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时明月 > 第1042章 来的都是宋代最牛的人物

宋时明月 第1042章 来的都是宋代最牛的人物

作者:赤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0:33 来源:笔趣阁

“恩师,恩师何在?”门口的喊声打断了苏轼的文章,也打断了屋内的纸笔争夺。苏轼闻声望向屋外兴,赵兴闪电般从桌上把写了几句的弹劾夺走,冲陈公川使了一个眼色。

陈公川一转身,揣着那份墨迹未干的文章向后院跑去。

门口来了一群人,领先就是黄庭坚,此外还有“苏门四学士”的其他几位。这里面还有赵兴一个熟人——陈糙,见到陈公川向后奔跑的身影,陈糙一跃而出,嘴里还喊着:“小贼,哪里跑!”

陈公川听到事情不对,连忙头也不回地往后院跑,后院里有陈不群及金不二他们,陈公川不知道陈不群与这位大侠的关系,但他知道金不二等人的身手,自然认为跑到那里就安全了。

这番举动倒让赵兴略略看清了对方的身手——也没他儿子说的那么谦逊,陈在急跑中仍不忘回身向赵兴拱了拱手,这是感谢对方照顾自己的儿子,他的动作潇洒而自然,这说明陈平衡感极佳。

俩人眨眼跑的没影,门口那群士子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他们显然没想到苏轼的院子成了货栈,中间只剩下巴掌大的空间。

苏轼也有点尴尬,他起身向几位学生点头,还没想出话头,门口又出现了几位朝廷官员,其中也有赵兴认识的人——王巩王定国,也就是那位柔云小妾——“我心安处是故乡”的丈夫。

赵兴不尴尬,趁着王夫人与朝云都出来迎接,他赶紧指挥手下:“都搬进去,每个箱子上都贴有标签,谁的搬谁房间,赶紧腾空,清场。”

王巩微笑着向赵兴打招呼:“离人来了……我的房子还指望你呢。哈哈,这次不盖完我的房子,别想走。”

说罢。他顺手向众人介绍赵兴:“赵离人,我跟你们说过,在黄州,子瞻用一诗赢了半船酒。然后再来一,赢了一个弟子。这位,就是那个把自己赌输的人——赵兴赵离人,一日成屋赵离人,今后谁家想盖房子,找他。”

这事极风雅,众人哄笑起来,笑声中唯有羡慕——瞧瞧,满屋子礼物。我怎么没俘虏这样一位大财主。

酒店伙计们在厨房里忙碌,菜还没上来,苏轼趁这功夫,向众人引荐了赵兴。

今日似乎是名人大聚会的日子,来的都是宋代最牛地人物。黄庭坚是来行拜师礼的,他本身就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而另一个客人米芾。则是四大书法家中排名第三的人——可以说,除了那位蔡京。今天地四大书法家差不多聚齐了。

除了四大书法家外,宋代还有四大画家的称呼,他们当中,除苏轼外,李公麟也在现场。他擅于画马。所画的《五马图》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并称为“宋代两大瑰宝”。不幸地是,张择端现在才一岁。赵兴出现导致的蝴蝶效应,令他能不能成为大画家难以料想。而宋徽宗则还没上位。

这些在座的人,差一点点就囊括了大宋的全部文学精英。他们来到这里,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目睹黄庭坚的拜师礼。

拜师礼很复杂,赵兴现在一见繁琐的礼节就头疼,本想借着忙活厨艺的事情悄悄溜走,但苏东坡唤住了他,让他与晁补之、张耒、秦观站在一起,目睹了黄庭坚的入门。

一旁观礼地除了上述人外,还有小王驸马王诜王晋卿、王巩王定国,以及几位道士,两位和尚……陈一直没露面,估计是与儿子相聚去了,而陈公川则与妹妹在后院,享受王夫人的家宴——他的级别名气,不适合出现在这场合。

赵兴没有记住和尚道士的名字,因他向来不拿正眼瞧那群和尚道士。所以直接无视。

黄庭坚拜罢,献上几本书稿、字帖作为拜师礼。按照礼节,苏轼应该回赐对方一些文房四宝以示勉励,他一摸身上,才想起刚才一直与赵兴交谈,竟忘了准备礼物。这让他有点尴尬,正急切间,赵兴伸手一搀他,衣袖里立刻多了一件硬物。

苏轼何人也,他马上明白手里这件硬物的意义,连忙顺手递给黄庭坚,一边递一边悄悄看了一眼是何物,这一看,让他吓了一跳。

竟是一方翡翠砚。

黄庭坚面带微笑,看到苏轼袖子一展跳出一汪青翠欲滴的翡色,他也吓了一跳。等到砚台入手,才现苏轼递上来的真是一方翡翠砚。

这是一整块翡翠雕成地砚台,翠色浓的像春天地西湖水,让人爱不释手。

宋代有四大名砚,但宝石砚不列名其中。然而,还是有人用大块玉石做砚台的,由于材料的珍贵,这样的玉砚一出,立刻成为名品。翡翠砚较为少见,用这么大块品质上等的翡翠做砚台,黄庭坚也是第一次见到。

这未免太豪奢了吧。

这块翡翠砚形状并不大,属于“掌中砚”地一种。它地体积约有一巴掌大小,磨完墨后,可以握在手里,一边蘸墨一边书写。砚台造型采用的是佛教人物,似乎是“多臂天王”捉鬼地场景,几条伸出的手臂正好可当作笔架搁笔,或伸手抓握。而恶鬼张开、呼救的大嘴则成了墨池,

掌中砚的墨池多数比较深,所以宝石壁显得特别厚,这个砚台也是如此,现在翠绿的墨池空空荡荡,但如果蓄上一汪墨,翠绿与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张恶鬼的嘴愈显狰狞,整方砚台的景观便愈加生动。

黄庭坚也是喜欢绘画的人,略一端详,他已经现这副砚台的珍贵,珍贵到他用不起的程度。他连忙推辞:“恩师,这东西太贵重了,学生何德何能,竟享用这样的名砚……恩师还是收回去吧。换一样东西再赐予学生。”

苏轼也被这方砚台的奢华吓了一跳,略一犹豫,想到赵兴地豪奢。他马上释然:“你还是拿着吧,这东西也没你料想的那么罕见,只是一件玩物而已。”

苏轼的答话很平淡,让黄庭坚摸不清深浅。他很奇怪:传说中。苏轼没这么富有啊。听说他们在黄州,穷地要自己种田才能吃上饭,这就是“东坡居士”这个名号的由来。怎么现在苏轼出手如此奢华?

黄庭坚四处查探观礼人的表情,王巩看见了赵兴刚才的小动作,他冲黄庭坚使了个眼色,手指借助衣袖地遮掩,微微指了下赵兴,黄庭坚立刻明白,他略一谦虚。闪电般收起了砚台,老老实实行礼:“长赐,不敢辞。”

礼毕,众人纷纷上前来祝贺,赵兴趁机摸出了房子,来到了厨房。几名酒店的伙计正在那里忙碌,门口侍立着数位跑堂。赵兴扫了一眼厨房。立刻皱着眉头退了出去,站在门口向里面打量。

厨房里银光闪闪。这是银餐具的光芒。但这些餐具不属于苏轼。

苏轼是个喜欢在家里请客的人,酒家办这事叫“外会”。宋代酒店作风豪爽,主人如果连续几次在家里包席,他们就会扔下一套纯银餐具,在客人家备用。宋人富裕。东京汴梁城内。即使是最小店面的穷馆子,也有数套这样纯银打制、每套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餐具。

银餐具虽让厨房添了层浮华气。但在赵兴看来,这餐馆在管理学上实在欠缺,整间厨房乱糟糟的,厨具摆放的毫无头绪,锅碗瓢盆乱堆乱放,令他有点想骂人。然而,沉吟片刻,他想起宋代的厨房并没有上下水,所以,眼前这种程度地卫生状况,已经属于当时少见的干净了。

考虑到屋里还有客人,现在动手收拾跑堂有点不合时宜,赵兴忍住了冲动,他抬手招呼等在一边的管事,询问:“你们是哪家店里的?”

管事很骄傲,在他想来,赵兴一个外地人,穿着打扮典型的不合时尚,能知道什么名酒名菜。他的回答语气骄傲:“小的们是和乐楼地,学士常在我们店里订餐饭,一向很满意……”

赵兴打断对方的话:“和乐楼,小亮现在可还频频大亮了?”

这话一出,那名管事立刻矮了三分,他谄媚地笑着问:“大官人认的我家老爷?”

“小亮的大亮”是个笑话。

和乐楼掌柜董小亮今年才二十出头,两年前他想要接管父亲的班,其父亲戏言:“小亮而已,如何能当大事。”意思是他太年轻,还需要磨练。

董小亮立刻回答:“吾年满二十,已是大亮。”

他父亲大笑之。

这句话随后被人传出,本来只是一个家庭闲话,但接着董小亮为了证明自己已长大**,特地去妓院留宿,结果,黎明时分他爹摸到了妓院,大呼:“天已大亮,小亮何在?”

一名妓女在旁接嘴:“天虽大亮,小亮未亮,亮不亮,再催催?”

屋里的董小亮不知道外头在吵什么,朦朦胧胧地回了句:“胡说,谁说我没亮,我亮了三回了。”

于是,一院子嫖客笑倒。

妓院习惯在有客人留宿地院落门口点燃灯笼,提醒他人勿搅,久而久之,“亮”便成了“勃起”的代名词。“亮”是开口音,这些对话用现代地普通话说,感觉不出味道,但如果用宋代的汉语连续吟唱,那就清脆当当、妙趣横生了去年,董小亮的老爹迫不过董小亮的催逼,终于把部分产业的运作交给了这位小亮。没想到,这位小亮果然聪明绝顶。他在和乐楼里引进了海鲜概念,居然能从遥远的大海辗转运来新鲜的海货。

宋代,吃海鲜的习惯并不流行,因为运输不便加上大多数人不会烹饪,使得海鲜类产品腥气十足。但董小亮主管厨房后,马上引进大量闻所未闻的南洋香料,在烹饪方法上推陈出新,使得和乐楼顿时与这时代的酒店顶级大哥潘楼、杨楼相庭抗争。成为业内三尊。

此后,已很少人敢当面嘲笑的问他“亮不亮”的问题。敢于当面取笑他的,至少都是与他身份相当地。或身份高于他的人。所以赵兴一开口,管事立刻明白:能知道“小亮大亮”这件事的人不多,基本上都是业内同行,但有资格当面取笑地人。能简单得了吗?

赵兴没有理会管事的献媚,他伸手问对方要今日的菜谱,查问了一下上菜秩序,啪地一声合上菜谱,淡淡的说:“让你家小亮明天来一趟,就说赵离人回来了,有新花样……不,我还是明天登门吧,尝一尝小亮调教地厨师手艺。”

赵离人?这个名字管事并不熟。但既然对方提到了调教厨师的事,显然,自己的掌柜与此人关系密切,连这样隐秘的事都知道。一念至此,管事不敢怠慢,频频点头。

和乐楼的菜式有点接近现代菜式组合,先是二十四个冷盘。分别是果八件、卤八件,以及鲜八件。

果八件是**梅肉、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广芥樱桃、糖霜梨、苹果片……今天赵兴在。吃的东西他更加精通,于是果八件成了果十二件,增添了水晶葡萄、酸奶哈密瓜、盐水菠萝、香橙片等四位汴梁罕见、和乐楼独有的水果。

汴梁城六大名楼都有自己的特色卤味拼盘,和乐楼的特色是:白云猪手、汾酒牛腱、老豆腐鹅肫。最近高小亮又添了种“彩虹辣鹅胗”,深受欢迎。而和乐楼最大地特殊之处在于海鲜八件的组合:凉拌海蜇头、五香熏带鱼、蒜泥海带、芥辣鳗肉等等。让生在内6的汴梁城也感觉到大海的风味。

凉菜端上去后。其余人慢慢饮酒。和乐楼的酒也很有名,它独有的名酒名叫“琼浆酒”。除此之外。今天聚会的是官员,也出现了几种皇亲国戚家酿造地好酒,比如后妃家酿造的瀛玉酒、琼酥酒,亲王驸马家酿造地琼腴酒、兰芷酒、玉沥酒等等。

董小亮掌事后,和乐楼又多了一种专售酒,名字很怪,叫做的“琅”,据说是种海外名酒,但使用汉文包装。酒还分为几个系列,每种滋味各不相同:纯白无色的叫“烈火冰泉”,粉红色的叫“粉红佳人”,绿色地称“惨绿少年”,兰色地称“七海瑰宝”……

这些名字都很俗,但酒很好喝。考虑到这是种蛮夷酒,名字俗点大家就忍了。

今天出现的也有琅酒,这酒一杂就容易上头。整个宴席中赵兴一直待在厨房,监管伙计们上菜,等听到屋里说话音变地粗声粗气,并口齿不清时,赵兴一声轻笑,走到院中几个箱子跟前,伸着指头挨个指点,最终在其中一个箱子前停住了,他喊过一位闲散的跑堂,吩咐他把这箱子抬到客厅。

他这是为客人挑选礼物。

按规则,客人不能空着手上门,当然也不能空着手离开,这叫礼尚往来。本来这事应该由王夫人出面,但苏东坡的小儿子苏遁刚刚回家,再加上后院还有陈公川与赵兴的家眷,所以王夫人与朝云都去忙着接待,并照顾才回家的苏遁。所以这事只好由赵兴出面。

将一件件礼物按照名姓分包好,赵兴接着吩咐人将礼物抬进客厅,自己则跟着送礼物的人走进屋内。

客人没走就礼物,这种做法是违反礼节的。一般来说,应该在客人走后,在门房处将礼物递给客人,但赵兴另有目的。他趁着酒桌上一片醉意的时候,命人把那些包裹直接递到每个人手上。

接到礼物的客人先是愣了一下,主座上苏东坡略略皱眉,但赵兴一脸坦然,倒让大家不好说什么,他们醉意下接受了赵兴的怂恿,兴奋地打开礼物包裹。

黄庭坚收到的礼物更是新奇——竟是套色印染出的四色花布与彩绸。

这时代,染色手法还很单调。对绸缎,流行的染色方法是石榴皮染色,染出石榴般鲜艳的织物,“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是这时代出现的俚语……但,无论他们染出的布匹丝绸多么鲜艳,都只能是单色。而现在赵兴展示的是四色印刷,上面绘制着各种图案,花卉,多数是苏轼诗词里的情景。

自从赵兴面向高丽销售文化绸后,宋境内也出现印字文化绸。依中国人的仿制能力,这种毫无技术门槛的印布技术,马上会被推广开来,不过,由于盗版技术掌握的仅仅是“墨色印刷”,颜色单一,且成本增加不少,导致价格高昂,销售不旺。

现在,四色印刷一出,必将带来印染技术的新突破。

现场的官员们看的啧啧称奇,小王驸马王诜王晋卿看着布匹若有所思:“这四彩布我似乎在宫里见过——就是近日。传说它是江南的和盛轩所制,但这个和盛轩很奇怪,传言其作坊在苏州或泉州,但也有说它在海外越国,昨日太后还令宫里采买再去寻找……

离人,你怎么买到它的,它在那里?告诉我,我去转告太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