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512章:小朝廷之亡(五)

席卷天下 第512章:小朝廷之亡(五)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一件已经重复很多次的事情,建康城占地范围真的非常庞大,导致的是城墙根本就非笔直,是到了一些位置之后必须进行拐道,城门的布置也是根据城墙的形状和位置来设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伏伟率军来建康的路上并不曲折,他们在穿过晋军防线的时候甚至就没有动什么刀柄兵只因为防线上的晋军受背后门阀与世家的指示投靠了汉军,而这个时候王羲之还在向摄山的路上赶。

东晋小朝廷这艘船已经破的千方百孔,时时刻刻都有跳反的世家出现,以至于局势演变成小朝廷不止是要与汉军为敌,还要承受不断的反叛,那是世家政治所带来的恶果。

事实上世家真的不会忠诚于除了家族之外的谁,一切都是以本身的利益为出发点,事态严重到了一定地步保住家族利益才是首选,除此一切都处于可以出卖的选项。

有接近两万属于汉国那一阵营的部队出现在东城,这个消息对于被困宫城的人来讲无疑是个噩耗。

建康的东面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直是战场,那里有着几十里的防御纵深,更有十七八万的晋军驻守。有汉军从东面而来,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那边的晋军已经瓦解,甚至是王氏门阀也跳反了?

褚蒜子的悲凉在于,皇室仅是掌握了宫城一万左右的战力,褚氏七拼八凑也仅是凑出不到四千绝对可以相信的武装,想要依靠那些力量突围基本是妄想,再来是局势一再恶化那些站在自己这边的世家随时可能会转变立场。

“臣以为汉军只是取巧来到东城,绝不是那边的部队出了问题。”李氏成汉灭亡之后,常璩就在东晋小朝廷这里做了官,他说:“应当派出人手前去东面调遣部队回来解围。”

褚裒很想说人人自危之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像是桓氏门阀在之前也没有显露出造反的迹象,偏偏就导演了这一出大戏。他觉得桓氏门阀可以那样做,那么王氏门阀为什么就不可以?可是这些话他不敢说。

他们这样的争执和吵闹已经持续很久,外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传回,内部却是长久没有能够拿出主意,让一直在旁观的褚蒜子想着哪怕是一个坏主意都比继续这样争吵下去强。

就在吵吵闹闹中,又有人过来禀告,说是入了北城的汉军已经向宫城方向推进。

“诸卿。”褚蒜子首次开口:“可愿随哀家上城楼一观?”

甭管在场的人在想什么或是已经拿定什么心思,身为太后的褚蒜子邀请,他们都是愿意随同前去。

东晋小朝廷的宫城是建立在东吴王室的基础之上,由于司马一家子全面衰弱长久以来并没有建造新的宫殿,甚至可以说也没有进行过修缮,使得宫城看去就像这个国家一样显示出破败的气象。

再小的宫城也小不到哪去,一种人等乘车的乘车和骑马的骑马,少不得是有人徒步,出了宫城核心大殿往北,穿过东林园来到大通门。

褚蒜子一路上亲眼所见,本该无比肃穆的宫城变得无比杂乱,随处可见巡逻的卫士,再有就是路上倒毙了宫女和侍从,一些宫殿的大门是敞开,里面像极出现了掳掠,连带原本还算秀丽的东林园也是变得一片狼藉,不少树木是被砍掉。

现在不是讲究什么排场的时候,褚蒜子可没有一身华丽的章服,小皇帝司马聃也没有穿冕服,乘坐的车辆更没有插上什么天子节。

随行的一帮人,他们穿着很乱,有身穿常服者,有身穿官服者,更多是一身的戎装。以穿着的不同可以判断建康生乱时是什么状态,也是先后被请进宫城。

宫城的北面并不是作为居住区。大通门之外有一个同秦寺,再有大夏门边上的归善寺,两个寺院在建康的香火并不差。再往北有处鸡笼山,那里是东晋小朝廷的陵园区,葬有东晋历代的先帝,鸡笼山北面是玄武湖。

站在大通门向北面看去,同秦寺的庙宇清晰可见,那里此时此刻并没有什么人影,却是也能够从遍地的尸体和杂物看到也是经历过混乱。

其实宫城的北面城门颇多,大通门仅是东林园的出口,其它几处各自连接着外面的坊市,会有这么多的城门纯粹就是一些礼法所致,就好像是干什么就从哪个门进出一样。

在同秦寺的东侧有一条笔直大道,它连接着宫城和玄武湖,位于玄武湖东南侧的是覆舟山。覆舟山边上有一条溪水,导致的是这边桥梁颇多。

“鸡笼山大火未止……”褚裒又扭头看向西面,说道:“石头城那边依稀可见飘扬我军旌旗。”

其实石头城距离大通门非常远,人的肉眼是能够看到有旗帜在飘扬,可是看去已经是模糊到连颜色都难以辨认,哪能看出是属于谁的旗帜。

玄武湖是建康城内最大的湖泊,其面积绝对比整个宫城都大。往年突发大雨的时候,玄武湖就是建康城内的一个灾难,以至于东晋小朝廷耗费巨资不断打造长堤,几十年修建下来长堤总长度绝对有百八十里,一年是比一年加厚加高,才算是让玄武湖成为一个纯粹的赏玩地,不再有什么祸害。

汉军入城的区域是西川府,位于玄武湖长堤的西侧,是在石头城的北侧。要是从地形来判断,汉军想要抵近宫城之前,说什么也该先将石头城给攻占,要不然是会被截断后路,才有褚裒着重讲出石头城依然在晋军手中的话。

谢艾此时此刻就真的是在研究石头城。

石头城顾名思义就是建立早,满是石头的基础之上,该处是建康城内的一景,山为石山,山脚有东侧溪水、西侧就是长江。它海拔不高的山体上是一个城中的坊,居住有市民,长期也有驻军。驻军是为了监视长江动静,本来就有大型的军事器械工事,等待汉军在长江全面占优之后又增多,目前少说有数百八骏弩是对准了长江。

“不攻下这里的确不宜进逼宫城!”谢艾手里的地图是桓云提供,看着有充分的原始特色,也就是只描绘出大概,不会有什么数据。他将地图卷起来,问道:“其上有三千左右的驻军?”

“三千驻军是为了防备长江,现如今绝对远不止三千。”桓云苦笑说:“本是要趁其不备抢先拿下,可是没有成功。”

谢艾已经从桓云这里知道石头城的驻军是谢氏门阀掌控,关于谢裒病逝,谢氏将军队指挥权交给褚裒也已经确认。他其实还是搞不懂谢氏门阀究竟怎么想,除谢安效力于汉国之外,谢氏门阀到了现如今的态势依然处处与汉国作对,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四千汉军和杂七杂八的三五千人抵达石头城北侧,从该位置看向石头城所在位置,首先看到的就是高耸陡峭的山体,石头的色调为土黄色与红歇色,峭壁之上少有植物,看着也没有向上的通道。

“这边不算石头城区域,是北侧荒山,仅有两山包夹谷道内部有一条向上通道。”桓云手指远处石山,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晋军身影:“将军若是要攻取石头山,需要绕道西篱门左近,就是……”

西篱门就是宫城的外郭篱笆墙其中一处出口,这一道总长度逼近三百里的篱笆墙,它是建康城三道城墙的其中一个,形状可不是什么笔直,要是能攻总览其实就是一个扭曲的橄榄形状。也就是说,汉军光是入了城还不够,还要面对这么一道篱笆墙,而说是篱笆墙其实也不完全是,它的高度该有两丈左右,墙面用篱笆保护,内在其实还是夯土结构。

恰恰是因为东晋小朝廷的极度缺乏安全感,要是让汉军以堂堂正正的姿态推进过来,受于地形限制在第一道城墙就不知道该耗费多少时间才能攻克,入了城内也要面对数十万的军民再去攻打外郭城墙,就算是打下外郭城墙还有一个不输给第一道城墙的宫城城墙,真心不是那么好弄。

现在,东晋小朝廷受于局势自行内乱,谢艾所率的汉军没耗费什么代价就入了建康城,麻烦仅在于去拔除外郭城墙外还在抵抗的据点。

“留下一些部队,余下随吾前往西篱门。”谢艾深深地看了一眼地形险要的山体,内心里无比的庆幸:【伪朝内乱真的太好了!】

想要前往西篱门的话,行军路线是一片刻意被流出来的旷野,听闻是专门用来给予踏青的地方。

谢艾亲眼所见,东晋小朝廷尽管是偏居一隅却从来都没有忘记享受,这一点从路途上的庭榭以及林园布置就能瞧得出来。

外郭城墙之上有把守晋军,他们看到汉军出现就是敲响了警报大钟,随后是战鼓声连成了一片。

“墙上守军不少。”谢艾问桓云:“外郭城墙之内的动乱已经被平息?”

“不会如此轻易。”桓云回答得极为笃定:“该是褚裒动用世家之力,不敢调动郭城守军。”

真实情况也如同桓云所讲,褚裒根本就不敢调动外郭城墙的守军,除了真心是不想城防空虚之外,怕的是外郭城墙的守军有汉军内应,而对于宫城来讲也是不允许不可信军队入驻的。

谢艾直接问:“桓阀主在郭城守军可有安排?”

“自然。”桓云开朗地笑道:“介时将军便会知晓。”

桓云唯一不太确定的就是,发生了外围城门的事件之后,那些安排的人会不会被清洗。

绕路用的时间并不是太多,中途碰上的仅是不成规模的乱军,谢艾带着部队来到石头城东侧的石头津,一眼看去眉头皱得很紧。

石头城的北侧只有一个包夹中的通道能上,东侧是有几条通道,但坑人的是石头津不但到处乱石,且是有很多流水纵横。

“守军……”谢艾是深皱眉头,说道:“不止三千。”

石头城方向,山体的峭壁边缘可以看到布置了众多的弓箭手,甚至看到安排了众多的八骏弩。在山脚之下,守军布置了多道拒马和篱笆组成的防线,光是看布防的守军就不会低于一千。

正观察石头城的谢艾,他发觉动静看向东南面,那里不知道多少人喊得震天响,看去人群显得密密麻麻。

来人成份看去很杂,大多就是民间装扮,少数是身穿晋军戎装,打头的旗帜上面大大书写着一个“义”字。

石头津的西南侧是长江边上,人群是贴着外郭城墙而来,上面的守军并没有攻击人群,那么用膝盖想也知道来人是站在东晋小朝廷一边。

桓云看清打头之人的相貌脸颊一抽,对谢艾说:“来人为殷浩胞弟,名唤殷康。另有郭氏、陆氏、朱氏等士族。”

谢艾对东晋小朝廷有什么大门阀和大世家是一清二楚,一些介于一流和二流世家的家族也稍微有研究,一听来的是什么人也就大概心里有素。

“没想到司马一家还有遗泽。”谢艾转头看向自己的副将,下令道:“骑兵冲散,不退则尽数杀之。”

命令下达,五百汉军骑兵出动之下,轰鸣的马蹄声片刻之间就被踏响。他们并不是直接冲向人群,毕竟人群是处于外郭城墙之上弓箭手的掩护距离之内。

殷康就是那个手里扛着“义”旗的人,年岁看着该是四十左右,他是一脸的视死如归,迈步的同时在喊叫:“与贼军拼了!”

要是了解东晋小朝廷世家的人,看着会发现有头有脸的人基本是家族中的次子或是庶子,绝对是没有嫡长子之类的人物。

桓云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些人心里极度有数,无外乎就是没有彻底烂透的世家还看重气节,用无异于以卵击石的代价来表现出家族气节。他甚至能够猜测出那些家族接下来会怎么干,等待这批送死的人真的死光了,也等于是他们所在的家族不欠东晋小朝廷,然后这些家族就能心安理得的投诚汉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