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692章 民心向背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692章 民心向背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进入三月,春天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北地亦以江河开化,草长莺飞,大地萌绿。刘因经过月余的‘囚徒’生活,身体并没有因此而日渐衰弱,脸色却红润起来,过去走不了几步就会气喘吁吁,现在围着行营溜达一圈也能大气不喘了。

当初刘因屡次三番顶撞南朝皇帝,随后其他同行的几人皆因献降有功,被南朝封赏赐官,自己却也并不后悔。他抱着即便身死也不降宋的想法,滞留在南朝皇帝行营中,起初也有自杀殉国的想法,可看着同被‘囚’在一处的老妻又犹豫了,若是自己死了其便无依无靠,也灭了生路。

想及于此,刘因也想开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该吃吃、该喝喝,让自己投降却无可能。而南朝皇帝却仿佛忘记了他,即没有找他的麻烦,也无人前来劝降,就过上了自觉生平最为安逸的生活。

吃喝自然不愁,虽说不是山珍海味,但也精细了许多,且量大管饱。平日里还有医士问诊号脉,开方送药,连他过去落下的沉疴旧疾都好了许多。行路有车可乘,宿营时会专门给他与老妻安排一间房屋,或是一顶营帐同住,贴身照顾他的生活。

除了衣食无忧,有病可医,最让刘因感到幸福的是南朝皇帝随行的车驾中藏书甚丰,其中又有诸多他从未看到过的典籍,以及近年来南儒们新近编写的著作。而他在与管理图书的老阁架混熟后可以随意借阅,此对于爱书如命的刘因而言称的上是最好的日子了。

“娘子,怎生又出去了?”前些日子行营到达涿州后,他们在驿馆中已经停留了十余日,而值守行营的侍卫们并不限制他们的出营。刘因却由当囚徒的觉悟,从不踏出行营一步,而老妻则有时会出去买些日用之物。

“相公,天气转暖,该换春衣了,我想着买些布匹给相公做身新衣,可惜银钱不够!”刘氏叹口气道。

“无妨,将棉衣中的丝絮取出来,便可做夹衣了!”刘因见老妻面带难色,看看其身上满是补丁的冬装,心中更为愧疚,勉强挤出些笑言道。

“唉,江南贩来的丝绸和麻布皆是上等,价格也不贵,可惜我们手中的宝钞仍是不够!”刘氏叹口气道。

“宝钞?商贩也收宝钞?!”刘因十分诧异地问道。他虽然不喜过问柴米油盐这些俗事,可家中困顿,却也时常听闻老妻唠叨,还是知道一些的。因为元廷为了弥补财政不足,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物价飞涨,宝钞形同废纸,千贯也买不了一斤盐。

“当地的商贩不收,江南来的商贩确是肯收,据说他们收取后可以按照千贯宝钞兑换百文宋廷通宝向官府转换。”刘氏答道。

“哦,居然还有此等事情!”刘因更觉惊异,但转而又道,“江南重商,而商人无义,必然从中取利颇多。”

“错了,南朝商贩的物品价格远低于中原,盐只要四十文一斤,糙米也只要八十文一斗,以此价兑换百姓还是占便宜的。”刘氏连连摆手道。

“确是利民的好事,可是米价低廉定然难以买到吧!”刘因点点头,又问道。

“我听闻南军刚刚入城时,随后而来的江南粮贩低价售粮,确是引起抢购,甚至有本地粮贩大量买进,准备南粮售罄后再抬高价格卖粮。可是南粮源源不断运进来,且价格还有略降,让本地屯粮的粮贩叫苦不迭。”刘氏有些幸灾乐祸地道。

“大战之时南粮大量运入中原,看来江南富庶不虚,朝廷危矣!”刘因听罢叹口气道。

“亡了就亡了吧,中原在他们暴敛之下民不聊生。而今南朝到来不仅给百姓们分派了田地,免费发放种子、农具,免除了欠下官府的税赋和斡脱人的羊羔贷,且田税也降了几成。百姓皆言若知南朝如此善待百姓,早该开城献降,迎王师入城。”刘氏言道。

“住口,不可胡言!百姓居然如此麻木,不思抵御南朝侵略,却为小利而甘当南朝顺民,汝亦能笑而视之!”刘因听罢心中恼火,河北已经是京畿腹地核心,而涿州距京师不过百余里,百姓们应奋起反抗,助朝廷抗宋。但让他诧异的是百姓们不仅不加抵抗,反而要开城请降,他不由愤而呵斥妻子道。

“相公,这又非我说的,何必恼我!”刘氏愣了片刻言道,“你整日在馆舍中不曾出门,自然听不到坊间流言,看不到百姓的凄惨景象,只信书中的圣人之言,却也当不了饭吃!”

“尔竟对圣人出污蔑之语……”刘因听了更加恼火道。

“圣人们不食人间烟火,我等却离不了柴米油盐。不说彼时朝廷如何,而今各地官府先是强征民间粮食,后又有官军劫掠百姓财物,京师周围百里的粮食和财物尽被征抢一空。当下又正是春荒之际,多少人冻饿而死,若非南朝放粮赈济,又有江南粮食运到,这城池中便满是饿殍!”刘氏听了皱皱眉反驳道。

“南朝官府给百姓分田地,剿匪缉盗,将那些害人的蒙古官儿抓捕下狱,没收了无良斡脱商人的财产分配给贫苦的百姓。而南朝王师不仅不会擅入民家,更不会做出劫掠之事,还帮助出人百姓修补损毁的房屋,抢农时耕地、播种。谁好谁坏,百姓们自然还分辨的清楚,反倒是你一直执迷不悟,还心念蒙古人!”

“你……不可救药!”连遭老妻的抢白,刘因想想自己连更换春衣的钱都没有,又觉对其愧疚,想要训斥几句,却难说出口。

“勿要气恼了!”见丈夫脸色不虞,手掌不住哆嗦,意识到自己话重了,赶紧为其抚胸劝道。

“我非恼你,而是气那些百姓鼠目寸光,妇人之识!”刘因拍掉妻子的手道,“江南与河北相距何止千里,现下又是春季,江河枯竭,运河无法通航,如此大量的调运粮草和物资全仗陆路岂能长久。如今只是施小恩小惠于民,以稳定民心,来日粮草短缺必会千百倍的索回,那时遭殃的还是百姓。”

刘因虽然是书呆子,但是博览群书,却也知道战争造成的损耗巨大,发动战争者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转嫁战争负担。文雅点是因粮于敌,说白了就是杀入敌境后,靠缴获和抢掠敌国的粮食来满足供应。

这种方法能够节省很多的军费,同时因为后勤压力骤降,在进攻作战时能够大幅提高进攻的速度,只要前方有足够的的食物,作战范围几乎不受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蒙古人能以数万精兵,连续作战数年纵横万余里,从漠北一路打到波斯的原因。

但是他也明白一旦军队停驻下来,仍依赖这种方式,会酿成严重的后果。通常土地的产出物,除了供应当地人民食用,只有少量的盈余,一旦突然来了数万大军,不啻于发生了蝗灾,很快就会耗尽当地的余粮,并导致物价飞涨。

缺乏食物的占领军,会毫不客气地抢夺居民的口粮,没有什么比这种行为更能激起当地百姓激烈抵抗的了。而那时占领者就会撕下虚伪的假面,转而动用大军肆无忌惮的进行弹压,那时定然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所以刘因气恼普通百姓不识大局,只因南朝施舍给些许恩惠,便弃朝廷生死于不顾,放弃抵抗做了南朝顺民。且他也清楚南朝补给线漫长,容易遭到破坏和袭扰,而朝廷毕竟尚占据大都,并拥有大量军队,战争短时间内无法结束,其中就充满了变数。

南朝一旦在战事失利,又因千里馈粮一时供应不济,或是军费开支巨大入不敷出,只会向他们千百倍的索回,彼时就追悔莫及了。而若南朝败退,朝廷重新收复中原,以蒙古人的暴虐的性情,定然会实施报复,那时的惨状让他不敢想象。

“以后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可眼下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谁又会去想以后会如何?”刘氏却不考虑那么多,低声嘟囔着道。

“你……唉,去吧!”刘因看看毫不在意的老妻无奈的挥手道。

“陈主事!”刘氏见状转身欲走,正撞见陈识时,蹲身施礼道。

“刘夫人,静修先生!”陈识时也躬身回礼,又拿过一个包裹递上道,“现在上下更换春装,吾多讨要了两套给静修先生。而其中没有女装,只好要了一匹布帛,请夫人自行裁缝了!”

“奴家谢过陈主事了!”刘氏又施一礼,欣喜地接过道。

“这……”刘因想要拒绝,可看老妻高兴的样子,而不由的英雄气短,将话又咽了回去。

“举手之劳,勿需多礼。只是这衣服乃是由工坊统一缝制,若是不合身,还需烦劳夫人修改!”陈识时又嘱咐声道。

“陈主事若是不忙,稍歇片刻可好!”刘因让老妻去煮茶,请陈识时进屋。

“那就叨扰先生了!”陈识时却没有拒绝,随其进屋坐定道,“先生可有事需要陈某相帮?”

“并无它事,只是有几个问题讨教!”刘因施礼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