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四十五节 黑色圣诞节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四十五节 黑色圣诞节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恢复了,为什么人民生活仍然艰难呢。

因为他们的经济中的资金是通过借贷进入的,借来的钱是要还的,还要不断支付利润,最重要的是他们依然要制服巨额赔款,如果仅仅是借钱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不过是给银行分享一部分利润而已,可是巨额赔款,加上债务利息,基本上就榨干了德国的工业利润,他们的积累从哪里来?

没有积累的工业,就会再次陷入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境地。

德国现在的做法是不断的借钱,借更多的钱还旧债和支付借款,同时更新设备。

但万一借不来钱,就等于直接资金链断裂,还不了赔款,还不了债务,更新不了设备,经济直接崩溃。

但经过战后长期的痛苦的德国人,心理预期很低,非常容易满足,没有存款不怕,总算有了一个安稳的工作不是,能好好生活,他们也就满足了。

不过美国人没有那么容易满足,他们享受了太长久的富足,甚至从他们建国开始,就成了西方国家向往的梦想之地,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这个富足的国家的人民,他们的心理预期可是非常的高的,如果要拿出一个底线的话,那就是人人家中都有一辆车,锅里有一只鸡,他们才能够满足。

在这种美好愿望的推动下,美国人疯狂的寻找着发财的机会,资本家玩命的开办工厂,银行家疯狂的发放贷款,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多机会,老老实实打工又无法满足他们对财富的渴望,一部分人开始冒险进入股市投机。想要挣更多的钱。

尽管报纸上不是有冷静的人批评这种行为,许多经济学家都在提醒百姓投资有风险,可是他们的话不但被当成了耳旁风,还招来了一通冷嘲热讽。

很多人对这些冷静的经济学家批评说,人人都有致富的权力,穷人也有权力获得财富。

这么说的人呢。有的是出于朴素的道德感,他们认为穷人就是应该致富,有的则是股票经销商,他们恨不得菜市场的大妈们也成为他们的客户呢,而他们还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大妈们真的剩下菜钱投入了股市之中,然后一边看着高涨的股价,一边乐呵呵的算着自己赚了多少钱。

这是一种普遍乐观的态度,造成了全民炒股的风潮。“谁不入股市,谁就是傻子,注定一辈子发不了财”,这样的论调大有市场。

连高盛这样的犹太投资银行巨头,都忍不住在8月份冲入了这个市场。

29年之前的高盛,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犹太投行,跟许多热衷于投机的犹太家族银行不同,高盛一般只投资于风险较小的工业界。身上带有浓厚的工业投资银行的标签。

可是高涨的股价,连银行界都开始盛行一句话“永远不要看空美国股市”的情况下。高盛还是按捺不住也一头扎进了华尔街这趟浑水之中。

在公司领袖威迪奥·凯琴斯的推动下,高盛引入了股票业务,成立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热的推动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并迅速扩张类似今天互助基金的业务。股票发行量短期膨胀1亿美元。公司一度股票由每股几美元,快速膨涨到100多美元,接着涨到了200多美元。

连高盛这样的专业投行都不能免俗,你怎么能让渴望着发财的老百姓束手束脚呢,所以每个人都红着眼想要杀进股市。压上自己所有的财产,退休金,甚至抵押房子,借贷,总之晚一步就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损失。

非专业人士很容易对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产生一种诡异的感觉,其实抛开一切假象,这其实不就是一个行业而已,跟钢铁行业,房地产行业,在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美国人现在疯狂的将钱投入这个金融行业,就跟将钱大把的投向钢铁业,投向房地产,投向互联网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作用是使这个行业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泡沫。

美国就是这种情况,28年以后,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其中包括高盛还有雷曼这样的巨头,泡沫不可遏制的出现了,与此同时,其他领域虽然也在扩张,但远没有金融业扩张的这么厉害,大家都在想着钱生钱,没人有兴趣投资于实业。

银行系统则助长和扩大了股市热潮,他们就像他们的后世子孙一样,擅长于搞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比如缴纳1美元的抵押金,就可以去买10美元的股票,另外那9美元显然都是股票经纪人从银行借来的。

造成的恶果是,不但没人愿意投资于实业,实业界的资金都更愿意投入股市了,因为在保证金制度下,投资者已经不太考虑借款利息了,只考虑能不能借到钱,能借到多少钱,在20%的股票信用借贷高息刺激下,洛克菲勒旗下的石油公司也更热衷于将巨额利润投入股票市场之中,而不是想着改良炼油技术。伯利恒钢铁公司将上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股市之中,连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投入了6000万美元。

疯狂的股市中,每天的交易量都达到500万股,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繁荣的股市,甚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涌入,当然也包括美国破落的乡村。

非常讽刺的是,在美国战后大繁荣的情况下,他们的农业却在经历长久的萧条。

欧战之中,美国农业是大大的膨胀了一圈,可是战争结束之后,欧洲就对他们关上了市场的大门,法国、德国的士兵回到农村,恢复了他们自己的农业,连英国人都降低了进口美国粮食,第一他们的农业在恢复,第二加拿大的农业也像美国一样发展了起来。同时中东欧新du立的国家。也开始争夺美国的欧洲市场,让美国农业在大繁荣之中也始终在承受着萧条,大部分小农场都在负债经营。

华尔街的巨头们,根本就无心关心农业发展,在他们看来,农业已经是美国的夕阳产业了。他们更乐意将资金投向钢铁、汽车等飞速发展的工业领域。美国庞大的农村,只有靠一些小镇上的乡村银行提供贷款维持,跟美国的城市几乎处在不同的时空。

汤姆就是这样一个小农场主,他的小农场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却一跌再跌,难以维持生计,而他却有三个孩子要养活,思虑再三,他终于下定决心。将农场抵押给了银行,然后进入城市寻找机会。

他来到了纽约,他发现这里讨生活真的容易了很多,你不需要有什么特殊技能,轻松就能找到一分工作,汤姆找到了一分听差的工作,给一个有钱的好人做跟班,日薪5美元。其中1美元用来支付房租,1美元购买食物。每天还能剩下3美元的结余。

但是汤姆不愿意就这么活着,他也想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汤姆会开车,在乡下他开过拖拉机,这时代的汽车跟拖拉机没多大区别。

他的老板是一个富裕的美国中层,给他想了一个好办法。让他去买股票。

他的老板真的是一个好人,汤姆将省下的钱都投进了股市里,短短一年时间,他的股票就翻了一倍,他竟然拥有了1000美元的资产。要知道他那100英亩的小农场,也才抵押了不过300美元。

觉得自己有了钱的汤姆,没有随便将股票变现,而是继续持有,他打算圣诞节的时候,卖一部分股票,然后买一辆车给自己,还要给妻子买一件漂亮的礼服,孩子的礼物也不能少,这需要一大笔钱,但是纽约聪明的银行家们帮汤姆解决了这个麻烦,因为他可以只支付很少一部分首付,就能先得到这些美好的商品,然后慢慢偿还那些债款,汤姆对自己偿还能力很有信心,因为高涨的股市会持续带给他财富的。

大概是抱着汤姆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所以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这段时间的经营受到很大影响,从4月开始,就一直在下降,但是公司经理并不是很着急,因为市场依然很看好他们,沃德百货公司的股价已经升到了200美元,要知道一年多以前,他们的股价才不过120美元而已。

百货公司确信,等圣诞节到来的时候,那些吝啬鬼们一定会疯狂的涌入百货公司,将他们的货物一扫而空,就像去年圣诞节时那样。所以他们不但不担心卖不出去货物,而且囤积了一大批商品,打算大赚一笔。

繁荣中的人们都在等待圣诞节的到来。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虚高的股价,是因为大量资本进入股市,将其推高而已,反应的并不是公司实际的价值。但持续涌入股市的资金,始终会有一个极限,当这个资本链条断裂的时候,就是一切都破灭的时候。

没人知道,汤姆更不知道,他终于等到了圣诞节,但汤姆还是没有舍得将他的股票变卖套现,因为他舍不得那些正在疯长的财富,他最后决定抵押了一部分股票,从银行中借到了100美元,这点钱显然不够他买汽车,但是足够给妻子买一件漂亮的裙子,给上中学的大儿子买一只漂亮的钢笔,给二儿子买一辆自行车,给小女儿买一只泰迪熊了。

汤姆一大早就到了百货公司,因为他担心购物的人太多,可没想到,他运气很好,今天这里的生意依然清淡,想象中来疯狂购物的人群没出现,即便来购物的顾客,也大都跟汤姆一样,削减了购买计划。

这对汤姆来说没有什么,甚至还感到幸运,很快就买到了自己想要买的货物。

可是这对百货公司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沃德百货公司不但没有达到去年圣诞节的销售额,甚至压了一大半的货物。嗅觉灵敏的银行,立刻就嗅出百货公司出问题了,于是很快就上门来催讨债款。

同时股市上收到了消息,大家纷纷开始抛售百货公司的货物,沃德百货公司在圣诞节这一天,就跌破了180美元,这对他们真的是一个黑色圣诞节。

但是美国人还不知道,这不仅是百货业的黑色圣诞节,也是他们的黑色圣诞节,很快他们就发现,股价的跌势竟然没完没了。

大危机,爆发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