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513章:小朝廷之亡(六)

席卷天下 第513章:小朝廷之亡(六)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任何制度或是阶级都有尽头,不会有什么与世长存。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日中则移,月盈即亏,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充分述说了世家的演变过程。

世家在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恶名,相反世家是当时的开拓者与创造者,华夏版图的扩展就是由他们来主导。

知道华夏的姓氏一开始是怎么来的吗?是一批人攻占某地,比如那块地的名字叫“赵”,君王封赏开拓者“赵”这块地,一个姓氏为“赵”的家族也就出现。

因为封地叫什么名字而有什么姓氏,致使先秦时期每个家族的姓氏都不固定,是随着封地的转换而有改变。那么也就是说,早期华夏的姓氏就是一部开拓史,任何一个姓氏都有着一段华夏先民与异族的征战痕迹。

一直是到东汉末年时期,世家发展到了巅峰,时逢汉室天子治国无方,有黄巾之乱而让天下世家豪强得名义招募部曲,早就纷乱割据局面。董卓之乱其实就是西凉区域的寒门与关东世家的抗争,历史里面很难有真相,而后面自然是世家势力取胜。

曹魏在曹操创业初期,曹孟德麾下除亲族之外,归附效劳者以寒门占了多数,起初只有颍川荀氏归于幕府之下,直至曹孟德迎天子于许都,又击败袁绍攻占河北与代、并诸地,朝堂,又因为戏志才和郭嘉相续逝去,麾下世家才全面抬头。

世家发展到极致是到了曹丕时期,也就是曹操一生重用寒门的策略到曹丕而止,也让后面的曹魏被司马家族篡位立下基础。

司马家族是在绝大多数的世家拥护下才能篡夺曹魏江山,到了这一时期世家这个阶级已经没有了敌人,自然是能够极尽奢华,觉得应该长此以往之后,九品中正制也就应运而生。

九品中正制只有一个核心,重新确定上古先秦“生而有种”的社会体制,也就是说什么人生下来就注定了一生的轨迹,下层有才不得进取,上层无才可享高官厚禄一生富贵。

可能是历史在开一个玩笑,华夏在创建“生而有种”的这一时期,天山以西土地上一个叫作贵霜的国家也在弄相似的制度。

贵霜是大月氏后裔,他们被匈奴驱逐之后先到西域,于西域站不住脚之后退往了印度次大陆,灭十数国乃建贵霜王朝。这个王朝举国信教,又认为每一个阶层都该有固化的人群,比如统治者永远是统治者,贱民就该世世代代都是贱民,细化之后是分为贵族、官员、武士、民众、奴隶,既是种姓制度。

也许是不幸,可能也是幸运,司马1晋国因为权力争斗发生“八王之乱”,将大好江山拱手奉于胡人之手,中原的“生而有种”进程被打断。要是让司马1晋国强盛起来,华夏也许就会如印度,使“生而有种”成为不再断绝的制度,今后的东方大陆将会有两个人生出来就注定人生阶级的国家。

大多数世家随着“衣冠南渡”逃向长江以南,继续过着他们醉生梦死的生活,可并不是所有世家都真的一烂到底,但怀有志向的世家一直是被排斥,才发生屡次尽管可以收复中原又前功尽弃的事情。

所谓“国无外敌者,恒亡”,不管是阶级还是人都是如此。“生而有种”的进程被打断,一些世家开始反思,曾经丢弃的一些思想回到某些世家,气节的思想自然也就得到延续。

谢艾亦是出身于世家,若说之前只简单的以为前来者是要反扑,看到在骑兵的冲击下大多数人退去,看着像是世家子的人则是像领死一样被杀,大概也就知道出自什么缘由。

前来反扑的人约是两三千人,离开外郭城墙上晋军弓箭手的掩护,他们被汉军骑兵仅仅是一个冲击就乱了套。绝大多数人是哭嚎着逃跑,仅仅是少数武士随着世家子继续厮杀,可是很快就被淹没。

桓云可以相信谢艾已经察觉到,他说:“应当成全。”

不可以常理来窥探世家,有时候死一些人远比不死要好。那些牺牲者会为家族打开求生之路,看的就是谢艾要不要成全。

汉国官方视这一场南征为南侵,官方记载也是用南侵而不是南征,打得既是光复之战也是侵略之战,可以想象制定的策略是怎么样,消灭更多世家就是策略之一。

桓云见谢艾不为所动,又说:“留下此些人等,或可使石头城守军见将军仁慈,可不战而克之。”

“下令……”谢艾被桓云说动:“俘虏之。”

避免成为刀下之鬼的人不算少,殷康就是其中一个。他被押解到谢艾边上后,没有表现得多么慷慨激昂,与众多的世家子是在沉默中看着谢艾,当然还有骑跨战马位于谢艾旁边的桓云。

“汝等,可有人愿意戴罪立功?”谢艾没有下令捆绑众人,却也没有太好的脸色:“能说动城内守军弃暗投明者?”

包括殷康在内的世家子没人吭声,他们依然保持着沉默。

“将军勿急。”桓云笑吟吟地说:“或许片刻之后城内守军即降。”

世家不会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包括平白无故地派人送死,每一件事情后面必然会有用意。

谢艾并不愚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哪怕是之前没有想到,看到桓云这样的作态也该发觉。他知道要是尽数将来送死的人杀了,那些世家后面是会归顺,但也就是归顺。他更知道没有杀的话,世家会送上大礼。

就在数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石头城最高处的晋军旌旗被降下,随后是各处的旗帜撤掉,没有多久拦路的拒马、篱笆被推开,成队的晋军在几个人的带领之下出了工事地带,他们走出来之后就是跪在地上。

“将军。”桓云笑呵呵地说:“此便是惊喜。”

谢艾让副将上前接受投降,脸上虽然带笑,内心却是没有什么喜悦。他只感觉江南的世家真是全面腐朽,真不存在什么国家大义。

石头城的请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汉军自然是一片欢腾,那些随着桓云站在汉国这一阵营的人也是尽情欢呼,震惊和愤怒属于依然站在东晋小朝廷这一阵营的人。

石头城守军的不战而降是一种效应,预示着原本中立的世家也开始转变风向,对于率军来到建康的谢艾等汉将和一开始就弃暗投明的那些人是好事,对于想着抵抗到底的那些人则是噩耗。

先是石头城,后面鸡笼山、钟山等几个外郭城外的晋军皆是先后投降,起到的效应是外郭城墙的守军也爆发混乱。

谢艾率军趁乱拿下了西篱门,想要再进入却是遭遇到拼死抵抗。不止他们这一路,从钟山方向而来的伏伟所部成功夺取北篱门,要再进入也是遭遇到强有力的抵抗。

得知汉军已经夺取了外郭城墙的西篱门和北篱门,身在大通门的那些人当然是一片哀嚎,他们是在绝望之中竭尽所能地聚集力量进行拼死一搏,绝望之中爆发的力量有点用处,还真将汉军也挡住。

“殊死一搏罢了。”桓云对最后胜负没有什么怀疑,却是有些疑虑:“将军,后续之军何时可抵?”

庾翼亦是开口:“若是拖得久了,恐怕会有生变。”

抵达建康城的汉军只有两万左右,虽说是有助力,可是对于百万人口的建康城来讲真心是有些不够。

谢艾到目前都还无法统计究竟多少人站在汉国这一边,有数据的是桓云和庾翼手头的六七万武装。

现在的建康城已经全面大乱,到处都在发生厮杀,以有限的**万人想要控制住外城郭本身就有难度,不将外郭城全面控制住想要入内,面对的就是刚才所发生的事情,进取被挡住,外面又不断遇袭,可别主力入了外郭城却是被从外面围住。

“王羲之往前线接手兵权?”谢艾得到答案再问:“此人如何?”

“王逸少乃是宇内书法大家。”桓云知道谢艾问的是什么,却是无法断言:“王阀或如何,取决于将军带来王上何等决议。”

庾氏算是迫不得已才起事,本该作为主角却因为庾翼的犹豫不决给桓氏让路。

桓氏门阀是因为桓温的决断才由桓云主持归汉。这是一个当机立断的家族,亦是不会因为世俗而动摇奋发向上的决心,无视担负恶名反叛归汉,无外乎是认定刘彦统治的汉国必将一统天下,借小朝廷立功,好使家族可以得到更好发展。

王氏门阀曾经盛极一时,虽然有衰弱却依然是长江以南的第一门阀。他们长久的韬光隐晦策略像是让家族门风趋于软弱,遇到事情没有果决气概,要不然也不会以实力最强而气势显弱。

王氏门阀虽然有派遣家族嫡系前往汉国,可是至今都没有太明显偏于汉国的动静,显然就如桓云所讲的那样,王氏门阀是在等待刘彦的态度,才会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要说之前谢艾是要一鼓作气拿下建康,等待真正来了建康才正视到一点,尽管小朝廷内乱不止,可是想要轻易夺取建康依然不容易。他知道急取不成就该转换策略,于是也就联络伏伟,两支汉军把控外郭两处城门,不再向内入侵,首要是先平息掉外面的混乱。

重新回到宫城的褚蒜子等人,他们得知汉军不再急切进发宫城,有人松了口气,有人则是脸色变得更为灰败。

汉军来得太少,叛军虽有组织却难以一时统一号令,要是东晋小朝廷可以创造机会获胜一次,也许能够在士气高昂之下将入侵的汉军包括叛军驱逐出城。

收复建康全城,驱逐掉汉军与叛军,城内就该是一心抵抗汉军的人,远比之前绝对要好太多。再来就是等待王羲之率军回赶,内外呼应不是没有可能取胜,得胜必然使小朝廷士气大振,相反汉军该是士气低落,上演一出绝地反击将汉军全面驱赶回长江以北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只要是有智慧的人都知道结局差不多注定,该下决断的人不能再迟疑。

“城内相持,逸少哪怕率军回归,亦是头尾无法相顾。”褚裒倒是看得很清楚:“我方不利还有其它,相持之局会使更多士族投靠伪汉,西篱门外便是例子。”

褚蒜子在看那些回到宫城大殿后依然持续争吵的众臣,她是忍了很久终于忍不住,问道:“若国亡,我家母子会如何?”

褚裒面对自己的亲生女儿问出那样的问题无法左右言他,可能也早就有思考过,答道:“汉王曾接纳称王冉闵,未有过苛待,甚是厚待之。”

“冉闵有将才,汉王爱才而用之,有大气魄。聃儿乃幼童。”褚蒜子又问:“女儿伺候于枕席,可换聃儿一生无忧?”

褚裒对于自己的女儿可能会被霸占心情有点复杂,答道:“或可得一安乐侯。”

灭一国而霸嫔妃,可以说是华夏历史的一种常态,历朝历代的君王基本都是这样干,差别就是被霸占后的亡国嫔妃会不会被宠幸或是宠爱。不少君王在灭掉敌国之后,通常是会在其后一段时间玩弄亡国的王后,以此来享受战胜后的骄傲。

褚蒜子坦然地说那些,是她清楚自己在亡国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亦是自信自己的容貌。她所不确定的就是,有没有那个本事将刘彦给伺候爽快,好得到一丝丝的吝惜,不是被玩弄之后丢弃一旁,类如那些亡国的君王女人自己背负悲惨命运也是对家族和子嗣没有助益。

“若亡国……”褚蒜子脸上有着愤怒的表情:“世家会如何?”

“褚氏荣辱皆在蒜子,桓氏与其余叛臣或可得到封赏,余下或会家灭族亡。”褚裒是以非常坦然的态度在说话,说完沉默了一小会,才继续说:“为父在其后将不仕,蒜子可依靠谢氏安石。”

两父女待在一旁讲悄悄话,下面的争吵已经有了结果。看越众而出的那些人,他们一脸的严肃,其余是在叫骂,能够从叫骂声中得出将是什么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