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清虚道德天尊 > 第四百七十三章.wukan

清虚道德天尊 第四百七十三章.wukan

作者:豫章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3:33 来源:笔趣阁

第四百七十三章.ukn

女皇退位、宗复辟,一切改归复原样。手机阅读小说,同步更新\!{uu234'}这就是《资治通鉴》所说的:“复国号曰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字皆如永淳(元年为68年,高宗在位)以前故事。复以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老君为玄元皇帝。”这就是张柬之等人所要的结果,即把女皇太位的所有皆抹灭。他们打算踌躇满志。辅佐正统的真龙天子宗,复兴大唐,建功立业。

然而,张柬之等人的政治眼光短浅,自以为推翻女皇,咸于复旧,一就会平安无事。孰料,没过几天,形势变化,便令他们欲哭无泪。

张柬之动“神龙**”拥戴复辟的宗李显,是被女皇定论为不可造就的庸才,因此果断黜贬。如今被他们推为兴皇帝。期待着他能有所为。

宗上台所做的第一件大事是追尊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上洛王,母崔氏为王妃。李显所以被女皇黜贬,就是因为他初为皇帝,便提拔韦玄贞为纳言,还要把天下让给韦氏。所以,他这次复辟后,接着二十年前的未竟“理想”,追赠死了的岳父大人为王。

他的荒唐举动立即遭到大臣反对,左拾遗贾虚已上疏:“异姓不王,古今通制。今兴之始,万姓喁喁,以观陛下之政,而先生后族,非所以广德美于天下也。……若以恩制以行,宜令皇后固让,则益增谦冲之德矣”这个贾虚已想得太美,他还给宗出主意,让韦后出来“固让”,会更增加美德。

他哪里晓得,正是那个韦皇后让李显这么做的,她们要把二十年的损失全补回来。这二十年被贬,终日担惊受怕。韦氏所生一子郡王李重润曾封皇太孙,被女皇鞭毙。长女宁公主下嫁参与政变的王同皎。次女安乐公主,生于李显被流放的途。在房陵二十年,两人倍尝艰辛,李显每闻有朝廷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韦氏就会说:“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宗向韦氏私誓:“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资治通鉴》,卷o8,宗神龙元年二月。]

因此,宗果然复辟,韦后“所欲”,先是加封其父母封号,接着就要参预朝政。他们也学者当年“二圣”时的样子,对坐听朝。韦后野心勃勃,俨然武则天第二自居,大臣们上朝都能听到男女两个声音,韦后也把自己隐于帘后,坐听朝政。

那几个搞政变出身的宰相一见傻了眼,于是纷纷劝谏,把以前顽固大臣骂武则天那些话全搬了出来。什么“牝鸡之辰,惟家之索”,“以阴乘阳,违天也;以妇陵夫,违人也”。极力谏皇后“勿出外朝,干国政”。[《资治通鉴》,卷o8,神龙元年二月《桓彦范上表》。]宗、韦后根本不听他们那一套,照常一同上朝。

韦氏干政,她想以武则天为榜样,这也是唐朝的女性开放的例子。但她的才能和德行距婆母所差太远,她作出的第一个决定,便是加封一个游方和尚慧范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县公的官爵。这是个“以妖妄游权贵之门”的花和尚,宗和韦后倍加器重,经常鬼混一起。宰相们又劝谏一顿,高宗、收后也根本不听。

最让张柬之们气恼、害怕的是,复辟皇帝未出一个月便和他们的死仇大敌武三思打成一块,不仅共同把持朝政,而且私通乱性,简直腥臊臭气不堪闻问。

张氏兄弟被杀后,诸武并未与闻。洛州长史薛季昶劝张柬之等:“二凶虽除,产、禄在,去草不去根,终当复生。”(产、禄是西汉吕后的族人吕产、吕禄,这里比之武三思等)但张柬之等却说:“大事巨定,彼犹几上肉耳,夫何能为”薛季昶说:“吾不知死所矣”朝臣县尉刘幽求也劝桓彦范和敬晖:“武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早图,噬脐无及”他们也都不听。

然而,武三思油滑之徒,自庐陵王复为太子,便主动巴结之。女皇也抱着愧疚心理,亲自作媒,把太子女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使太子与武三思成了儿女亲家。两家往来亲热,武三思竟与韦后勾搭成奸。

其牵线人便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才情出众,但也甚为风流,随侍女皇时已与张宗昌偷摸成奸。曾被女皇现其私情,但以为并未成奸,还把她送给李显,又成了李显的婕妤,专司诏书。待武三思与李显成了儿女亲家,上官婉儿混迹其间,又与武三思成就露水姻缘。韦后与上官婉儿同侍奉宗,共同认为宗的房事无能。上官婉儿为讨好韦后,便把武三思介绍给她,于是,韦后又与武三思勾搭一起。[《资治通鉴》,卷o8,神龙元年二月,《新唐书》,卷o6,《外戚传?武三思》。]

韦后既与之通,韦氏又言于宗,劝谏重用。于是,武三思便成了宗的宰相,张柬之等朝宰“皆受制于三思矣”。

这么复杂的变故,都生宗复辟后的一个月内。在宗即位的第二十四天,前太子宾客武三思便被任命为司空、同书门下三品,原右散骑常侍、安定王武攸暨被任命为司徒、定王,武懿宗也受到重用,典掌东都军权,武三思公然出入宫禁,“上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等,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三势复振。”这也是《通鉴》的记述,意思是宗让武三思坐在韦后和他的龙床上,让他们俩玩双陆游戏,自己在旁边为他们点筹码。这可真是古今罕见的昏庸皇帝,百姓常言:“自己被人卖了还替人点钱。”宗比百姓说的还要严重一些的。外面也纷传着他们的更多丑闻[《旧唐书》卷5,《宗韦庶人传》。]。

至此,张柬之等人才知不妙,但为时已晚。张柬之又急切地劝谏:“**之际宗室诸李,诛夷略尽,今赖天地之灵,陛下返正,而武氏滥官僭爵,按堵如故,岂远近所望耶愿颇抑损其禄位以慰天下”宗仍不理睬。张柬之等人议论说:“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是,事势已去,知复奈何”一个个懊悔,有的“抚床叹愤”。有的“弹指出血”。

宗还经常离殿微服去武三思家里玩乐,御史崔皎密奏:“国命初复,则天皇帝在西宫,人心犹有附会;周之旧臣,列居朝廷,陛下奈何轻有外游,不察豫且之祸”宗把密折给武三思看,武三思深恨之。

张柬之见武三思等专权,后果不堪,乃令敬晖为,率百官共同跪谏,请求宗罢诸武官位以安人心,宗仍不听。又怕武三思进谗加害,便让考功员外郎崔湜为耳目,监视武三思的动静。而崔湜见皇上与武三思关系密切,便把张柬之、敬晖的安排告诉了武三思。

殿侍御史郑愔因与“二张”友善被贬为宣州司士参军,一天潜回洛阳,私谒武三思。告诉武三思说:“大王虽得到天子喜欢,但张柬之等五人皆有将相之权,胆略过人,能颠覆女皇政权。这五人日夜切齿痛恨你,若不及早去此五人,则危如朝露啊”武三思听了大悦,乃以其与崔湜同为身边谋士。

武三思便找韦后商量对策,以为张柬之等五人确属大害,必须除掉。他二人轮番游说宗,说:“张柬之等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皇帝问计将安出,武三思献策:“不如封其五人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庞,内实夺其权。”宗以为此策甚佳。

于是,宗下诏: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已为南阳王、崔玄晖为博陵王,皆罢知政事,令其离开京师[《资治通鉴》,卷o8,神龙元年五月。]。五人被剥夺朝宰相大权,皆知大事已坏。而杨元琰知大祸将临,乃请求弃官为增,五人以为他是玩笑话,杨元琰说:“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乃由衷之请,非徒然也。”及张柬之等获罪,杨之琰独得全身免祸。

张柬之见势头不对,也激流勇退,申请归里养疾。宗诏准,以为襄州刺史,不知刺史事,给全俸,张柬遂告老还乡。

这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一代女皇武则天驾崩上阳宫。

张柬之们的“神龙**”,使宗复辟,没过几天朝局混乱,令“**”功臣甚为失望。那么,他们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

张柬之等人,因动“神龙**”被人俗称为“五王”,五个月后果被封王,但那是武三思把他们逐出朝廷的计谋。他们也知道,但毫无办法。被逐出朝廷,最终也未逃一死。

先是张柬之企图逃脱罗,告病回籍,做挂名襄州刺史。随后“四王”也相继出为刺史:敬晖为滑州刺史、袁恕为豫州刺史。但是,驸马都尉王同皎对武三思等不满,常与亲友谈论之,终被武三思诬告“谋废皇后”,王同皎被斩。武三思继诬“五王”与之同谋,说他们“虽云废后,实谋大逆,请族诛之”,宗命法司执行。经多人议论,才把他们处以流刑,流放岭南。五家老少被押解南行,张柬之、崔玄韦死于途。其他三人又在流放途被杀,死得都很惨。敬晖被处剐刑,凌迟肉尽而死。袁恕已被逼喝野葛藤毒汁不死,痛苦以手抓地,爪甲脱落,后被捶杀。桓彦范被缚在竹槎上,几个人用竹签剔其肉,肉尽至骨,然后杖杀[《资治通鉴》,卷o8,神龙二年七月。]。他们以颠覆女皇、拥立李氏正统皇帝为目标,结果却被正统皇帝如此处死,成为正统君权观念下的悲剧人物。

被武则天贬黜的宰相魏元忠,“神龙**”后被召还朝。被宗拜为宰相,他深晓宗昏庸,不敢有所作为,反亲附权贵苟活,但仍不免于难,神龙四年被贬为县尉,途死亡。

李多祚是“神龙**”的军事支柱,政变后得到辽阳郡王爵位。神龙三年(7o7年),又拥太子李重俊动政变。他邀同将军羽林军杀武三思亲党十余人,再率军进攻皇宫,宗、韦后逃上玄武门楼,李多祚与守军作战,战败被杀,诸将军和政变军或死或逃。把参与的第二次兵变失败,在政变作战战死。

姚元之因哭武则天而遭贬,睿宗李旦即位后任他为相,为避开元年号,更名姚崇。玄宗李隆基即位又拜为宰相,多有建树,是唐代名相之一,死于开元九年(7年),七十二岁。

宋一生刚正不阿,神龙年为武三思排挤出京,检校贝州刺史。后与姚崇同为玄宗宰相,《唐书》宰相传称二人为“姚宋”。他死于开元二十五年(77年),享年七十五。

宗李显始终未脱武则天的定论,是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之一。他在“神龙**”后共做了五年复辟皇帝,他内受制于韦后、女儿,外挟于武三思党羽,政事旁落于韦后和武三思。他耽于玩乐,曾令宫女和大臣们在宫做买卖游戏,让他们讨价还价取乐。他曾令三品以上的大臣进行拔河比赛,他看着老臣们满头大汗、跌倒在地的狼狈相而拍手大笑。他还拿大臣结婚开玩笑,于景龙二年(7o8年)大年三十除夕夜,敕令百官入阁守岁。不酒酣之时,突谓御史大夫窦从一:“闻卿入无伉俪,朕甚忧之。今夕除岁,为卿成婚。”窦从一唯唯拜谢。俄顷,内侍引灯笼、步障、金缕罗扇自西廊而上,扇后有女子穿着结婚的礼服,头插花钗。皇帝命扇后人与御史窦从一相对而坐,又命窦从一朗诵《却扇诗》,其为当时成婚时的习俗,新郎诵后,新娘从扇后出,故曰“却扇”。如李商隐有《代董秀才却扇诗》云:“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是明月,此须放桂花开。”待窦从一诵诗后,扇却,一女子去掉头上的顶而出,大家徐徐视之,乃皇后老乳母王氏。皇帝和满堂大臣皆大笑。当即诏封莒国夫人,嫁于窦从一为妻,时乳母岁数大过御史数十,因皇帝主婚,只好认可[《资治通鉴》,卷o9,宗景龙二年十二月。]。

韦后性生活混乱,先后与武三思、光禄寺卿杨均、散骑常侍马秦客等私通。丑行宫内外无人不知,宗有所闻,韦后乃生杀宗意。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同谋,毒杀宗。《资治通鉴》这样记述:“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行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俗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饀进毒,六月,壬午,宗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资治通鉴》,卷o9,景云元年六月。]

韦后毒杀宗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效法武则天临朝主政。结果只有十余天,就被相王之子临淄王李隆基在政变杀死。其家族也一并被殊杀殆尽。其女儿安乐公主,也有临朝这志,在李隆基动的政变一并被杀。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亦有权谋。宗时的诏敕均为她草写,许多政事她也参与决断。但她趋附韦后和武三思,同纵yin乐,无所不为。太子重俊起兵时,攻入内宫,欲获其问勾引武三思入宫之罪。因政变失败,使她暂免于难。以后与安乐公主竟奢,所建私第被称为洛阳第一家。李隆基政变率兵入宫时,她高举红烛,率宫人迎接,并出示宗死后她亲拟的制书草稿,证明有“相王辅弼”的内容,诏来为韦氏篡改,证明自己忠于皇室。然而,李隆基不听,挥剑把她杀死。

太平公主有才识,受宠于母后,在女王当政时期未参与政事。宗被韦氏毒杀,她想阻止韦后专权,欲拥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以相王李旦参预政事而失败。后与李隆基合谋诛杀韦后,立了大功。睿宗临朝,每有奏事解决不了,都要太平公主长时讲解他才能决断。宰相们奏事,睿宗必先让太平公主议后再奏。她们诸子皆封为王。终为李隆基嫉恨,开元元年(7年),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于家。有人评论,自李隆基处死她的才能卓越的姑母太平公主后,唐室天下政坛上的脂粉气终告结束。男人当政的历史车轮又走入正轨。

神龙元年(7o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皇帝位,标志着一代女皇的政治生命结束。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驾崩上阳宫,女皇的人生生命也最后结束,死时八十二岁。

女皇自退位至去世其有二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在这一段时间里,除掉一个极为简单的《遗制》之外,史书上再也不见她的任何记载。她的《遗制》是:“袝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原制已失,此据《旧唐书》,卷六,《则天纪》。]

制书说明,一代女皇临终还自我承认是李家媳妇,去掉自己的皇帝号,称高宗皇帝的皇后,永久地陪伴着丈夫李治。自己称皇后了,那么,生前在后宫争斗过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是她的姐妹了,死后愿她们不记前仇,好在地下见面。拼命反对她的褚遂良等人及其家属也一并解放,也愿他们能不记生前之仇。女皇逝世前特留这遗嘱,更怕因反对过自己而获罪,其家属后代不再因她受累,一切生前的恩怨解除,她的灵魂便可以自由了。

从这份遗嘱可以看出,女皇死的很安详,是安安详详地合上眼睛的。

根据她的遗制,宗李显尊她为“大唐则天大圣皇后”,决定母后合葬乾陵。但当时有人反对,有给事严善思上疏。表面他是说,开乾陵合葬,怕惊动了高宗,不如“于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取生墓之法,另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但经一番议论,宗仍令:“准遗诏从葬之。”[详见《唐会要?陵议》,卷第96—97页。]就是说仍按“遗诏”合葬于乾陵。当时的宗和朝臣表示承认她是大唐的皇后,没有承认她是已经亡国的“大周皇帝”。而严善思等人,怕是连大唐皇后也不想承认,不想让她合葬于高宗的乾陵,让她“别起一陵”。这些人怎么想?说她是被革了命的“大周皇帝”呢,还是被开除的李家媳妇呢?

然而,宗皇帝还一切遵从《遗诏》,让他的父母亲合葬一起。翌年五月二十八日,武则天袝葬乾陵,长随高宗于冥宫。

国帝后陵寝向无立碑之例,而宗死后,乾陵的朱雀门外,司马道西侧破例树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开头即称“述圣记”,应是帝陵空前绝后者,为武则天所制,嗣皇帝李显所书[赵润等:《武则天研究论集》,第87—95页。]。武则天死后袝葬乾陵,于此碑的司马道东侧对面也树立了一座高大的石碑,碑上并无一字,人称无字碑,这座无字碑是李显极其臣子们为武则天而立。

乾陵为天皇立了碑,这是不为习俗传统所羁的武则天的创造。但是,既使创造,这座碑的碑也仅称《述圣记》,而不称碑和碑。一定是当年武则天居然打破传统为大夫立了碑,但碑却不知如何写法。皇帝一生事业广大、功德浩荡,仅用一碑难能述及,故称《述圣记》而不称碑。所以,当后来的唐明皇在开元二年(74年),提出为其生母昭成皇后在洛阳的靖陵立碑时,书侍郎苏颋阻止说:“帝王及后,礼无神道碑。近则天皇后崇尚家代,犹不敢称碑,刻为述圣记。……若靖陵独走,即陛下祖宗之陵,皆须追建。”唐明皇闻奏,才没有建碑[《唐会要?诸陵杂录》,卷第48—49页。]。

武则天尚“不敢称碑”,所以一般人认为,帝王的事业太大,一座石碑,一幅碑实难说全,即所谓“浩浩荡荡,民莫能名”,为臣为子,哪敢随便为皇帝立碑。

乾陵既有武则天为高宗立了一座碑,高武则天袝葬后也就为她再立一碑而作对称。既立了碑也可以再写个《述圣记》之类。然而,对于李显来说,武则天既是母后,又是皇帝;对于大臣来说,她既是皇帝,又是皇后。更为尴尬的是,她是被大臣们推翻的皇帝,也是被李显取代的皇帝。所以,即使写个《述圣记》什么的,又该如何写法?既不易述也不易论,还是留着后人评说罢。

武则天的碑不好写还不是一般帝王事业广大“民英能名”的问题,而连她的身份都“莫能名”,遑论对她的评说了。就连她自己的子孙们也“莫能名”,遑论后人了。

如前所述,李显即位五年被韦氏毒死,韦后欲专权十余日即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所灭,由相王李旦继位,新皇帝称睿宗。睿宗执政期间把“则天大圣皇后”改称“天后”,“天后”是与“天皇”相并的称号,显然要比“皇后”尊贵,有点皇帝的味道,这可能是太平公主的意思。延和元年(7年)八月,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在传位前一个多月时,又改“大圣天后”为“天后圣帝”,[《旧唐书?睿宗纪》延和元年乙卯(六月十七日)。新唐书相同。]这个名号是“后”,又是“帝”,按语法习惯前面是后面的定语,那么这个尊号就是“帝”,那么武则天又被尊为皇帝。但唐明皇称帝后没几天,又把“圣帝”改为“圣后”[《资治通鉴》,则称“圣帝天后”。见卷o,玄宗先天元年八月壬寅。]。此时,太平公主与明皇竞争,去“圣帝”免对她有鼓励作用。开元四年(76年),十二月,又改回“天后”,连“圣”字也被取消,此时太平公主被赐死,睿宗李旦也死亡。再到天宝八年(749年),李隆基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遂成定称。

武则天在天宝前,尊号屡改,因为她的子女还在,被史家戏称“后则天时期”,影响直接,由于子女对她的态度不同,才出现了上述尊号屡改的情况。而自唐明皇以后,男系皇帝的位置确立,他就完全按“女姓——皇后”的序列改定,不再有“天圣”、“圣帝”的称谓,更完全没有了大周女皇帝的认可,即只承认她是李家的媳妇,不承她曾经是大周女皇。那么,对她曾称帝的一段,只能认为是受先帝顾命,从权暂时称制,从权暂时保护李唐的神器。或说代管天子的神器宝鼎,无权称制,等到李唐的接替人到来,再物归原主。因此,那二十多年,武则天仍然是李家的媳妇,不是皇帝。

唐明皇为武则天定位后,史臣们便按照皇帝为她的定位,在大唐正史里为她特立“本纪”。她的“本纪”不是皇帝本纪,而是《则天皇后本纪》(《旧唐书》)、《则天顺圣武皇后本纪》(《新唐》)。这表示,武则天必须回归男性父权社会才能被承认,被承认是男性皇帝的皇后。女性都要附著在男人身上,女皇帝的地位和称号根本是没有的,要被承认,就只能是皇后。不然,就是怪物。按照史臣们的设想,幸好武则天临终前自己去掉了帝号、自认是李家的媳妇,史书上才给她个皇后的位置。不然,就把她放到如骆宾王说的“窥窥神器”的“贼后”的行列里。

然而,虽然唐明皇把她规定在“顺圣皇后”的行列里,史臣们也把她列入皇后身分的正史。可她在历史上毕竟真的做了十五年的皇帝、称制也有六年之久,实际上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还辅佐高宗三十年。根据史学研究的断限,唐朝前期共有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宗、睿宗、玄宗七年皇帝,除去开始七年的战乱,到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共有o年时间。其五分之二是武则天当政的时间,武则天的生命占去了其三分之二,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史学研究和新旧史家们又把唐代的强大归功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好长一段是隋末历史大混乱的恢复时期,武则天之后才是“开元盛世”,就是说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分别代表了唐代前期的恢复、展和鼎盛三个阶段。如果只承认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把武则天的五分之二的历史割了去,那么“贞观”和“开元”如何能连得起来?

如果说“贞观之治”是建设,“开元盛世”也是建设,而武则天这五分之二的时间是破坏,“贞观之治”早被武则天破坏净尽,何有“开元盛世”的存在?实质上唐明和那些史官们仅仅是不让武则天说自己是皇帝,她自己明明白白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为死后能得到后代子录的承认,能得到所谓的“血食”,即在宗庙、陵堂里有牌位,受到祭祀,才不得不只承认是李家的媳妇、是高宗的皇后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还是那句老话:皇帝的位子不许有女人,或说女人不许做皇帝。这就是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规矩,儒家传统的规定,男权社会的章程。

我们说武则天是个非凡的女政治家,就是因为她以一个绝对不允许做皇帝的女人,真的就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不管史臣们承认与否,也不管武则天本人临终前为了死后的“血食”配祭,而去掉了自己的帝号。也就是说,在国封建社会这个极度的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要同皇帝的头衔联系在一起,要面对多么巨大的困难,要冲破多大的观念上的障碍,要有多么大的勇气,要有多么非凡的毅力和政治才干。武则天经历数十年的艰难和曲折,她面对整个男权社会压力、满朝武的男人,有多少次死亡和打击,他稍不慎就会变成牺牲品。但她终于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凭着自己的百折不挠的毅力,让男权社会向她低头,让男权社会为她付出代价。终于抢夺了男权社会的驾驶楼,使历史的列车脱离轨道,扭到她的轨道之,向历史宣布,女人也能做皇帝,而且能做一个好皇帝。

武则天是一个有作为的女皇,对唐代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有着不可抹灭的贡献。

她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生。她尽量减轻赋税和徭役,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免除全国一年的赋税、洛州免征两年。为应付边疆的战争,推行军屯制度,几年积蓄的军粮,可供十年需。由于社会经济的展,使全国户口迅增加,由贞观晚年的二百八十多万户,增长到女皇晚期的六百一十五万户,人口达到三千七百一十四万多[《资治通鉴》,卷o8,神龙元年。]。

女皇执政期间,使唐代疆域达到顶端,军事上的成就远贞观时期,基本解决四境的争端。使西域和西南部许多少数民族区域纳入多民族国家的版图,使原和边陲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化交流更加密切。

她代表新兴的小庶族地主势力,打击腐朽的士族势力,进一步破坏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展的一个保证。

她推行不拘一格的用人路线,用人唯才,打破贵族门户特权。她的自荐制度很有特色,她任官不嫌出身低微,即使农夫走卒,凡有长处者自荐选拔,破格任官。她能及时严格考查属官,有能力和功绩才破格升职,不称职或贪侵者随时黜免,从而弥补了选官过滥的缺失。

她使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得以制度化,贞观年间共举进士二百零五人,武则天举有千余人。她创殿试,由天子面选人才;并开“南选”,使南方边远地区的人才得到任用。她还行官员试用制度,保证官员的数量和质量。

她有政治负度,乐意接见和平民百姓,从谏如流,鼓励当面劝谏的批评。然而对“牝鸡司晨”之类伤害妇女的恶意攻击,也在行动上严厉回击,从而提高了妇女地位。

她是具有创新思想的皇帝。她的许多创制打破陈规,影响千年。她是唯一突破陈腐礼制,呼唤妇女解放的皇帝,在数千年男权传统社会,她的呼唤彻云霄,影响极大。

她在化上建树突出,她主持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农书《兆人本业记》和国家药典、大百科全书。她主持编写的书籍数量很大,如有《古今内范》一百卷、《玄览》一百卷、《内范要略》十卷、《乐书要录》十卷、《百僚新诫》五卷、《巨轨》两卷、《垂拱格》四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她个人集一百二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烈女传》各二十卷。她倡进士科考诗,影响了唐朝诗的展。她喜爱书法艺术,曾求得宰相王方庆祖传书法撰法十卷,召集天下书画家整理内库书画,她的飞白、行书皆工、很有特色。她撰写的《升仙太子碑》,碑行草相间,额为飞白,迄今仍立于偃师县缑山,别树一帜[赵润等编:《武则天与偃师》,4o—47页,历史教学社,997年。]。由于女皇的影响,使唐代书法家辈出。

人物和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决定了武则天的负面也很突出。她推翻传统,做了传统不许女人做的唯一女皇,传统思想的大批官员拼命反对。为反击扼杀、维护女皇地位,地位用酷吏,虽收到回击的效果,但也滥害无辜,骇人听闻。她晚年为保护近幸,曾徇情枉法,不听忠谏,我行我素。晚年大搞宗教迷信,树立个人,建明堂、天枢、九鼎、佛家、封禅,糜费资财、伤在社会。

总体上说,她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在化上建树突出,她主持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农书《兆人本业记》和国家药典、大百科全书。她主持编写的书籍数量很大,如有《古今内范》一百卷、《玄览》一百卷、《内范要略》十卷、《乐书要录》十卷、《百僚新诫》五卷、《巨轨》两卷、《垂拱格》四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她个人集一百二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烈女传》各二十卷。她倡进士科考诗,影响了唐朝诗的展。她喜爱书法艺术,曾求得宰相王方庆祖传书法撰法十卷,召集天下书画家整理内库书画,她的飞白、行书皆工、很有特色。她撰写的《升仙太子碑》,碑行草相间,额为飞白,迄今仍立于偃师县缑山,别树一帜[赵润等编:《武则天与偃师》,4o—47页,历史教学社,997年。]。由于女皇的影响,使唐代书法家辈出。

人物和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决定了武则天的负面也很突出。她推翻传统,做了传统不许女人做的唯一女皇,传统思想的大批官员拼命反对。为反击扼杀、维护女皇地位,地位用酷吏,虽收到回击的效果,但也滥害无辜,骇人听闻。她晚年为保护近幸,曾徇情枉法,不听忠谏,我行我素。晚年大搞宗教迷信,树立个人,建明堂、天枢、九鼎、佛家、封禅,糜费资财、伤在社会。

总体上说,她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