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十七节 讲课

大国崛起1900 第六十七节 讲课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吴佩孚是什么人物,后期崛起的北洋三大军阀啊,论打仗还是最有能力的。

而且人品上也不错,战败之后不出国,不进租界,民族意识很强,没想到还是个秀才,以前杨潮倒是在哪里读过说吴佩孚被叫做吴秀才,本以为是只是外号,比喻他在军中是个异类,可能读过书,可没想到当真有秀才功名啊。

难怪现在还是个无名小卒,但十余年后就能够叱咤风云,说到底智力上比普通北洋军兵将强一些。

王求这段时间感觉人生充满了意义。

他本来就是一个十分热诚的人,感情十分丰富激烈,大清国这些年的情况,如同一道巨大的阴影将他的心遮蔽着,让他几乎喘不过气,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时候,他还不是秀才,还没有资格加入他们,但是他对康梁二人的行为十分敬佩。

不能说他就是一个改革派,因为他对什么派别根本不感兴趣,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强国,或者说让国家站到她本该所在的位置,而在王求心中,大清国就该是天朝,就该是世界一等一的强国,就该让万国来朝。

可是**战争、割地赔款、纳土求和,这一次次耻辱,对他这种读书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所以他愿意变法,他渴望的变法不是求存,不是洋务派追求的保住中华名教,而是要扬威四海、制霸八方。

而这些天他之所以感到满足,是因为他觉得他看到了希望,而且他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他自己参与其间。

“列为兄台!”

王求坐在一张方桌边,桌子四周已经坐了一圈人,还有站着的,总共三十多个人。

“杨大人曾说过,法日、法德,法一则强,法二则霸!如今我山东亦修铁路、修港口,建兵工场、钢铁厂,此乃法日之殖产兴业!日本国三十年则强,以吾观之,我大清不需三十年,十年即可威加东方,二十年可杨威世界矣。”

王求继续说道。

一圈人频频点头。

“王兄所言颇为有理,但可叹我大清国只有山东一地大办洋务,其他各省并未效法。且不说西北各省,即便是那东南诸省,办洋务亦颇为牵强。”

“没错,李兄说的对,东南诸省假借洋务,大借洋款。尤其是那盛宣怀尤为可恨,明明我东南三省能办之事,强要假托美人之手。粤汉铁路迁延至今,尚不得动工。”

“可叹。想我山东,屈于德人淫威之下,事事掣肘。杨大人尚能力主国权,大修铁路,且华资、华人、华技,皆不假托他人。此诚足显江南诸公之办洋务是假,敛私财是真。”

王求听完冷哼一声,江南的事情,他也是看不过眼,张之洞他不敢腹诽,但是其他人,他实在是看不上眼,以江南诸省财力,办洋务三十余年,竟国弱至此,实在让他悲愤。

“假以三年之日,我山东兵工有成,届时甲坚兵利,招十万齐鲁男儿,用兵北疆,定可一鼓而荡尽俄夷腥臊之气。”

王求闷哼一声,想到东北依然被俄国霸占,不由气从中来。

“王兄,今日报上皆言,英日结盟,欲共图俄国。今俄人似有退让之嫌,我大清可否收复国土?”

一个书生问道。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俄国人十几万大军将东三省霸占,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各国逼俄国人退兵,俄国人满口保证不侵犯中国,不割让土地,但是却一直不行动。最不想看到俄国人霸占东北的英国,立刻拉拢同样受到俄国威胁的日本,一起针对俄国。

“哼!”

只有王求冷哼一声。

“求人不如求己,驱虎吞狼,英国人和日本人赶走了俄国人,难道就会老实把辽东还给我大清。说到底还得我大清自己争气,自己丢失的国土,就得自己拿回来!”

王求倒不是真的对英国、日本有气,而是对自己国人的不争气感到悲愤而已。

几个秀才听到王求这么说,也不由得有些羞愧,他们觉得自己确实软弱了,寄希望于他人,而不是想着自己争气。

“好了,今天让你们来呢,是大人今天要讲课。都好好听着,杨大人的课,可不是轻易能听到的。”

众人当然知道这点,杨潮的见解往往独辟蹊径,纵横几百年,横跨中西方,大量的例证论据,极其符合逻辑,占的高度也让他们佩服。他们早就把杨潮当做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高人来对待了。

于是一个个隐隐也期待起来。

“今天讲的是组织形式的三种基本结构。”

道台衙门后衙大厅中,墙边挂着一张大白纸,杨潮用毛笔在上面划出了一些图案。

“第一种线性结构!”

杨潮指着一幅图说道,这幅图是一座金字塔形结构,最顶端写着君王,下面分别写着首相、元帅,首相、元帅二人并列,两人下面各自有官员和军官,然后杨潮用两条线连了下去。

“这就是线性结构。命令的传达是从过往通过将军、军官然后一直到士兵,或者从首相官员一直到百姓。命令的传递始终是从上往下,没有平行交叉,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组织形式。从国家的构成,到商铺、洋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这些秀才没有接触过管理学,一时还看不明白,但是看到国王、首相等字眼,顿时就觉得这是一门大学问,怎么看都是当官要学的东西,一个个极其认真的听着,潘训还默不作声的拿笔记着。

“第二种结构,职能型结构。君王之下分为若干部门,比如我们的六部,洋人同样如此,分为财政、外交、军事等等部门。每一个负责人下,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向他负责,比如礼部尚书管辖的礼部中,又有侍郎、主事等人。”

“第三种结构,叫做矩阵型结构。既按照官职高低从上到下,还按照职能不同,纵横交叉。”

第三种最为复杂,杨潮既划出了一个从上到下的结构,从左到右也有一条命令链条。

“一个礼部侍郎,礼部尚书自然会管着他,但是吏部却会决定他的升迁下放,户部管他的俸禄发放,刑部还会监督他有没有犯法,可以说他的上级领导礼部尚书管辖他,其他职能部门也能管着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