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十七节 意外收获

大国崛起1900 第六十七节 意外收获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杨潮回到驿馆,对载沣没有答应自己代办军火还有些郁闷。

那是他跟德国人合作的兵工厂,是不能拿出来说的,毕竟是在青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暗通德国人,杨潮不怕有人弹劾,但是如果这样阻碍了自己的计划,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他隐瞒了参股青岛兵工厂的事情,只说德国人在青岛有兵工厂,向自己推销武器,杨潮询问朝廷是不是需要采购武器。

其实大家都心里明白,朝廷目前采购军火,都是装备八旗禁卫军的,而有钱的也就是载沣,反正朝廷是不会花钱给袁世凯装备北洋军的。

“这势力斗争似乎载沣占据了上风啊!”

杨潮分析了一下形式后不由暗自怀疑。

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袁世凯和张之洞这样的人物,竟然让载沣这样的八旗纨绔给压制住了,实在是让人费解。不过一个体系想打破不是那么容易的,载沣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是皇帝,慈禧当太后的时候,能收拾鬼子六、压制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未必就说明慈禧比这些人强,只是他手里的牌太强了。

载沣是皇帝,先天就比袁世凯和张之洞更有优势,所以斗争取得一定的胜利,也不奇怪。

杨潮这样想着,也感到很合理了,只是有些担心载沣如果专quan后,国家的走势,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踏步搞洋务呢。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

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出载沣保守的趋势来。

正想间,突然一个尖利的嗓音响起:“圣旨到,登莱青胶道,山东按察使杨潮接旨!”

“着杨潮,代办禁卫军火器一事,购快枪两万,大炮一百……”

随着小太监念完圣旨,杨潮才反应过来,载沣答应自己代办军火了。

刚才载沣拒绝,杨潮还是有些理解的,毕竟这是一块肥肉,盯着的八旗贵胄多了去了,这是传统了,整个满清一朝,无论是乾隆修建圆明园,还是李鸿章采购北洋舰队,大项的资金出入,那可是肥差,谁经手谁发财。

载沣拒绝的时候,杨潮还想过,到底是谁拿到了这笔生意,还想着去活动一下,出一笔回扣将订单拿下来呢,没想到转眼载沣就改主意了。

“公公辛苦了,一点小意思。”

接完旨后,杨潮很客气的给小太监塞上一把大洋,杨潮是第二次见这个小太监了,第一次是詹天佑那次,上次他觉得有些面熟,这次就不奇怪了,因为见过一次了,面熟是正常的。

小成子的脸色却有些复杂,声音有些转音:“杨大人客气了。都是奴才应份的。哪里敢要大人的赏。”

小太监跟杨潮互相退让了一番,才很为难的收下了,太监不要钱,这倒是新鲜。

杨潮借机道:“敢问公公,皇上如何改了主意?”

小太监道:“皇上说杨大人办洋务都卖了宅子,于心不忍,想让大人挣点钱。”

一听这话,杨潮第一反应是不信,看到小太监诚恳的眼神,这才信了一半,心里不由还有些感触,没想到载沣对自己还是很有好感吗。

“对了!”

小太监突然喊了一声。

杨潮好奇的看着他,小太监尴尬的小小,似乎有些紧张。

“皇上还交代了,说杨大人要圈一些荒地,那就尽管圈,就是把全山东的荒地都圈了,也没有关系!”

杨潮不由有些意外,全山东的荒地暂且不说,就是沿海那些盐碱地就不下于五百万亩,都给了自己,这还真有些用处。

作为后世的人,对土地的价值认识的更深刻,虽然没有这时代的地主把土地当命根子,但是却更清楚土地的价值所在,不是因为土地是粮食的基础,而是因为土地是稀缺的资源,皇帝也是土地,用来种地或许不行,但是用来办工厂,还是没问题的,后世许多地方为了避过耕地政策,都是把好地谎报盐碱地的。

“皇上对微臣真是厚恩啊。臣万死不足报万一。有劳公公了!”

杨潮感慨一声,又给小太监送了一把几十个大洋,相信这个小太监会把他表忠心的话,带给载沣的。

做完了这些事,杨潮又一次离京,同样没有跟袁世凯和张之洞打招呼。

来之前先拜会他们,那是因为杨潮是要办洋务,离不开这两个人,同时因为上次的事情,杨潮以为载沣对自己有了偏见,担心载沣这个皇帝会阻止自己,因此希望说服袁世凯和张之洞支持,最后说服皇帝。

但是发现皇帝不但一改常态,反而有种拉拢自己的架势,杨潮就不好在去跟袁世凯和张之洞套近乎了,而且发现此时北京的政治斗争似乎正处在某个微妙的时刻,杨潮可不想蹚浑水。

从天津坐船到烟台。

烟台港口扩建工程已经开始施工。

荷兰治港公司承揽,他们设计了两条防波堤,从芝罘湾伸向海面,如同两条手臂一般,将烟台港怀抱在里面。

有了防波堤之后,港池的面积扩大,而且可以往海中延伸,这样可以将码头向前推移,可以在深水区修建更大的泊位,按照杨潮的要求,是一万吨级轮船可以直接停泊。

荷兰人最后的报价是三百万两,比他们最开始的报价少了一百万,倒不是他们的工程预估出了问题,而是荷兰人自筹了一百万两银子入股。

让荷兰治港入股是杨潮的邀请,因为将来港口要让出资者经营的,杨潮手里可没有这样的人才,英国人、德国人倒是有,但是杨潮不敢用,荷兰人没有什么政治诉求,交给荷兰人运营很合适,因此引入荷兰资本。

荷兰治港看过了烟台港的条件,还有烟台港目前的进出口吞吐量,他们认为如果烟台能保持目前的地位,盈利是肯定的,于是欣然入股,以一百万两工程款换取了两成的股权,对他们来说很可能一分钱都没有出,完全是拿施工利润换来的,最划算不过。

在烟台就给古斯塔夫发电报,告诉古斯塔夫自己得到了圣旨,将全权办理新军事务,通知克虏伯可以来烟台签合同了。

在克虏伯到来前,杨潮就先跟早就准备好了全套的法律文件,等待已久的美国人签了合同,建立合资兵工厂和钢铁厂的合同。

废了这么多事,终于把这些事搞定了,杨潮不由感慨,在中国,商业的事情永远都不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古往今来概莫例外,政治化太严重了。

等待德国人的时候,杨潮还在烟台工地上看了看,发现铁路施工速度极快,这才六月,烟台段铁路就已经修到了烟台之外,杨潮站在莱山上,看着蜿蜒从山中跃出的钢铁长龙,很难想象去年这里还是一座荒山。

而这些都出自他的手笔,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慷慨悲歌的情绪来,可惜他不是曹操那种人物,不然肯定能喷薄而出一首辉煌壮丽的诗赋来。

“明年,也许明年,我们就能看到火车在这条钢铁长龙上飞腾而过了。”

指着山路上攀爬而过的铁轨,杨潮忍不住对潘训大声描绘。

潘训点点头:“若真如此,可称大功!”

是大功啊,几百公里的铁路,中国人自办的铁路,詹天佑的杰作,然后更是出自杨潮的手笔,杨潮也不由有点志得意满。

不由看了潘训一眼,此人说话不多,也从来不会说什么大人英明之类的马屁,但是偶尔一句就让人感到很舒服,这句话正是在拍马屁,而且拍的不漏痕迹。

人常说与君子交如沐春风,这却未必,正直的君子有时候会让人很无语,反而是喜欢拍马屁的小人会让人感到很舒服。

杨潮心里暗暗记下,潘训这个人,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正直的,而是一个心机很深重,隐藏很深的人物,用这种人是一把双面刀,用的好了真能做成大事,用的不好了,这就是一个祸害。不像王求那种人,看似风风火火,气势逼人,实则只是一把尖刀,用来冲锋陷阵则无往不利,用来运筹帷幄则不够周全。

“大人。今天有封电报,袁大人在山东招来了十几个秀才。您要不要看一下单子。”

等杨潮慷慨完了,潘训才不漏痕迹的说起其他事情来。

杨潮点点头:“拿过来我看吧。”

潘训随身就带在身上,随时准备让杨潮查看,心思确实很细。

杨潮现在已经招了不少秀才了,通过周馥在山东招来了十几个,这次袁世凯又送来十几个,就有三十多人了。

不是杨潮偏爱秀才,而是他认为能考中秀才的家伙,总比那些上洋学堂的学生身上多了股中国味道,而且能考中秀才,说明智力、毅力都是上乘,因为考秀才不容易,年少考中秀才更不容易。

没错,杨潮招来的秀才可都很年轻,以前的标准是二十岁以下,但是后来发现根本招不来人,原因标准定的太高了,二十岁就能考中秀才的,还是太少了。最后放宽到了二十五,所以才在山东招来了十几个。

这次袁世凯招来的人中,也大多是二十三四的人,不过其中一个似乎超标了一些。

“二十**了!袁中堂怎么会?啊!”

刚要腹诽一下袁世凯胡乱塞人,突然看到人名,杨潮不由惊叫出声。

“大人怎么了?”

潘训忙问道。

杨潮指了指人名。

潘训看过去,那名字是吴佩孚三个字,他觉不出奇怪来,倒是年纪超标了。

潘训试探问道:“此人年纪太大了?要不要退回去?”

杨潮哈哈大笑:“不用不用。等这些人来了,立刻带来见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