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274章:无处下嘴

席卷天下 第274章:无处下嘴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所写,大意就是期盼着国家能够统一,出现于南宋。

现如今的情况与之南宋很相似,基本就是属于分江而治的状态,东晋与南宋都有一些热血之士期盼能够横渡长江,拼死从胡虏手中抢回失地。两个不同的朝代中,的的确确也有人前仆后继为了国家的统一在努力,要说起来东晋要比南宋实际行动更多一些。

有一个数据非常的明显,东晋与胡虏的战争,所在战场大部分是长江以北的敌占区。那么是不是可以认清一点,东晋实际上没有那么无能,要不战场应该是出现在国境之内,不是处在敌占区?

“这样说的话,也不是那么无能。”刘彦看到收集的资料后,对晋军有些刮目相看,他突然对祖逖和庾亮很有兴趣:“祖逖不止会闻鸡起舞,庾亮也不单单是一个美男子。”

要说东晋意图收复失地是那几次动静最大,该是祖逖和庾亮的北伐,不过祖逖并没有得到什么支援,祖逖一直都好像是在孤军奋战,以微弱的实力在不断遭遇的背叛中艰难求存,亦是坚持北伐。

庾亮的北伐要比祖逖动静大非常多,毕竟庾氏是续王氏之后的东晋第一门阀,能够动用的人脉可不是闹着玩。由人脉带来了庞大的资源和人力,庾亮的北伐却也是显得无比艰难,祖逖北伐时期中原还有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可以收买和收降,庾亮北伐时期却是石勒强势的期间。

桓温在暗地里攥紧了拳头,他一直是拿祖逖和庾亮当榜样的,总是想着有朝一日也能率军北伐,于青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要说起来,桓温可是有点憋屈,他一心想要获得长江以南那些门阀和世家的支持,可是忙碌了数年仅仅是少许的收获。这一次他会来汉军这边,是怀着立功心切的想法而来,可倒霉催的竟然被刘彦强行扣押,立功没立成倒是地位和身份都变得异常尴尬。

“君上重视祖公与庾公,倒也是一件好事。”袁乔压低了声音,说道:“之前对我等长江以南的士人,印象之恶劣难以言表。”

桓温苦笑,也是压低声音:“不见多少尊重,只谈闻鸡起舞与美男子称号。”

也对,刘彦根本就没有谈北伐,只是说了一些无关战争的话,真心是没有看到什么尊重的影子。可是,那不代表刘彦不尊重祖逖和庾亮的努力,仅仅是叹息一些人的努力被更多的人扯后腿。

汉军取得徐州战役的胜利,目前正是处于攫取胜利果实的时刻。

在这么一场徐州战役中,晋军根本就没有担任什么重要角色,仅仅是牵扯了石碣赵军一万的兵力,着实是无法让汉军这边对晋军有什么尊重的理由。

“这个道理谁不明白呢?”袁乔苦笑说:“是汉军太强,不是晋军太弱。汉军强得有些过分了,以一个部族的实力竟然有两千以上的甲骑具装,更有那么多的突骑。”

“这一场决战,强弩与连弩的重要性比之骑兵尤甚!”桓温对汉军的步阵印象之深刻是刻骨铭心的那种:“我们……不,是晋军也有强弩和连弩,但晋军为什么不能像汉军表现那么恐怖?”

“协同!”袁乔满脸的严肃:“汉军临战布阵,战中变阵,近乎没有任何停滞和不协调。”

“此等步军,恐怕与之强汉的铁血劲旅不相上下?”桓温可是一个有读史书资格的人,他有些憧憬,又有些渴望:“曾经的汉军,只要箭矢不缺,胡人只能退避。他们是有车阵,而今却是使用盾阵,战法不同,却是同等犀利。”

桓温和袁乔都是明白人。

骑军或许不需要什么军阵,只依靠其短途机动性,灵活多变的选择性,驾驭起来也就是那个样子。

步军不同,步军中的乌合之众和精锐,表现出来的就是翻天覆地的两个模样,那无外乎是能够组成阵型或不能组成阵型。而能够步阵而战就能够称之为精锐,那是经过长年累月的操练,可以办到令行禁止,能够依照号令而厮杀。

不管是年代,士兵但凡能够令行禁止才算是精锐,士兵哪怕是有再好的杀敌本领可不听命令,也只是兵油子。而兵油子在军中是害虫,存在的害处更大,既是所谓的一颗老鼠屎会坏掉一锅粥的道理。

两人不知道汉军的精锐步卒有多少,他们只知道一点,汉军在中原经过这一战,显示出来的实力在中原绝对有一席容身之地。

“着实是……”桓温有些患得患失:“我俩很难回去,已经表示效力,却不知道刘使君……,不,是君上会怎么对待?”

袁乔一听脸上的表情更苦了:【参军到底是几品的官职嗳?元子似乎还没有被任命官职?】

这个时候刘彦已经在进行新的部署,他们会在这边进行必要的停留,是处理战俘问题,也是部队到了必须休整的时刻。

认真讲起来,自挥军西顾之后,汉军大半年来一直都是处于临战状态或者直接是参战状态,一再作战下来要说不感到疲惫是假的。

对,汉军在徐州战役刚刚取得大胜,恰是士气最高的时刻,但精神上的亢奋真无法解除身体上的疲劳。以这种状态而言,继续打下去的害处绝对大于好处。

“这边的结果会传到江都和江水祠。”纪昌面无表情地进行着述说:“徐州军主力被歼灭,必定会对江都和江水祠的石碣赵军造成致命影响。我们猜测,谢安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该是很短的时间就能够拿下江都。”

根据情报显示,谢安已经绕着江都打了一个月以上,他的选择是先切断江都守军与江水祠之间的通道,使得间隔不到三十里的两个江防重地成为孤立之势?

“谢安围点打援用了太多的时间,他的副将王坦之是野战的指挥。”纪昌对王坦之比对谢安更加感兴趣:“因为需要围困江都,又要切断道路,王坦之手头的兵力并不多。我们所知道的情报中,王坦之以寡击众先后击溃石碣赵军六次。”

自刘彦建立汉部以来,屡次打的也是以寡击众,只有亲身有着类似经历的人,才会知道想要少打多是多么的艰难,对战场发挥的要求是多么的严格。

“王坦之吗?”刘彦带着满满的兴趣:“也掳过来好了。”

那一刻,桓温和袁乔的脸色是青白交替,他们就属于是自动“送货上门”,听刘彦那么一讲好像档次低了一些?

汉军至少五天之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军事动向,该段时间内主要是消化战果,针对伤患进行良好处置。

各个局部战场是随着主战场分出胜负全部停战,兰陵、缯县、蔇亭、囊贲、郯县……等八个区域被轻易拿下,整个东海郡除了沿海的一些区域大半落入汉军手中,兰陵郡本身则是被汉军全面攻占。

东海郡距离长江的平面地图可是有近七百里,中间间隔着彭城郡、下邳郡,自然也少不了郁洲这个曾经的黄河出海口(唐时黄河又改道到了这边)。

刘彦一点都没有想要攻取徐州的意思,他占据青州都没有开发过来,再占据一个徐州等于是铺得更广,那样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毕竟地盘真心不是越大越好,是要能够形成发展,有服务于战争的潜力,无力发展又地皮太大只会牵扯更多兵力浪费在屯驻,导致兵力分散。

“搜罗人口,不管是不是愿意,迁徙前往青州!”纪昌针对这个方案已经计划了许久,是没有进军徐州之前就已经搞定,后面只是需要进行略微的调整:“彭城方向不要过度刺激。”

石碣赵国的徐州军瓦解,可彭城是石遵的封邑,没有搞错的话他手里可是有一支私军,数量应该是有个两三万?

石碣赵国不像是华夏文明建立起来的政权,石勒和石虎都没有规定谁不能将私军开出自己的封地,那么也就是说石遵要是认为有必要完全会挥军来攻击汉军,甚至根本不需要向中枢请示。

“转移人口要迅速。”刘彦拿捏不准石遵会不会出兵,那样一来一分一秒对他们来讲都显得关键:“王基和王鸾都想下注,可以用他们的渠道窥探一下吗?”

这一下都是全部摇头。

家族分开几家投注,除非是投注的一方有鲸吞天下的实力或趋向,要不然分离出去就是各为其主,这个已经成为潜规则。

“君上,现在或许不宜太过刺激石遵。”纪昌皱着眉头:“我们……身后的孙伏都已经动作很大,再则是姚弋仲……着实是……”

说出来都有些伤士气,真的就是一场战争接着一场,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停下来。要不是刘彦坚持要找东晋小~朝~廷麻烦,是该早就抽身北返的。

……分…割…线……

今天还有一章,但没有存稿,不知道什么时候发。(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