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药天香 > 第 5 章

大药天香 第 5 章

作者:清歌一片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8:44 来源:笔趣阁

九月风拂面而过时,已带些微凉秋意。当云水村村民们开始忙着采收秋茶时候,这一天,绣春一身简单行装,坐上苏家马车,粼粼往城中而去。

青翠远山、山脚下那条迤逦小河、一眼望不到边际茶田,村人们依依离别,苏二少爷得知她要离开后嚎啕大哭,还有自己那个充满了回忆曾经家园,渐渐都被她抛了身后——就今天,她将随苏家茶船从钱塘渡口下运河,北上去往这个国家帝都上京。

上京对她而言,只是一个遥远概念。她曾经遥想过那片万丈红尘下九天阖闾和万国衣冠,却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朝那城阙而去。前路对她而言,也是烟云笼罩。她没有未卜先知大能,并不能看清未来。但是她必须要去。

这一辈子,她都将无法忘记大火过后次日,她废墟中后寻出父亲时情景。宛如一场噩梦。可是一切却都是真。那样一个潇洒犹带名士遗风人,后竟就这样猝然被毁,毁于这样惨烈方式。

村人们都以为那场大火是一场意外。官府也这样认定。是啊,一对与世无争行医乡间寻常父女,又有谁会包藏祸心,意欲置他们于死地呢?他们都说,幸而绣春那夜里被唤去了苏家,这才幸免于难,是个后福之人——可是绣春分明记得清清楚楚,那晚自己如常检查过灶膛,没留半点火星。出门前也是灭了灯。父亲喝了酒醉睡过去,也不大可能会起身再用烛火。如果是意外,那么这一场大火,到底是如何烧起来?

将父亲与母亲合葬,她也终于能从悲恸中清醒过来之后,几乎是凭了第一感觉,她便将这件事与之前来访那个陈氏族兄联系了起来。

父亲为人忠善,甚至带了孩童般天真,也就是那样性格人,当年才会为爱而抛弃富贵。所以他只看得到他们好。但是她却不一样。

这场火来太过蹊跷。不早不晚,就那个不速之客到来后才发生。再联想陈家如今微妙之处,如何能叫她不起疑心?

她不是判定罪与罚法官。可是倘若到了后,叫她查清这把火来源真与他们有关话,前方哪怕是条滚刀路,她也绝不会回头——她这辈子爱男人,她父亲陈仲修,不能就这样白白死于包藏祸心奸人之手。

血债血偿。这是天道。直接而公平。

~~

从杭州走运河到淮安,不过十来日便到了。苏景同停了此地。整货两天后,绣春与他道别,随他家茶船继续北上。

淮安是淮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处,也是南北通衢要冲。从这里到上京,一路要过数十道闸漕。民船本就要避让官船,加上若遇漕运高峰季节,行船愈发缓慢,原本不过一个月路程,往往要拖至数月才到。故而北上商人为赶时间,倘若不是大宗货物,往往会这里上岸改走陆路。好听押船丁管事说,如今还不是高峰期。果然如他所言,这一路还算顺风顺水,一个月后,裕泰五年十月中旬,苏家茶船终于抵达了定州。

定州属上京畿辅。从这里到上京,只剩三四日水路了。丁管事急着入京,便想紧赶些好早日到,不想偏却遭遇了意外。这日中午开始,前头水道不知何故开始慢慢积聚船只,堵塞了通道,行船速度一缓再缓,犹如龟行,到了次日,停一个名叫平地方后,竟再也挪不动一步了。站船头放眼望去,前头河道密密麻麻停满大小船只,后头还不断有船只上来,前头竟一齐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丁管事心焦不已,上岸去打听缘由,大半日过去方回来,连连摇头兴叹。原来前头数里之外入京后一道闸漕口竟被官兵封闭了,无论官船民船,一律不予放行。不止水路,陆路据说也是如此,通往上京唯一一条官道也已被封。至于缘由,近旁船只上人各说纷纭,一时也没个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京城里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丁管事眼见通行无望,也不知道多久才能挪动,怕天色暗了再上岸,到时候连客栈都没房了,便派俩人留船上守着,其余人上岸去了。

平原本是个只有数十户人家小地方。只是毗邻运河与官道,靠着南来北往客商,这才渐渐发展成一个集镇。镇上设了个供官方所用小驿馆,此外有几家客栈。丁管事直奔相熟那一家而去。到时候,正好还剩几间屋。

丁管事是苏家老人,出发前,被苏景同叮嘱过,要好生照顾绣春,此时便拣了间干净,让绣春一人一间,其余人搭着睡。伙计陆续送来饭菜,一行人便人声嘈杂大堂上围坐着吃了起来。

越临近上京,绣春心情愈发沉重,也没什么胃口,倒是留意到那个跑堂伙计一直不停打嗝,等他送一碗汤到桌上时,又呃了一声。与他相熟一个苏家伙计便取笑道:“方三儿,你这是趁掌柜不留神偷吃隔夜冷饭吃出来吧?坐下起便见你嗝个不停。”

那叫方三儿伙计又呃了一声,愁眉不展:“你还取笑!上月起不知怎便一直嗝个不停,好了发,发了好,去镇上回春堂那里搓了好几副药,吃了也没用,愁死我了……”又是呃一下。

坐上人也都打过嗝,片刻倒没什么,倘若持续超过半刻钟,那滋味确实不好受,何况像这方三儿,嗝起来就是接连一个多月?众人面露同情之色,纷纷筹谋划策,有叫他去喝热水,有叫他憋气,方三儿摇头道都试过了,就是没用。

绣春瞥见桌上有个放了花椒末小碟,拿了起来示意他放到鼻下去闻。方三儿莫名其妙接了过来,依言闻了一下,一股辛味直冲脑门,忍不住阿嚏一声打了大喷嚏,通体舒畅之余,发现打了许久嗝竟也停了,惊喜异常,边上人也替他松了口气。只是很,方三儿又苦下了脸,对着绣春道:”这位小哥儿,你这法子倒管用。只是治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只怕没好多久,我便又要嗝起来了……”

绣春外出作男儿装扮。她本就习惯此种装扮,举止不带丝毫脂粉之气。如今白日里束胸,穿件领口高能遮挡喉部中衣,加上天气渐凉,身上外衣再加一件,不仔细看,便是个清俊少年。

“那你就随身带花椒,嗝了就闻一下。”苏家伙计凑趣。

丁管事为人稳重,也不跟着起哄。只对方三儿道:“你莫小看陈小哥儿。他虽年轻,却是看病一把好手。叫他给你瞧瞧,不定便能好。”

方三儿闻言,半信半疑。望着绣春不动。

打嗝中医里被称为呃逆,是因为膈肌痉挛收缩而引起。原因多种,一般片刻后便可自行消退。但也有持续长久,此便是顽固性呃逆。西医临床并无好根治方法,而中医里,长时间顽固呃逆不止,往往被认为与脾胃失调有关,分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等,须得辩证下药。

绣春搭了下方三儿脉,叫他张口吐舌,仔细察看后,便问道:“你先前抓药,方子里有什么?”

方三儿眨巴了下眼睛,皱眉道:“去抓药时,听那伙计念,仿似有枳实、生大黄啥……别我也记不住了。”

绣春唔了声,心中已经有数了。

方才她听这方三儿呃声沉缓连续,察看脉象口舌,脉迟缓,舌苔白,应是胃中寒滞而发呃逆,治宜温中祛寒。但听他报这方子,虽不过寥寥两味药,却也能判定是治胃火上逆类似于加味小承气汤方剂。虽都是呃逆,但根源一寒一热,用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何能止得住?当下便叫他取了张纸,开了副丁香散方,叮嘱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又教他一穴位按摩法。打嗝时将拇指放置于喉下天突穴处,由轻渐重、由重到轻地揉按片刻,亦有奇效。

方三儿捧着方子半信半疑去了,姑且死马当活马医。边上人议论声中,绣春正要坐回去把碗里饭吃完,注意到边上隔了几桌大堂中间那桌上,有个坐着人正转身看着自己。二十出头年纪,一身宝蓝紫金团花缎面衣衫,服色鲜亮,瞧着像出自大富之家。那男子相貌生得也英俊,一双眼睛正望向自己。

绣春不过瞟他一眼,便收回了目光。吃完饭后散了各自回房,歇下一夜无话。

到了次日,河道还是丝毫没有疏通迹象,后头船只倒是越聚越多。众人纷纷叫苦埋怨之时,也不知道哪里传出消息,说之所以封住水陆通道,是因为皇上眼见就要不行了,而太子尚年幼,怕生变乱,这才限制进出。

这消息不胫而走,原本还埋怨众多船家客商登时齐齐闭了嘴。天家事大。倘若这消息属实,谁敢说一句不是。只能盼着些解封,好叫自己能早日抵达目地。

丁管事自然也听说了这传言,只好按捺住焦急一边客栈里住下来,一边继续打听消息。到了中午吃饭时候,别消息没打听到,那个伙计方三儿倒是兴冲冲地凑了过来,给他们这一桌加了盆满满菜,说是昨晚连夜抓药服了后,今日早便止住了嗝,到此刻都没复发。一时不停翘着拇指,对着绣春连连道谢。

绣春叮嘱他再吃几天药,往后适当进补些暖胃之物,此事便也抛下了。不想这会看病名头儿很便传了出去。客栈大通铺里住着人走南闯北,身上多少都会带些小毛病。平日顶顶也就过去了,懒怠特意去医馆寻郎中。反正滞留无事,又同住一家客栈,便纷纷寻了过来叫绣春帮着看。绣春一一替他们看过,选开一些廉价对症之药,忙碌个不停。

一个方里,分君、臣、佐、使四类药材,唯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佳药效。世人总觉价贵药,其疗效必定优于价贱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例如金银花与黄芩,这两种都是极其常见药材,价格也低廉,但前者清热解毒,后者清热燥湿,药效显著。从前,身为医者绣春也曾怀疑过中医,甚至质疑古籍医书中时常会出现一个经典方救命无数记载。但现,跟随陈仲修学习这么多年,又亲诊许多病患后,她渐渐有些明白过来为什么现代中医里中药药效似乎力不能及。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条,便是好方子也需要好中药来配。

中药讲究地道。比如贝母,以四川所产为优,这才有“川贝”一说,但后世之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随意种植,自然导致药效下降。

中药讲究炮制。光炒一种,方法就有米炒、沙炒、盐炒、麸炒等十数种。比如米仁健脾,若用麸炒,则增强功效。而后世之人为求方便,早摒弃了这些繁复炮制之法,大多集中加工。

中药也讲究品种。一种药材,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就可分出许多品种。例如半夏,内用可和中理气,外用可消肿止痛。但生半夏有毒,必须先经炮制。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可分宋半夏、仙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戈制半夏、竹沥半夏等。但后世,随着不少炮制技法失传,能用只有制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等寥寥几个品种。一些经典方中标明要用宋半夏,却只能用制半夏来取代,经典方效果自然便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炮制用料及工艺简化,使得药材功效不断下降,这也是中医日益没落一个重要原因。就像此刻,绣春开虽大多是廉价之药,但只要切合患者病患之处,疗效未必不佳。

忙碌起来时辰过得也,一个下午眨眼便过去了。天色再次暗了下来。

绣春替人问诊看病时,留意到昨日那个蓝衣青年似乎一直自己近旁,显得颇感兴趣样子。但没靠近。只不远不近地坐着。觉得他举止有些奇怪,看了几眼,也没搭理他。如此又过了一夜,到了停留这平第三天,看完后一个人后,草草吃了晚饭便回房歇息。那跑堂方三儿照她药吃,这两天再没复发,感激她治好了自己打嗝症,殷勤地亲送热水。绣春道谢后闭了门。

她觉得有些疲乏。脱了外衣,解开束缚胸口胸衣,长长舒了口气后,把自己抛床上,很便睡了过去。睡得正沉,忽然听到响起急促敲门声,人一下惊醒,摸黑坐了起来大声问道:“谁?”

“陈先生,有人急寻医!”

这两天,客栈里人都改口叫她先生了。此刻说话,正是跑堂方三儿。

绣春听到有人急病,睡意顿消,忙起身下床点了灯。匆忙理好自己衣衫后开了门,见方三儿和掌柜一道站门外。那掌柜道:“陈先生,赶紧去驿馆!”

绣春本以为病患是客栈里人,没想到来自驿馆。驿馆里住,非官即差。绣春还迟疑,掌柜已经一把扯了她衣袖匆忙要走。绣春只好挣脱开,回屋取了原先带出来一套简易出诊行头。往大堂去时候,顺口问病人身份和症状,那掌柜却一问三不知,只不住口地催促,说驿丞他们已经等着了。

绣春匆匆到了大堂,借着昏暗烛火,看见正中果然站了两个人。一个瘦子身着灰色公服,一脸诚惶诚恐,估计便是驿丞。另是个身材魁伟大汉,三十来岁,浓眉环目,两颊蓄短髭,着一身军中劲装常服,脚踏黑皮靴,腰跨陌刀,气势逼人,正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听见脚步声,猛地回头,看见绣春过来了,一怔,上下扫了眼,随即道:“他会看病?”声如洪钟,神情里满是质疑和责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