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二十九章 君臣对(一)

东厂督公 第二十九章 君臣对(一)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秦书淮嘴里鼓鼓囊囊的,差点被噎住,赶紧拿起茶盏咕咚咕咚灌了一盏茶,这才咽了下去。

也是一笑,对来人打趣道,“莫非兄台也是来偷吃的?”

少年哈哈一笑,道,“这种枣花糕有什么好吃的?要说好吃,江南一品堂的桂花枣泥才是好吃呢,只可惜此物只能保鲜不到二十个时辰,且不可用冰镇之。江南离此两千余里,自从朝廷裁撤驿站之后,就再也吃不到啦。”

秦书淮说道,“这有何难?只要有钱,快马加鞭,有的是办法给你送到,商品经济嘛!”

“商品经济?这倒是新鲜。”少年苦笑一声,又道,“可惜,别的富家公子可以这般,我却不行。”

秦书淮说道,“有什么不行?我看你也不像缺钱的嘛。难不成是你爸……哦不,令尊大人不给你钱花?”

少年笑道,“秦兄说话真是风趣。桂花枣泥虽好,在江南也不贵,但运到京城可就是奢靡无比了。你可知这一路快马加鞭,在二十个时辰之内运到京城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奢靡误国,我等有志之士怎可带头开此风气呢?”

秦书淮却摇摇头,说道,“兄台此言差矣。奢靡可以误国,却也可以利国。”

少年眉间微微一挑,沉吟了下,说道,“兄台此话怎讲?”

秦书淮说道,“有人奢靡,就有人赚钱。就以这桂花枣泥为例,我们算算有多少人能赚到钱。首先,要在二十个时辰内将桂花枣泥从江南送到京城,至少需要二十匹快马接力,那么养马的人首先赚了钱。而要养二十匹快马,至少需要一个小型马场,一个小型马场至少需要十个工人,那么又有十个工人赚了钱。另外,一路上至少需要十个骑马的,这就又多了十个人能赚到钱。骑马的出远门要在当地吃饭、住宿吧?客栈的老板和小厮又赚到了钱。要是桂花枣泥在京城销量好,一品堂不但会雇佣更多的工人,而且还会加大原材料的采购。这么一来,种桂花的、种枣的就都能赚到钱。有钱赚就有饭吃,所以你看,单单是桂花枣泥的生意就能养活多少人?”

少年眉头一皱,若有所思。

秦书淮又道,“桂花枣泥是如此,其他东西更是如此。我大明物产丰富,若能充分流通,自由交易,能养活的人何止千万?兄台试想,如今我大明有多少农民无地可耕?这部分人若是长期游荡,必然心生异端,恐为大明之祸。”

事实上,现在的大明因为空前绝后的土地兼并,导致大量耕地全部集中在少数藩王勋戚、地主豪强手里。农民无田可耕,早已民变四起了。就是这些农民最终将崇祯逼上了煤山。如果朝廷没有合适的办法去引导,让这些农民有事做,那么历史还会重演。

而要让农民有事做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发展工商业,大量吸收失地农民,二是让那些藩王勋戚、地主豪强把地还给农民。显然,第二点现在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说了第一点。

少年沉吟了会,说道,“兄台此话莫不是想重商而抑农?农为国之本,若是人人皆商贾,皆游食,国岂非更无耕作之农了?”

秦书淮又道,“兄台又错了。农民不愿意耕作并非重商的结果,而是地都集中到了藩王勋戚、地主豪强的手里,是他们不愿意耕作。别的不说,就说当年先皇赏赐给了福王两百万亩土地,福王可愿意悉心照料?这两百万亩,福王只需雇人耕作十万亩便衣食无忧了。剩下的一百九十万亩呢?就这么荒废着。地是福王的,他不愿意耕作别人就不能耕作。这只是福王一家,大明朝有多少土地都是这么闲着的?即便那些江南地主,愿意耕作名下土地的,其给予佃农的抽成也是少的可怜,佃农饭都吃不饱,自然会去想其他营生!朝堂上那些所谓的士大夫大谈什么民皆逐末,去农而游食,放屁!要是有田种,哪来那么些人离乡背井去讨生活!他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少年的脸色有些难看,沉吟了一会,勉强一笑,道,“秦兄所言,倒是真让人大开眼界。”

正说着,忽然从门外传来一阵朗笑。

“哈哈哈,老远就听到书淮小友又在骂人了呢!”

秦书淮一看,见门口进来两人。一人是个无须男子,约五六十岁,微胖。另一个则正是孙承宗。

秦书淮立即像孙承宗作揖行礼,“小子拜见稚绳先生。”

却惊见孙承宗朝那少年深深一拜!

“老夫参见皇上!”

我擦!什么情况?

秦书淮当场石化,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小子就是崇祯?!

孙承宗身边的无须男子见秦书淮半晌不动,便尖声尖气地说道,“大胆,见了皇上还不下跪行礼?”

看来是个太监,只是没穿太监服而已。

秦书淮立即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磕了个响头,说道,“草民秦书淮,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呵呵一笑,说道,“书淮兄弟,不必多礼。”

秦书淮仍不起来,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状,说道,“草民方才胡言乱语,冲撞圣上,请圣上饶恕草民死罪!”

崇祯亲自起身扶起了秦书淮道,“秦兄所言句句中肯,让朕茅塞顿开,又何罪之有?快快起来吧!”

说罢,又颇为扫兴的看了孙承宗一眼,道,“老师来的可真不是时候,我与秦兄聊得正欢呢。”

此时的崇祯,谦恭俭让、求贤若渴且意气风发,看上去确实像一代明主!

孙承宗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道,“如此,老夫便再出去兜一圈便是。”

说罢便转身出门。

崇祯对太监说道,“王司礼,你也出去吧。守着外边,没朕的旨意,谁都不许进来。”

太监欠了欠身,说道,“是,皇上。”

秦书淮看了看那个太监,心想这人应该就是王德化了吧?现在的司礼监秉笔、御马监掌印,全权掌管紫禁城的安全防卫。也就是他,最后开门迎接李自成进城的。

见门关上了,崇祯拿了一盘糕点,拉着秦书淮席地而坐,说道,“来来来,朕好些时候没听过真话了。秦兄,你再与朕说会儿实话。”

从崇祯的眼神里,秦书淮看到的是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一个志在大明中兴的英主,而并非一个生性多疑、自毁长城的亡国之君。当年崇祯曾说,朕非亡国之君,然臣皆亡国之臣,或许也有点道理。

崇祯见秦书淮发愣,又道,“秦兄不必多虑,若是你也与朝中那班大臣一般,那也太没趣了。朕要你说实话,朕想听实话。秦兄,可否?”

崇祯像个极普通的少年,席地而坐,口称秦书淮为秦兄,情真而意切,让秦书淮倍感意外和震惊。

他想到了当年雍正与年羹尧坐在金銮殿的台阶上闲聊的场景。

只是为雍正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年羹尧,最终也没有好下场。

秦书淮内心波涛翻滚,踌躇许久,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皇上,说真话不难,听真话才难,您真的要听真话吗?”

(一个大时代就要拉开帷幕了!诸位多多投票哇!求票,求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