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八十节 滨海工业区

大国崛起1900 第八十节 滨海工业区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而且洋人在中国开矿,总伴随着各种威胁手段,比如强迫抢夺矿权等等,让清朝官员跟洋人合作十分抵触。

杨潮道:“臣只办厂,不开矿。不办厂,则无利,办厂尚能分利。”

载沣叹道:“洋人多事,且蛮横无礼,若允洋人参股,必与民争地、争利,若有冲突,岂不又是祸端。”

洋人在中国办厂已经不罕见了,上海就有不少洋人的纱厂、缫丝厂,而中国人也终于学着办理,这就是带动作用,可是重工业中国自己的力量还办不起来,不提其中投资高昂,技术也不具备。

而且洋人在中国办理重工业的意愿本就不高,他们只想搞一些见效快的产业,捞一把快钱就走,因此集中在轻工业和矿业中。

至于重工业只能自己办,但是最好能引入洋股,引入洋人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否则至少还得积累很多年,民国时期工业之所以有黄金十年,除了国际形势外,还有就是人才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该到了喷薄的时候了。

但杨潮不想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就希望有一个不错的重工业基础。

可是如果不让载沣放心,载沣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可载沣担心洋人跟华人争斗,若是洋人大量进来,自然会引起麻烦,洋人又有治外法权,很容易受到袒护,民间积怨就会起来,所以这真的是一件麻烦事。

除非能将洋人隔绝开,比如让德国人在青岛办厂,可是那样就失去了控制力,杨潮却又不太放心。

将洋人隔开?

杨潮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在盐碱荒滩上建工厂!”

杨潮沉声说道。

“其一,则可隔绝华洋两界相争;其二,又可引进列强实业。”

这个理由很好,在海边那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不占用老百姓的耕地,跟洋人在哪里办工厂看似两不相侵,载沣的眼睛也亮了一下。

“我天朝海疆万里,海边盐地荒滩何止千万亩,若能加以利用不但能实业强国,又能增加税赋,不出十载定可强国,一展我大清天威。”

杨潮继续唱高调。

载沣沉思了片刻:“此法颇似周馥开济南、周村以制青岛之法,然更利我国,卿不愧精通洋务之名。”

山东巡抚周馥奏开了济南和周村两地为口岸,这是华人自办口岸,但同样招商贸易,华人洋人都能来开铺子,但是济南和周村两地开口岸,却不免干扰到这里百姓的生活,尽管也带去了发展,可是冲突也肯定有。杨潮提议的,在盐碱荒滩上办厂,基本上不跟百姓冲突,甚至很大程度上是不接触的,起码载沣是这样理解的。因此越听越觉得合理,至于收税的说法,他自动过滤了,因为实业发展到现在,在朝廷的心目中,就不是一个挣钱的买卖。

几乎没过一段时间,就有官员出来弹劾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糜费太重”,应予停办之类的调子。洋务运动中的企业,除了开滦煤矿这样的,基本上就没有挣钱的。至于张謇这样的兴办轻工业的民族商人,其实才刚刚起步而已,荣氏兄弟去年才开始经营面粉厂。这些先驱才开始小心的试探、尝试,载沣有这个认识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洋人办的厂子,都集中在租界中,谁能去收他们的税?

建立正规的对工业课税的制度,要到1931年创办棉纱、火柴、水泥等项统税才会开始,后来统税慢慢扩大卷烟、啤酒、棉纱、麦粉等行业。

杨潮道:“皇上谬赞。微臣愧不敢当。只求尽微薄之力,辅佐皇上中兴我大清天朝。”

载沣一听,心里很美,谁不想当中兴之主啊,开国之君那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后世君王顶多也就落个守成之君,而中兴二字,那尤胜于开国啊,那是力挽狂澜于既倒,重开天日的壮举。

有句话说的好啊,有圣天子然后有贤良忠臣辅之。

“卿不但是忠臣,亦是能臣。朕准卿所奏,行荒地开厂之法。”

杨潮是忠臣载沣自然也就是圣天子了。

“吾皇圣明!”

杨潮赶紧叩谢,此时感到腿有些麻了,万恶的跪礼啊,迟早要废了它。

然后愣了一下,场面冷清起来。

小成子支吾道:“杨大人该谢恩了。”

谢恩,谢什么恩?

赏赐黄马褂、朝珠、玉带啊。

杨潮连忙磕头:“臣叩谢天恩。”

之后领了赏,由一个小太监牵马,杨潮慢慢悠悠沿着紫禁城转了一圈。

回到皇宫,皇帝赏赐吃了一顿饭,两菜一汤,菜是一荤一素,汤是甜汤。

清朝皇帝赐宴都极尽精简,倒不是皇帝每天就吃这样,而是要鼓励臣工懂得节俭,康熙当年经常玩这一套,后代皇帝也就继承了下来。

吃完饭,出宫后,已经天黑了,黑牛、张国柱几人都在这里等着,马腾飞则去了教堂。

等到第二天,小成子就送来了圣旨,内容很简单。

“着山东通商大臣杨潮,择荒滩无人之地,兴办实业,华洋商人,一体对之。钦此。”

这就足够了,允许杨潮开工厂,并且明确了华商、洋商都可以参与。

杨潮心中的蓝图又扩充了一些,莱州湾那几百万亩盐碱荒滩此时在他脑子里,已经是工厂密布的一个滨海工业区了。

“公公辛苦了!”

悄悄拉着小成子的手,这次杨潮十分大方,塞了上千两银子的银票,小成子一看,咽了口唾沫。

然后杨潮才悄悄问他:“不知皇上这次想招,到底有何深意,敢情公公明示。若会党一事是否让皇上不喜?”

小成子是皇上身边的小太监,跟杨潮也见过几次了,每次都规规矩矩的送礼,也算是熟识,这次更是送上大礼,探听一下皇帝的口气。

臣子们探听皇帝的心思,这已经不是什么大事情了,所以小成子一点避讳都没有,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第二天杨潮就迫不及待的要南下,但是火车刚刚到天津,就被一群人给拦下来了。

袁世凯邀请。

袁世凯打听到杨潮上火车不难,派人在天津火车站拦截也不难,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潮跟袁克定坐着轿子,晃晃悠悠的竟然来到火车站不远的军营,北洋军的军营。

原来,袁世凯正在出操,数万大军列成方阵变换着各种队形,嘴里喊着各种口令。

看着还真有点唬人,其实北洋军在袁世凯手里,还是很有战斗力的,远不是军阀混战那时候那么窝囊。

袁世凯是个枭雄,对安身立命的本钱,那可是很看重的。

他最初编制的北洋军,虽然只有七千兵力,可是各个都是全套德国装备,训练也是聘请的洋人教官。军纪十分严格,严禁各种不良作风,比如抽**的,袁世凯一旦发现,那是直接砍死。士兵素质也高,全都调的是北方的高大汉子,同时袁世凯给的饷银也高,一个月五两银子,并且绝对不克扣,很多时候都是亲手发到士兵手里。

这个操场很大,足足上百亩,操场旁边就有一排军营,在军营和操场之间,还搭起了一座高台子。

袁世凯就站在上面,旁边还站着一个黑瘦的汉子,留着八字胡,神情严肃,就像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一样,不过身上穿着军装,倒是很合身。

此人手里拿着令旗,不断的挥舞着,操场中就应着令旗,不断的改变行军状态,时而跑,时而走,时而转身,一丝不乱。

袁世凯如鹰隼一样的眼睛,自始至终都看着他的军队,杨潮上来后向他行礼他都装作没有看到。

随着令旗不断的舞动,最后收到一起,散在整座操场上的军队最后竟然聚集到了台前,整整齐齐的排列成了一个方阵,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估计会晕倒。

袁世凯这时候说话了:“操的好!有赏。”

袁世凯旁边的人立刻向下面喊道:“袁大人说你们操的好,有赏!”

下面的士兵顿时就高兴了,袁世凯的赏绝对不小气。

那人又大声问:“咱们领谁的赏?”

三万士兵齐声高喊:“袁大人!”

那人又问:“咱们吃谁的饭?”

士兵齐声高喊:“吃袁大人的饭!”

那人又问:“咱们穿谁的衣?”

士兵继续高喊:“穿袁大人的衣!”

那人又问:“咱们应当替谁出力?”

士兵依然高喊:“替袁大人出力!”

杨潮此时哪里还能不明白,袁世凯这是在像自己示威啊,那边载沣刚刚拉拢自己,这边袁世凯就立刻示威,杨潮本不想卷入政治斗争的,却不想还是卷进来了。

不过杨潮倒是对原始练兵这种方法听感兴趣,早就听说他的士兵每天出操前,军官都会问几句话,问吃谁的饭,穿谁的衣,给谁效力之类的。袁世凯小站练兵到现在都快十年了,每天都这么问,这些士兵脑子里早就只记得袁世凯了。

看来袁世凯也是深谙洗脑之道啊,那就是不听的重复,反复的重复,加强心理记忆,谎话说三遍也成了真话,更何况说了三千遍都不止了。

想到载沣从袁世凯这里要过去了两镇士兵,一开始杨潮还疑惑袁世凯怎么就妥协了,现在看来,倒是有点同情载沣了,怕是他得白白帮袁世凯养兵了,估计那些士兵一个招呼,就都能跑到袁世凯这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