方法,而乱世即将来临之际,只有一条路:不断地扩充自家的实力。而又如果想扩充实力,有一样东西必不可缺,那就是:钱。

守财奴眼中,钱是宝贝;荀贞眼中,钱是工具。有了钱,就能养多的人,就能换来兵器、就能换来铠甲、就能换来粮食。所以,这沈家是绝对不能放过的。沈家世代冶铁,必家訾巨万,就算不能全部装入自家口袋,也要狠狠地捞上一笔。

他点了程偃、宣康、刘邓、李博四人,命他们各带一队人,先去把沈家的家底查清楚,列个清单拿来。别的不管,只金银珠宝、兵器良马。

用了一个多时辰,四人把沈家翻了个底朝天,楼阁屋舍里找到的财货倒是不多,大头后院的地下库房里。来回报时,他们四人魂不守舍,语无伦次,只会一遍一遍地重复:“太多了,太多了。”荀贞亲自前去察,也被吓了一跳。知道沈家有钱,没想到这么有钱。

偌大的库房里,一半堆的是铜钱,有些钱串因为放的时间太,绳子都腐烂断掉了。

另一半放的是金银珠宝、珊瑚美玉、绫罗绸缎、兵器铠甲。

金银珠宝、珊瑚美玉被放架子上,用漆盘盛着。十几排高达五层的架子被放得满满堂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金银晃眼,珠光宝气。绫罗绸缎装箱子里,几十箱。

兵器铠甲横放兰锜上。兵器多为刀剑,少数矛戟,没有弓弩。可能是沈家的冶坊不产弓弩。铠甲不多,只有五件,而且都是两当铠。两当铠由胸甲和背甲两部分组成,是一种适合骑兵穿戴的铠甲,应是沈家备打猎所用的。火把的光芒照射下,铠甲上光彩流转。

荀贞试着用佩刀砍了一下,甲上毫发无损。戏志才识货,赞道:“此甲必是以百炼精钢制成。”

“炼”,即“取精铁折叠锻之”。“炼”的次数越多,钢就越。以刀剑论,卅炼的刀剑就是良兵了。繁阳亭安定里的里长史调买过一柄卅炼钢刀,当时令荀贞很是惊讶了一番。

这五领铠甲竟都是通体用百炼精钢制成,实难得。难怪沈家不穿用时,珍而重之地将之藏於库房。荀贞暗呼侥幸,这铠甲若被围攻他们的那些沈家人穿上,只一人就足以突破许仲和刘邓的防线了。

兵器百余件。

和剑比起来,荀贞喜欢环首刀。环首刀和剑的形状差不多,直刃,与剑不同的是只有一面开刃,背脊厚实,适合战场劈杀。他随手抽出一柄环刀,伸直眼前,侧眼刀的背脊,很直,拿手里舞了两下,轻重合适,没有失调之感。他令刘邓:“抽你的剑出来!”待刘邓将剑拔出,提刀劈下。刀剑相撞,刺耳声响,刘邓的短剑被劈出了一个深深的口子。围观诸人齐齐惊叹。

荀贞回刀观,刀刃上毫无发伤。

刀背上刻了一句铭文,写着:“初六年造百炼清钢上应星宿下辟不详”。初六年是安帝的年号,至今已有七十年了。他不禁赞道:“难怪如此锋锐,竟是百炼宝刀,真宝刀也!”还刀入鞘,递给刘邓,笑道:“宝刀赠英雄。你的剑被我砍断了,这刀,就送给你罢!”

将余下的兵器大致过,都是“卅炼”以上的宝刀宝剑,矛戟也都是用精钢打造而成的。

清点下来,刨去珠宝、绸缎诸物,只算金银饼,共三千余,再去掉银饼,只算金饼,仍有两千多。一块金饼是一斤,官价折合一万钱,市价折合两万左右。只这两千多金饼就值钱三四千万。饶是以荀贞的“见多识广”,亦为之咋舌眼热,叹道:“前汉董仲舒云:‘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沈氏世代豪强,既为冶家,又广占良田,富溢州郡。我前解里,闻乡民呼他为‘富比千乘沈伯春’,以今观之,真千乘也。”

他很想把这些金饼全都搬走,却也知这是不可能的,犹豫再三,决定搬走一半。一半就是一千斤金饼,折钱两千万。市价,普通的刀剑一柄五六百钱,普通的弓与刀剑价格相似,若全用来买刀剑弓矢,足能武装两万多人了。就算加上铠甲、口粮,也够养一支几千人的部队,且绰绰有余。钱不能拿完,兵器、铠甲可以全部拿走。连金饼带武器铠甲,足足装了三辆辎车。没用他的车,用的全是沈家的车。

装后,点了一半轻侠出来,只等明天一早,便由程偃、任带队先把这几辆辎车护送回西乡去。金饼、武器就先放西乡的别院里。沈家还养了十几匹良马,也不能放过,挑了五匹为神骏的,一并由程偃等人先带回去。

……

这边刚把车装,那边许仲回来了,赶着三辆车,车里装的是国叕留下的财货。

荀贞了一,一如沈家的例子,也只要金饼,搬了一半,约有三百余个,也值钱四五百万。剩下的就暂留沈家,等郡府处置。

随许仲齐来的还有五六个子。

许仲道:“这是国叕阳城几年买的乐,他走时没有带走。”问荀贞,“该怎么安排她们?”

荀贞这几个子,皆貌美体盈,无一不是一等一的美色。他非鲁男子,美色当前,亦不免心动,只是却知,这样的美色绝不是他现能够享用的,道:“也留沈宅罢,一并等府君发落。”

……

长夜过后白。

夏回来了,一回来就找荀贞报告:“去沈家私冶的路上,碰上了百十个沈家的铁工。到沈丹的首级,知道沈驯已死后,带队的管事很听话,当时就打消了进城的念头。按荀君的命令,史巨先带人押着他们回冶坊了,人先回来给荀君禀告。”

“沈容呢?”

“和史巨先一起。”

荀贞心道:“天都亮了,苏则兄弟还没回来,来是没有半路上碰见铁官徒。那两处铁官里的管事还算晓事,没有听从沈驯的调令。”既然铁官太平无事,县里的事情也处理完了,没有必要继续沈宅待着。他叫来程偃、任,叮嘱了几句,即命他们赶车出城,先回西乡。

随后,他带着众人去到前院,先找了一个督邮舍的吏,把写的奏给他,命他立刻送去郡府。接着,瞧了瞧被关屋中的铁官徒和沈驯的妻儿子,对那些聚院中的沈家宗人、宾客、奴仆道:“我已给太守写了奏,多三天就能收到府君的命令。你们不要乱走,就沈宅里等着,等府君的处置命令下来。你们放心,我了免你们的罪,必不会出尔反尔。”

沈家的这些人敬畏荀贞、许仲、刘邓的勇武,唯唯诺诺。

荀贞交代刘邓,道:“我等下要去铁官和沈家的私冶。铁官离城不近,两个铁官跑一遍,再加上沈家的私冶,怎么也要一两天的时间。这期间,这些人就交给你管了,我留给你两队人,我院中的属吏也全都留下协助你,你再派人去请县丞、尉拨些县卒过来,要把沈宅,一人不得进,一人不得出。对沈家的人,不得打骂虐待。”刘邓应诺。

一应吩咐完毕,他笑对戏志才道:“志才兄,我得赶府君的命令下来之前回来,这次去铁官和沈家的私冶就不能坐车,只有骑马了。来回一两百里地,天又热,你就不用陪我受这份罪了!……,子元,叔业,你两个也都留下,休息两天。如何?”

戏志才心道:“顶着烈日,两天跑两百里地,确实受罪。可问题是,既然知道受罪,干嘛还非要去呢?”嘿然一笑,道,“,恭敬不如从命。”李博、宣康也无异议。许仲胳膊受了伤,也留了下来。

荀贞只带了夏和刚从城门回来的高家兄弟,一行二十来人,问清了去铁官的道路后,出城驰去。

——

1,卅炼、五十炼、百炼。

“当然钢材折叠锻打的次数是应以2的π次方计算的,所谓的卅炼、五十炼、百炼,也就是折叠锻打四五次,百炼也不过六次之多”。第一卷锻打的次数上写错了,已经修改。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