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六十五章 新春(下)

永历四年 第六十五章 新春(下)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春节,只要有汉人的地方,总会设法庆祝一番,这是传统,无论是在满清的占领区,亦或是后世的那些海外移民之中皆是如此,眼下的浙江明军占领区之中,亦是不仅仅在府城,乡下同样如此。

塘雅镇以南的一个村子中,随明军自大兰山迁来的石家正在热热闹闹的过节。对于石家而言,今年乃是一个势必将铭记终身的大年份,因为就在今年,他们家在金华府重新得到了大片的田土用以养活家人,比起他们在余姚老家的还多,而且还是免税的田土,这意味着这片土地不仅属于了他们,而且上面的出产也不必再缴纳那份据说很少,但是落到实处却足以压死人的税赋。

这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但是这片田土里有四十亩地却是石家的老二战没的抚恤田土。

那个胆小怕事的孩子被清退出战兵后由于是最初的那一批老兵,于是便补了一个武库卫队的副队长的缺,也算是照顾军中的老人儿。可是随着曹从龙之乱的爆发,作为叛军势在必得的要地,武库至关重要,而正当值的石二牛就战死在了那里。

叛乱平息后,明军专门分了抚恤的田土,他就职的军需司不只给了烧埋的银子,还给了一笔奖金用以奖励他在武库防御战中的武勇和尽职,就连声名赫赫在很多人看来犹如战神一般的临海伯,如今的安远侯陈文也给了一个知耻而后勇的评语。可是对于石家的这一家人而言,若是这一切能够换来石二牛的命的话,他们宁可什么都不要。

斯人已逝,而生者的生活却还要继续下去。七月时得了这些田土,石家除了留下几亩菜田由石老爹侍弄,其他的都租给了原本那个生员的佃户,也都是这个村子里的百姓。前不久,当神塘源之战和收复衢州的功赏下来后,石家又得了三十亩地,若是与此前分到的田土加在一起的话,也是足足的百亩良田了呢。

足足一百亩地啊,除了那几亩菜田外全都租给了本地的佃户。一时间,原本因满清横征暴敛和地主无良而一度赤贫,被迫迁居大兰山的石家已经俨然是本乡的一户富农了,而且这个趋势似乎还没有停滞下来。

这一切无不源于陈文的那套军功授田的奖励制度,原本的军功赏赐是用银子来支付的,军中乏银时也有一小部分用过粮食,这些东西不是消耗于日常的生活,就是还要承担交易的差价,远不如这田土来得实惠——购买田土的价钱还在其次,关键在于这田土是可以成为传承家业的基础,而那些银子却做不到,至少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没戏。

只不过,这既然是军功的田土,自然也是有多有少,而且田土远比银子更为人所看重,多了少了的自然也更加紧要。

“大牛,你说啥,六七十亩,还有个一战分了八十亩地的。他们是不是给那些卫所的官儿使了银子,凭什么他们分那么多,我儿才分了三十亩地,我儿可是最早追随侯爷的老人儿,还是个伍长呢!”

这个大晚上在屋子里叫嚷着的正是石大牛的老娘,石大牛的老娘宣泄着不满的同时,他的两个妹妹也附和着报着不平,反倒是家里的三个男人——石老爹、石大牛以及他的小弟或是蹲在地上抽着旱烟袋,或是干脆直接坐在那一言不发。

“大牛,你到是说说怎么回事,不行的话你娘我亲自去找侯爷评评这个理!”

石大牛的老娘问也不问她那个闷葫芦一般的男人,直接把问题送进了石大牛的耳朵里。知道逃不过,也知道他老娘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角色,未免某一天他在军中当值时突然因为这个被侯府招去,石大牛只得一五一十的把缘由说清楚。

“那也不应该,那个总督的兵不也是你上次说的绿帽子,不对,是绿旗子的吗,就换了个阵就差那么多?”

听到了石大牛的解释,他老娘的音量不由得降了几度,就连他的那两个妹妹也变得一言不发,呆呆的坐在那聆听着他的解释。可是疑问还没有结束,石大牛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好,抓了半天脑袋才憋出来句“我们面对的对手太弱,军中伤亡很少,但是硬抗督标营的那些部队却损伤良多,尤其是最外围的那两个步兵局几乎人人带伤”才把他老娘听愣在当场。

一口气说完这许多话,一向笨嘴拙舌、老实本分的石大牛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是他紧接着加了一句话来为他的解释佐证后,立刻他就后悔了。

“上次您见过的那个安老哥,那两个局就是他负责指挥的。等打完仗,一条腿都跛了,以后走路都受影响。”

他和安有福在大兰山时都是在甲哨第四鸳鸯阵杀手队,作为同袍也曾来过家中做客,就连他老娘也动过招婿的心思,毕竟家里面还有两个妹妹还没出嫁。可是安有福来了一次后却再不敢踏入他家半步,并非是他的两个妹妹容貌不堪,而是第一次登门正看见石大牛的老娘带着他的那两个妹妹与人吵架,愣是把对面六七个老娘们儿骂得连嘴都张不开,直气得在那里耗头发撒泼。

都说石家的小子随爹,姑娘随娘,这话是一点儿也不假,至少当初在余姚老家时,连带着他那两个已经先后出嫁了的姐姐这一门五虎可是笑傲本村的,甚至就连邻村的婆娘们都知道惹不起。

然而,如石大牛预料的那般,一听安有福的事情,他老娘立刻又把招婿的事情想了起来,立刻要石大牛回答有没有问过安有福的意思。奈何此前几次邀请,安有福都是千般推脱,有一次一同喝酒更是表示过他喜欢那种外柔内刚的女子,石大牛是笨,可是这话还是听得出来的,像他那两个妹妹那样内刚外也刚的女子确实不太适合安有福。

只不过,若是直接说出来,石大牛又怕惹了他三妹的不快,只得表示安有福已经被陈文确定升迁为营官了,他觉着门不当户不对的就没有开口去问。

“营官啊,你上次好像说过,那不是得总兵、副将什么的才能当得上的吗?”

如此惊人的升官速度,着实把石大牛的老娘吓了一跳,声调立刻又掉了几档。而这期间,他的老爹则始终蹲在边上抽着旱烟袋,似乎这一辈子就为了这个而活的样子。

眼见着是把老娘的不忿泄了下来,石大牛却没有丝毫的成就感,这毕竟是他老娘,也是为了他好,于是乎他便把这两天忙来忙去都忘了提的一件事情说了出口。

“娘,年前下的通报,年后侯爷会在府城开设童子军学堂,只招收现役军官、士卒以及烈士、伤残官兵还有军户的直系亲属,我想叫小弟去上学。”

“你说什么,童子军,童子也能编成军上阵?!”

………………

“安家叔叔,你说这童子军学堂,不会是让未成丁的童子去当兵打仗的吧?”

如石家暴起的尖叫一般,远在永康的丁家娘子也对此石家原本很中意的那个“未来的女婿”表示了匪夷所思。至少在她看来,上阵打仗怎么也要有气力才行,否则兵器都拿不稳的话,打得到鞑子与否还两说,十有**得把自己先累趴下了。

“嫂子,不是让童子上阵打仗,侯爷说了,只是咱们武人开设学堂容易遭文人忌讳,所以叫个童子军好堵他们嘴的。”

陈文的心思并没有全部告诉下面的人,即便是安有福这样已经被确定了营官差遣的准高级军官也不例外,因为有些东西就算是说实话他们也未必敢信,毕竟说多了的话再如曹从龙那般吓得上吊了怎么办。

所谓童子军,又叫童军运动,乃是鉴于当时英国青年道德堕落,体格衰弱,恐遭古罗马帝国亡国的覆辙,因而研发出的一套试图挽救这种危机的训练方法,从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童子军的目的是用以培养出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真正健全的公民,使培养出来得公民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成为社会的累赘。在陈文看来,春秋战国时儒家所强调的“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其实就是在将普通人培养成真正有用于国家、社会的士人,而后来随着儒家自身的畸形发展,士人的定义反倒是逐渐变成了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复古,这是陈文很早以前在网上看到过的理论,是否有效且不论,但是在陈文看来至少肯定是比明末的这些“平日素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腐儒要强上太多。可他又只是个武将,不便插手这些义理上的东西,眼下还是借所谓的童子军学堂来行复古之实,看看是否真的有效。至于名副其实与否,反正他也要进行军训和其他相关培训的,自然不会担心这些。

“哦,原来就是军户学堂啊。妾身听安家叔叔的,那些老夫子都不喜欢咱们这些军户,总要让小杰有学上才行。”

军户学堂,安有福觉得这么了解也没什么不对的,于是便订下了此事。不过童子军学堂是要到年后才开始招生、授业的,眼下却也不急着去府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