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八十六节 备战

大国崛起1900 第八十六节 备战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后世的事情,杨潮不清楚,但是这个时代,他感觉似乎能给英国人这种围堵战略制造一些麻烦。

洪光二年(1903年)8月,当俄国又一次占领奉天,全世界哗然,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都认为远东的一场战争势不可免,而且绝大多数舆论都站在了俄国人的反面,俄国人其实已经被世界孤立了,除了他们的盟友法国人之外,没有一个国家支持他们,德国人两面三刀,不过是忽悠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减少自己的压力罢了。

中国的舆论更是汹汹,上海租界里的报纸纷纷大骂俄国人,同时要求朝廷向俄国宣战,朝中也出现了主战派的大臣。

张之洞为首的稳健派,却压制住了朝堂,打俄国人?疯了吧!

杨潮也上了一封折子,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杨潮上书皇帝,请求立刻备战,在俄国人不肯让出东北的情况下,起码要先做好准备,理应征募新兵,扩编新军!

杨潮的上奏,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袁世凯虽然不是主战派,但是却是支持最大的,收买了许多官员替杨潮说话,因为朝廷一旦扩军,袁世凯获益是最大的,因为他可以借机扩充北洋军了。

其实这两年朝廷的经济形势还是不错的,载沣上台之后,各项税收还增长了不少,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就有一亿两,载沣的搜刮能力跟历史上一样强劲,而且载沣手里还握有英国人的三千万英镑贷款。

这三千万贷款,英国人除了想要控制中国海关外,其实也有希望中国重整军队的想法,只是载沣的速度太慢了,最关键的是,他可能不想看到汉人督抚的势力太大,而满人中又找不到袁世凯、张之洞这样的人物。

争论还没有结束,杨潮就又上了一份折子。

建议朝廷编练二十万新军,这次杨潮表示,山东的兵工产业,可以在一年时间内,提供二十万大军所需的武器装备,一时间引起更大程度的惊叹。

连洋人都卷入其中,德国人和美国人疯了。

德国人积极支持杨潮,而美国人则希望二十万大军的装备中,给他们保留至少十万人的份额。

德国人自然是希望青岛兵工厂能一口吃下这个大蛋糕,二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啊,光是步枪就价值八百万美元,加上其大炮、机关枪等等,一千万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不过青岛兵工厂也没有这么大的产量,他们其实最多只能提供十万人的装备。

对于美国人渴望分享蛋糕的心情,杨潮只告诉他们,快点干活,否则黄花菜都凉了。

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美国人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终于拿出了美国速度。

八月底他们一口气派来了三百个工程师,十月这些人到达中国后,立刻就加快了施工速度,无论是烟台的钢铁厂还是莱芜的兵工厂,进展一下子飞速提高。

只用了两个月时间,所有的机器设备就调试好,同时美国一批钢材运抵烟台,通过刚刚修通的铁路送到了莱芜,机器厂立刻就全速开动起来。

“美国人,你就是拿鞭子抽都不行,但是你拿美元吊着,他们比驴都能吃苦!”

看到一只只崭新的步枪、极强还有大炮不停的生产出来,杨潮不由感慨道。

不怪美国人这么急迫,因为经过激烈的争论后,朝廷真的决定扩军了,而且不是扩充到二十万,而是一次性组建四十万新军。

经过议会走了个形式后,载沣颁发诏书,颁布了《新建陆军大纲》,以北洋军为模范,画全国为三十六镇,每镇一万两千人。

这意味着中国要组建四十多万新军,四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哪怕每人只是一把步枪,也至少是一千多万美元的订单。

别说嗜钱如命的美国人了,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甚至连正在准备战争的日本人,都跟清廷打的火热,德法日三国都希望清政府能聘请他们的军事顾问,英国则希望清政府再次组建海军。

只有俄国人发来了质询,希望清廷解释扩军的目的,从袁世凯手里接过外交大臣的奕劻直接回答说这是内政,与他国无干。

“这群饿狼,还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啊。”

仔细看过朝廷发来的塘报和指令之后,杨潮不由得叹道。

外人看不出来,但是他却很清楚,这新军办不起来。

不是载沣阻挠,而是他太小家子气了。

载沣手握三千万英镑啊,不过现在也花了很多了,让数十权贵子弟和大臣外出考察,可都是包的豪华游轮,而且分为两个代表团,世界各国都转了一圈,听说载泽因为少去了两个国家,还不同意,非闹着又去了日本一趟。

这并不算什么,花的只是小钱,可是这种花钱的态度注定那笔钱存不住。

载沣当了皇帝后,不知道是出于安抚八旗贵胄,还是受不了这些人的哭诉,借到钱的第一时间不是用来发展,而是拿来赏赐,他刚刚登基,载涛、载振这些人都封了贝子、贝勒,赏赐建府邸;对于八国联军中受到损失的那些王府,也发下去大笔的赏赐重建。

一千万英镑就这样折腾光了。还有一千万是用到了第一年的政府开销之中。就剩下一千万英镑,载沣开始省钱了,左舍不得用,右舍不得用,到目前为止,也就是买了两万步枪,连机枪和大炮都没舍得添置。

因此这次办新军,他肯定是不愿意自己掏钱的,载沣的诏书中很明确,各省自办,资金来源则是通过裁撤各省绿营,至于八旗兵暂时还不能动。

让各省自办,这就办不起来,被说没钱了,就是有钱,九成的督抚怕都不会把这笔钱用到军队上,就跟历史上一样,除了北洋新军外,南方的新军一个个都是敷衍了事,没几只真正有战斗力的。

所以洋人的目的肯定要落空了,别说卖给清廷武器装备了,就是青岛兵工厂和莱芜兵工厂的产量,都未必能够完全销售出去。

不过杨潮突然发现,他可以组建军队了。

全国三十六镇新军,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分到了两个名额,旨意要求杨潮和周馥各自组建一支山东新军。

可是没钱啊,所以杨潮不打算立刻就建军。

与杨潮可以建而不建,对组建新军最积极的袁世凯,反倒没有落下一个编制,因为载沣说直隶已经有四镇了,不宜太多。

如此看来,载沣这招让全国各省都办新军,恐怕最大的目的是制衡袁世凯啊。

这不奇怪,杨潮更奇怪的是,载沣和袁世凯竟然能忍到现在都没有动手。

袁世凯不先动手不奇怪,因为原本的历史上,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时候,也是顾这顾那的,既想让清帝退位,又不想落一个不忠之臣的名誉,玩弄了许多的把戏。

但是载沣还能忍住,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不过有张之洞在哪里,大概也不会让这两人打起来。

杨潮没有组建新军,可是周馥行动了,他开始裁撤绿营,同时从袁世凯哪里调过来一批军官,并且派人来跟杨潮商议军火事宜,希望莱芜兵工厂能够调拨两万只步枪给新军。

杨潮表示给钱就行,这还惹得周馥满不高兴,他以为杨潮办的是汉阳铁厂那样的官办工厂呢,杨潮专门跟他解释了一番,这是合股工厂,里面还有洋人的股份,杨潮表示年底自己那份分红可以返还给周馥,但是洋人的利润和工厂的成本却不能不保证。

周馥虽然不高兴,甚至觉得受制于洋人,跟杨潮叮嘱一番,不要被洋人挟制,之后也不得不给杨潮拨一笔款。

“下订单,给洋人下订单。两年内我要四十万只步枪,四千挺机枪,两千门大炮。开足马力生产,炮弹、子弹也全力生产,两年内的子弹我都包销了。别怪老子坑他们了。”

刚从济南回来,杨潮带了一肚子气。

洋人欺人太甚了,周馥告诉他,因为德国人的原因,他新建的铁路附近几个煤矿,尤其是莱芜的铁矿、煤矿,都不能开采。

德国人向清廷施压,表示胶济铁路两边三十里范围内的开矿权归属他们,在条约之前华人开采的矿山,只能使用土法,不得采用机器开采。

三十里范围之外的,如果有德国人的矿山十五里内,也不允许中国人开矿,而莱芜杨潮看好的一座铁矿,距离德国人一座煤矿不到十里,但是距离胶济铁路早超过了三十里。

日俄战争将至,杨潮很清楚,这是一场规模很大的战争,日本人在伦敦发了八千多万英镑的债券,还从国内借了更多的钱,相比这些钱,清政府那四十万新军的生意,只是小儿科罢了。

本来杨潮是打算把这笔生意让青岛兵工厂和莱芜兵工厂赚取的,然后自己从中分红,同时刺激两个企业走向正规,继续扩大经营,但是德国人的态度,让杨潮很不满,于是他决定坑德国人一把,至于美国人只能算是殃及池鱼了,反正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原本的历史上,这次日俄战争,德国人是最大的赢家,仗着德国平常保持这一只世界最庞大的军功生产产能,他们可是大赚特赚了一笔,分别向两个国家出售武器装备,两国借的那点钱,基本上都被他们给赚了。

不过这次杨潮打算从中分一杯羹,而且是大大的一杯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