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六十六章 东南经略

永历四年 第六十六章 东南经略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童军运动起于英国,在中国则是自民国之初就有实行,其巅峰时甚至在全国拥有超过二十万人之众,更有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作为总会的会长,极具影响力。

只不过,现如今却还是残明末世,就连英国佬们还都视英语为下等阶级才会使用的语言,童子军自然也还远没有出现。至少若是让其他什么人听了,只会觉得这是金华、衢州和处州三府的人力资源殆尽的迹象,陈文竟然已经穷兵黩武到了训练童子当兵的地步,其败亡之势自可见矣。

正月里,童子军的事情还在运作,至少在二月正式招生、授课开始前还只是遍布于浙西南明军占领区的一个谈资和选项而已,甚至对于当前紧张的形势而言暂时也起不到丝毫的作用。

此时此刻,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明王朝的陪都南京应天府如今早已改换了称谓,如今的此处是为江宁府,表达了满清高层期盼江南安宁的心愿。

江宁府的一处官府的大宅院,这里是刚刚公之于众的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江南、江西、浙江、福建四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大学士洪承畴的临时行辕。

此时的洪承畴已经六十高龄,出发时虽然为图保密,顺治只得放弃了设宴的打算,但是宝马、宝刀却依旧赏赐了下来,并且专门下旨待洪承畴正式接任后“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可谓信任非常。

事实上,洪承畴自然也当得起这份信任,其母今年五月病故,而洪承畴却没过多久就启程南下,却始终没有回返福建老家奔丧,而是一路潜行南下,在南京藏匿行迹于马国柱府中,躲在暗处为这东南战局细细筹划。

古人说,忠孝自古难两全,洪先生此举显然是为尽忠而舍孝,就这个时代的看法倒也说得过去。只不过,同样是倚重非常,崇祯却显然是没有享受到这份待遇。如此这般的厚此薄彼,其人贪生怕死不惜认贼作父的嘴脸可谓是显露无疑。

然而,眼下的洪承畴早已顾不上这些,东南乃是紧要之地,尤其是江南和浙江这两个省,可谓是至关重要。如今三板斧已完,一度横行闽浙两省的郑成功和陈文也都暂且收敛了爪牙,眼下自然是将东南经略的任命公之于众,以进一步振奋东南清军的士气。

行辕的大门口,一个三四十岁儒生装束的男子在两个随从的跟随下踏出了大门,只是那两个随从打扮的汉子看架势的话似乎更像是押解人犯的牢子,而非伴当、随从。

出了大门很有一点,那儒生才敢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刚刚走出的大门,随即便往额头上一摸,再看去手中却满是汗水,就连身体也不由得哆嗦了一下才继续向居所走去,只是不知道,哆嗦的这一下子是否是源自这正月里的寒风。

经略行辕的大堂中,洪承畴端坐在正座上,细细的品着茶,唯有看上去的那副老眼昏花中似乎还是不是的流露出一丝外溢的锋芒。

“他说的是实话,此人暂且无须多虑。”

洪承畴对身边幕僚所说的那个他便是陈文所部的第二任监军文官王江,自从被清军俘获后,他除了在杭州呆过几天被陈锦用来招降陈文外,始终被软禁在这江宁府。由于浙江明军的实力越来越强,满清对他的看管也从未有过放松,刚刚随他离去的那两个随从就是负责看押他的差役,只是变了装束好给他这个已经投降满清的前明高官一些起码的体面罢了。

此番洪承畴召见,无非是想从王江的口中套出更多的关于那支浙江明军以及那个身世始终处于迷雾之中的主帅的一些细节。只不过,王江对于陈文的了解除了相处之外,全部都是听陈文自己说的,他没有机会也没有那个能力进行调查,甚至就连陈文的几个部将也是如此。

“先是王江,然后孙钰,陈锦先期剿灭大兰山明军的计划没有丝毫错谬,只可惜突然窜出了一个陈文倒是把这份苦心谋划给彻底掀翻了。”

洪承畴没有去说,甚至也没有去想什么若是当初金砺和田雄能够在四明山将陈文斩杀的话,那么东南局势也不会恶化到这个份上。因为他很清楚,这种想法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有这个功夫还是应该多多筹算如何彻底将其镇压下去为妙。

可是现如今的东南战局,福建和浙江的两路明军虽然不能联手,但即便是存在也能分走满清太多的兵力,使得清军根本不敢放心大胆的集中太多兵力进行围剿。

“只可惜了,耿继茂此子,不及其父多矣。”

此话洪承畴并未说出口,因为抽调耿继茂的决定是顺治下达的,因为他要留着经验更为丰富的尚可喜继续留守广东以防备着李定国突然南下。原本在顺治和洪承畴看来,即便耿继茂经验不足,但是凭借着靖南王府的藩兵也足以镇压郑成功,到时就算水师实力不足,无法威胁到中左所,只要能够将郑成功的陆上大军彻底打掉,甚至只是彻底打残,让他将这两年吞下的战果重新吐出来就足够了。

奈何即便是这等看起来轻而易举的要求,耿继茂却都没有能够实现。

半个月前,福建明军集结了将近两倍于清军的兵力与靖南王府的藩兵、福建提督和左路总兵的标营会战于同安。起初还好,明清两军集结了大批步兵在同安城外进行野战,试图以此破敌。可是随着风向突变,火铳和火炮的硝烟遮蔽了明军的部分战阵。对于清军来说,这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骑兵迅速突进破了以步兵为主体的明军大阵,一场大捷就算是到手了。

可是耿继茂的临战经验实在太少,即便有左翼总兵徐得功的建言,他的反应却还是慢了半拍,结果等耿家的骑兵冲上去时,明军将长矛手和藤甲兵进行了调换,火铳手也退到了后面不再使用,转而由弓箭手和弩手来提供远程火力支援。

耿家的骑兵虽然也一度击破了明军侧翼的部分战阵,但是反应过来的明军却还是将他们驱逐了出去,重新完成了结阵。最后两军就这么激战了一下午,到了天色擦黑时只得不约而同的撤军回营。接下来的两天,明军将同安县的百姓迁回了漳州来补充那里在围城中的人力资源损耗,而清军则接盘了空无一人的同安县城。

至于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这份详细的报告自然不是耿继茂发过来的,而是福建提督杨名高和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的手笔,洪承畴经验丰富,自然能看出两份捷报里面的那些龌龊,显然是福建绿营不愿意在脑袋顶上再扛一个没什么本事的大爷。至于耿继茂的那份同安大捷,乘胜占领县城固守的报捷文书自然也是在满嘴跑偏厢车,骗骗那些不知兵的文官还行,想蒙蔽他洪承畴那根本就是在做梦。

“战机稍纵即逝,莫说是耿仲明了,就算是金砺作为主帅也不会有那份迟疑。”

不过不管怎样,福建明军的损失似乎也不太小,郑成功怎么说也得缓上几个月把伤养好了才能继续作乱,而且有耿家的藩兵坐镇福建,自然也不会像去年那样毫无还手之力。

喝过了这杯茶,洪承畴的幕僚又派人招来了另一个人,这次招来的并非是投降满清的前明大员,而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清军,至少最近的两年始终是穿着清军的号坎在与浙江的明军作战。

“王都司想跟老夫说的就是这个?”

“回经略老大人,小人的家主让小人给您带来的就是此事。”

洪承畴南下乃是机密,只可惜等王升的使者赶到江宁府时洪承畴正好将就任东南经略的消息公之于众,于是乎原本派去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那里跑关系的这个家丁就直接赶到了洪承畴的行辕,毕竟这洪经略可是管四个省的,马总督虽然官也不小,但也才管两个省,四减二剩下的正好是他们所在的浙江和福建。

“来人,给他安排个住处。”

待王升的家丁千恩万谢的随洪承畴的下人离开大堂后,洪承畴立刻又把他的一个经略府亲兵招了过来。

“你,去一趟衢州的江山县,把督标中营旗鼓都司王升带去南昌。到了南昌之后,不必客气,直接关进府衙的大牢。”

“卑职遵命。”

待亲兵走后,洪承畴身边的幕僚才转而询问为何会如此,在他看来王升的那个大力按照浙江明军编制改编绿营的计划似乎很是有效,至少在浙闽总督标营已经得到了成效。

“他的办法很好,但是不适用于本朝,至少现在还远没有恶化到这个地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