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武林帝国 > 5-32 造反嘉年华

武林帝国 5-32 造反嘉年华

作者:骁骑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52:54 来源:笔趣阁

咸阳县正堂,这里已经成为起义军的大本营,明镜高悬的牌匾已经被扯了下来,劈成了柴火塞到了炉灶底下,院子里支起好几口大锅,熬猪肉,炕大饼,起义军们大快朵颐,欢天喜地。

县衙,在人民心中是天一样的存在,知县老爷可以决定全县人民的生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这位咸阳的知县大人官声一直很差,搞得民怨沸腾,百姓们恨之入骨,现在终于翻天覆地,驱逐了县令,瓜分了衙门后宅的细软,官库里的钱粮也都被起义军缴获,望着堆成山的谷子和铜钱,起义军们乐开了花。

说是起义军,其实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罢了,都是土里刨食的主儿,哪见过血啊,只因官府的长期压榨和这次的欺人太甚,多年的积怨终于爆,朴实的老百姓们才做出了冲击官府的行为。\

只要有人带头,老百姓们啥都敢干,反正法不责众,县城里聚拢了上万人,都拿着铁锨锄头,声势浩大,谁怕谁啊,何况他们还有元封这位传奇人物当头领,信心更足。

占了县衙,分了钱粮,狂热劲头渐渐消退了一些,有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开始打退堂鼓了,但是有传言说,官府断不会放过这些造反的人,一定会调动官军镇压,鸡犬不留,老百姓们害了怕,这可咋办呢?

既然已经上了贼船,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光县城里就有上万人,附近几个县也都起事了,据说义军总人数已经达到十万之巨,分成十几股力量,不过大家都尊元封为大头领,听他的号令行动。\

元封派人把县城的红布全给买下来了,制作了几百面大旗,用长长的木杆子挑着,红旗猎猎飘扬在咸阳城头,那股精神头就别提了,就连老头子们看了都斗志昂扬的。

这些个造反的队伍,倒也不全是元封派人组织起来的,朝廷暴政已经多年,民怨积累的相当深厚,他们所做的不过是爆提前了而已,所以,当邓家峪起事之后,各地纷纷效仿,杀官造反的事情遍地开花。

十万造反大军,有三万是受元封直接掌控的,另外七八万人是自组织的义军,大部分人愿意奉元封为头领,也有少部分人不服他的管,想要自己打出一片天空。\

笑话,整个陕西都在元封的掌握中,这一场起义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把政权洗白了,哪能搭起舞台让别人唱戏。

军统司可不是白吃干饭的,瓦解这些乌合之众还不跟玩似的,不出两天光景,就把那些不服管的愣头青给制服了,全都乖乖的跑来给元封请安。

元封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大批的兵器,打着西凉国兵部监造戳记的长刀,每士把一捆,用稻草包着,解开之后,兵器上面都涂着油,锃亮锋利,全是正儿八经的钢刀。\

还有成麻袋的枪头子,装上木杆就能用,随便找块石头磨磨,不亮光啊。

就这样,一支庞大的农民起义军被迅组织起来,按照朝廷的兵制进行了临时的编制,分封了各级军官,从总兵副将到千户百户小旗啥的,虽说草草而就,但已经比自的武装要严密多了。明晃晃的兵器,红艳艳的大旗,黑压压的人群,离远一看,威风八面。

拉起这样一支队伍,不过是为了给长安城里那些官老爷施加心理压力罢了,元封心里明白得很,这些人,也就是吓唬吓唬人,真和大周的禁军开战,根本不够看的。

长安城里那些当官的还真是被吓怕了,四面八方都传来消息,反贼如同燎原之火一般席卷了整个陕西,现在除了长安城和一些较大的州府没有沦陷之外,已经全被他们占据了,据说贼军人数已经达到二十万之巨了,还在如同滚雪球一般扩大着。

文官们不懂军事,都被这个数字吓怕了,陕西省军才几万人啊,加上新近编练的军队也不够用啊,只能请朝廷兵解围,收西饷居然激起了民变,耽误了皇帝的西征大业不说,陕西地方也糜烂了,皇帝肯定会龙颜大怒,这回陕西官场上没人能幸免于难了。

那些省军将领却不担心反贼的人数问题,他们怕的是反贼领头的那个人,号称前朝皇帝遗孤的元封,说起这个人可了不得,武功好,家财巨万,社会关系极其复杂,有他在里面掺合,这次造反肯定很难镇压,搞不好的话,连他们的命都得搭进去。\

登6一起看中文网,支持正版阅读,支持《武林帝国》

大军压境,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三位主心骨身上,他们分别是,安国郡王,陕甘总监军海公公,还有陕甘总督范良臣,可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三位其实是和城外那个反贼大头目是穿一条裤子的。

结局如何,可想而知。

在这里海公公扮演了极其反面的角色,横征暴敛的时候比谁都牛,一旦打起仗来却傻了眼,***就是个窝里横,不敢出城平乱,只能对着那些丢失了城池的官员撒气,咸阳县令居然被他下令斩了,将人头送往咸阳以图平息民愤,这种做法让每个陕西官员都为之齿冷。\

安国郡王,那可是皇帝的亲儿子,据说在京城的时候如何如何的神勇,现在看来不过是一堆垃圾,连王府的大门都不敢出了。

范总督倒是个见过世面的,当年独力支撑兰州,一时传为美谈,大家的希望便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了。

范总督不含糊,调派了两万省军前去镇压,大军从长安出,浩浩荡荡开往咸阳,站在城头上看过去,一眼望不到边的军队,铁甲铿锵,战旗飘舞,两万大军如同铁流一般向西开去,官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愿早日平息烽烟,恢复太平。\

可惜这是一个无法满足的奢望,两万省军还没开拔的时候,一切军事部署的详细情报就已经送到了元封那里。

省军杀到咸阳城外,却并不攻城,而是摆开阵势讨战,那厢咸阳城内奔出一彪人马,燕翅排开,红旗飘飘,刀枪耀眼,就是行头和气势差点,一看就是老百姓组成的乌合之众。

两军对垒,按说应该掩杀过去了,可是双方的主将都没有这个意思,而是派出将军单挑,双方一来我往,打得十分热闹,士兵们呐喊助威,看的津津有味,刚开始的时候,双方互有输赢,一个使长刀的官军千总刀马娴熟,连续打败了三名义军头领,一时间官军阵营欢声雷动,义军方面鸦雀无声。\

这时候元封出场了,一身火红的战袍,一杆丈八银枪,呼啸而来,官军千总拍马来迎,二马一错,兵器相交,那柄长刀就飞上了天空,元封轻舒猿臂一把拽住了那千总的腰带,生生将他从马上提了过来,这才纵马奔回本阵,将俘虏往地上一掼,早有军士扑上来将其五花大绑起来。

这一手简直太帅了,交马一合就生俘对方大将,不愧是名闻遐迩的大刀客啊,至于为啥刀客耍枪的功夫也这么好,就没人关心了。

接下来就是元封的个人专场表演了,官军方面一连派出十一名武将,全部被他生俘,最多的也不过在他面前走了三招而已,最丢人的那个,元封只是一声吼就将他吓得落马了。\

义军们见此情景,如何不军心大振,欢欣鼓舞,叫好声响彻云霄,再看官军方面,一个个黑着脸不说话了。

忽然一声炮响,大队人马在官军身后出现,前后夹击将他们包围住,官军们倒也痛快,连抵抗都没抵抗,就在领军大将的带领下缴械投降了。

简直是一场闹剧,整个战斗居然一个人没死,只有几个人被踩伤而已。

义军们没打过仗,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战争,元封的表演让他们死心塌地的相信了走上造反这条道路是伟大而正确的。

至于那些官军们,本来就是来给元封捧场助兴的,大家合伙把这场戏演的更精彩一些罢了。

官军投降之后,两军合二为一,杀猪宰羊,喜气洋洋,几万人在咸阳城摆开了流水席,牛羊猪肉白面饼,还有成坛子的高粱烧,可劲的造,喝晕了还唱起了信天游,扭起了大秧歌,这哪是造反打仗啊,分明是一场盛大的嘉年华晚会。

当然,也有百余名残兵在元封的授意下逃回了长安城,向当局报告失败的经过,官员们闻报大惊,两万装备精良的军队,竟然在一天之间就全军覆没,这反贼也忒厉害了吧。

此时长安城内只剩下万余老弱病残,防守这么大的城池捉襟见肘,而延安、潼关方面的援军却迟迟没有消息,朝廷方面更是指望不上,兵部的效率大家又不是不知道,等中原的部队开过来,起码是明年开春的事情了。

怎么办,是固守待援,还是弃城而走,亦或是……投降。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