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时明月 > 第1048章 咱去酒楼过宋朝小资生活

宋时明月 第1048章 咱去酒楼过宋朝小资生活

作者:赤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0:33 来源:笔趣阁

“哦,还好还好,杨家将并未绝迹”,赵兴心里松了口气,又问:“那恭氏……我是说杨祖仁这几年住哪里,你说他来京城考科举,难道他住在外地!”

“当然,杨龙图曾任提点河东、京西、淮南三路刑狱公事,任上积下点钱财,买了扬州一栋小屋,幸好有这栋房子,恭氏能有个退身之地。杨龙图逝后,恭氏就带着孩子住在扬州,靠姑姑及姑父张景儒的帮衬,养大了孩子。”

原来,真正的杨家天波府……不,杨家府邸在扬州。

那么,杨家将是怎么出来的呢?难道大宋的天波杨府是明朝人修建的?难道评书《杨家将》是一本古代玄幻小说,里面的人物全是从火星上下来的?

历史真幽默!

“算了吧,我只是一时好奇而已,不麻烦美成兄”,赵兴尴尬地说。

知道苏东坡今晚要在宫中留宿后,周氏兄弟再闲聊几句便起身告辞。此时,苏轼家中没有男主人,王夫人也没有留他,两人正准备走,秦观却止住对方,很亲热的问:“美成、南伯,你两今晚有什么活动?”

得到否定回答后,秦观反身从桌案上拿起了一堆手本,递给茫然的两兄弟:“美成兄久居京城。帮我看看,这些帖子里可有值得一去地地方?”

周邦彦很认真的拿着一张张名帖比较着,态度不亚于现代人购买住房时表现出的慎重。赵兴摸不着头脑,顺手捡起一张周邦彦弃去的帖子,也在一旁端详起来。

这是一位太学生邀请他吃饭的帖子,帖子上已经被秦观用笔打了个大大的叉。看来。周邦彦地看法与他相似,可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因为邀请人官职太小?

赵兴好奇地连续捡起几张帖子,那上面都有叉,此时,周邦彦正拿着三张帖子来回比较。满脸都是遗憾的表情,似乎三张帖子都不太令他满意,所以他难以取舍。秦观也在一脸沉思,似乎在衡量三张帖子的轻重。

敲门声响了,王夫人又端着热茶出现在门边,她是想确定今晚这些人的安排。脚步声惊动了秦观。他抬头现赵兴正在看他扔下的帖子,便叹息一声说:“怎都没好去处啊!……离人贤弟,我劝你别看那些弃物了,你若有兴趣,不如帮我做个参谋这三张帖子,嗯,我该去哪里才好?”

赵兴很好奇,他翻了一下秦观手中地名帖。顿时大失所望:“都什么人?全无名之辈,我还以为你在为什么而烦恼呢。原来是些无名之人邀请的。”

秦观一看,就知道赵兴不懂这里头的奥妙,他先是撇了撇嘴,但看到王夫人对赵兴一副很照顾的样子,他大大喘了口气。解释:“看来离人贤弟是很少去勾阑玩耍。所以不清楚这里面的道道……”

王夫人啐骂:“休得教坏离人!”

“无妨,离人早晚须知道这些官场应酬。且听我说……”

秦观是个浪子,昨天在酒席上,黄庭坚与苏轼都批评过秦观的滥情行为。秦观平身作词无数,每词里都蕴含着一个字谜,谜底是一名歌女地名字。在他写那词的时间里,秦观确实短暂地爱上了那歌女,然后,他转过身去又会为别的歌女写词,所以秦观被誉为继柳永之后,“青楼第二薄幸男”。

世人读秦观的诗,都为这个浪子很年轻,但实际上,秦观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现在已是3岁的人了,依旧对勾栏瓦舍充满冲动。或许,二十年的草民生活,让他淤积了太多的“爱”,一朝得志,他地滥情蓬勃而。

对游走于勾阑宴的事,老浪子秦观最轻车熟路,他很耐心地向赵兴解释:“士人游学天下,初到某地,最先在什么酒店被人宴请,那就意味着你被什么人所接纳。

要知道官场唱酬是每天都有的事,而酒楼座位是有限,烧一桌子菜又耗时许久,所以酒楼每日接待的客人就那么多……”

秦观不用说下去,赵兴已经明白。他想起自己在现代,有时去生意火爆的酒楼,等菜尚要许久,那么在没有煤气没有电气化的古代,烧一桌子菜所花费地时间可想而知。

古代酒店接待能力有限,久而久之,竞争使他们自动走向预约订座地套路。预定的客人多了,餐馆地接待能力饱和,其他人来了自然就是“恕不接待”。于是,每个餐馆都拥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户群,他们长年累月的在某一个餐馆固定订上座位,以便接待突访的客人。

这是酒店竞争的必由之路,或许也是古代俱乐部起源的原因。

因为竞争,酒店便自动分成三六九等,什么等级的酒店招待何种类型的客人,泾渭分明。由于人们不是天天都请客,临时想请客你根本订不到适合自己身份的酒店座位——这才有了苏轼在家中包席的行为。

接着,酒店客人也自动选择了俱乐部制的社交方式:不在家中包席,到酒店吃,等别人排期排到请你做客,不知是何年何月,所以,大多数时候,相同身份的人就会固定在一个酒楼里活动,他们会相互转告:自己某日在某酒店出没,然后由你自己上门去找座位,到时,朋友虽与自己不在一桌宴席上,但还在同一个酒楼,相互串一下,自然见了面。

这种临时找座位地现象也常有。某些请客的帖子不一定能请到客人上门,这些偶而缺席留下的空位,就成了大家钻营的对象,或,也成了主人临时拉客的机动座位。

此类帖子就是社交机会,你的选择就代表你今后地社交地位。选择一个“上流社会”出没的酒店。则结交的便是这种类型的人,否则,则等而下之。

秦观想去的地方是潘楼杨楼这样地大店,至少也要去和乐楼这样新崛起的名店,以便结交一些类似苏轼身份的朝廷高官。但这几张帖子里却没有一张潘楼杨楼的帖子,连和乐楼的都没有,怎不令秦观踌躇。”

古人说话就是费事,用现代语言几句就解释清楚的事,秦观解释半晌,要不是赵兴理解能力一流。半天都不知对方说地啥。

这不是现代的俱乐部吗,宋代,餐馆已经采用类似会员制?这倒有趣。

在略略往深一想,赵兴立刻想明白了:在中国古代,所有的餐馆理所当然都是走向会员制的,因为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他们必然会如此。而电视剧中一坐下就能吃到饭,那是忽悠。以为古代餐馆都跟公司合营后的国营餐馆一样。

“早说吗”,赵兴对秦观的烦恼不屑一顾:“你想去潘楼?杨楼?还是和乐楼?求我呀!”

秦观瞪大眼睛。略带点不屑的反驳:“得了吧,从刚才你地表现看,你压根没有逛过酒楼,而且你昨天才到汴梁城,即便是你没进城门就去预约酒店。怎么也约到十天后了。我今晚想去潘楼,你能吗?”

还在收拾茶具的王夫人听了直想笑。赵兴频频给她使眼色。秦观没有看到这里地小动作,所以说的很激烈。赵兴等对方说完,慢悠悠的问:“打个赌如何?今晚你想去哪个酒店,我便领你直接闯进去,保证是座上宾,而不是堂下客。”

秦观看了一眼忍不住笑的王夫人,怀疑的询问:“你真地是第一次来汴梁?以前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王夫人作证:“当然,离人绝对是第一次来汴梁,以前他都在黄州,然后去了海外三年,不过……”

“去了海外三年?”秦观一听到这话,不等王夫人把话说完,他立刻抢先说:“赌了。我赌上好地唐墨一块,你赌什么?”

赵兴摇摇头:“唐墨我不稀罕,赌点你能付得起的,无伤大雅地东西如何?”

“什么东西?”秦观很自信的反问。

赵兴嘿嘿一笑:“就赌文章吧,你输了,帮我写几篇时文,如此而已。”

“时文,这太简单了。”秦观感觉到两眼都是金花,难道对方想送钱给自己,他兴致勃勃的反问:“你赌什么?”

赵兴很无耻的回答:“我什么也不赌,因为胜利的必然是我,所以我无需付赌注……当然,你要是觉得心里不平衡的话,我会支付你在酒店的开销!”

这不是欺负人吗?秦观望向王夫人,寻求对方的支持,可王夫人已经笑倒了,她频频点头:“少游,离人这个赌打的,确实无需付赌注,而且你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你忘了黄州山珍?这东西就是他们家产的,东京汴梁城各个酒店,哪个不向他家订货?酒店没有了松菇、竹笋、林芝、野味,哪里敢继续开下去。

你问问他,东京城哪个酒店不欠他的债,不说别的,就说那和乐楼,董小亮若不是从他那里搞到了海货,学会了做菜,那会嚷嚷着从老子手里接管酒楼。”

秦观绝倒。

赵兴马上笑意盈盈地搂着对方,低声说:“师兄,咱俩现在商议一下赌注的问题,来”

王夫人马上打断赵兴的话:“别,离人叔叔,刚才门上有位名唤扑天雕的相扑手找上门来,说是找你,我还在想:他怎么找到这里?现在也晾他半晌了,离人叔叔快去打他!”

扑天雕这个名字一出,金不二喝一声“好胆”,没等赵兴吩咐就窜了出去。接着他拧着一名壮汉来到客厅。

这位汉子地雄壮只是相对的。他身高一米七左右。在常人眼中算得上雄壮,但走到赵兴跟前,依然只到赵兴的鼻尖而已。

来人的态度恭敬,金不二一放手,他先是扫了一眼这间苏轼的书房,对满房子的书籍微露倾倒。然后他真地倾倒,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草民扑天雕李应见过大官人,今日大官人仗义出手,挽回草民一家上下口食,小的在这里稽了。”

扑天雕李应?!

赵兴晃了晃。差点被这个名字击倒。

难道这个人也最终上了水浒梁上?不过,看到对方三十多岁的年纪,想到二十年后他再上梁山,扑的动天吗?

王夫人刚才曾三言两语,把她从朝云那里打听地消息告诉了他们,秦观与周邦彦兄弟。所以众人没有再去打听扑天雕与赵兴结识的经过,赵兴也不愿揭开对方的伤疤,他们简单的交谈过后,赵兴立刻把话题转到他们的出游计划。

“足下久居东京,汴梁城有什么好玩的,且一一道来”,赵兴询问。

“当不得,当不得”。扑天雕李应连忙谦让。

古代地尊称分为几种:最最贵的称呼是“陛下”,意思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只敢看你脚下的台阶。“陛下”之后是“殿下”,然后是“阁下”。

“足下”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尊称,但李应只是个杂耍艺人,赵兴称呼他为足下,他自认当不起这种称呼。然而。赵兴却并不在意。他抬手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论到汴梁城的夜景,不知大官人想去什么地方。若是去买什么物品,那就去马行街,若是想看杂耍,还是去大相国寺;若是想去勾栏瓦舍,倒有两个好去处,一个是杨楼街,一个是都亭驿……”

秦观很急切,他打断对方的话,问:“东京***有何特色?”

李应明白了这一行人的意思,他连忙介绍:“若说起东京汴梁城地***,大官人可听说过汴梁十绝女——坊间传说:沈姑姑的棋、陈宜娘地鼓、廖小小的小唱、宋小娘子的百舌、史慧英的撮弄、媳妇徐的唱赚、肖金莲地覆射、文八娘地杂剧、王双莲的诸宫调,外加黑妈妈地影戏。以上世人,那都是东京城的绝妙,不知官人想看什么,雅还是俗?”

廖小小居然也在其中,而且排名很高,这倒让赵兴有点惊愕:“那就去廖小小出没的地方——我想她活动的地方,应该算是你嘴中的雅吧,你给我们说说,廖小小常爱在哪里出现,其余的人……那些雅人最喜欢在哪里活动?”

李应还趴在地上,他赶紧又磕了个头,回答:“小的这几日正有空闲,恰好可以陪大官人逛逛,小的来领路……那要去杨楼。”

李应刚在擂台被打败,正想歇几日避避风头,转职做几天帮闲,恰好让他的相扑台稍微冷一冷,消减别人对他的失败印象。所以他毛遂自荐。

赵兴懒懒的回答:“也罢,起来吧,诸位,收拾东西走路。”

萧峰萧崎立刻跳了出来,他们肩上背着一个背包,如果有现代人在,会看出那个背包形状像现代的“军挎”。这“军挎”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萧峰萧崎兄弟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根木杖,他们还递上额外的一根红漆漆的很光滑的木杖给赵兴,这些木杖形状有点弯曲,长短都差不多大小。

赵兴接过木杖,在手里掂了掂,还没有表示,陈公川窜了出来,连声喊:“这么好的事,如何没有我?”

赵兴吆喝一声,一行人摇摇摆摆走进了东京汴梁城的休闲世界。

当时的时间相当于现代的下班时间,时光好像在东京大街上突然放慢了脚步,成群的市民,含着香糖,打着口哨,边逛边看,仔细品评,悠闲地打这无所事事的光阴。街上有说不尽的奇丽,数不完的雅趣。

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杨楼门口,一条大街将街道分成两半,街对面是勾栏瓦舍,穿梭其中的人群更是磨肩比踵,三五成队的乐人,擎一二女童舞旋,唱着小词与赵兴擦肩而过,赵兴出神的望着他们的队伍,李应看到,连忙解释:“大官人,这叫赶趁,也是汴梁城一景。”

这不是现代南方乡间经常见到的社戏内容吗,在社戏巡街游行队伍里,艺人们也常举着一个高竿,几岁的小童身穿京剧服装,扮演着京剧里的人物,浓妆艳抹画着脸谱,在竿子上翻腾……赵兴不知道现代社会把这叫什么,他现在知道,宋代把这叫“赶趁”。

看到赵兴露出欣赏的表情,其中一个“赶趁”立刻围在赵兴身边,向赵兴表演着各种动作,音乐悠扬,映衬着满街的***,赵兴、秦观、周邦彦兄弟四个人一身华服,除了赵兴外,另三个人都算是这时代的美少年,这番情景,仿佛是一副现实的“浮世绘”。

这是1087年的东京汴梁城,这是一座光明之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