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十八章 论策(二)

东厂督公 第十八章 论策(二)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三位书生一听秦书淮说出这等妄语,纷纷脸色一变,低下头不再言语。心里却都是冷笑,这小子果然是个愣头青,咱们在这议论朝政是可以的,但是他这么一说就有蛊惑民心、诽谤朝廷的嫌疑了,弄不好引来锦衣卫和东厂的人。这种没脑子的武夫,还是离远点好。

秦书淮见几人都不再说话,觉得无趣,便准备打道回府。刚才喝的酒有点烈,脑袋有些晕,走路都有些晃,心想以后还是少喝点酒为好。

却不想刚起身,一个高大干净的汉子走了过来,对他说道,“这位兄弟,我家主人请你上去一叙。”

秦书淮半醉半醒,看了眼来人,说道,“你家主人是谁?”

汉子淡淡一笑,道,“兄弟不必惊慌,我家主人只是想与你聊聊天而已。”

秦书淮大手一挥,道,“谁惊慌了?带路!”

跟着汉子来到了二楼一个精致的包间里,只见里头坐着一个锦袍老者,约六十来岁的年纪,颇有威严。

秦书淮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大人物,酒也醒了一半。

老者冲秦书淮和气一笑,说道,“书淮小友,可否陪老夫喝两口?”

秦书淮虽有醉意,不过还是呵呵一笑,道,“小子敢不应命。”

两人喝了几杯,老者又道,“小友方才一番策论,当真是别开生面,让人醍醐灌顶。老夫冒昧地问一句,小友师承哪位高人啊?”

秦书淮一愣,原来这老头之前一直在旁听。想了想,如果说是自己想出来的,恐怕老头也不信。于是随口胡诌道,“家师无崖子,不过想必先生应该没有听过。”

老头眉头微皱地说道,“无崖子?惭愧惭愧,此等高人老夫竟未曾听说。如是方便的话,小友可否引见?”

秦书淮摇摇头,说道,“家师已经仙去了。”

老头不无遗憾地叹了口气,“此等大才,却是可惜……书淮小友,不知尊师是哪门学派啊?”

秦书淮隐隐感觉这老头不简单,心想若是能引起此人注意,未来可能会有所助益,所以这牛逼得好好吹一番才是。

脖子一扬,一脸傲然地说道,“家师只收了我一个徒儿,倒没有说咱是哪门学派。不过,每逢节气家师都要供奉鬼谷子先生,想必他便是我们祖师爷了。”

老头眼睛骤然发亮,不由奇道,“鬼谷一派?小友,尊师平常都教了你些什么?”

秦书淮叹了口气,说道,“家师博学渊源,天文地理、时政农务,纵横之道、鬼谋之法,无所不精。只可惜家师去的早,小子只学了点皮毛而已。”

老头将信将疑地看着秦书淮,沉吟了会,又说道,“小友确实只学了皮毛而已。方才小友一番辽东策论,看似洞若观火,实则只管中窥豹,见一斑而不见全身而已。”

秦书淮说道,“愿闻先生高见。”

老头说道,“辽东之患,并非一地之患,而是全局使然。小友所说的这些,并非朝廷不知,无奈掣肘良多,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解决的。”

秦书淮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大明之患,辽东不过是三者其一而已。”

“哦?三者其一?”老头喝了口酒,饶有兴致地说道,“哪三者?”

秦书淮淡淡一笑,道,“那就得先请教老先生大名了。”

老头哈哈一笑,道,“你这泼皮小子,吊老夫胃口。”

秦书淮一本正经地说道,“并非小子吊胃口,而是家师教诲小子,对有些人说得真话,而有些人却说不得真话。”

老头笑道,“尊师果然有道。那么,老夫姓孙名承宗,字稚绳,不知够格听小友一番真话否?”

秦书淮虽有一定心理准备,不过闻言还是一惊。

孙承宗,这如雷贯耳的大名他岂能没有听说?他是天启皇帝的恩师,也是袁崇焕的恩师,是明末唯一可称得上战略家、军事家的大人物。就是他一手修建的关宁防线,为大明延续了二十几年的命脉。他坐镇辽东期间,辽东安宁无比,后金根本连进攻的念头都没有。总之,他有当朝文官所没有的眼光和战略。虽然他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可算是大明仅存的尚还清醒的文人之一了。

算起来,孙承宗在天启五年自请罢官以来,至今已经在野四年了。不过在野归在野,他依然是崇祯倚仗的智囊。而且根据历史,己巳之变后他会被再度启用,官至太傅。

总之,这个大腿不可不抱!

秦书淮当即起身,深深地行了个大礼,说道,“原来是孙阁老,小子方才有眼不识阁老,实在是孟浪唐突了。”

孙承宗哈哈大笑,说道,“繁文缛节就免了,老夫只问一句,小友可以说真话了吗?”

秦书淮说道,“阁老面前,自无妄语。如刚才所说,大明之患有三,非在阉党,而在辽东、文官、武林三处而已。”

孙承宗微微颔首,若有所思了一会,又淡淡一笑道,“辽东之患路人皆知,武林之患也暂且不说,这文官之患倒是新鲜,小友可否详说一二?”

秦书淮道,“所谓文官之患,即是文官结党营私,大搞党争。他们奉行非我朋党,其行必恶。试问我大明朝以来,多少有才之士因为文官攻讦而下台的?”

一提起文官集团,秦书淮就滔滔不绝地大骂了起来。

明朝末年的文官,从根本上就是小资产阶级、官僚阶级利益的代言人,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他们可以说是最赤果果、最无耻的维护本集团利益的朋党团体。比如,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打着“不与民争利”的道德大旗,坚决抵制向工商业和矿业等征税,却主张对农业征收重税,以此来弥补国库的空虚。要知道明末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工商业者掌握了大量的财富,放弃这么优质的税源,需要向底层的农民征收多少税才能弥补?可以说,正是他们的畸形税收政策导致了明末农民起义不断,也导致边关将士军饷不足,间接帮助后金崛起,最终灭了明朝。

这只是一方面。明末的文官还对吵架情有独钟,不管是百官、首辅甚至是皇帝,只要稍稍做的有些瑕疵,一大群文官便会群起而攻之,试想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谁还能大胆地进行改革?

更让人鄙夷的是,这群文官天天以“清流”自居,不但空谈理想却无一可行的措施落地,而且到了满清入关后,除了少数几个铁骨铮铮的读书人抗争到底,很大一部分文官都做了他们曾经最鄙视的事情——投降。最著名的当属明末东林党的领袖钱谦益,喊了一辈子的礼仪廉耻,也曾用此攻击过无数政敌,却当清军兵临城下,一代名妓柳如是要拉着他跳河殉国时,竟以“水太凉”为由拒绝了,最后跪在城门口迎接清军入城。连个娼妓都比他有气节,由此可见所谓的“清流”到底是什么样的一路货色。

秦书淮早已决定,若是有一天自己执掌东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朝中的文官集团,即便因此背上千古骂名也无不可。

狠狠地骂了一通,骂的孙承宗的脸色相当难看,秦书淮这才想起来孙承宗也是个文官,而且还是个大文官……

赶紧解释道,“那个,孙阁老,我并不是说您,我说的是那些结党营私的文官。”

孙承宗淡淡一笑,道,“无妨。老夫让你说真话,你说便是了。”

两人相谈甚欢,直至饭馆打烊才依依不舍的告别。

临走之前,孙承宗送了秦书淮一本书,说道,“书淮小友,此番匆忙不能与你畅聊,不如十日之后,我们在京师柳是书馆再见如何?”

秦书淮求之不得,便立即说道,“小子遵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