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八十四节 银行

大国崛起1900 第八十四节 银行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啪啪啪啪!”

大石房外,杨潮的手下果然很喜欢这种枪,虽然有些沉,但是打起来那种很有力道的手感他们很喜欢,而且还能连发,在冲锋枪出现之前,这可是最好的武器,毛瑟手枪本就能但冲锋枪使用。

“放心的打,子弹有的是。”

杨潮鼓励士兵们练习枪法,一旦毛瑟把机器设备转让了,子弹也就能自己造了。

马豁瓦却不是很喜欢,那枪太丑了,没有丝毫美感,他觉得也就是这些没有见识过手枪的土鳖手下才那么稀罕,因此他没有什么兴趣在靶场玩,没事就悄悄溜回自己家了。

马豁瓦也在大石房中占有一间屋子,不大也不小,九十平米的样子。

“老爷,好吵啊。”

冯太太一见马豁瓦,就抱怨起来,同时手摸着自己的肚子。

马豁瓦嗯了一声,看到媳妇的肚子,没来由心里一热。

这个女人,也是宫女,后来经张国柱媳妇说和,嫁给了他。

对娶一个中国女人,马豁瓦以前是没有兴趣的,但是当结婚之后他就满意了,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中国女人的那种乖巧,那种柔顺,让他如同陷进了棉花之中不能自拔。

同时马豁瓦也感觉到十分的不舒服,他感觉他的斗志似乎在慢慢消磨,那种出人头地,实现野心的念头竟然开始变得淡了,这种改变让他觉得恐慌,他已经坚持了十年的东西,突然好像变得没有意义了,那么他以前的人生岂不是没有意义,完全被否定了。

“老爷,老爷!”

冯太太撒娇起来。

“额,翠花。”

“老爷,我们搬出去住吧。离这里远一点,搬到东营村去,我跟哪里的黄大姐都说好了,她家菜地可以卖给咱,咱去盖房子住吧。”

翠花的借口是嫌吵,大石房里的几十个士兵没事就在旁边的操场上打打枪之类的,但其实是跟这里的一些女人合不来,因为她嫁了一个洋人,总有人说三道四的。

“好好。”

马豁瓦满口答应,他感觉自己好像无法拒绝这个女人,这让他感觉到很新奇,他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杨潮也打了一匣子子弹,后劲很大,震得胳膊都酸了,但是准头确实不行,一打就朝上弹跳,心里暗暗回忆了一下,这把枪好像是斜着拿到,防备上跳,于是侧着枪,但仍然打不准,倒是不上调了,可是侧跳啊,容易打到旁边的靶子上。

不过只要习惯了枪性,拿着枪的土匪据说还能百发百中呢。

詹天佑一直在努力修铁路,进度一如既往的快,甚至比过去还要快,因为有经验了。

吴佩孚那群学生还在路上。

美国人修建的钢铁厂还在施工,兵工厂也一样在施工。

杨潮一时倒也清闲,偶尔去烟台看一看,办办公务之类的。

也去烟台码头上转转,荷兰治港公司的施工也很努力,他们在几里外的海岛上开山取石,将碎石用水泥浇筑成一个个巨大的方块,然后用船放进海中砌起来,砌出两道怀抱的石墙。

此时防波堤差不多已经建好了,一个巨大的港池抱住一池平静的海水,这样船只进港就不用担心风浪了。

不过大船还是进不了,因为无法靠上码头,旧码头的水位太浅,五百吨以上的轮船,依然只能在外码头外等待,用小船倒运。

不过新码头已经在施工了,从旧码头开始,一直往港池伸出修,等修到港池中央,就足以让万吨级轮船停靠了,只是工程量很大,还要安装一些龙门吊等大型吊装设备,明年年底竣工就算快了,后年中旬竣工也算正常。

本来还以为码头会先竣工,现在看来,反倒是后修的铁路要先完工了。

这一系列工程,可算是把杨潮掏空了,他的飞船一头扎进万米深的海沟中,一直就没回来过。

目前已经攒了十二吨黄金,一百三十吨白银了,杨潮打算等到二月的时候,在让飞船回来一趟,因为那时候自己的所有资金就告罄了。

幸好詹天佑修铁路给他省了一大笔钱,那批工程师、和五万工人,现在几乎都是免费工作,因此杨潮只需要支付五百多万美元左右的材料费而已,合计七百多万两银子。

不过杨潮的承诺是不会变的,三千万两白银作为铁路的资本,因为早就答应过了,资金的多寡不仅仅意味着运营,还关乎这些工程师的股份,要是答应的钱因为修建而省下来了,等于稀释了这些工程师股份的价值。

但是杨潮确实没有钱,没有真金白银,所以他打算开一家银行,用那十吨黄金和上百吨的白银作为储备,然后印刷一大批银行卷。

这是杨潮深思熟虑了很久后做的决定,其实西方人之所以能够有能力大量向外投资,并不是因为他们手里真的握有那么多真金白银,而是工业化后他们的资本信用积累的足够坚挺,因此可以大量发放纸币,假如把各国的纸币都找他们的银行兑换黄金,就算是英格兰银行也会破产。

英国人有一两黄金,就敢发十两的纸币,后世的储备金率很少有超过百分之十的,也就是说发行十倍数量的纸币,基本上是安全的,前提是不发生恶意挤兑。

很快一封成立银行的申请就送到了户部。

朝廷虽然缓慢,但是也在慢慢适应着工商业的发展,在商部成立之前,开办工业和银行的许可,都是户部来发放的。

此时的户部尚书是那桐,这货是一个大贪官,跟庆亲王奕劻一起卖官鬻爵,买卖官员,明码标价,两人被戏称为庆那公司。

不过现在皇帝正在拉拢杨潮,那桐可不敢阻挡,杨潮的申请很快就批复下来。

但是人呢,人员可不好找,杨潮手里可没有适合开办银行的人才。

筹办一家银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一直到1908年才开办,叫做四明银行,是上海一批宁波帮买办连手开办的,那批人都要连手,更不用说杨潮了。

杨潮手里没有人,但是盛宣怀手里有,自认跟盛宣怀虽然没有深交,但也没有仇怨,自己的面子盛宣怀就算不给,但是袁世凯的面子总得给吧。

于是自己先打电报向盛宣怀说了一下,接着托袁世凯帮忙说情,盛宣怀打电报恢复说,杨潮他太不把他当朋友了,这样的小事,还用劳动第三人嘛,接着就派了也人来烟台。

此人叫做谢纶辉出身浙江余姚谢氏,家族世代务农,他迫于生计年轻时到上海,经人介绍进入钱庄业大亨陈笙郊的咸康钱庄当学徒,几年后得到了陈笙郊的器重,钱庄事务都交给他打理。

陈笙郊后来发起成立北市钱业公会,陈笙郊与镇海方性斋与金山黄氏合股创设“承裕钱庄”,事业越做越大,已然成为上海钱庄业的中流砥柱,谢纶辉一直作为左膀右臂辅佐他,积累了丰富的银钱业经验,更是被公推担任“承裕钱庄”的经理。在谢纶辉的经营之下,承裕钱庄业务蒸蒸日上,经营数载,承裕钱庄一跃成为了业中翘楚。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盛宣怀推动朝廷建立了中国通商银行,任用大班(经理)两人,一人为洋人大班,一人为华人大班,这第一任华人大班就是陈笙郊,而陈笙郊死后,谢纶辉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第二人华人大班。

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陈笙郊还健在呢,所以谢纶辉只是代替陈笙郊做了北市钱业的总董,是上海钱业的领袖人物之一。

“谢先生,久仰久仰!”

看到谢纶辉的名帖之后,杨潮立刻迎出了衙门,就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在哪里等着。

“小民谢纶辉拜见杨大人。”

谢纶辉看到杨潮,立刻就要下拜。

杨潮赶紧上前一步,拖住他:“老先生不用行此虚礼,快快请进吧。”

接着就亲切的拉着谢纶辉的手,一起走进了衙门。

“谢先生,在下的意思盛大人应该告知于你了吧。”

杨潮开门见山的问道。

谢纶辉点点头:“盛大人说,杨大人您要办银行!”

杨潮道:“没错。在下已经跟户部申请,户部也依然同意,并允我发银行卷。”

谢纶辉点点头,户部可不轻易答应别人办银行,一般也没人愿意办银行,中国商人更愿意办熟悉的钱庄,不过此时的钱庄也跟银行没差多少了,洋人银行里有什么,钱庄里就有什么,除了洋人站在更高的层次,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调动资金,而钱庄只局限在江浙一带外,存款、贷款、汇兑一应不少,甚至庄票在一定意义上,跟洋人的纸币作用一样。

“不知道杨大人想要经营何等业务呢?”

谢纶辉问道。

杨潮道:“别的银行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谢纶辉又问:“不知道杨大人筹资多少?”

杨潮笑道:“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三百万两,不知道够不够?”

谢纶辉笑道:“做银行,没有够不够,多有多的做法,少有少的做法而已。”

此人倒是不徐不疾,一点都没有被杨潮的雄厚资本吓到,依然一副平静的样子,显然是见惯了钱的人。

他这种态度倒是让杨潮放心了不少,然后仔仔细细的商议了一番,一起制定了章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