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四十四节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四十四节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米青赢了。

这个结果不算意外,但是过程相当意外。

这三个人谁赢谁输,都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票数。

米青竟然第一次投票就获得了半数选票,得到了53%,虽然没有得到绝对多数,跟潘训进行了第二次决选,结果这次以65%的高票当选。

中国惯例,胜选后有庆祝晚宴,各国公使,现任总统都会来祝贺。

各界名流当然也会受邀,杨潮当然也算名流,他也参加了。

杨潮看到各国公使虽然目的不同,利益不同,但一个个身材飞扬,相当的从容安逸。

很显然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英法德是最有理由跟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英国和中国在广东的合作,已经收到了巨大的利益。

广东在新安县(深圳)、香山县(中山)、番禺县(南沙)、东莞县(虎门),各修建了一座5万吨级的超级大港,扩建了港九的维多利亚港,加上还有黄埔、佛山等一系列珠江水系的中小港口,广东建设了一个庞大的港口群。

这些基建项目,需要的资金极为庞大,总计加起来达到8000万之巨,而其中英国人提供了5000万资金,不是中国市场筹集不到这么点资金,而是英国人通过各种手段给自己争到的利益。

有港口,当然要有造船厂,每一座港口都有一座大型造船厂,既建造各类船舶,也负责为过路商船提供维修服务。有造船厂,就要有钢铁厂,番禺开建了规模庞大的钢铁工业区,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万吨的产能。

造船厂加钢铁厂项目。又是5000万两的投入,也都是英国人提供。

不过英国人提供了资金,这些钱又大部分流回了英国,因为许多设备用的是英国设备,比如船用钢材冶炼,就是全套的英国设备。港口的技术甚至管理人员。也都是英国人,全面引入了整套的英国港口管理运营方式,毕竟英国还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拥有的港口运营和建设经验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但决定性的原因是,杨潮为了将英国拉到自己的马车上,主动加紧跟英国的合作,才给了英国如此大的利益。广东地方则为了发展广东经济,急于引入一批先进的大型项目,英国是最好的选择。

法国则在云南和广西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他们在广西推动了桑蚕产业的发展,给这个落后地区直接带来了一个支柱产业。广西的气候条件,确实十分适合桑蚕产业的发展。法国人在蚕种和高档丝绸产业方面,依然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通过在广西的扩张,跟广西的合作,生产出了海量的生丝出口法国,维系了法国丝绸竞争力。而广西这个相对地广人稀的地方,地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了桑树这样的经济作物。开办了规模化的现代化养蚕场。资本家则建立了为数众多的缫丝厂等现代化工厂。这个项目对广西的发展,在工农业两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在云南法国人则跟中国资本合资建立了铜矿冶炼。电线电缆生产工厂,在这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技术前沿的电力产业。

德国更不用说了,青岛现在的情况,虽然比过去好了一些,但依然有180万德国人。德国日渐繁荣的经济,也不过让20多万人离开中国回国,因为德国人在青岛已经安家立业,很多人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相比英国在广东只集中在港口码头,造船、航运产业。法国在云南围绕铜矿进行拓展,在广西围绕桑蚕进行经营,德国在青岛的利益是全方位的,轻重工业、商业运输,整个经济链中,都渗透了德国利益。

这些人也分别跟杨潮寒暄了几句,法国公使对在云南建设水电厂十分感兴趣,他表示一旦将云南的水力开发出来,足以供应大半个东南地区的电力,足够云贵、两广四个省使用,甚至还有余力支撑四川省的消耗。

英国人则希望跟中国在长江流域进行合作,相比广东,历史上英国就更重视长江流域,这里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但现在当然不是了,英国很希望在这个地区再次得到垄断性利益,他们有对于这个地区的知识储备,一旦中国人允许,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迅速将过去失去的利益恢复过来。

当然英国人认为,如果双方合作,是很容易做到双赢的。只是上海那里不用想了,那里现在是国际大都市,所有国家在那里都可以寻求到自己的利益。英国人对汉口很感兴趣,武汉长江大桥的修通,让汉口的潜力大大激发,过去就是长江流域仅次于上海的大商埠,现在则更吸引人了。

德国人有兴趣加深双方的贸易,他们对中国跟荷兰、丹麦、瑞典等欧洲小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十分感兴趣,非常有意愿加入其中,德国大使畅谈了双方的贸易前景,言语中对双方无法做到自由贸易十分遗憾。

杨潮跟这些人礼节性的寒暄着,或赞成,或婉拒他们的提议,心里则颇为感慨。

都到这时候了,这些人竟然还如此乐观。

尤其是德国人,他们恐怕不知道,他们很快就要陷入深渊之中了。

这些人十分乐观,在他们眼中,全世界充满了机会,就等着他们去发掘,去取得。

英国战后很快就恢复了金本位,坚挺的英镑让英国经济死气沉沉,虽然维护了他们的国际地位,却让英国的工业彻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死要面子硬撑英镑含金量的代价是,英国本土经济几乎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会议到现在6年间,英国工业生产仅增长12%,而美国增长了80%以上,中国更疯增长了120%。英国的煤炭、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深陷困境,虽然汽车、电气和化学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也比不上中美两国。

唯一保住优势的是英国的贸易,大英帝国的贸易额依然是世界第一,战后每年的贸易额都在90亿美元以上,但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下降了,从战前的13%下降到了10%,因为工业品出口占世界份额大幅下降,从26%下降到22%,同时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逆差常常达到4亿英镑。

幸好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资产,他们每年汇回国内的利润达到了5亿英镑,这才能够冲抵收支差额,维护住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但同时也证明英国经济真的成了资本食利经济。

法国经济虽然跟中美的大繁荣还没法比,但是相比英国,法国的经济表现就太好了,法国得到了德国80多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用来恢复了破坏的城市和基础设施,还得到了德国的煤钢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了对萨尔产煤区15年的代管权,夺取了德国在多哥、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统治权。

战后通过******会议,法国恢复了金本位,稳定了法郎汇率,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法国工业和农业这几年迅速发展。跟去工业化的英国相比,法国重工业发展尤为抢眼,生铁产量从130多万吨增长1000多万吨,钢产量从129万吨增长到900多万吨。汽车、电力、化学等新兴工业发展更快,汽车产量从不到4万辆增长到20多万辆。

跟英国坚持英镑地位不同,法国贬值了法郎,低估的法朗让法国出口猛增,出口额超过进口额5倍之多,进出口总额则从270亿法郎增至1000亿法郎。巨额贸易顺差加上投资利润回流,黄金大量流入法国。法国已经拥有了仅次于美国的黄金储备。

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5%提高到了8%,彻底甩开了一系列追赶者,确立了他们世界前四的工业强国地位,要知道欧战期间,他们的电力一度甚至落后于日本,现在日本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已经远远被法国甩在后面。

德国经济虽然被巨额外债拖累,直到道威斯计划发挥效应才恢复过来,但恢复过来的德国经济立刻显现了强劲的增长。最大的推动力是,道威斯计划之后,源源不断涌入德国的国际资本全都是英美资本,各自占据了大概半数。

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0亿金马克,而支付的赔款才210亿金马克,得到了这些资本后,一个最重大的影响是,德国工业设备进行了普遍更新,得到了战后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应用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立刻就让德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但是得到外国资本的,都是实力雄厚的德国垄断工业集团,如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这些工业巨头,几乎控制了国家经济。

不过这些德国人不在乎,他们更乐于谈论他们再次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强国。谈论他们加入了国联,而且成为跟法国、英国等强国一样的行政院常任理事国,无论是事实上,还是名义上,德国都觉得自己已经恢复了国际强国的地位,因此阿道夫的支持率飞速下降,因为他的旗号总是重振德国额国际地位,让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强国,而德国人觉得自己已经是世界强国了,也就不太愿意搭理阿道夫,更愿意抓紧时间过小日子了。

只是德国人的小日子过的并不算幸福,因为他们还是很穷,其实无论他们的经济多好,只要他们一日没有还清赔款,就一日不可能得到幸福,现在的繁荣更像是一刻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