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486章:你小子懂朕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486章:你小子懂朕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14 来源:笔趣阁

分析完毕,秦风领仇夷进宫面圣。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面圣那是易如反掌,但凡秦风上门,李世民即便在睡觉,即便是炮火连天,也得让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给轰出来。

曾有一次,秦风夜间进宫寻找李世民。

当天的李世民性致高昂,处理好国事以后,就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般的杀到了立政殿,打算大涨男性雄风,杀得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片甲不留。这前戏刚做,正是烈火(焚身),打算提枪跃马之际,传来了秦风求见的消息。

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李世民心中的火气可想而知,当即喝道:“让他外头候着。”这天塌下来,也得让他干完了再说。

但长孙皇后却不让干了,当时秦风已长乐的未婚夫婿,这么晚来求见定有要事。她本就是一代贤后,处处以李世民的大业为重,当即让我们的大唐皇帝陛下吃了闭门羹。李世民素来敬重长孙皇后,只有强忍着穿起了衣服,杀了过来。

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能在那种时候停滞不前、悬崖勒马,李世民毅力,以及对秦风的可见一斑。

所以,只要李世民不在与宰相们商议军国大事,秦风基本上都能随时见到。

甘露殿,秦风见到了李世民以及李世民手把手教导的李承乾,上前道:“见过岳父大人,大舅哥。”

“免礼!”李世民乐呵呵的一笑,李承乾也挂起了爽朗的笑容。

“贤婿才离开不到一个时辰,又来寻朕,想必又是遇到,或想到什么大事了吧。”李世民笑容满面,与西域、西方使节商议后,已正式签署了文书,这也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之路将由此刻再一次重启,以后,大唐丝、瓷、药、茶等各种物质都将源源不绝的销售往世界各地,在增长大唐税收之时,也让大唐之威名传遍天下。

作为一段历史的开创者,李世民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

秦风坦然道:“确实有要事相商。”

“坐下来说!”李世民指着旁边的位子,而自己也从主位上走了下来,坐到了秦风的对面。

“岳父!在我开口之前,先问您一个问题?在您心里,您认为杨广三征高句丽时,死在战场上的前朝将士是什么地位?是休戚相关的路人,还是其他什么。”

李世民肃然道:“杨广固然有着再多的不是,可关上了门,他依旧是汉人,我大唐与其争夺天下,与各种诸侯争夺天下是兄弟之争。可高句丽不同,这种心怀不轨的边陲小国却是实实在在的敌人、死敌。从古至今,但凡是征伐异族而壮烈牺牲的将士,在朕之心里,都是英雄,都是民族的英雄。咦?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李世民说到这儿,眼中登时间射出一道异彩。

当年杨广三次征伐高句丽,用兵之众、耗资之巨,在中国千年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尤其是第一次出征,规模之大,可称冠绝华夏,根据史料记载动用兵力二十四军一百一十三万余,大军绵延四百公里。

要知道对外战果最辉煌的汉唐明,汉击匈奴,唐灭吐谷浑、东西突厥、高昌、高句丽,明征漠北出兵数至多不过二三十万余,比之杨广远远不及。可结果只能用惨淡来形容,让高句丽打的落花流水,先锋三十万大军只逃回了二千余骑。

更因“无向辽东浪死歌”的出现,天下百姓对于征伐高句丽产生了极大的抗拒,可杨广一意孤行,依旧强行动用举国之力,强行征募百姓第二次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因此逃兵遍野,逃民更是不可计数。

而高句丽则无度的将隋朝军民捕杀,将他们的尸体堆砌起来搭建成京观炫耀武力。

现在想想高句丽这地方穷山恶水,山多路险,逃起命来往山林里一钻,纵有百万大军也无能为力。

高句丽也不可能当真就将隋朝损失的三四十万兵马尽数杀尽,他们躲在山中若能相互依仗,相互帮助,纵使环境恶劣也有可能存活下来。

难道是?

李世民想到了一种可能:隋朝出征高句丽的幸存者找上门来,或许让秦风撞上了。

秦风会意的点了点头:“岳父,隋朝出征高句丽的幸存者我我来了,他带来了高句丽的一些机密,希望得到您的召见。”

“宣!”

李世民太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了。

辽东从战国、秦、汉时期,这里就属于华夏的领地,但是因为隋朝的没落,高句丽趁势而起,将辽东一地,归为己有。

汉人的领土意识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民族,其他民族可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是汉人却不一样。辽东是华夏领土,然而却一直被高句丽统治,这是任何汉家皇帝都无法忍受的。

更别说是李世民这位统治**极强的帝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在北定东突厥之后,西域臣服之后,李世民的目标已开始若有若无的瞄向东北的高句丽了。前朝无法完成的事情,就由他来代为完成……

而今,前朝幸存者自己送上门来,以他们对高句丽之仇恨,定然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于公于私,李世民都没有拒而不见的道理。

李世民当即接见了仇夷,向他询问了经过。

仇夷心中激动,他没有丝毫隐瞒什么,将他们的情况大略的介绍了番:与李世民料想的显然没有多大出入,他们都是杨广三征高句丽遗留下来的难民,都是土生土长却又无法回国的潜伏在异国他乡的炎黄血脉。他们为了生存聚在一起,组建了一个自力更生的群体部落,以宗族相称,亲如一家,战胜了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只是高句丽仇视中原,对于他们这伙人更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的挤压打压镇压他们。最终逼得他们上了最为险恶最为广阔的太白山。

李世民心生敬意!

虽然仇夷没说他们是怎么克服一切困难生存下来的,但他可以想象这其中必然充满了艰辛困苦,在付出了血泪的洗礼,才能走到这一步。

仇夷说起往事,也是长吁短叹。详细的介绍完毕,他单膝下跪,对李世民道:“陛下,草民与长辈兄弟虽巴不得天兵早日收复故土,可也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秦大将军之前也曾分析过陛下所面临的难题,是故草民等人也不敢有过多的侈求,唯一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天兵出征之时,容许草民等人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之后,还请陛下承认草民等是汉人之事实。”

“你们一直都是汉人。你们都是汉人中的英雄,朕与这个民族从来没有忘记你们。”秦风心怀激动,亲自扶起了仇夷。

望着热泪盈眶的仇夷,李世民道:“你们从来没有辜负这个民族,是朕与这个天下辜负了你们。大唐接手是一个烂摊子,此时正是休养生息之际,为了天下臣民着想,朕,现在不能出兵。大唐不宜再战。”如秦风先前分析的相差无几,李世民固然有着好大喜功的性子,可绝对不会像杨广一样,盲目的乱来。面对此次良机,也未做出出兵的打算。

李世民大赞道:“你们的爱国情操,令朕动容……只是万里远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事情。你回去告诉英雄们,让他们稍安毋躁。那么多年都熬下来了,也不差这点时间。”

仇夷已经从秦风哪里知道了原因,也没有多说,表示明白。

李世民笑着命人取了一把上等的唐刀,赐与仇夷,以表彰他们的忠义。

仇夷先行退下。

李世民哈哈一笑,长身而起,一脸兴奋的道:“你小子真是朕的福星,这等好事,都遇上了……少则一年,多则两到三年,我大唐必将踏平高句丽。”

仇夷在的时候,李世民要维护君王的威严,一直不苟言笑。如今他退下了,现在只有李承乾、秦风,他面对着自己人的时候,也就恢复了常态,表露了自己的喜悦之心。

这征伐高句丽,李世民念在心中,可他清楚,征伐高句丽要比征伐突厥还要困难。

当然这不是实力的差距,而是文化的差别。

东突厥拥兵三十万,确实很强大,李世民却不屑一顾。只因突厥是游牧民族,跟他们对战交锋,那是野战决胜负。在野战上,大唐劲旅,不惧任何人,包括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

而高句丽却是农耕民族,他们学习汉唐文化,以城池为居,据险而守,打起来特别的困难。

万里远征,打的是极为艰难的攻城战,气候又是恶劣。

种种因素,无不是难以攻克的难关。

依照李世民的原定计划,大唐需要潜心发展五六年,才有征伐高句丽的可能。现在只需两三年,大唐足以将高句丽纳为领土。

秦风笑着答道:“全是岳父大人洪福齐天之故,小婿不过是沾点微光而已。”

李世民也自恋的仰起了脑袋,过了会儿才道:“此事,你觉得应该如何利用?”

秦风道:“这不需要小婿来卖弄了吧……对付突厥时,我们采用的是离间、分化、扶持、内讧等手段,最终把强大的突厥给玩死了,现在哪里还需要小婿班门弄斧。具体如何操作,岳父不是已经有了决定了吗?”

“还是你小子懂朕。”李世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赞许的拍拍秦风的肩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